成敗論英雄辯論賽(通用14篇)
辯論賽也叫論辯賽,還叫做辯論會。它在形式上是參賽雙方就某一問題進行辯論的一種競賽活動,實際上是圍繞辯論的問題而展開的一種相關知識的競賽,思維反應能力的競賽,語言表達能力的競賽,也是綜合能力的競賽。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成敗論英雄辯論賽(通用1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成敗論英雄辯論賽 1
前不久的一天下午,鄭老師在黑板上寫下了三個醒目而工整的大字——“辯論會”。接著,他說:“小學生上網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同學們辯論一下。男生為正方,女生為反方,給同學們準備五分鐘分小組討論,等一下,由你們推薦代表上講臺辯論。”于是,班上立刻活躍起來,分成9個小組,展開了熱烈的辯論。
5分鐘很快就過去了,我們推薦的主持人王靜和各組代表走上了講臺。漂亮的王靜學著電視上主持人的架勢,用清脆的普通話說:“同學們,大家下午好!如今電腦已經普及到了千家萬戶,小學生上網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今天,我們正反雙方就這一問題展開辯論。下面先請正方代表發言。”
鐘旻杰理直氣壯地說:“我認為上網能開發大腦益智,開擴視野,學習到許多新的'知識,例如在寫文章方面,詞語也能豐富起來,使句子生動、形象,有文采……”他的發言贏得同學們的滿堂喝彩。
“我不認為上網利大于弊,因為小學生的眼睛正在發育中,長時間的上網很容易傷害我們的眼睛。”反方代表張菲也毫不示弱地說。
董新鈺迫不及待地接過話題:“我也同意張菲的這個觀點,有許多學生沉迷于網上的游戲而荒廢學業,甚至偷錢上網吧,更嚴重的是還有的人玩游戲走火入魔,從高樓上往下跳,摔死了!”頓時,臺下的掌聲響成一片。
我慷慨激昂地反駁:“上網能幫助我們解答有些學習上的難題,有些益智游戲也能讓我們放松放松,使大腦思維得到調節,上網還能了解國家大事,真是‘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所謂‘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何樂而不為?”我的觀點終于贏得了更熱烈的掌聲,有些同學甚至大聲喊起來:“好——好——”。
我們班的小播音員劉慧張開鮮紅的小嘴唇,好似在荊棘叢中開辟道路一樣艱難地反駁:“網上有許多不良的東西對我們的身心都有影響,另外網上還有網絡陷阱,一旦陷進去將不堪設想。我們不提倡上網。”沒想到,她的話也得到了大家的。喝彩。
“我覺得只要科學合理地安排時間上網,并選擇和控制自己上網的網站,就能利大于弊,就像不能因為有人用筷子戳破了喉嚨,就說大家都不能拿筷子吃飯一樣。”韓聰說完,掌聲、歡呼聲響成一片。
這時,主持人王靜走到講臺中間,雙手示意大家停下,說:“正方反方辯論得都很精彩,展示了雙方的智慧和觀點。我認為凡事都要把握好度,要有一定的分寸,就像韓聰說的一樣,只要能控制自己上網就沒問題。我宣布正方獲勝,辯論會到此結束。”
鄭老師高興地說:“沒想到同學們的辯論會開得如此成功,如此精彩紛呈,高潮疊起,充分說明了我們班人才濟濟,像這樣開動腦筋,好學上進,同學們前程輝煌啊!”
“丁零零……”下課了,我還沉浸在辯論會的氛圍中。
成敗論英雄辯論賽 2
有人說,偉人是英雄;有人說,敢于奉獻的人是英雄。自古以來,人們對英雄的認知各不相同。那,究竟什么是英雄呢?
應以成敗論英雄,是我的觀點。因為,一件大事的`成敗是最考驗人的,而那些成功并受人尊敬的人無一不是英雄。
以歷史為例,我們都知道大禹治水這個故事,之后被禪讓為王,只因為他治水成功。可再一看禹的父親鯤,同樣是治水,為什么父親卻被處以死刑?原因只是父親治水失敗。
再以我們中國偉人為例。為什么毛主席會被人銘記于心?因為他成功地解放了中國。為什么無名烈士會被我們敬稱為英雄?因為他們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為我們開辟未來,并且最后成功了。沒有人是會盲目地崇拜一個人,也沒有人會盲目地以一個人為恥。
有人會說,不應以成敗論英雄,因為人人都可以是英雄。我們不妨設想,如果人人都是英雄會怎樣?我們尊敬英雄,我們學習英雄,我們視英雄為榜樣,我們視英雄為動力。如果人人都是英雄,那就沒有英雄;如果沒有英雄,社會就會動蕩。
一件大事的成敗是考驗人的,而那些英雄的成功也是英雄的最好證明。所以,我們應以成敗論英雄。
成敗論英雄辯論賽 3
第一,一個具備了杰出才能、品質的英雄是否取得外在功業上的成功,還要受到天時、地利、人和,等等客觀因素的影響。
南宋時的岳飛精忠報國,文韜武略,但卻因為生不逢時,未遇明主,最后只能壯志未酬地屈死"風波亭"。三國時的`孔明,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但卻因為屬國地力不濟,實力太弱,到頭來只落得"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而有"力拔山兮"氣概的西楚霸王項羽,最終也因為人和不得,而在四面楚歌聲中自刎烏江。
正是因為成敗之中包含著天時、地利、人和等等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因素,我們才會對那些在失敗面前表現出浩然之氣的悲劇英雄肅然起敬。當雄姿英發的周瑜無奈地感慨"既生瑜,何生亮"時,我們能否認他是英雄嗎?當兵敗被俘的文天祥在獄中高歌"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時,我們能否認他是英雄嗎?英雄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在追求各種目標的過程中,他們有成功,也有失敗。成敗不過是一時一事的,惟有超越成敗的精神才更能彰顯出英雄的本色。如果拿上一把僵化刻板的成敗尺子,又怎么指望能量得出"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氣概呢?
第二,以成敗論英雄的觀點,片面地夸大了功利的意義。因此在實踐中是有害的,它誘導人們為了達到目標可以不擇手段。一個人只要成功了,無論手段多么卑劣,都照樣可以摘取英雄的桂冠。如此以來,前有赫赫英名牽引,后有滾滾利益推動,"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本已功利的世界還會變成什么樣子,實在令人不敢想象。
正是因為的觀點,以成敗論英雄存在以上兩點錯誤,因此我認為,不以成敗論英雄。
成敗論英雄辯論賽 4
以成敗論英雄最大的不可取之處,就是它論不出英雄來。我可以有三個方面來證明這一點。
第一,從成功的方面看,如果成功了就是英雄,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當上了駙馬爺的陳世美不可不謂是個英雄。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難道不是一個窮秀才夢寐以求的成功嗎?二戰初期的希特勒不可不謂是個英雄,創建第三帝國,鐵騎橫掃歐洲,他不是成功的在一天內就占領了丹麥,40天就打敗了法國嗎?而至于南宋的秦檜更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一世英雄,他成功地當上了宰相,成功地除掉了岳飛,更是成功地出賣了國家。但是我想問對方同學,你們真的認為這些人是英雄嗎?
第二,從失敗的方面看,如果失敗了就不是英雄,我們又可以得出結論,荊軻不再是英雄,因為他舍身入秦的兩大目標,刺殺嬴政和逼秦議和均以失敗而告終。布魯諾也不再是英雄,因為他既未能說服當時的民眾相信日心說,也沒能逃脫宗教裁判所的追捕。至于國父中山先生,自辛亥革命之后,就更稱不上是一個英雄了。二次革命失敗,護國運動失敗,護法運動還是失敗,總理遺囑不是也說"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嗎?但是我還想請問對方同學,他們真的.不是英雄嗎?
第三,把成敗綜合起來看,成敗作為相對的概念總是存在于一定的競爭之中,競爭一方的成,就意味著另一方的敗。于是我們可以得出第三個結論,任何競爭的結果都是一方英雄,一方狗熊。那么荷馬筆下的特洛伊戰爭,金戈鐵馬,十年鏖戰,難道希臘聯軍主將阿卡流斯是英雄,失敗的特洛伊軍主將赫克托爾就不是英雄嗎?那么楚漢相爭,逐鹿中原,難道開創了大漢王朝的劉邦是英雄,烏江自刎的西楚霸王項羽就不是英雄嗎?那么魏、蜀、吳三國鼎立,豪杰輩出,難道僅僅因為最后三家歸晉,就只有司馬氏才是真英雄嗎?那后人又何來的"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的感嘆呢?
可見,以成敗論英雄其結果只能是假英雄大行其道,真英雄紛紛落馬。分明是英雄相惜,棋逢對手,偏偏也要分出個成王敗寇。所以,我說不以成敗論英雄!
成敗論英雄辯論賽 5
在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英雄數不勝數,層出不窮。那什么是英雄呢?一定是像秦始皇那樣成功的人嗎?那又一定是像岳飛那樣雖然失敗卻干下一番驚天動地事業的人嗎?我認為都不一定。
英雄的定義不是唯一的。有人認為英雄是武功蓋世的大俠,有人認為是叱咤風云的將領。而在我眼中,只要對待事情認真負責,為他人、社會、國家著想,有遠大抱負的人,便是英雄。
回望歷史的長河,“荊軻刺秦”也是濃墨重彩的一筆。太子丹曾在秦國作人質,后逃回燕國,為了維護國家安危,于是便派荊軻去刺殺秦王。雖然最后被反殺,可荊軻,卻也全力以赴,敢為人之不敢為,敢當人之不敢當,也是為了他人、國家的'安危,舍身去冒險。也許,這就是英雄。
英雄如同鏗鏘的腳印,記錄歷史,也預告未來。其內蘊含的英雄精神始終是人類發展的動力,讓人有跡可循。
成敗論英雄辯論賽 6
在歷史長河中英雄輩出,到底那些人是真正的英雄呢?到底什么樣的英雄能受到萬人追捧呢?應不應該以成敗論英雄呢?
首先,很多人都認為成敗是一個判斷英雄的關鍵詞,歷史也往往是向著成功者的.。成功,便是英雄;失敗,不是英雄。當你在賽跑時,歡呼聲、吶喊聲總是為成功者響起,攝像師的鏡頭也會緊緊追隨為成功者的身影。這種成功者難道不是英雄嗎?
其次,自古以來,成功者都是衡量英雄的重要標準。“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項羽和李清照都贊同我方觀點。關羽華容道放曹操,諸葛亮便要殺了他,可見諸葛亮對成敗的重視。
然而,可能有人會說,失敗者難道不是英雄嗎?岳飛抗金卻被殺害,他就不是英雄嗎?文天祥失敗了,他也不是英雄嗎?我不贊同失敗者,但并不代表我輕視失敗者。我認為失敗者不應該放棄,而是將成功變成一種信念。只有不斷追求成功,英雄才能涌現,社會才會進步。
綜上所述,我堅持認為成敗是英雄的度量衡,只有用成敗議論英雄才能更好地詮釋英雄。
成敗論英雄辯論賽 7
以成敗論英雄,是個亙古不變的話題。20xx年國際大專辯論賽半決賽中,新加坡國立大學對戰武漢大學關于“是否以成敗論英雄“的辯論,無論是從戰況還是從選手的水平等都可謂相當精彩,有很多可以借鑒之處。
本次辯論賽中新加坡國立大學隊需論證的是“以成敗論英雄是可取的”,而武漢大學隊需認證的是“以成敗論英雄是不可取的”。然而在討論這次辯論賽之前,我個人認為這兩個觀點的選擇中存在一定不公平性。從我看來,不以成敗論英雄這個觀點本身就更為人所接受。因此,要論證這個觀點可能也會相對上有一定的優勢。
但是無可否認,本屆的武漢隊真的是非常的優秀,一次次乘勝追擊的追問、一次次咄咄逼人論證,讓人嘆為觀止。
對于這場辯論賽我想分兩個方面分析,分別是我最喜歡的武漢隊和我最喜歡的辯手。 在本場比賽的開篇陳詞中,兩隊選手的立論都是相當精彩。新加坡國立大學隊把點建立在以成敗論英雄的成敗的價值可取性上,這樣一來就把觀點大化了,也給了他們很大的辯論空間,但是武大立刻提出以成敗論英雄的是成功了就是英雄,失敗了就不是英雄的概念分析。雖然在此時作為反方的武大并未占上方。
但是就是這個看似平凡的理論,為這一戰打下了基礎。
對于開篇,在兩方糾結在以成敗論英雄的可取之處,正方分點清晰而有條理的指出了以成敗論英雄的可取之處,指出可取不是照搬后,反方巧妙地以成敗論英雄、可取性的兩個名詞解釋,鉆了正方的漏洞,辯得精彩。
從整場辯論賽來看,雙方的語言表達能力都相當讓人佩服。正方在陳述觀點是,用詞優美,分點分析透徹,從古到今,從個人到國家到社會,想得周到全面。而反方在整場辯論賽是更是頻繁舉例論證,條條論證擊中論點。與此同時我覺得反方的臨場發揮能力相當棒,如二辯以正方的例子舉例,三遍以輪子與汽車的舉例,雖然例子樸實,但是都很好的把觀點給實例化、清晰化了。
除此之外,我覺得從雙方辯論的主線上看,正方的`觀點在價值上,很大,很抽象化,雖然他們的辯論相當精彩,但是抽象化的觀點很難讓人從心理上信服、接受,談國家談人民談價值??這些有點虛。就像反方一辯說的,如果你連一個事實也拿不出來,又怎么能令人信服呢?而反方呢,他們以大量的事實論證,而這些事實又神為人所信服。但是,從某種程度上講,反方也有一個弱勢,就是它的事實例證太多,每一個例證都大同小異,雖然都直擊了主題,但是一次說過多就顯得重復,辯論賽的時間是有限的。
其次是在自由辯論中,雙方一度陷入價值和事實的兩種不同立場。而此時,反方四辯的提問讓我難忘,他說:我想請問你一個邏輯上的問題。請問成功到底是英雄的充分條件,還是必要條件?
而后,正方巧妙轉移了話題,企圖回避這個問題。但是反方辯手們幾次聯手,要求正方回答這個問題。在這中間,反方幾次提問,都被正方巧妙躲過。在這個過程中,我感覺到了反方的默契度是相當好的,他們懂得用集體的力量,而且反方四位辯手在整場比賽中的合作也是親密無間的,他們每個辯手的辯論方法、語言表達雖有不同,但是分工恰當,立場相當明確。
在最后的總結陳詞中,反方四辯一直站在大家的立場上,兩隊辯手都是總結得很好,而我認為反方四辯的總結更為客觀,而正方四辯在語言上很優美。
而后我想談談在這場辯論賽中,我最喜歡的兩位辯手,分別是反方的二辯袁丁和三辯余磊。
在辯論開始時,反方二辯第一次發言時,就被他的氣勢震住了。當正方一再強調此次辯論的是要探討成敗論英雄的價值性時,反方二辯以引經據典,以排山倒海的氣勢運用排比、
反問,一次次的用事實反駁了正方的觀點。反方二辯抓住了正方的以成敗論英雄社會價值性的可取之處的漏洞,攻其要害,直接就問難道有一點可取之處就是可取的嗎?與此同時,他以正方衣服的顏色為例,恰到好處的反駁了正方觀點。而這一觀點,在之后的辯論中反方四辯也再次運用此話又一次反擊了正方。在這一段中,我就是欣賞二辯的理由除氣勢外,還有兩點,一是他觀點很明=確,而是他舉例時,每一次反問都讓我無言。他最后引用中山先生那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這一句恰到好處,讓我瞬間笑了!
而后的自由辯論中,反方二辯在面對正方的觀點,比如正方一辯以環境問題進行類比時,反方二辯反擊時一針見血。在正方的追問中,反方二辯也是功不可沒啊。
因此,我很欣賞二辯,我認為作為一個辯手,應該要有袁丁的機智和氣勢氣度。 對于反方三辯我只能說,這個看似瘦弱的辯手有著無窮的力量。
在可取與不可取的解釋時,他指出正方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啊,瞬間把正方的點推向了一個深淵。然后,他在舉例論證時,很生動形象,不說古人,也不說今人,吃飯與鬼雄,透徹的分析,使得現場掌聲不斷啊!
還有那一句,哪個平凡的人身上沒有成功啊,如果英雄和平凡人都有成功,僅以成功如何論出英雄?又一次以一個新的方面把正方狠狠打擊。
在自由辯論中,反方三辯對于正方一再強調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時,三辯的“幌子”論,也是很妙啊。
還有在我不明所以,為什么三辯要提車子與輪胎時,他又一次以一種新的表達方式指出是否可取的問題。
除此之外,我也注意到,在辯論時,三辯的語氣一直很平緩,在提問時會偶爾面對觀眾,給人以很好的感覺,在平靜之中,給對手以壓力。
所謂,層層遞進,環環相扣。辯論在于思辯,它需要我們動腦去思考,去表達思想;辯論在于方法,它需要多種技巧;辯論是一個團隊,它需要一個團隊的默契合作??好的辯論隊更需要一個強勁的對手。
因此,我想說,我很喜歡這一場辯論賽,無論是語言還是技巧都是相當精彩,我也非常喜歡武漢大學這支隊伍這一場的表現。但是,即使我在上文中一直在強調武漢大學這支隊伍由多么優秀,我還是相當佩服新加坡國立大學這支隊伍的,對于武大來說,他們是一個強勁的對手,因為他們的強大才讓武大贏得更精彩。
還有就是我在文章開始時也指出,這一場辯論賽的題目上也存在一點點的不公平性。
成敗論英雄辯論賽 8
英雄,在歷史的不同階段,在各個領域,都會有不同的英雄脫穎而出,被人們銘記。從大禹到岳飛,從魯迅先生到白衣戰士,他們都是英雄。那么,判定一個英雄的標準是什么?我認為是成敗。
為什么說成功的就是英雄?成功的英雄,不僅是一個人、一個群體,更是一種精神的載體。我認為的成功,是指精神的成功,人生的成功。這種英雄會激勵人們對成功的追求,使人們積極進取,奮發向上。大家都進步,社會才能進步。
文天祥雖然戰敗,但能說他不是英雄嗎?不能。雖然抗敵失敗了,但他不投降,在堅守氣節上是成功的,具有這種精神的人,我認為他就是英雄。
如果“不以成敗論英雄”,那么許多成功的'人都會被忽視,人民受不到好的引導,沒有了對成功的追求。
成敗論英雄可以促進社會發展,社會的進步是由無數成功的人累積起來的。
成敗論英雄辯論賽 9
關羽,兵敗麥城,但不失為忠勇仁義的猛將;趙云一生百戰百勝,令敵人聞名喪膽,但敗于姜維,只為成就諸葛軍師計謀,并收服伯約。
近代的變法,雖最終失敗,但也成就了梁啟超這樣的文人;孫中山,最終讓位袁世凱,但仍被尊稱為國父,西安事變,最終以釋放蔣某為終,但張學良和楊虎城仍然是英雄。
至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我解放軍不及一城一地得失,敗過很多次,但最后仍然是人民心目中最可愛的人。
二戰時德國的將領們,古德里安指出的裝甲兵理論是現代各國的陸軍用兵理論,但他敗了。隆美爾的用兵方略不是任何一個盟軍將領能企及的,當之無愧的英雄,他也敗了,曼施坦因,閃電伯爵,沒有他,法國不會那么輕易投降,他最后也敗了,拿破倫,世界上誰說他不是英雄誰就不食人間煙火,但他也敗了,還有巴黎公社等,英雄是個人的素質和能力,不是以勝敗來定論的,如果一定要勝利才是英雄,那蔣某打敗日本也算英雄了?
諸葛亮自古以謀略見長,六出祁山而沒有出來周渝被諸葛亮三氣而死曹操火燒赤壁落荒而逃關羽敗走麥城不能以成敗論英雄自古以來沒有長勝將軍
論點:1。失敗是成功之母(古人總結出來的,是富有經驗的)2。人的.一生中不可能事事成功,必有失敗。如果失敗多次,只是給自己積累更多的經驗,經過多次失敗,終究會成功,不能以成敗論英雄3。愛迪生電燈的發明,一次就成功了么?4。在辯論過程中,反方必定舉出一些一次成功為英雄的例子,要以這類人是少數,是特別為理由,反駁掉。(例:一次成功為英雄的100個人里能有幾個?所以,從總的來說,不能以成敗論英雄)
成敗論英雄辯論賽 10
關羽,兵敗麥城,但不失為忠勇仁義的猛將;趙云一生百戰百勝,令敵人聞名喪膽,但敗于姜維,只為成就諸葛軍師計謀,并收服伯約。
近代的變法,雖最終失敗,但也成就了梁啟超這樣的文人;孫中山,最終讓位袁世凱,但仍被尊稱為國父,西安事變,最終以釋放蔣某為終,但張學良和楊虎城仍然是英雄。
至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我解放軍不及一城一地得失,敗過很多次,但最后仍然是人民心目中最可愛的人。
二戰時德國的將領們,古德里安指出的裝甲兵理論是現代各國的陸軍用兵理論,但他敗了。隆美爾的用兵方略不是任何一個盟軍將領能企及的,當之無愧的英雄,他也敗了,曼施坦因,閃電伯爵,沒有他,法國不會那么輕易投降,他最后也敗了,拿破倫,世界上誰說他不是英雄誰就不食人間煙火,但他也敗了,還有巴黎公社等,英雄是個人的'素質和能力,不是以勝敗來定論的,如果一定要勝利才是英雄,那蔣某打敗日本也算英雄了?
諸葛亮自古以謀略見長,六出祁山而沒有出來周渝被諸葛亮三氣而死曹操火燒赤壁落荒而逃關羽敗走麥城不能以成敗論英雄自古以來沒有長勝將軍
論點:1.失敗是成功之母(古人總結出來的,是富有經驗的)2.人的一生中不可能事事成功,必有失敗。如果失敗多次,只是給自己積累更多的經驗,經過多次失敗,終究會成功,不能以成敗論英雄3.愛迪生電燈的發明,一次就成功了么?4.在辯論過程中,反方必定舉出一些一次成功為英雄的例子,要以這類人是少數,是特別為理由,反駁掉。(例:一次成功為英雄的100個人里能有幾個?所以,從總的來說,不能以成敗論英雄)
成敗論英雄辯論賽 11
“以成敗論英雄”,這個觀點將成敗和英雄聯系到了一起。那么,怎么去定義英雄這個詞背后的意義呢?
我想,英雄是做出實際貢獻的,英雄是某些優秀精神的象征。“以成敗論英雄”,這種價值觀將人們對成功的追求轉化為對優秀精神的追求,激勵人朝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生境界采取切實行動。可見,這一認知,對人生實際問題是具有影響性、促進性的。
英雄的價值,不是收獲,而是付出;不是能力,而是行動;不是個人得到了什么,而是向社會貢獻了什么。正如抗日戰爭時那些拋頭顱灑熱血的戰士們,他們每一個人的犧牲與所作出的事都是為最后戰爭的勝利盡一份力,而只有勝者才會被人們記住。
同時在當今社會中,成功者把事情當事業,失敗者把事業當事情。這樣的心理也就反映出最后兩者的不同結局。
“以成敗論英雄”,這種價值觀是可取的`,是因為它首先符合人的本性,人就是追求意義的動物,而成功則是對這種意義最好的詮釋之一。
成敗論英雄辯論賽 12
隨筆社團的小辯論會,正方的觀點是“不以成敗論英雄”,反方的觀點是“應以成敗論英雄”。我支持正方,對己方觀點闡述如下。
所謂不以成敗論英雄,就是不拿成敗作為評定英雄的'標準。成敗并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沒有一個明確的界限去劃分。比如說,有些人他們為了成功,為了當上英雄,就不擇手段。而我們這些老百姓怎么會知道他們是如何獲得成功的呢?我們怎么知道里面的陰謀呢?
我們不知道,還這樣盲目地追求,還說是大英雄。那么,一個人只要成功了,無論多么卑劣,還可以摘取英雄的桂冠,這本已功利的世界,還會變成什么樣子呢?實在令人難以想象。
所以,我方觀點是“不以成敗論英雄”。
成敗論英雄辯論賽 13
什么是英雄,由古至今就有不同的說法。見義勇為、挺身而出的凡人是英雄,身懷絕技、懲惡揚善的俠客是英雄。今天,當我們以今天的眼光來審視英雄時,更多了一番理智與思考,但是,無論是時代英雄、個體英雄,還是幕后英雄、無名英雄。他們身上都具有果斷的行為、高尚的思想、堅毅的品質等等要素。因此,簡單地以成和敗作為評判英雄的標準,顯然是輕率不切實際的。
我方認為,不以成敗論英雄,原因有三:
首先,成和敗是多元的、不確定的,而且成和敗自身可以相互的轉化。就讓我們以剛剛結束的世界杯前三名為例,法國隊以三比零大勝巴西,對法蘭西來說,隊員們就是當之無愧的英雄。而克羅地亞獲得第三,但是舉國上下卻也為之歡騰,慶英雄凱旋。倒是得了亞軍的巴西隊好沒面子,灰溜溜地回了巴西利亞。金銀銅牌孰輕孰重,一目了然。但其結果卻大相徑庭。請問,這是成與敗能判定的嗎?連成敗的標準都難以確定,你卻用它作為評判英雄的標準,你能說得清嗎?
其次,英雄是一個復雜的綜合體,難以簡單的成敗來論。英雄本身所具有的精神因素,是英雄不可或缺的條件。記得魯迅先生在《鑄劍》中寫下了眉間尺,當他將自己的'首級交給俠士,他所表現的不屈的意志,使他成為了英雄;而秋雨先生在《千年庭院》中,記敘了那個甘為先生受三千里流放的蔡元定,當他從容鎮靜地面對死亡時,他所表現的高尚的人格,不凡的氣勢,也使他成為英雄。而正是這些,才勾勒出一副英雄的全圖,顯現出英雄本色的真諦。成亦英雄,敗亦英雄,不是一句空洞的安慰。離開了時代的精神和精神的價值,僅以簡單的成和敗,來判斷英雄,不僅有失公允,而且是否過于功利呢?
今天,我們在這里論英雄,目的不是為了復制英雄,而是要學習英雄。但是,功利的英雄觀,往往使人們忽略了英雄成功時所付出的努力。而將注意力集中于英雄身上的光環,顯然是不應該的。因此,我方認為不以成敗論英雄,而應該重視英雄的精神、力量,將其不斷的升華,作為鼓勵人們不斷前進的精神因素。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我們今天論英雄的目的。最后,我方堅持,不以成敗論英雄。謝謝!
為什么不以成敗論英雄:
(1)成敗不能拿來作為評價英雄的標準:
因為成敗是多元的、不確定的,而且成和敗自身可以相互的轉化,自身尚且不確定,又怎么能拿來評價別人呢?
(2)英雄也不能用成敗來衡量:
是一個復雜的綜合體,難以簡單的成敗來論
之所以一個人能夠成為英雄,是因為他具備了英雄的精神因素或其行為具備了英雄的外部表現。
這不是用成敗能衡量的。
(3)價值層面:以成敗論英雄是不值得提倡的:
這是一種功利的英雄觀,這會使人們只將注意力集中于英雄身上的光環,忽視英雄的精神、力量以及英雄成功時所付出的努力。
成敗論英雄辯論賽 14
經典辯論賽
以成敗論英雄
是否可取
一辯
正1:
古人說,青梅煮酒論英雄,今晚就讓我們以論做媒、以辯代酒,縱橫古今論英雄。成敗英雄論,古已有之,李白詩云“秦王掃六合,虎勢何雄哉”;《東周列國傳》力卻說,“見義勇為真漢子,莫以成敗論英雄”,可見成敗英雄論,自古就是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的。
然而,時代的話題要有時代的意義。時至今日,以成敗論英雄早已不是一種方法、一種標準,而是作為一句俗語,一種價值存在于我們的時代。成敗論英雄是否可取的,就是要探討這句俗語,這種價值,在我們今天的時代是否具有可取性。
我們今天的時代并不是只有一種價值觀,“以成敗論英雄”必然受到我們這個社會其它價值觀共同協同與制約,使其展現精華,為我所用,這是其具有可取性的現實基礎。
這種價值觀,其可取性在于將成功與英雄聯系在一起。英雄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個人,也不是一枚英雄像章,更不是一個冷冰冰的墓碑,它所代表的是一種精神象征,是民族的旗幟與國民的榜樣,以成敗論英雄這種價值觀,正將人們對成功的追求化為一種對精神的追求,激勵人們積極進取,奮發向上。
以成敗論英雄的可取性,還表現它具有廣泛的現實意義。因為作為一種價值觀,它鼓勵全社會學習英雄追求成功。時代呼喚英雄,社會鼓勵成功,這樣的民族才能進步,這樣的社會才能發展。時至今日,全球化浪潮勢不可擋,若不成功,我們將立于何處?信息時代,本土文化遭受強勢挑戰,若沒有英雄,我們又如何讓后代,感受身為華人的自豪?追求成功,鼓勵英雄,正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標志,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所需要的價值取向。時代的英雄,追求成功,時代的成功,需要英雄。
反1:
古人也說,名不正則言不順,只有對概念進行清晰的界定,我們才能展開一場有意義的辯論。按照權威的現代漢語詞典解釋,成敗都是相對于具體目標而言的,達到了就是成功,沒有達到就是失敗;英雄是指能以自身杰出的才能品質,激起他人崇高情感的人。所謂以成敗論英雄,就是成功了就是英雄,失敗了就不是英雄。
我們之所以認為這個觀點是不可取的,理由有二:
第一,以片面刻板的成敗,根本就論不出鮮活豐滿的英雄。因此,這個觀點在理論上是錯誤的。一個具備了杰出才能品質的英雄,能否取得外在功業上的成功,還要受到天時、地利、人和等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南宋時的岳飛文韜武略、精忠報國,但卻因為生不逢時,未遇明主,最終只能壯志未酬、屈死風波亭。正是因為成敗之中包含著天時、地利、人和等等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因素,我們才會對那些在失敗面前表現出浩然正氣的悲劇英雄肅然起敬。當雄姿英發的周瑜感慨既生瑜何生亮時,我們能否認他是英雄嗎?當兵敗被俘的文天祥在獄中高歌“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時,我們能否認他是英雄嗎?英雄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在追求各種目標的過程中,他們有成功也有失敗,成敗不過是一時一世的,唯有超越成敗的精神,才更能彰顯出英雄的本色。如果拿上一把僵化刻板的成敗尺子,又怎么能量的出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氣概呢?!
第二,以成敗論英雄的觀點,片面地夸大了功利的意義。因此在實踐中是有害的。它誘導人們為了達到目標可以不擇手段。一個人只要成功了,無論手段多么卑劣,都照樣可以摘取英雄的桂冠。如此一來,前有赫赫英名牽引,后有滾滾利益推動,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本已功利的世界,還會變成什么樣子,實在令人不敢想象。
正是因為以成敗論英雄的觀點存在以上兩點錯誤,所以我方認為以成敗論英雄是不可取的。
二辯
正2:
我先指出對方同學犯的兩個錯誤。第一,在邏輯上,可取,在我方是指有可取性,但不等于照搬照抄;不可取,在對方是指毫不可取,對方必須論證這句話在任何角度、任何層面都不值得學習和接受。第二,對方把成敗論英雄,當做了一個具體的方法,應用在現實實踐中,但對方請不要忘記,今天我們要做的是一個價值判斷,而不是一個事實判斷。
第一,在個人層面上,這個價值觀的可取性,表現在他倡導成功,鼓勵人們追求成功。以成敗論英雄,鼓勵人們追求個人的全面發展,以達致自我完善和和諧的目標,所謂全面的發展,便是在知識內涵上的提升,以及人格精神上的不斷豐碩。一段有意義的人生,在于有所追求,但在這漫漫長路中,人們總希望得到鼓勵,得到推動。而我們所倡導的。正是這種追求成功的價值取向。從正確的出發點開始,以至于目標的達成,能得到一定的激勵與評價,是前進的原動力。
第二,這個價值觀的可取性,也表現在它推動了國家的發展。小至個人,大至國家,都遵循著崇尚成功的同一個道理,當國家正以發展的速度前進,人民的力量就變得極為重要,而崇尚成功作為一種價值取向所表現的積極意義,是通過一種精神倡導,創造主流的意識形態,在多元價值觀中并存,求同存異。在多元價值觀中,人民是國家的基石,而全體人民有了共同的信念之后,國家才能持續發展,并保持持續的競爭優勢。這個價值觀在社會層面的可取性,表現在可以塑造倡導成功、鼓勵追求成功的社會價值觀,成為社會潮流的一種價值取向,成為社會行為的指導方向。
價值觀的存在,并不僅僅表現在一些特定行為上,并能成為大家認可、接受,并能在社會上廣為推廣的精神本質。個人需要成功,因為個人需要自我實現,國家需要成功,因為國家需要國富民強,我們的社會鼓勵成功,因為社會需要英雄的榜樣。
反2:
對方從1辯到2辯今天都在告訴我們,以成敗論英雄是有可取之處的,但有可取之處就意味著也有不可取之性。如果說有可取之處就是可取的,那么有不可取性是不是就是不可取的呢?!那對方同學在論證你方觀點的時候,是不是一論證我方觀點為前提了呢?更進一步說,有可取之處就說明這個東西是可取的嗎?今天對方同學的西服上也有白色的地方,就是胸前的'校徽,可是我們能說對方同學的西服就是白色的嗎?那豈不是睜著眼睛說瞎話嗎?
其實,以成敗論英雄最大的不可取之處就是論不出英雄來,我可以有三個方面來證明這一點:
第一,從成功方面來看,如果成功了就是英雄,當上了駙馬爺的陳世美不可謂不是個英雄,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難道不是一個窮秀才夢寐以求的成功嗎?二戰時期的希特勒也不可謂不是個英雄,創建第三帝國,鐵騎橫掃歐洲,他不是成功地在一天內就占領了丹麥,四十天就打敗了法國嗎?至于南宋的秦檜更是一個不可多得英雄,他成功的當上了宰相,成功地出掉了岳飛,更是成功地出賣了國家,但是我想請問對方辯友,你們真的認為這些人是英雄嗎?
第二,如果失敗了就不是英雄,那我們又可以得出結論,荊軻不再是英雄,因為他舍身入秦的兩大目標——刺殺贏政和逼秦議和均已失敗告終;布魯諾也不再是英雄,因為他既未能說服當時的民眾相信日心說,也沒能逃脫宗教裁判所的追捕;中山先生,自辛亥革命之后就更稱不上一個英雄了,二次革命失敗,護國運動失敗,護法運動還是失敗,總理遺囑不是也說“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嗎?但我還是要請問對方同學,他們真的不是英雄嗎?
第三,把成敗綜合起來看,成敗作為相對的概念,總是存在于一定的競爭之中的,競爭一方的成,就意味著另一方的敗,于是我們可以得出第三個結論,任何競爭的結果都是一方英雄一方狗熊。那么荷馬筆下的特洛伊戰爭,金戈鐵馬,十年鏖戰,難道希臘聯軍主將阿喀琉斯是英雄,失敗的特洛伊主將赫克托爾就不是英雄嗎?那么楚漢相爭,逐鹿中原,難道開創了大漢王朝的劉邦是英雄,烏江自刎的西楚霸王就不是英雄嗎?那么魏蜀吳三國鼎立,豪杰輩出,難道僅僅因為最后三家歸晉,就司馬氏才是真英雄嗎?那后人又何來的“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的感嘆呢?
可見,按照對方同學的觀點,以成敗論英雄,其結果只能是假英雄大行其道,真英雄紛紛落馬。分明是英雄相惜,棋逢對手,偏偏也要分出個成王敗寇,這樣的標準可取不可取,在座各位自有公論,謝謝大家。
三辯
正方
首先,我有兩點想向對方辯友指出,對方辯友解讀成敗英雄論,依舊只是只見其表,未見其里,看到成敗二字,便要用來評定天下英雄,而對其背后所倡揚的追求成功的價值取向,卻視而不見。我們還有一句話叫做“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難道對方辯友真的要身體力行,見人就拔一根鵝毛嗎?第二,對方辯友認為,一旦倡揚了追求成功的價值觀,功利主義便會大行其道,難道我方辯手有說,我們不要真善美這些價值觀嗎?人類的行為一向是多種價值觀共同作用的結果,我們新加坡鼓勵孝道,但我們新加坡的男孩子并沒有因此而不去當兵。
下面,我將從三個方面繼續闡述以成敗論英雄這種價值觀的可取之處:
第一,當我們從價值觀的角度,來審視以成敗論英雄這句話時,成功的含義就被擴大了。因為這時,成功還包含有追求成功的價值取向,它不是簡簡單單的個人目的的實現,還包括了對社會的積極意義;
第二,倡導以成敗論英雄這種價值觀,能夠破舊立新,用一種客觀、公平的觀念去評價人。過去有的人論英雄看的是出身,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反動兒混蛋,這樣的價值觀都曾經風行一時。從傳統的眼光看,有些人永遠成不了英雄,但只要他追求英雄,他就是我們這個時代所需要的英雄。
第三,以成敗論英雄這種價值觀的可取性,還體現在它對于失敗者的特殊意義。吳作棟總理說,我們的社會,應該給失敗者一個再次成功的機會,我想請問在座的各位,誰沒有嘗到過失敗的滋味?但是因為這樣,我們就放棄追求成功了嗎?追求成功的價值觀,正是讓我們不要唾棄失敗者,而是要鼓勵他繼續追求成功。
對方的四位辯友,也許真的是視成敗為浮云,但你們為什么非要對那些有上進心的人說,是非成敗轉頭空呢?!失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個人連追求成功的勇氣都沒有了,安于平淡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整個社會都安于平淡,不再追求成功。一個不再追求成功的世界,是一個虛偽的世界。
反方
首先看一下對方同學的邏輯,對方同學說,今天他們只要舉出一點點的可取之處,他們就等于可取,而我方舉出再多的不可取之處,也不叫做不可取,這是不是叫做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呢?!如果對方同學今天一定要我方說,有沒有一點點的可取之處,我說有,在哪里,可以讓大家認識到以成敗論英雄這種觀點來論英雄危害是多么大。
再來看看對方同學的論證方式,對方同學的論證方式有兩條,首先,如果沒有成功,就沒有英雄,因此就該以成敗來論英雄,那我們想一下,如果英雄不吃飯的話,英雄就要變成鬼雄,那我們是不是就要以飯量來論英雄,看誰吃得多誰就是英雄呢?!對方同學還告訴大家,要追求成功鼓勵成功,但是鼓勵成功追求成功就意味著要以成敗來論英雄嗎?我們這個社會還要鼓勵大家去致富去發財,但是能不能用貧富來論英雄呢?如果可以的話,王勃為什么還要說“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呢?
其實,今天對方同學所有的問題都出在,他們對審題沒有清楚,什么叫做以成敗論英雄,就是說一個人成功了就是英雄,一個人失敗了就不是英雄。那讓我們想一下,許多英雄身上有成功的影子,我們不反對,但是哪個普通平凡人的身上,又沒有一點點的成功呢?如果英雄和平凡人身上都有成功,僅以成功如何論出英雄?反過來說,又有哪個英雄身上,沒有一絲一毫的失敗,如果失敗了就不是英雄,對方同學除了全知全能的上帝,還能給大家在世界上找出哪怕是一個英雄來嗎?
面對今天這個競爭激烈的世界,我們發現,如果提倡以成敗論英雄,只會鼓勵大家不擇手段的去獲取成功,為什么商業界的欺詐行為是屢禁不絕,體育界的興奮劑丑聞是層出不窮,而學術界的抄襲之風也是愈演愈烈,歸根到底,就是人們以為只要獲得成功,一切問題都可以被掩蓋在英雄的光環之下,面對成敗論英雄在實踐中的種種惡果,對方同學還能告訴大家,這種觀點是可取的嗎?
古往今來,多少氣吞山河的偉業,在時間的滌蕩下是灰飛煙滅,又有多少堅如磐石的帝王基業在歷史的沖刷下土崩瓦解,一個英雄的成敗,往往猶如一道流星般劃過天幕,讓我們潸然淚下的,只能是他們超越成敗的崇高精神和英雄氣概!謝謝大家。
四辯(總結陳詞)
正方
對方四辯果然妙語連珠,在下佩服佩服,不過佩服歸佩服,錯誤還是要指出的。
俗話說自古英雄出少年,為什么,因為初生牛犢不怕虎;為什么,因為他們體現的正是一種追求成功的價值取向。然而今天對方辯友看英雄是只看事實不看價值,他們要論證的是一個不可取性,也就是說無論從事實角度,還是價值角度來說,以成敗論英雄都是不可取的。可是,今天對方辯友不僅沒有論證不可取性,還一度陷入一個事實判斷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以成敗論英雄作為一種事實判斷是否正確和它作為一種價值判斷是否可取,根本是兩碼事。如果今天對方辯友硬要說不的話,是不是告訴我們鼓勵失敗才是我們社會所需要的。接著,對方辯友總算恍然大悟,明白了它是一種價值取向,然后就問我們,如果它帶來功利主義、帶來不正當競爭怎么辦。難道對方辯友真的天真的認為我們這個世界只有鼓勵追求成功這一種價值觀嗎?那我們所提倡的理性、良知、真善美哪兒去了?難道人類會為了追求一種價值觀,而拋棄其它所有價值觀嗎?
今天,我方認為以成敗論英雄這種價值觀是可取的。首先,它符合人的本性,人是追求意義的動物,而成功則是對這種意義最好的詮釋之一。沒有人不渴求突破,沒有人不希望成功,因為這是發自內心的向往。從鉆木取火到四大發明,再到今天的互聯網和基因技術,這無一不是人類渴求突破和超越的結果,我們怎能逆性而為?只有鼓勵成功,才能渴求突破,渴求突破才會超越自身,超越自身才能使聲明張揚。
第二,以成敗論英雄,可以促進社會進步。失敗的教訓固然可貴,可是進步還是要靠成功來達至,一個社會絕不是靠一群失敗者來建設的,社會的進步是由無數個人的成功累積起來的。當然,我們并不藐視失敗者,因為,他們曾經朝著成功的方向努力過;我們也不會否定失敗者,因為我們會鼓勵他們繼續努力,爭取成功。只有當爭取成功的信念深深印在每個人腦海中,人才會去追求成功,社會才會因此不斷向前發展。
第三,以成敗論英雄,有利于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個人價值游離于社會價值之外,就可能淪為一己私利,而缺少了個人價值的社會價值,也只是徒有虛名。以成敗論英雄,正是將個人意義中的成敗與社會意義中的英雄緊密結合在了一起。人是社會的人,社會是人的社會,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才是個人發展的最高目標和社會發展的原動力。新的時代,賦予了成敗新的內涵;新的世紀,給予了英雄新的使命,只有追求成功的英雄,才是一個時代的強者,只有藐視失敗的英雄,才是一個民族的脊梁。
反方
今天,我們一開始想談邏輯問題,對方辯友說“成敗論英雄怎么會只是一個邏輯問題了”;我方談事實判斷,對方辯友說“成敗論英雄怎么會只是一個事實判斷了”,那么我真不知道我們今天談什么好了。
對方辯友告訴大家說,要看到成敗背后那些精神的東西,原來對方辯友心中的成敗論英雄,就是看成敗背后的東西論英雄。那么今天,我和對方辯友辯論的時候,對方辯友是不是要告訴我,是我背后的這把椅子在和對方進行辯論呢?
我們再來看看對方同學今天告訴大家的是什么?的確,我們很能理解,對方辯友要告訴大家的是,我們要在成功之中看出英雄的本色所在,這一點我們從不否認,但是,我們真正來論英雄的時候,看到的又是什么呢?
我們先來看看三國時的大英雄關羽關云長,縱觀關羽的一生,既有千里走單騎,也有兵敗走麥城,于成功之中,我們發現他的非凡才略、過人膽識;于失敗之中,我們同樣看到了大義凜然、威武不屈。請大家想一想,為什么成功時、失敗時,我們都說關羽是一個英雄呢?這恰恰說明,英雄本色超越了成敗而存在,這就像燕瘦環肥,各盡其美,正因為美本身并不以胖瘦而論。
以成敗論英雄,就像是以胖瘦去論美人,其結果只能是褻瀆英雄,唐突佳人。當成敗成為評判英雄的尺度時,英雄身上那種崇高的精神品質就會被我們淡忘了;當成功成為衡量英雄的標準時,手段就變得無關緊要。于是,卑鄙成為卑鄙者的通行證,而高尚只能作為高尚者的墓志銘。如此急功近利、不擇手段的英雄觀,對于當今這個工具理性膨脹、人文精神衰微的現實社會來說,到底是會純化我們的道德,還是會泯滅我們的良知,這不是一目了然嗎?
以成敗論英雄,看得見英雄的功業,看不見英雄的氣杰;看得見英雄的意氣風發,看不見英雄的愴然失意;看得見功成名就的正劇英雄,卻看不見壯志未酬的悲劇英雄。今天,我們呼喚英雄,是因為英雄身上寄托了我們崇高的情感;我們敬仰英雄,是因為英雄身上凝聚著我們超越平庸的理想。當我們面對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的瑰麗景象時,會深深為大自然的雄渾氣勢所感動;同樣,當我們面對悲歌慷慨、壯懷激烈的英雄事跡時,也會被英雄身上那種超越成敗的恢弘氣度所折服。
古往今來,英雄之氣于天地之間馳騁,在不同的境遇之中,演化出不同的故事,或慷慨激昂,或悲壯雄渾,然而不變的,是英雄身上那種超越成敗的杰出的才能與品質、非凡的膽略與豪情。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而當是非成敗轉頭成空,最終留下的,是一段激昂于天地之間,不能為成敗所論的英雄氣概!
辯論分析
正:以成敗論英雄可取。
(價值判斷)
(漏洞:有可取性)
一辯:
1、在個人層面上,價值觀可取,倡導成功鼓勵人們追求個人的全面發展,達自我完善與和諧的目標鼓勵推動價值取向激勵評價動力
2、國家層面,推動國家發展
3、社會層面,形成追求成功的價值取向
二辯進一步闡釋:
1、價值觀層面,成功就被擴大,個人到社會
2、客觀標準
3、追求成功都是英雄
4、有利于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
金句:
新的時代,賦予了時代新的內涵;新的世紀,給予了英雄新的使命;只有追求成功的英雄才是一個時代的強者,只有藐視失敗的英雄,才是一個民族的脊梁。
反:以成敗論英雄不可取。
(事實判斷)
(有可取性上反駁)
一、為什么:
先講成功的意義和英雄的意義
1、成敗英雄論刻板僵化、忽略客觀因素
2、片面夸大功利的意義,鼓勵人們為了成功不擇手段,在實踐中是有害的
二、例子論證
正反兩方面古今中外
三、類比
貧富——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飯量——胖瘦燕瘦環肥,各有其美
金句:
當成功成為評判英雄的標準 手段就變得無關緊要于是卑鄙成為卑鄙者的通行證,而高尚只能做為高尚者的墓志銘。如此急功近利,不擇手段的英雄觀,對于當今這個工具理性膨脹,人文精神衰微的現實社會來說到底是會純化我們的道德還是會泯滅我們的良知。
【成敗論英雄辯論賽】相關文章:
成敗論英雄辯論賽06-27
以成敗論英雄辯論賽06-20
[實用]成敗論英雄辯論賽06-27
(優秀)以成敗論英雄辯論賽07-03
以成敗論英雄辯論賽【薦】07-03
(集合)以成敗論英雄辯論賽06-23
成敗論英雄辯論賽12篇(經典)06-28
以成敗論英雄辯論賽[實用]06-29
以成敗論英雄辯論賽【精華】06-22
(通用)以成敗論英雄辯論賽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