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專業論文參考文獻

    時間:2023-07-04 14:28:50 參考文獻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水利工程專業論文參考文獻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都不陌生吧,論文對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對于人類整體認識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寫論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水利工程專業論文參考文獻,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水利工程專業論文參考文獻

      水利工程專業論文參考文獻 篇1

      [1]于武盛,王守杰,呂錦有等.遼寧省地表水資源分布及成因分析[J].農業科技與裝.2008.4(2):25-29

      [2]李智慧,姜延輝,郁凌峰.遼寧省水資源時空分布特點及對策[J].東北水利水電.2011(11):30-34

      [3]趙秀風,引水隧洞洞內消能問題的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鄭州:華北水電學院,2006.

      [4]袁丹青,陳向陽,白濱等.水力機械空化空蝕問題的'研究進展[J]#灌機械,2009.7(27):269-272

      [5]肖富仁,蘇瑋,消能工的發展及其在工程中旳應用[J].水電站設計,1991.7(1):63-69.

      [6]李超,管道內部錐閥水流水力特性及消能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西安:西安理工大學,2008.

      [7]王才歡,肖興斌,底流消能設計研究與應用現狀述評[J].四川水力發電,2000.1(1):79-85.

      [8]張慧麗,王愛華,張力春,底流消能及其在工程上的應用[J].黑龍江水利科技.2009.2:82

      [9]方神光,吳保生,南水北調中線干渠閘前變水位運行方式探討[J].水動力學研究與進展,2009.9633-639.

      [10]李冰,變水頭無壓輸水隧洞洞內消能和穩定輸水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鄭州.華北水電學院,2007.5.

      [11]武漢水利電力學院水力學教研室.水力計算手冊[M].水利出版社,1980.

      [12]SL20~92.水工建筑物測流規范[S].中國:水利電力出版社,1992.

      [13]趙昕,趙明登等,水力學[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9.

      [14]劉亞坤等.水力學[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8.

      [15]李桂芬.水工水力學研究進展與展望[J].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學報,2008.9(3):183-189

      [16]左東啟等.模型試驗的理論和方法[M],北京:水利電力出版社,1988.

      [17]SL155—95.水工(常規)模型試驗規程[S].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1995.

      [18]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工(專題)模型試驗規范(SL156~165-95)[M],水利水電出版社.

      [19]電力部水利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北京研究生部陳肇和等人翻譯,泄水建筑物水力計算手冊[M],1993.11.

      [20]劉士和.高速水流[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1]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編,水工模型試驗(第二版)[D],水利出版社,1985.

      [22]SL279—2002.水工隧洞設計規范[S].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2.

      [23]唐濤,高水頭鬧室鬧門小開度水流特性試驗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昆明:昆明理工大學,2005.

      水利工程專業論文參考文獻 篇2

      [1] 雷志棟,等.土壤水動力學[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8.

      [2] 郝樹堂,孫三祥,雷鵬帥.工程水文學[M] .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9.

      [3] 雒文生,宋星原.工程水文及水利計算[M] .武漢: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9.

      [4] 范世香,高雁.應用水文學[M] .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12.

      [5] 李興旺.安徽淮北地區地下水動態預測及水資源優化配置研究[D].合肥工業大學.2003.

      [6] 施鑫源,方樂潤等,灌區地下水資源評價與系統管理模型,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2 年.

      [7] 郭元裕.農田水利學[M] .北京:水利電力出版社,1992.

      [8] 宮永波.引黃灌區水資源優化研究[D].合肥工業大學.15-20.

      [9] 金光炎.2003.水文水資源分析研究[M].東南大學出版社,186-187.

      [10] 孔慶喜,王奎江,張景山.井渠結合灌區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J].11(4):238-239.

      [11] 肖素君,楊立彬,侯傳河.井渠結合灌區用水預報研究[J].人民黃河.20(11):27-28.

      [12] 尹大凱,胡和平,惠士博.寧夏銀北灌區井渠結合灌溉三維數值模擬與分析[J].22(1):53-57.

      [13] 游進軍,甘漢,王浩..水資源配置模型研究現狀與展望[J].水資源與水工程學報.16(3):1-5.

      [14] 趙丹,邵東國,劉丙軍.2004.灌區水資源優化配置方法及應用[J].農業工程學報.36(13):27-32.

      [15] 肥東縣水利局.安徽省肥東縣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分析.1995.

      [16] 周維博.人工神經網絡理論在井渠結合灌區地下水動態預報中的應用[J].西北水資源與水工程.14(2):5-9.

      [17] 黃守琳,葉乃杰,袁先江.安徽省淮北平原灌溉持征及并灌區節水灌溉技束探[J].治淮.2010.10-14

      [18] 王立坤.三江平原井灌水稻灌溉制度建模及其優化研究[D].東北農業大學.2002.

      [19] 代峰剛.陜西省涇惠渠灌區農業節水對地下水空間分布影響及模擬[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2.

      [20] 董美芳.蕭縣水資源開發利用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討[J].水文水資源,2011,32-33.

      [21] 王文昌,劉穩,魏彥杰.安徽蕭縣縣域經濟淺析[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9,(360)27-29.

      [22] 王振龍,王加虎,劉淼,郝振純.淮北平原“四水” 轉化模型實驗研究與應用[J].自然資源學報.2009,24(12):2194-2203.

      [23] 蔣奎.淮北平原農灌井建設幾個亟待解決的問題[J].地下水.2010,32(1):120-121.

      [24] 白雪峰.大慶市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研究[D].東北農業大學.2011,20-34

      [25] 安徽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江淮丘崗區干旱分析及抗旱對策研究.1996

      水利工程專業論文參考文獻 篇3

      [1] 山侖,康紹忠,吳普特.中國節水農業[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4.

      [2] 王曉玲,杜秀文,劉麗艷,李英能. 我國井灌建設可持續發展研究[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06,(8),6-11.

      [3] 劉昌明.21 世紀中國水資源問題的戰略[M] .北京:科學出版社,1996.

      [4] 甘漢,水資源合理配置理論與實踐研究,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博士論文,2000.

      [5] Cohon,J.L,and D.H.Marks,A review and evaluation of multi-objectivePrograrnming techniques [J].Waterer Resources Research,11(2),208-220,1975.

      [6] Shafer J M,Labadie J.Synthesis and Calibrationo,a River Basin Water Manage mentModel[R].Co-Orado State University,1978.

      [7] A.H.EI-Shaarawi,S.R.Esterby,Time series methods in hydroseiences:Proceedings of 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held at Canada Centre for Inland Waters,ElsevierSeientifie,1982.

      [8] Afzal,Javaid.&Noble,David H.Optimization model for alternative use of differentequality Irrigation waters[J].Journal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1992,118:218-228.

      [9] Ghossen R.Masharrafieh,Richard C.Peralta.Optimizing Irrigation Management forPollution Control and Sustainable crop Yield[J].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1995,31(4):760-767.

      [10] Wong,Hugh S.Sun,Ne-zheng.Optimization of conjunctive use of surface water andgroundwater with water quality constraints[A]. Proceedings of the Annual Water Resources Planningand Management Conference Apr6-9[C],Sponsored by:ASCE.1997:408-413.

      [11] Kumar,Arun.Minocha,Vijay K.Fuzzy optimization model for water qualitymanagement of a river system[J].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Planning and Management.1999,205(3):179-180.

      [12] N.伯拉斯著,戴國瑞等譯,水資源科學分配,水利電力出版社,1983 年.

      [13] Brown,L.R.and Kane,H.1994.Full House:Reassessing the Earth'sPoPulation Carrying CaPacity.The Worldwatch Environmental Alert Series,W.W.Norton.NewYork.

      [14] Postel,Sandra Last oasis:Facing Water Searcity,Worldwatch Environment AlertSeries,1997.

      [15] 華士乾主編,水資源系統分析指南,水利電力出版社,1988.

      [16] 新疆水資源軟科學課題研究組,新疆水資源及其承載能力和開發戰略對策研究報告,1988.

      [17] 翁文斌,蔡喜明,京津唐水資源規劃決策支持系統研究,水科學進展,1992,(3).

      [18] 賀北方.區域水資源大系統優化分配的大系統優化模型[J].武漢水利電力學院學報.1998,(5):107-117.

      [19] 胡芳芳.無錫市用肥肥可持續利用肥肥與優化配置研究 [D].南京農業大學,2012.

      [20] 柳長順,陳獻,劉昌明,楊紅.國外流域用肥肥配置模型研究進展[J].河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10):66-68.

      [21] 劉英,地表用肥用質預測模型數據挖掘技術用其適用指研究,哈爾濱工業大學,2008.

      [22] 安徽省水文總局,.安徽省地表水資源(送審稿),1982.

      [23] 北京中水新華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合肥市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2009.

      [24] 肥東縣發展計劃委員會,.肥東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 ,2006.

      [25] 肥東縣發展計劃委員會,2009 年肥肥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用用公報,2010.

      [26] 郭亮,基于 GIS 的松花江用污染決策支持管理平臺研發[D],哈爾濱工業大學,2006.

      [27] 李興拼,廣西北部灣用肥肥肥理配置理論與模型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1988.

      [28] 尤祥瑜,謝新民,孫仕軍,王浩,我國用肥肥配置模型研究現狀與展望[J],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學報,2004.

      [29] 陳葆仁,地下水動態及其預測,地質出版社,1988.

      [30] 齊學斌,王景雷,樊向陽,高勝國.山西晉中井渠結合灌溉水資源綜合平衡分析與模擬[J].2008,22(5),20-24.

      [31] 雷志棟,等.土壤水動力學[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8.

      [32] 郝樹堂,孫三祥,雷鵬帥.工程水文學[M] .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9.

      [33] 雒文生,宋星原.工程水文及水利計算[M] .武漢: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9.

      [34] 范世香,高雁.應用水文學[M] .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12.

      [35] 李興旺.安徽淮北地區地下水動態預測及水資源優化配置研究[D].合肥工業大學.2003.

      [36] 施鑫源,方樂潤等,灌區地下水資源評價與系統管理模型,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2 年.

      [37] 郭元裕.農田水利學[M] .北京:水利電力出版社,1992.

      [38] 宮永波.引黃灌區水資源優化研究[D].合肥工業大學.15-20.

      [39] 金光炎.2003.水文水資源分析研究[M].東南大學出版社,186-187.

      [40] 孔慶喜,王奎江,張景山.井渠結合灌區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J].11(4):238-239.

      [41] 肖素君,楊立彬,侯傳河.井渠結合灌區用水預報研究[J].人民黃河.20(11):27-28.

      [42] 尹大凱,胡和平,惠士博.寧夏銀北灌區井渠結合灌溉三維數值模擬與分析[J].22(1):53-57.

      [43] 游進軍,甘漢,王浩..水資源配置模型研究現狀與展望[J].水資源與水工程學報.16(3):1-5.

      [44] 趙丹,邵東國,劉丙軍.2004.灌區水資源優化配置方法及應用[J].農業工程學報.36(13):27-32.

      [45] 肥東縣水利局.安徽省肥東縣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分析.1995.

      [46] 周維博.人工神經網絡理論在井渠結合灌區地下水動態預報中的應用[J].西北水資源與水工程.14(2):5-9.

      [47] 黃守琳,葉乃杰,袁先江.安徽省淮北平原灌溉持征及并灌區節水灌溉技束探[J].治淮.2010.10-14

      [48] 王立坤.三江平原井灌水稻灌溉制度建模及其優化研究[D].東北農業大學.2002.

      [49] 代峰剛.陜西省涇惠渠灌區農業節水對地下水空間分布影響及模擬[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2.

      [50] 董美芳.蕭縣水資源開發利用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討[J].水文水資源,2011,32-33.

      [51] 王文昌,劉穩,魏彥杰.安徽蕭縣縣域經濟淺析[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9,(360)27-29.

      [52] 王振龍,王加虎,劉淼,郝振純.淮北平原“四水” 轉化模型實驗研究與應用[J].自然資源學報.2009,24(12):2194-2203.

      [53] 蔣奎.淮北平原農灌井建設幾個亟待解決的問題[J].地下水.2010,32(1):120-121.

      [54] 白雪峰.大慶市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研究[D].東北農業大學.2011,20-34

      [55] 安徽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江淮丘崗區干旱分析及抗旱對策研究.1996

    【水利工程專業論文參考文獻】相關文章:

    水利工程論文參考文獻11-19

    水利工程論文參考文獻樣本12-10

    水利工程論文參考文獻示例12-10

    水利工程管理論文參考文獻11-30

    體育專業論文參考文獻03-09

    醫學專業論文參考文獻07-29

    建筑專業論文參考文獻范文11-14

    物流專業論文參考文獻范例11-23

    電氣工程專業的論文參考文獻03-22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亚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按摩 | 亚洲第一天堂中文字幕在线 | 色婷婷久综合久久一本国产AV | 亚洲精品在线中文视频 | 亚洲AV福利天堂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