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時間:2024-08-16 02:44:20 地理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環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當前,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全球性的普遍問題,以酸雨、沙塵暴等惡劣天氣和自然資源能源枯竭等為代表的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為了更有效地保護環境,世界各國都采取了一系列相應措施,我國也在環境保護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面對目前日益加重的環境問題,加強對全體社會成員的環境教育更是刻不容緩。而利用教育資源實施環境教育是行之有效的,能夠起到顯著的效果。青年一代是祖國建設與發展的未來與骨干力量,在高中地理教學活動中滲透環境教育是提高青年一代環境保護意識與社會責任感的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一個具有創造性的舉措,相信會取得良好的效果,并由此帶動全體社會成員的環境保護意識。

    環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一、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的重要性

      1.環境教育不容忽視,是高中地理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在全球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中國與世界各國的環境狀況并不樂觀。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社會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向自然界索取的自然資源也越來越多,給全球的生態環境帶來了巨大壓力。先污染、后治理的發展模式也極大地破壞了生態平衡,為歷史所淘汰。如今,土地荒漠化、酸雨、霧霾、地震等自然災害頻發,已經給人類敲響了警鐘。在這種嚴峻的形勢面前要想確保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要加大環境保護的力度,從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入手進行環境教育。為了實現這一偉大目標,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有意識地滲透環境教育,讓青少年認識到人類目前所面臨的環境危機,提高他們的環境保護意識,樹立正確的環境保護觀念,從而在生活與實踐中嚴格要求自己的行為,為生態環境的改善與人類的可持續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2.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是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要求。高中地理課不但是一門重要的考試科目,還是一門重要的素質教育科目。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中,學生不僅要通過教師講授掌握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還要能夠把所學知識與實踐活動相聯系,做到對所學知識的深入理解、靈活運用。在這個過程中,就要求高中地理教師需具備豐富的地理專業理論知識,能夠深入理解地理教材的內涵,深入淺出地通過地理課本上各個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找到其與環境的結合點,向學生滲透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喚起學生的環保意識,激發其責任感。將地理教學與環境教育結合,挖掘地理課本上的環境教育資源是高中地理課程改革中的一個基本方向,高中地理要重視這個方向,落實素質教育。

      二、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的可行性

      環境教育涉及到地理、化學、物理、生物等多個學科,在這些學科中,地理學科與它的關系最為密切。高中地理課程中對人類生存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都有較為詳細的描述,這一學科特性決定了它與環境保護、環境教育緊密相連。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活動中滲透環境教育擁有其他學科所不具備的便利條件。環境教育是高中地理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滲透在高中地理的每一個細節中。無論是教學資料,還是教學理念、教學方式,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都不會顯得突兀,一切都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更有利于學生掌握理解,進而有所行動。

      三、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的具體措施

      1.轉變教學理念,滲透環境教育。在以往的高中地理教學活動中,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教會學生課本上所列出的內容。但在如今的素質教育下,這一觀念已經不合時宜。高中地理教師應該與時俱進,轉變教學理念,在給學生講授基本的地理知識的同時,滲透環境教育。高中學生的理解力、洞察力都有了很大程度的發展,地理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應有意識地讓他們了解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的關系,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激發他們的責任感。這就需要高中地理教師認真備課,挖掘現有教材中蘊藏的環境教育要素,并盡可能地將生活中的環境問題和地理課本上的某些知識點結合起來,給學生營造出環境教育無處不在的氛圍,讓環境教育真正成為地理教育的一部分,從而為更好地實施環境教育創設條件。

      2.以高中地理教材為基礎,滲透環境教育。高中地理知識所涉及到的內容非常廣泛,知識點繁多而零碎,要使學生很好地理解并記憶這些知識,教師必須依據教材要求以及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來為學生講授,并在授課過程中滲透環境教育。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很多知識都與環境教育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系。例如,在帶領學生學習大氣環境這一章節時,教師可根據我們目前所面臨的實際情況,把霧霾、溫室效應等環境問題引入課堂,具體地來分析、探討每一種大氣問題的成因以及它的解決措施;在講解我國的氣候類型時,教師可以以當地的氣候類型為例,在學生掌握了這節課必要的知識點以外,通過視頻或圖片詳細介紹當地所存在的一些環境問題,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

      3.創新環境教育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在課標的要求中,高中地理教學和環境教育是一體的,是相互融合、彼此滲透的,而不應該被區別對待。高中地理課堂不但要著重于培養學生對基本知識的理解和接受能力,還要培養學生分析能力和應用地理知識的能力。同時,要將環境教育有意無意地穿插進地理教學活動中。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者,在努力給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地理學習氛圍的同時,要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方式給學生展示當前的自然狀況和資源情況,給學生提供討論話題,讓學生圍繞當前比較突出的環境問題進行討論,提出相應的環保對策。通過多種形式的環境教育活動,讓學生參與到環境保護的氛圍中來,激發學生主動保護環境的意識,提高其學習效率。

      4.組織開展環境保護實踐活動,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是千百年來人們多次實踐后的智慧總結。現在的學生課業負擔過重,親自實踐的機會非常少,致使很多學生只會紙上談兵。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與綜合素質,在高中地理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把教材上的知識與環境教育相結合,組織學生參與社會環境問題的調查,指導他們分析環境問題的形成原因,并激勵他們給出相應的解決策略,共同為環境保護工作出一份力。這樣,在高中地理教學活動中滲透環境教育,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不僅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還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5.開展主題活動,使環境教育走進家庭。保護環境是每一個人的職責,環境教育也不應該只是簡單地停留在高中地理課堂上。為了更好地實現環境教育的力量,高中地理教師應在合適的時機組織開展一些主題活動,并邀請家長前來和學生一起參加。例如,舉辦以“環境保護”為主題的演講比賽,感染、熏陶每一位家長和學生,讓他們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切實做到節約用水用電、把垃圾分類整理等,把環境教育和地理教學進一步地緊密結合,使環境教育走進每一個家庭。把環境教育滲透到高中地理的教學活動中,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而且更有助于學生正確認識環境問題,提高自身環保意識,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為環境保護出一份力,力求早日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共同創建生態和諧的人類家園。

    【環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論文】相關文章:

    關于微課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7-21

    教育技術中教學實踐應用論文07-17

    情境教學在護理教育中的應用論文10-14

    地理比較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7-06

    研究性學習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6-12

    高中地理中雙動兩案教學模式應用論文07-09

    循環護理在護理教育教學中的應用論文10-30

    賞識激勵教育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6-25

    現代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分析論文07-31

    實例研究探討式教學在高中地理課程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8-10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在线6页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欧美中文第一页 | 久久综合亚洲国产 | 日本一区二区三不卡精品区免费 | 一级午夜理论片日本中文在线 | 亚洲激情国产激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