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財務人員如何防范合同法律風險

    時間:2024-08-16 23:50:12 法律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淺議財務人員如何防范合同法律風險

      摘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從設立到經營運轉都建立在各種契約基礎之上,部分經濟學家形象地將企業視為一系列合同構成的“合同束”。站在法律立場上,企業行為多數也是以合同協議的形式表現出來的。有合同協議的存在,就無法避免法律風險。作為企業的核心管理人員,財務人員參與合同協議的管理意義重大,如果財務人員在執行合同協議的過程中法律意識淡漠,必將嚴重威脅到企業的利益。因此,要深入探討財務人員如何防范合同協議法律風險。本篇論文分析了當前企業在合同協議管理中的誤區,并提出幾點對策建議,以期能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

    淺議財務人員如何防范合同法律風險

      關鍵詞:財務人員 企業經營風險 合同協議法律風險 風險防范

      企業的經營風險主要有三大類:商業風險、自然風險、法律風險。商業風險受市場因素影響顯著,自然風險具有不可抗力的特征,而法律風險的主要特征是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現代企業的經營活動都是通過各種合同協議體現出來的,合同協議是參與經濟活動的橋梁,也是各種糾紛產生的根源。因此,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要注重防范合同協議法律風險。

      一、財務人員參與合同管理意義重大

      合同管理是指企業在合同的簽訂、履行、變更、解除、轉讓、終止等各環節審查、監督管理、預防控制等各種行為的總稱。其中合同的簽訂、履行、變更、解除、轉讓、終止屬于合同管理的內容;審查、監督管理、預防控制是企業進行合同管理的手段。合同管理工作貫穿于企業的經營管理全過程中,包括企業的經濟貿易交易、合作經營、租賃及用工管理等等,這是一項全過程的、動態的、系統的工作內容。這些合同管理的內容非常廣泛,涵蓋企業的物料采購、質量管理、技術、運輸、核算管理等等。合同管理不可避免地會存在法律風險。根據合同風險的不同來源,可以把執行合同管理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分為兩大類:內部風險及外部風險。內部風險主要有決策風險、合同履行風險、合同違約風險等等;外部風險主要包括社會法律環境變更風險、信息不對稱風險、客戶風險、過程風險等等。

      財務人員作為企業的核心管理人員,可通過項目招投標、會議等方式參與合同管理,同時負責監督執行合同的大部分環節。財務人員既要面對企業內部的合同執行人員,又要面對合同外部的另一方合同主體;既是合同的主要履行者,同時也是合同履行的監督者;既要承擔合同履行過程中絕大部分工作,又要監督合同在談判、制定、執行各環節的執行狀況;同時合同票據的審核工作、支付工作也是由財務人員執行。財務人員嚴格監督合同履行各階段,可有效防范合同法律風險,保護企業利益免受損失。因此,財務人員參與合同管理意義重大。

      二、財務人員與合同管理

      (1)財務人員存在認識上的誤區。相當一部分企業財務人員沒能正確認識到自己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在合同管理工作中片面地認為只要執行好簽署完畢的合同就萬事大吉了,而沒有現代合同管理觀念意識,沒有意識到如果財務人員能將財務專業技能與法律知識相融合,在合同的簽署及執行過程中必將能有效降低合同的法律風險。因此,企業財務人員要轉變合同管理觀念,不斷地增強法律意識,有效利用財務專業知識,加強對合同自簽訂到結案整個過程中的管理控制,有效降低企業法律風險,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

      (2)財務人員應具備怎樣的合同管理意識。首先,財務人員要參與合同談判,組建專門的合同談判小組,集思廣益,搜集相關市場信息資料,在簽署合同的過程中做到心中有數。其次,財務人員要仔細研讀合同內容中涉及的財務數據、工程擔保、支付結算方式、支付結算條件、違約責任處理等等條款,將潛在的合同法律風險及時扼殺。再次,財務人員在合同執行過程中要嚴格按照合同條款進行各種款項的支付,還要嚴格審核合同票據是否合法、有效,嚴格審核票據的開具單位名稱,避免不必要的合同法律糾紛產生,同時要在合同中明確約定付款時間,以杜絕因付款時間模棱兩可而不能及時收款。最后,如果在合同執行過程中發生合同條款中沒有提及的事項,應及時上報,及時尋找解決途徑,確保合同的完整性。在涉及企業重大工程招投標業務時,財務人員通過對方提供的財務報表數據,可及時、準確地分析出簽約企業單位的經營狀況、業績狀況等等,審核其是否具備相應的合同資質、是否具備相應的風險及損失承擔能力,以確保當對方違約時是否具備相應的賠償能力,保證公司利益免受損害。如果重大工程項目涉及分期付款,財務人員在付款前要向項目部了解合同的實際執行進度等等問題,并由項目部領導確認該筆款項是否應該付款;如果款項已確定可支付,財務人員務必在合同規定的支付期限內完成付款,以免產生合同違約風險;如果因項目延期完工而延期付款,也要及時與對方就違約賠償進行溝通,確保公司權益不受損失。

      三、財務人員如何防范合同法律風險

      (1)建立科學的合同管理制度。企業的高效運轉、全體員工綜合素質的提高,都離不開科學的管理制度。一家企業如果沒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或者管理制度不合理,必然存在法律風險隱患。在企業合同管理方面,要建立科學的合同管理制度,使得合同在項目審查、擬定、簽署、執行等各環節都標準化、制度化,員工在執行合同的過程中可做到有章可循、違章必究,財務人員在合同管理工作中也可做到有章有據。這樣既能提高員工在合同管理中的責任意識,督促其不斷主動地學習相關知識,提高合同執行效率,也可以在實際工作中有效降低合同法律風險。

      (2)加強對財務人員的法律培訓。相關法律培訓與宣傳可有效地提高財務人員的合同管理意識,降低企業合同法律風險。只有不斷增強參與合同管理的全體人員,尤其是財務人員的法律意識,才可有效地防范與控制合同法律風險存在。而增強員工法律意識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加強對企業員工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與培訓。可定期組織法律法規的宣傳、培訓;也可通過企業網站、內部郵箱、企業刊物等等多種渠道宣導合同管理相關法律知識;同時要制定完善的企業員工年度法律培訓計劃,尤其是對財務人員的法律培訓,要明確培訓內容、培訓目的,結合財務專業技能培訓,實現法律知識與財務技能培訓的相互貫通,增強財務人員的法律風險防范意識,并將該理念帶進日常工作中去。

      (3)建立相應的績效考核及追責制度。將經濟合同的履約率作為企業績效考核指標之一,并與相關部門的經濟責任掛鉤。對那些金額較高、持續履約時間較長的重大經濟合同,設置相應的階段性履約考核指標,這樣更能及時發現并解決經濟合同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矛盾。年終考核時也應結合年中階段性考核結果。建立合同管理績效考核及追責制度,將合同管理中的職責明確到人,使合同管理相關人員都具備較強的責任心,以制度的條款規范其操作、以制度的權威要求其工作中具備相應的責任心。一旦合同參與者因個人主觀因素出現失誤給公司帶來損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這樣看似嚴厲的制度可有效降低公司由于合同管理出現的問題而帶來的損失,可有效提高企業的合同管理水平、防范合同法律風險。

      四、結束語

      在企業經營運轉過程中,法律風險無處不在,因此企業要給予足夠重視,并及時防范化解。合同法律風險如果沒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會造成很嚴重的后果,給企業帶來嚴重影響。財務人員參與企業的合同管理中意義重大,企業財務人員結合法律知識,充分發揮專業技能,可有效防范企業合同法律風險、減少企業損失。

      參考文獻:

      [1] 曹燕蘋.國企財務人員如何防范合同法律風險[J].財務與會計,2011(10).

    【淺議財務人員如何防范合同法律風險】相關文章:

    關于防范商標交易的法律風險03-04

    加強企業合同簽訂與管理防范法律風險03-01

    經濟合同法律風險與防范方式11-15

    探析企業法律風險的防范與控制03-19

    淺議財務風險及其防范03-07

    金融風險的防范與法律制度的完善03-15

    如何有效控制與防范內部審計風險03-22

    企業合同管理工作流程及法律風險防范論文06-15

    企業法律風險防范體系建立的原因及實現路徑02-22

    淺議企業財務風險成因及防范對策03-24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自拍 | 在线a亚洲看片v电影 | 色综合伊人丁香五月婷婷综合缴情 | 亚洲Av2020在线播放 | 一区二区三区殴美在线播放 | 中文美女乱婬试看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