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商業秘密的認定及司法救濟

    時間:2024-07-25 02:20:00 法學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淺析商業秘密的認定及司法救濟

      摘要:隨著市場經濟和國際貿易的發展,侵犯商業秘密的現象日益凸顯。他人利用不正當手段獲取商業秘密或違反約定披露、使用他人商業秘密、占領他人市場的行為日趨嚴重。本文對商業秘密侵權行為的認定及司法保護進行探討。

      關鍵詞:商業秘密;司法救濟;侵權認定

      一、商業秘密的認定

      (一)商業秘密的定義

      世界各國對商業秘密及其種類、范圍和性質有不同規定。我國法律規定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的具有實用性、并經權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

      (二)商業秘密構成要件的認定

      按照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10條第3款之規定,商業秘密的構成條件有秘密性、價值性及所派生的獨特性。

      1、秘密性

      秘密性是商業秘密與專利技術、公知技術相區別的最顯著特征,也是商業秘密維系其經濟價值和法律保護的前提條件。商業秘密的秘密性條件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權利人采取了保密措施”兩個方面的統一。

      2、價值性

      價值性是指該項技術信息或經營信息具有可確定的應用性,能夠為權利帶來現實的或者潛在經濟利益或者競爭優勢。具有實用性能夠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這正是商業秘密的可受保護的財產利益。

      3、獨特性

      商業秘密中“不為公眾所知悉”的秘密性特征,暗含著一個隱性的技術要求,即獨特性。獨特性條件要求作為商業秘密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應當具有最低限度的難知性、非顯而易見性。

      二、對侵犯商業秘密的認定

      (一)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類型

      所謂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按照TRIPS協議,是指未經許可而以違背誠實商業行為的方式,披露、獲得或者使用合法處于自然人及法人控制之下的商業秘密。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來看,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有以下幾種:

      1、不正當獲取他人商業秘密。即侵權人采取不正當的手段直接獲得權利人的商業秘密。侵權人往往采用盜竊、脅迫、利誘、假合作、高薪挖走權利人的專業技術人才、重金收買知悉商業秘密的人員等手段,有的甚至派遣“工業間諜”長期臥底。

      2、披露或使用不正當獲取的商業秘密。侵權人獲得商業秘密后往往是自己使用,投人到自己的生產、經營之中。有時也出現侵權人受利益驅動,允許第三人使用商業秘密或者為打擊競爭對手故意披露、擴散商業秘密的內容。

      3、違反規定或約定侵犯商業秘密。這里的侵權人主要是那些合法掌握他人商業秘密的人。侵權人違反保密約定或規定,或者向他人披露、擴散權利人的商業秘密;或者擅自使用權利人的商業秘密;或者允許他人使用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4、第三人間接侵犯商業秘密。主要是指第三人明知或應知侵權人的侵犯商業秘密行為,卻仍然接受、獲取商業秘密,加以使用或者披露、擴散。

      (二)對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司法認定

      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第10條和我國民法理論關于侵權行為的一般規定,在認定侵犯商業秘密行為時應當把握以下幾點:

      1、必須符合侵犯他人商業秘密的主體條件

      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主體有一些特定的限定條件。根據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一般來說有以下三種:一是企業內部員工。二是合同對方當事人,指因簽訂和實施合同而知悉商業秘密的對方當事人。三是上述兩種以外的第三人,主要包括以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商業秘密的人員;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非法手段獲取的商業秘密的人員等。

      2、行為人客觀上實施了侵犯他人商業秘密的行為

      行為人以不正當手段侵犯他人商業秘密的違法行為,這里的“不正當手段”直接關系到侵害行為的種類,它由立法予以直接確定。我國《反不當競爭法》第10條規定了“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上文已對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類型予以闡述,不再贅述。

      3、行為人主觀上必須是出于故意

      行為人明知是權利人的商業秘密,而故意非法獲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無論從《反不正當競爭法》的立法本意看,還是從《刑法》立法本意來看,主觀上只能是故意,而不能是過失。至于行為人侵犯商業秘密的目的,則具有多樣性,既可以是以營利為目的,也可以是以非營利為目的。

      4、商業秘密的客體表現為權利人對商業秘密所享有的權利

      現代企業的商業要取得成功應對他的商業秘密進行充分保護。商業秘密具有能直接帶來商業價值和財產利益的特性;反之,侵犯商業秘密的直接后果是商業利益的喪失。所以講,商業秘密的司法保護說到底是保護商業秘密所有人的財產權。

      三、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司法救濟

      在商業秘密的訴訟中,如果原告能夠證明自己擁有商業秘密,并且能夠證明被告是采用不正當手段獲取,披露或使用了自己的商業秘密,則可以獲得相應的司法救濟。這里的司法救濟通常包括民事、行政和刑事。商業秘密的所有人可以獲得禁令和損害賠償等民事救濟或行政救濟,在特殊情況下,還可以追究侵權者的刑事責任。

      (一)民事救濟

      侵犯商業秘密的民事救濟,主要是民法通則、合同法以及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其承擔形式主要有以下二種:一是違約責任,應按雙方鑒定的保密合同的約定承擔責任。二是侵權責任,侵犯商業秘密給權利人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承擔責任具體方式主要有停止侵權和損害賠償兩種。

      (二)行政救濟

      依據《反不正當競爭法》,侵犯他人商業秘密的行政救濟措施主要是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和罰款。依據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發布的《關干禁止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若干規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依法有權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采取緊急強制措施,如扣留、封存等,并可以根據情節處以1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

      (三)刑事救濟

      我國97刑法第219條、第220條增加了侵犯商業秘密罪,該罪是指以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或者非法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或獲取的商業秘密,給商業秘密的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的行為。法律規定要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造成特別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總之,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科技化的不斷發展,商業秘密成為企業之間的重要競爭手段,保護商業秘密不受侵犯成為當下亟待解決的問題,應從在立法層面和司法層面加以保護。

      參考文獻:

      [1]袁泳:論技術秘密的法律保護[J].科技與法律.1998(2).

      [2]黃勤南:知識產權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3]沈達明:知識產權[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1998.

      [4]張玉瑞:商業秘密法學[M].中國法制出版社.1999年.

      [5]王玉杰:論商業秘密的刑法保護.法學評論.1996(4).

      [6]孟軍:商業秘密的保護問題探[J].黑龍江金融.2001(8).

      [7]曹新明:知識產權法學[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

    【淺析商業秘密的認定及司法救濟】相關文章:

    淺析單位自首的司法認定08-30

    民事執行救濟制度淺析06-04

    票據的喪失與救濟制度淺析10-26

    淺析歐美反規避貿易的救濟模式08-16

    馳名商標司法認定研究09-06

    馳名商標司法認定之我見10-19

    淺析中國的司法獨立08-04

    淺析醫療事故的認定及處理06-12

    論公司僵局中股東權益的司法救濟10-07

    可得利益損失的司法認定題目08-02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公司 | 亚洲日韩欧美国产精品共 | 亚洲欧美国产日韩中文丝袜 | 亚洲国产精品艾草 | 日韩.欧美.亚洲.另类.国产 | 午夜亚洲国产精品福利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