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社區矯正工作中精神疾病罪犯的相關問題

    時間:2024-09-06 17:43:23 公共管理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淺析社區矯正工作中關于精神疾病罪犯的相關問題

      摘要:社區矯正從個別地區試點到全國性鋪開已經有了十個年頭,在此項工作的開展過程中不斷產生新問題、新課題供學者們展開研究和討論。其中,針對個案引發的相關法律法規與制度建設研討,對實際工作開展的指導性意義是不言而喻的。本文主要就社區矯正個案產生的問題,延展至相關的法律法規與制度建設問題進行分析研究,進而提出相應的思考與建議。

    淺析社區矯正工作中關于精神疾病罪犯的相關問題

      關鍵詞:社區矯正 監外執行 保外就醫 精神疾病罪犯

      一、問題的提出

      案情介紹:罪犯甲某,原居住住址為A市C區。該犯因搶劫罪被B市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有期的徒刑13年,現余刑8年,目前羈押于該省某監獄。某醫院司法鑒定中心出具精神疾病司法鑒定意見書,鑒定罪犯甲某目前為抑郁狀態,暫無服刑能力。據此,該監獄擬對其暫予監外執行。

      理清該案情需要先明確以下概念:社區矯正并非我國所固有的法律制度,而是從西方舶來。筆者認為,社區矯正的概念應參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關于開展社區矯正試點工作的通知》對社區矯正的定義,即“社區矯正是指將符合社區矯正條件的罪犯置于社區之內,由專門的國家機關在有關社會團體和民間組織以及社會志愿者的協助之下,在判決、裁定或決定確定的期限之內,矯正其犯罪的心理和行為上的惡習,并促進其能夠順利回歸到社會中的非監禁刑罰執行活動。”我國《刑法》中也規定;“對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實行社區矯正。對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依法實行社區矯正。對假釋的犯罪分子,在假釋考驗期限內,依法實行社區矯正。”社區矯正是我國目前所進行的創新型社會管理重要的內容,也是刑罰執行制度的一次十分深入的改革。

      暫予監外執行,是指對被判處徒刑、拘役的犯罪分子因出現某種法定的特殊情形而不適宜繼續在監內執行時,暫時將其放在監外執行的一種相對的變通方法,其是我國的刑罰執行變更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保外就醫,依據我國現行的《刑事訴訟法》規定,是指由公安機關執行并且由罪犯的原所在單位或由基層組織協助而進行監督的刑罰執行制度。保外就醫是三種暫予監外執行的情形之一,是一種更為文明、更為人道的改造方式,也是人道主義精神的具體化體現。

      二、問題的爭議與評析

      社區矯正工作是建立和完善中國特色非監禁刑罰制度的新探索,也是加強社會管理創新的一項新課題。當事人患有精神疾病的暫予監外執行案例在實際工作和學界討論中均不多見,因此,針對本案中產生的如下相關問題,不局限于個案,進行分析和探討:

      (1)該類罪犯是否應該納入社區矯正

      根據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第254條規定:“對被判處有期的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暫予監外執行: 1、有嚴重疾病需要保外就醫的;2、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3、生活不能自理,適用暫予監外執行不致危害社會的。對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罪犯,有前款第二項規定情形的,可以暫予監外執行。對適用保外就醫可能有社會危險性的罪犯,或者自傷自殘的罪犯,不得保外就醫。”本案罪犯甲某被認定抑郁狀態,暫無服刑能力,據此,該監獄擬為其辦理保外就醫,將其納入社區矯正。但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關于在全國試行社區矯正工作的意見(司發通[2009]169號)》文件中關于社區矯正的規定可以看出,社區矯正是一種非監禁刑罰執行方式,其由專門的國家機關主導并由有關社會團體和民間組織以及社會志愿者協助,在判決、裁定或決定確定的期限之內將符合社區矯正條件的罪犯置于社區之中,矯正其犯罪的心理和行為上的惡習以促進其能夠順利地回歸到社會中。社區矯正工作是積極地利用和整合多元化的社會資源及社會力量,對罪行比較輕、主觀惡性比較小、社會危害性比較低的罪犯或者經過監管改造且確實有悔改表現而不致再危害社會的罪犯在社區之內進行有相應針對性的管理、教育和改造的工作。 簡而言之,社區矯正和監獄服刑一樣都是刑罰執行的方式,其不同僅限于社區矯正的罪犯服刑場所由封閉的監獄改為開放的居民生活社區。將暫無服刑能力的罪犯納入社區矯正是否有相應法律依據?

      (2)如將該類罪犯納入社區矯正應如何監管

      通過鑒定,罪犯甲某暫無服刑能力,既無法在監區很好履行配合改造工作,也無法納入社區矯正,接受社區矯正的日常監管與改造。依據《社區矯正管理辦法》的規定,對于社區矯正人員的制度性管理措施包括:外出請銷假、未經批準不得搬離居住的市縣、及時匯報思想動態、電話溝通、按時提交書面思想匯報、接受集中教育學習、定期參與社區公益性勞動等。罪犯甲某暫無服刑能力必然也不適用上述管理措施。考慮到該類罪犯的精神疾病狀態,對其日常監管的具體辦法和相關獎懲制度該如何實施?

      (3)該類罪犯如不遵守社區矯正的日常監管規定,監獄是否能執行收監

      根據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257條的規定:“對暫予監外執行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及時收監:1、發現不符合暫予監外執行條件的;2、嚴重違反有關暫予監外執行監督管理規定的;3、暫予監外執行的情形消失后,罪犯刑期未滿的。”縣級司法局作為社區矯正執行機關,有義務及時了解暫予監外執行情形是否消失。結合本案的實際情況,該項事實的認定必須通過有資質的專門機構進行鑒定。本案中暫無服刑能力的鑒定并無有效期限,相關法律法規也沒有對再次提起司法鑒定的程序作出規定。在監管過程中,如果罪犯甲某及其家屬以甲某暫無服刑能力為由不配合社區矯正的日常監管、拒不配合司法鑒定或拒不遵守其他社區矯正監管相關規定等,司法行政機關是否可以以此為由提請對該犯收監執行,監獄是否能將其執行收監?

      (4)擬對該類罪犯采取由司法行政機關將其送至精神病院接受治療并限制其出院的監管方式有無相關法律政策依據

      現行的社區矯正監管方式顯然不適合此類罪犯,因此,筆者認為,改由司法行政機關將此類罪犯送至精神病院接受治療,使其在能夠得到妥善治療的同時確保其不致再危害社會,是較為穩妥的方案。但醫院并無配合司法行政機關對該類人員進行強制醫療的義務,醫院收治該類病人的前提是由其親屬送至就醫,繳納相應醫療費用。因此,如罪犯親屬拒絕或無力承擔相應醫療費用或親屬主動要求該罪犯出院時,均將無法保證罪犯繼續住院就醫。再者,醫院也沒有在準許病人出院前必須爭得司法行政機關同意的義務。鑒于以上原因,若該類罪犯在進入醫院治療后,社區矯正監管工作如何具體開展?

      (5)如此類罪犯本人或其家屬拒不配合住院治療,監獄是否能夠執行收監

      如前所述,筆者認為,如將該類罪犯納入社區矯正,現階段唯一能確保其不致再次危害社會的監管方式就是將其送至精神病院進行治療。為確保該類罪犯繳納治療費用,司法行政機關是否有向其家屬收取治療保證金的權利?司法行政機關無權限制罪犯人身自由,亦沒有決定強制其醫療的權利,所以如罪犯本人或其家屬拒不配合住院治療,司法行政機關將無任何強制措施對其進行監管,屆時為確保該類罪犯不致再重新危害社會,監獄能否將罪犯執行收監?

      以上是在辦理擬暫予監外執行罪犯甲某的評估調查過程中發現的五個方面的問題,涉及罪犯甲某是否應納入社區矯正的問題,及如將該罪犯納入社區矯正后在監管過程中必然會面對的實際問題。這些問題不僅關系到甲某個案,同時也關系到司法行政機關的法定職責在處理該類暫無服刑能力罪犯的過程中如何履行的問題,更關系到國家刑法的威懾力如何體現,如何確保不致造成新的社會危害的問題。

      三、問題的思考與建議

      針對以上羅列出的幾個問題,筆者嘗試從現行的《社區矯正實施辦法》等法律文件中查找依據和解決問題的途徑,但針對精神疾病罪犯這一特殊群體,均無明確適用的法律依據。這也就直接反映出了在社區矯正工作開展過程中矯正對象以及案情的復雜化、多樣化,同樣也反映出現行法律規章的空白與不足。因此,對癥下藥,筆者認為應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相關的社區矯正法律法規制度建設,積極補充實際工作依據,從而做到有的放矢,使社區矯正工作開展的社會效果實現最大化。

      (1)補充與完善現行《刑法》和《刑事訴訟法》中有關社區矯正的規定

      現行的《刑法》和《刑事訴訟法》都規定有社區矯正的相關內容,而且這兩部法律都是基本法律,從法律位階角度講,《刑法》和《刑事訴訟法》的位階也高于專門性的社區矯正立法。因此,要想進行社區矯正法律法規制度的建設,在制定一部專門性的社區矯正立法之前,應先補充、細化與完善現行的《刑法》與《刑事訴訟法》這兩大基本法律中關于社區矯正的規定,積極補充社區矯正的實際工作依據,增強其現實的可操作性。

      (2)提速專門性社區矯正立法進程

      就我國的社區矯正工作開展現狀而言,若想進一步提高社區矯正的規范性,保證社區矯正的良性發展,從而實現社區矯正工作的愿景效果,就必須要有一部完備的《社區矯正法》作為基礎,并輔以細致、豐富的司法解釋以指導實際問題的操作,包括從社區矯正對象確定、委托審前調查至接收監管全過程實現等。因此,筆者呼吁專門性社區矯正立法及時出臺,讓社區矯正工作的開展得以注入靈魂。

      (3)建立和完善社區矯正的地方性法規

      由于全國性社區矯正立法尚未出臺,所以,采取制定社區矯正地方性法規,加之適當選取社區矯正法規試點區域開展法規試點工作,無疑是最具效率,最顯成效的途徑。這些先行的社區矯正法律法規,需要綜合司法部門、衛生計生部門、社會保障部門等多部門的意見和建議,既涵蓋大眾化人群,也不漏掉諸如精神疾病罪犯的小眾化群體,有針對性的解決實際問題。筆者相信這些地方性法規,也將成為今后建立全國性社區矯正法的經驗積累。

      (4)吸收借鑒域外社區矯正制度的精華

      完善我國社區矯正法律制度應該適當地借鑒域外的社區矯正制度中的優秀部分。例如,美國的社區矯正制度機構就相當完備且措施得當。美國自從采用非監禁刑開始,將社區矯正作為其主要形式的非監禁刑就已經比較成功地替代了監禁刑成為美國對其犯罪的國家反應的主要形式,適用社區矯正的對象也相應的大大超過了監禁刑適用的對象。 但是我國不能照搬域外國家和地區的經驗與成果,因其與我國的自然文化、經濟條件和政治條件等均有明顯的差異。因此,構建我國社區矯正法律制度應在立足于我國實際國情的基礎之上,對域外的社區矯正法律制度去其糟粕,取其精華。這樣才能進一步強化我國社區矯正法律法規的可操作性,完善我國社區矯正的法律制度。

      注釋:

      劉愛童.社區矯正法律制度探究――以城市社區為視角.法學評論.2012(6).136-144.

      閔亞莉、蘇云姝.論暫予監外執行檢察監督機制之完善.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2).78-82.

      王吉霞、蘇世利.罪犯保外就醫中存在的問題與檢察監督之強化.人民檢察.2007(4).37-39.

      梁賦.試論社會工作方法在社區矯正中的運用.經濟與社會發展.2010(3).110-112.

      李素琴、譚恩惠.美國社區矯正制度對我國的借鑒.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5).149-156.

    【淺析社區矯正工作中精神疾病罪犯的相關問題】相關文章:

    淺析社區矯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建議03-15

    淺析高校教師工作量制度相關問題初探03-21

    淺析高校網絡化就業指導工作中的問題與對策11-22

    稅收籌劃相關問題探討03-20

    淺析《企業會計準則-固定資產》及相關問題12-06

    對法院管理社區矯正的思考03-07

    法學論文的發表及相關問題漫談03-02

    股票期權計劃及相關問題探討03-19

    淺析青少年常見的理問題03-01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亚洲中文自拍另类aⅴ片 | 日本乱亲伦视频 | 亚洲一区精品国产 | 欧美精品三级视频中文字幕 | 中文娱乐在线视频国产 | 亚洲伊人五月丁香激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