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鐵路運輸行業經營管理論文參考
一、經營管理的關鍵是人的觀念的轉變
這幾年,加強經營管理的文件、制度不斷發布和重復強調著,但發展總不平衡,收效也不盡如人意,除了客觀原因外,關鍵還是人的思想觀念轉變問題。1.要強化企業管理者經營管理的觀念。這是經營管理能否取得效果的關鍵所在。企業第一管理者是企業的經營決策者,是企業經營的總指揮,若其成本管理意識淡薄,講排場擺闊氣,企業的經營費用就會居高不下;相反,第一管理者經營管理意識強,懂管理,會經營,在經營管理上就會有辦法、有措施,獎罰嚴明,經營成本就會降下來,就會有好的經營結果。按常規做法,一個企業考核經營管理者的業績,無非是生產、安全、效益幾個指標。從現實情況看,雖然重視了“效益”,但還不夠,財務報表上的經營盈虧結果沒能充分體現在管理者的責任上,得獎了皆大歡喜,虧損了只罰單位不罰責任人,這就掩蓋了經營管理出效益的實質。2.要建立財會人員處在經營管理中心地位的觀念。財會人員不但要正確地履行核算職能,更需要認真履行監督職能。在實際工作中,財會人員履行職責過程時,卻經常陷入矛盾之中,當領導的要求與群眾的理解達不到和諧時,當成本與資金發生供求缺口時,往往陷入左右為難的境地。所以,提高財會人員的管理地位,求得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是搞好經濟核算、加強成本管理的有力保證。當然,財會人員也要認真學習生產知識,努力提高業務水平,為單位領導出謀劃策,運籌和控制成本及資金的供應,及時與各業務部門聯系,加強信息溝通,牢牢把握成本管理的主動權,盡最大努力當好安全生產的服務員。3.要弘揚職工群眾當家作主的觀念。鐵路是個大聯動機,在運輸生產計劃既定的情況下,運輸成本效能分析應建立在針對全員的各個運輸作業分析上,提高全體職工的成本管理意識和積極性,人人管家,人人理財,不斷優化運輸作業,提高單個運輸作業和整個運輸作業的成本效能,這是真正實現降低運輸作業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關鍵。但是部分單位近幾年弘揚主人翁觀念不夠,致使勞動生產率不高,勞動力虛糜,計劃外用工始終未減,雖然上級對計劃外用工列入成本作了嚴格約束,但改頭換面、擠列成本的現象仍時有發生。在材料物資方面,一些人化公為私、損失浪費的情況依然存在,因此加強職工隊伍教育,提高整體隊伍素質和思想覺悟,真正樹立以站段、車間、班組為家,把降低成本支出看作是維系自身利益的關鍵所在,這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
二、加強鐵路運輸企業經營管理的有效途徑
1.完善嚴密細致的生產經營財務計劃。在市場經濟中,經濟的發展是受市場調節、國家宏觀計劃調控所指導的,在企業內部還必須有詳細的生產經營計劃。不但要有計劃,而且要有預算式的計劃,因為計劃關注的是結果和目標,而預算則是關注整個過程,強調全面的聯系,強調過程的控制,強調結果的評價。計劃強調目標的剛性,基本上是必須完成的;而預算是動態的,是有反饋、有調整的。作為鐵路運輸企業,要在運輸市場中處于不敗之地,必須有嚴格細致的內部成本費用計劃,但在核定站段的財務計劃時,應留有一定余地,以應付突發事件和特殊情況。2.繼續大力推行目標經營成本責任制和科目負責制。要實行成本否決,要全面實行班組核算,做到人人肩上有指標,個個都參與到經營管理中去。站段在分劈成本計劃時,可結合生產任務和消耗指標制定內部的有權支出額度,以作為日常核算和考核的依據。即使計劃有缺口,也應擺在明處,制訂相應的壓縮經營成本或減支目標,形成一個有計劃、有考核、有獎罰的經營管理調控體系。3.建立健全經營管理內控制度。就一個站段而言,目標成本和科目負責制一經布置下達后,財務部門在貫徹內控制度方面,就顯得尤為重要。例如,計劃員對日常財務收支計劃的執行情況進行收集和分析;材料核算員對領料出帳的動態進行把關;分管報銷的會計對所接受的原始報銷憑證進行認真審查和監督;財務主管對每月的成本總支出做到心中有數,及時對不正常現象采取措施糾正等等,使問題在事先得到監控。財務部門加強對日常管理和內控制度的落實,是把握核算和管理主動權的最佳方法。4.努力提高財會人員自身的經營管理水平。財務人員要力爭多下現場調查研究,掌握生產經營過程中的第一手資料。抓支出大戶的控制,抓超支大戶的分析,提高常規性的財務監控和成本調控能力,既要盡力滿足運輸安全生產的必須支出,又要壓縮非生產性的開支,將違規違紀事項消滅在萌芽階段,真正做到“保必須、壓一般、反浪費”。5.加強材料燃料采購的管理,降低采購成本。材料燃料成本在運輸企業的總支出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它直接影響運輸總支出成本。目前市場上燃材料價格高低不一,質量相差很大,所以要特別注意凈化采購渠道,減少采購環節,盡量做到“三卡死”和“三不購”。“三卡死”:非物資采購部門購料及掛支堅決卡死;從不正規的小廠進料堅決卡死;無計劃領料堅決卡死。“三不購”:無計劃不購、無款源不購、不貨比三家不購,防止出現購進殘次品和重復購料的現象。
三、鐵路運輸企業經營管理行為方式轉變的探討
當前,我國經濟體制已經實現了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變,由于國有鐵路企業“高、大、半”的特點,使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明顯慢于其他國有企業,市場機制還沒有極大地調動企業內部各層次各部門的積極性。我們實施鐵路企業成本管理,實現利潤的最大化,必須將市場機制引入企業內部的各個基層單位,努力探討成本管理行為方式向科學化方向的轉變。1.將基層站段的經營成本中心地位上升為利潤中心,有利于經營成本的有效控制。企業追求利潤的途徑:一是加強營銷;二是降低成本。但現實中,相當多的人認為,鐵路基層站段只是以成本為中心,責任只是降低成本,所以上級只是單方面地對基層下達成本控制指標,基層單位的注意力只是集中在怎樣能從上級爭取到最大限度的資金。為了克服傳統財務管理手段的種種弊端,目前鐵路企業正積極推進全面預算管理,而推行全面預算管理的一個重要步驟,就是正確地劃分和確定責任中心。過去鐵路企業把基層運營站段作為單純的成本中心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成本中心是最低層次的責任中心,該中心僅對其發生的成本負責;利潤中心分為自然利潤和人為利潤中心兩種。我們不能認為只有向企業外部銷售產品的單位或部門才能成為利潤中心,各基層站段也可成為人為利潤中心。在收入一定的情況下,基層站段要想獲得更多的利益(利潤),就必須努力降低成本;如果增加某項成本支出,可以完成更多的生產任務或者提高其服務質量,同時為其贏得更多的利益(利潤),從而為整個企業贏得更多的利潤。因此,將基層運營站段的成本中心地位上升為利潤中心(人為的利潤中心),將會極大地調動其成本控制的積極性。2.給基層站段以必要的自主權,也有利于提高其成本控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基層站段從成本中心上升為利潤中心(人為的利潤中心)以后,必然會涉及到利潤及其分配的問題。首先是稅務的問題:由于過去把基層作為成本中心,沒有利潤,不涉及所得稅,當產生了利潤以后,按照國家對鐵路企業所得稅將進行就地交納的稅務改革方向,勢必會大大加重鐵路企業的所得稅負擔。但是,此利潤只是人為的利潤,加之在模擬市場操作的初期,內部產品及價格體系都不夠完整和合理,其產生的利潤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利潤。所以,鐵路企業還可以向國家財政稅務機關爭取優惠和支持,在局級以上單位匯總交納,這樣稅務負擔的問題就可以得到解決了。其次是內部利潤的分配問題:鐵路企業除了應該對基層站段內部利潤的分配進行必要的規范和監控,使其符合國家的有關政策和企業的整體利益以外,更多的應當給基層以自主分配權,比如給一定比例的獎勵基金和福利基金,這樣會更加提高其控制成本的積極性。
【鐵路運輸行業經營管理論文參考】相關文章:
汽車行業論文的參考文獻03-20
web論文參考文獻參考01-14
經營管理論文07-07
探析鐵路運輸的進款管理的優秀論文12-03
關于鐵路運輸企業成本管理的思考論文03-27
學年論文大綱參考03-13
論文致謝參考范文11-16
學位論文致謝參考03-09
森林經營管理策略論文12-02
連鎖經營管理培訓探索論文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