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快遞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分析
隨著國家經濟轉型升級的深化和對電子商務的重視,電子商務將迎來新的發展高潮,快遞以低成本和快捷送達,這將更加深刻的影響到國計民生的眾多領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一篇關于物流快遞對經濟發展影響的論文范文,歡迎閱讀參考。
摘 要: 本文從多個層面分析了快遞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認為快遞業全天候高效地服務于生產和消費,對促進產業轉型發展、提高消費水平、增加就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快遞業服務民生,是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加速器; 快遞業刺激內需,是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快遞業服務生產,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助推器。
關鍵詞: 快遞業; 經濟; 社會; 作用。
我國快遞業起步于 1979 年,經過 30 多年的快速發展,已經成為能夠促進國民經濟增長、創造社會就業、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的新興現代服務業。隨著我國全球化、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加快,社會生產及其組織方式、生活方式正在發生巨大變化,快遞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凸顯。本文從多個層面闡述快遞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一、快遞業服務民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加速器。
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提高全國人民的生活和質量。黨的會議對我國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求居民消費率穩步提高,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的增長格局; 要求社會就業更加充分。黨的十八提出到 2020 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快遞業是新興服務業,服務于民生,主要體現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 一) 快遞業方便百姓生活,提高生活水平。
電子商務不僅對經濟、社會、生活產生深刻影響,更重要的對于和諧社會的構建和經濟社會體制的改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從國際形勢看,不管能源危機、環境污染還是氣候變化,以及我國現在面臨的經濟形勢,都需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而發展電子商務成為了應對之策。
近年來,電子商務快速發展,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社會經濟形式和現代流通方式,廣泛深入地滲透到生產、流通、消費等各個領域,改變著傳統經營管理模式和生產組織形態。據統計,截至 2012 年 6 月底,我國網民數量達到 5. 38 億人,互聯網普及率已經達到 39. 9%,農村網民數量達到 1. 46 億人,占網民人數的 21. 7%,而且正呈現快速增長趨勢; 截至2011 年底,我國互聯網寬帶的接入用戶達到 1. 5 億戶,3G 網絡已經覆蓋全國所有的縣城和大部分鄉鎮,3G 用戶達到 1. 2 億戶,網購人數達到 1. 94 億人。
2012 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額 8. 1 萬億,同比增長27. 9% ,其中網絡購物交易規模達 1. 3 萬億元,增速高達 66%,占全社會消費零售總額的比重提高至6. 2% 。預計 “十二五” 期間電子商務交易額將保持年均 20%以上的速度增長,到 2015 年,電子商務年交易額將突破 18 萬億元; 我國規模以上企業應用電子商務比率達 80% 以上; 應用電子商務完成進出口貿易額占我國當年進出口貿易總額的 10% 以上; 網絡零售額相當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 9% 以上。電子商務、網絡購物等新型服務業態的迅猛發展,推動人們消費方式的轉變,促進網購快遞需求快速增長,70% 以上的網絡購物,依靠快遞完成交易過程。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更加注重時間和效率。快遞業的興起和發展克服了傳統郵寄方式的一些弊端,滿足了人們對快捷、高效服務的需求,也為電子商務的迅速崛起提供了重要支持。2011 年 5 月 19日經濟日報聯合中國經濟網進行的 “快遞在線調查”結果顯示,72. 73% 的被調查者表示經常使用快遞。
可見,快遞在人們日常工作、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根據國家郵政局 《2011 快遞市場監管報告》顯示: 2011 年,網絡零售交易額超 8000 億元,占全社會消費零售總額 4%; 約 70%以上的網購需要依靠快遞來完成,網絡零售帶動的業務總量占快遞總量的一半以上,網絡購物平均每天產生 700 多萬件快遞包裹[1]。由此可以發現,以商務快件為主的傳統快遞服務已經擴展到電子商務、網絡購物等新型服務業。
網上購物之所以廣受青睞,一方面是能降低購物成本,如時間成本、交通成本、信息搜尋成本等; 另一方面是相對于實體店,同一種商品的價格較低。也就是說,在相同的消費預算支出水平下,網絡購物能節省消費總成本。也就是說,“電子商務 + 快遞”模式,既方便百姓生活,又相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隨著國家經濟轉型升級的深化和對電子商務的重視,電子商務將迎來新的發展高潮,快遞以低成本和快捷送達,這將更加深刻的影響到國計民生的眾多領域。
( 二) 快遞業發展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快遞業是由包裝、裝卸、運輸、配送、存儲、流通加工和處理信息等功能集合而成的服務行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從業人員基數大,具有更多的就業機會,可以吸納大量勞動力。根據牛津經濟研究院的研究,快遞業帶來的間接就業比快遞業直接就業的規模還大,直接與間接就業比率是 1: 1. 24[2]。
我國快遞市場既包括國際業務的高端市場,也包括國內同城和國內異地快遞等中低端市場,不同的業務和市場需要各種不同素質的人才,從高度專業化的機場工作人員、海關人員和經理人到普通的運輸司機、收件員、分揀員和投遞員等,可以給不同素質和資歷的人提供就業機會。國家郵政局有關數據顯示,2010 年快遞業從業人員 54. 2 萬人,同比增長 35% ,遠遠高于全國同期城鎮就業總人數 1. 5% 的增長率,在第三產業中屬于高速增長行業; 2011 年快遞業從業人數超過 70 萬人,同比增長 29. 2%; 2012 年快遞業從業人員超過 80 萬人,同比增長 14. 1% 以上。據測算,我國快遞業及相關產業創造了 200 萬 ~ 300 萬個就業機會。
二、快遞業刺激內需,是促進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黨的會議提出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國家 “十二五”規劃提出建立擴大消費需求的長效機制,把擴大消費需求作為擴大內需的戰略重點,通過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和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增強居民消費能力,改善居民消費預期,促進消費結構升級,進一步釋放城鄉居民消費潛力; 大力發展生活性服務業。面向城鄉居民生活,豐富服務產品類型,擴大服務供給,提高服務質量,滿足多樣化需求。黨的十八大提出建立擴大消費需求的長效機制,釋放居民消費潛力,擴大國內市場規模。
改革開放 30 多年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科技、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生活方式發生巨大變化,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消費熱情日益高漲。商業形態從實體店到電子商務,消費形式不斷翻新,消費領域不斷拓展。由于消費的急劇增加,消費在國民經濟當中的作用日漸突出,逐漸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 “三駕馬車”之首。
消費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生產。快遞業使制造、分銷和消費扁平化,既降低消費成本,又提高制造和銷售效率,從而促進經濟增長。據測算,2002 年快遞業對美國經濟的拉動作用比率為 1: 3. 75[3],如果以此推算,2011 年我國快遞業拉動了 3750 億元的經濟增長規模。
( 一) 快遞業是生產與生產、生產與消費的紐帶。
生產、流通、消費三者之間關系緊密,流通連接生產與生產、生產與消費,流通效率對提高生產效率和消費水平具有重大的作用。一方面,流通連接生產與生產,高效的流通能大幅度節省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減少產品積壓,提高企業之間的交易效率,實現企業的經濟效益,從而刺激投資需求。另一方面,流通連接生產與消費,高效的流通能順利、快速、經濟地實現消費品從企業到消費者,從而刺激消費需求,而消費為生產創造出新的動力,進一步地刺激投資需求。快遞業是高效率的物流業,對于刺激內需具有重大作用。
任何一個社會或國家都有眾多的產業、部門和企業,這些產業、部門和企業又分布在不同的地區,屬于不同的所有者。它們之間相互供應產品,用于生產和生活。它們相互依賴又相互競爭,形成極其錯綜復雜的關系。快遞業連接社會生產的各個部分使之成為一個有機整體,是維系這些關系的紐帶和橋梁,對提高整個社會的交易效率從而促進國民經濟增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未來在商品流通領域,將大幅壓縮流通環節,實現從工廠生產到客戶銷售的扁平化。快遞業提供時效特快的 “門到門”的遞送服務,為實現流通結構的扁平化提供重要支撐。
( 二) 快遞業發展促進社會化分工。
快遞網絡的主體是由諸多節點和線路組成的網絡體系。一個機構穩定、高效運作的物流網絡,不僅可以減少組成要素之間的磨損和交易成本,減少用戶使用網絡資源和要素的成本,還可以放大要素的功能,提高要素和整體網絡的收益。
20 世紀 60 - 70 年代以來,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各國間的貿易壁壘不斷消除,國際貿易和國內貿易活動愈加活躍,生產、經營和社會活動趨于高效率和快節奏,時間價值越來越重要,大量的樣品、單證、商務函件、資料的快速傳遞需求,為函件快遞業者提供了大量的貨源;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產品的科技含量增加,高科技企業的大量產品體積小、重量輕,貨值卻很高,占用流動資金很大,快速遞送能將這些產品盡快送給客戶,并提供良好的包裝、倉儲、報關物流服務,滿足了企業的需要,實現了最大可能的社會化分工,因此帶來了巨大的規模報酬遞增效應和專業化分工經濟。
三、快遞業服務生產,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助推器。
“十二五”期間,我國把調整經濟結構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十二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明確提出要 “大力發展便捷、高效快遞服務”。在國家制定的關于服務業、電子商務、基礎設施建設等一系列推動發展改革的重大政策中,快遞服務都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而且制定了針對性的措施。
現代制造企業對方便、快捷、高速的物質和信息交流的需求更為強烈。快遞業與制造業加強深入合作,結成戰略合作與聯盟關系,相互融合和聯動,將成為兩大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促進兩大產業聯動發展,不僅對制造業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也可以推動快遞業本身服務水平提高[4]。
( 一) 快遞業是社會生產過程順利、有效進行的前提條件。
社會生產的一個主要特點是它的連續性,伴隨著連續不斷 “再生產之流”始終的就是快遞,而且現代社會生產的總體效率和效益已主要不是依賴生產過程本身,而是依賴于與生產過程相伴的快遞的有效性、準時性和合理性。因此,快遞是社會再生產不斷地有效進行、有效地創造社會財富的前提條件。
B2B 模式的電子商務快速發展,需要高效及時( Just In Time) 的快遞業支撐得以實現,否則企業的高效生產將無法進行。從很大程度上看,快遞業是社會生產的第三利潤源泉。
( 二) 快遞業有效減少企業庫存成本。
快遞高效及時地為企業提供材料與零部件,能有效地減少企業的庫存成本; 不僅如此,快遞企業為生產企業提供供應鏈一體化解決方案,能有效地降低企業購買能力,提高企業的交貨能力和生產能力,減少企業在整個供應鏈中的庫存成本。
根據牛津經濟研究院 2009 年對北美、歐洲、拉美、亞洲的 94 個國家的公司調查表明,次日送達對生產至關重要。一半的受訪公司表示因其庫存維持在最少程度,故零部件的次日送達十分重要。2/3 的公司表示,在設備出現故障的情況下,它們需要零配件的緊急遞送[2]。
調查結果和大量實例表明,世界各地的公司維持最小庫存的做法日益盛行,所以對快遞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大。許多公司只是維持關鍵配件的少量庫存,同時要求供貨商在生產開始后及時遞送所需配件。快遞幫助公司最大限度減少庫存成本[2]。
( 三) 快遞業大大提高生產效率。
企業不僅使用快遞向客戶遞送產品,也通過快遞提高生產效率。調查及實例研究表明,許多企業都經常或偶爾要求供貨商用快遞運送零配件,很多企業還使用快遞向自己的生產部門遞送配件。根據全球資訊管理公司的報告,快遞幫助這些企業減少了 3% -5% 的供貨成本[5]。
企業只需一個電話,就能獲得快遞企業的 “門到門”的一條龍服務。優質的快遞服務使企業擁有了最大化企業生產效率的機會。同時,快遞服務有助于減少生產成本,減少倉儲費用,使得企業擁有了采取注入訂單生產模式的高效率生產組織模式; 此外,由于快遞服務可以使得中小規模企業可以享受到高質量的、快速的運輸服務,為這些企業創造了參與國際貿易的基礎。
( 四) 快遞業發展可促成新產業形態的產生并優化產業結構。
根據產業結構發展演進規律,產業結構的發展方向是合理化和高度化。產業結構合理化是以第三產業的發展水平來衡量的。產業結構高度化是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升級演化,勞動密集型化向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演進。
在發達國家中,服務業占 GDP 的比重在 60% 以上,美國更是達到了 70%[6]。服務業之所以發展到如此規模,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像快遞業這樣的新型服務業起到了重要作用。首先,快遞業的發展促進了傳統郵政業和傳統運輸業的改革。傳統的郵政業和運輸業無法滿足社會對文件、樣品等快速、便捷投遞的特殊要求,因此,快遞業大量分流和替代了這兩個行業的傳統業務,并且加快了郵政系統的改革和提高效率的進程。其次,快遞業是適應經濟全球化和市場經濟競爭而迅速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根據企業技術裝備和增值服務能力分為高端、中端和低端市場三個不同層次,即國際快遞、國內異地快遞和國內同城快遞,各層次服務提供商都具有足夠的發展空間,發展勢頭良好。
快遞是對分散的貨物流動進行集中處理,量的集約必然要求利用現代化的物流設施以及先進的信息網絡進行協調和管理。現代物流屬于技術密集型產業,具有資產結構高度化、技術結構高度化、勞動力高度化等特征,從這個角度來說,建立物流體系有利于區域產業結構向高度化方向發展。快遞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是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加速器,現代快遞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使先進的管理理念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綜上所述,快遞業全天候高效地服務于生產和消費,對促進產業轉型發展、提高消費水平、增加就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快遞業是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加速器,是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助推器。
參考文獻:
[1]國家郵政局. 2011 年度快遞市場監管報告[EB/OL]. http: / /www. spb. gov. cn/folder92/2012/07/2012 - 07 - 13110330. html,2012 - 07 - 13.
[2]Oxford Economics. The Impact of the ExpressDelivery Industry on the Global Economy[EB / OL]. ht-tp: / / wenku. baidu. com / view /7e9dd50852ea551810a6878f. html,2012 - 06 - 09.
[3]Shangyao Yan,Chun - Hung Lai,Chia - HungChen. A short - term flight scheduling model for interna-tional express package delivery[J]. Journal of Air Trans-port Management,2005,( 11) : 368 – 374.
[4]達瓦. 快遞業發展十大趨勢[J],信息與電腦.2012,( 1) : 50 - 52.
[5]劉玉瀛,劉彥平. 快遞物流市場分析: 歐洲的發展和經驗[J]. 現代管理科學,2011,( 1) :103 -105.
【快遞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分析】相關文章:
經濟增長對保險業發展作用的研究06-19
熵理論視角下的中國快遞業市場分析10-16
外資對武漢經濟增長的作用途徑分析09-23
無錫市服務業與地方經濟發展的關系分析10-25
創業教育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意義10-26
分析快遞代收貨款的管理09-05
快遞保險業的問題和發展建議06-16
審計治理作用的規范分析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