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軌道交通地下站的中庭建筑設計論文

    時間:2024-08-13 09:08:39 交通物流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淺析軌道交通地下站的中庭建筑設計論文

      摘要:介紹了新加坡軌道交通中庭式地下車站的工程實例;敘述了軌道交通地下車站的構成因素。通過上海兩個中庭式地下車站設計實例,淺析其設計的特點,相關因素對中庭車站的影響等。

    淺析軌道交通地下站的中庭建筑設計論文

      關鍵詞:軌道交通地下站中庭設計

      對于層數少、空間構成較為單一的地下車站,由于光線差、方向感差、通風不良、內部空間局促,中庭空間可以作為一個中心開放的“核心”來改善空間的性質,使建筑空間具有流動性。在中庭上方設自然采光更能提供地下空間與自然環境溝通的條件。中庭空間在民用建筑中廣泛應用,地下中庭車站在國外已大量推行,而我國軌道交通地下車站應用實例尚少。本文結合上海市軌道交通7號線龍陽路站、11號線隆德路車站的工程實例,淺析中庭地下車站的構成因素、受控因素、設置條件等。

      1軌道交通地下站中庭的構成因素

      中庭式地下車站的主要構成因素:

      1)具有貫通站臺、站廳的共享空間。

      2)站廳公共廳要有適當的集散場所。

      3)通常屏蔽門立柱與車站立柱相結合。

      4)輔以必要的環境設計、引入自然光線(或模擬自然光線)。

      2國內外中庭式地下車站工程實例

      將地鐵中庭車站和自然采光結合的設計理念已在世界很多大城市軌道交通建筑中大量體現。有的工程在人流所經之處不僅設置動態水流,環繞植物,而且頂部開設采光棚,將自然光引入地下,使人在地下能與自然親密接觸,成為建筑空間設計的核心。

      新加坡東北線地鐵所有車站均采用中庭建筑形式,創造良好的地下空間感和通視效果,如克拉碼頭站船形中庭(見圖1),小印度站的條形中庭(見圖2),乘客在進站后即可直視站臺列車及候車情況。

      目前在國內不少城市正在嘗試著把中庭的設計理念運用到地下車站的建筑空間設計中。

      3中庭式地下車站設計實例

      3.1上海市軌道交通7號線龍陽路站

      上海市軌道交通7號線龍陽路站位于芳甸路東側、花木路南側的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停車場內,站本體公共區位于其交通集散廣場下,為7號線終點站。這是上海市第一個已完成設計工作的地下中庭車站,并已開工建設。

      車站形式為地下二層站前折返島式車站。車站長度為354.8m,寬18.6m,整個地下空間呈長條形。在基于對乘客的乘車行為調研和分析的基礎上,將站廳層中部乘客極少停留和穿越區域的部分樓板取消,形成兩層挑空的共享空間,即形成公共區為兩個長45m、36m,寬8m的雙拼中庭空間。站立于中庭,不僅站廳層的乘客可以看清站臺層的候車情況和列車進出站的情況,而且站臺層的乘客也可享受到寬敞、明亮的候車區大空間。

      這個設計理念經過幾輪專家討論,又進行了一些修改及優化。

      1)立柱與屏蔽門結合設置,如圖3所示。

      2)車站公共區設中庭后,集散區面積減小,考慮新國際博覽中心的突發客流,故需妥善處理客流組織與疏散,設計時加大非付費區面積,并預留兩部樓梯。

      3)根據中庭車站性能化分析報告,增設一部疏散樓梯。龍陽路站的條狀中庭主要特點是具有較強的方向性和廊式組合的特征,是建筑中的主要交通流線和視覺中心,條狀貫穿了整個建筑,豎向的樓梯、電梯和橫跨的樓板,使空間形成垂直與水平、靜與動的強烈對比,是一個頗有活力的公共交通集散中心。

      由于國家《地鐵設計規范》及上海市《城市軌道交通設計規范》中均未涉及中庭車站的要求,龍陽路站在中庭車站防排煙系統設計中首次在上海進行了創新設計。確保車站中庭火災時,有效地對車站進行煙控,維持一個可接受的乘客疏散逃生的環境。2005年6月13日,由上海市消防協會組織了上海軌道交通7號線《龍陽路車站中庭及車站軌道火災及疏散分析研究報告》消防專題專家論證會,中庭設計的方案得以通過評審,為車站的建設提供設計和消防審批依據。

      3.2上海市軌道交通11號線隆德路站

      1)工程概況:軌道交通11號線在普陀區曹楊路、隆德路交叉口,東側地塊內設隆德路站,與規劃中沿隆德路走向的規劃軌道交通13號線形成“十”字換乘。有很大的換乘客流,11號線為零覆土地下三層島式車站,13號線為覆土3m的地下三層島式車站。

      車站設計著重處理好軌道交通之間的換乘并充分考慮換乘方便性和安全性,盡可能縮短換乘距離。

      2)中庭設計:“引入自然環境、設置中庭”是設計的原則。

      (1)采光天棚。一般中庭常設在交通的主要流線上或附近,從而避免形成毫無生機的死空間。因此設計在兩線交匯區域設橢圓形中庭形成共享空間,并在頂板上設采光天棚引入自然環境。采光棚的設計要求地面有相對寬闊的場地,與地面部分規劃綠地,結合設置,相得益彰。

      透光頂棚的形式只是中庭設計的一部分,重要的是對中庭的光線質量和氣候控制的技術問題。自然光線照入中庭,常受地下建筑所在地的氣候影響。要考慮天空經常陰云多雨的某些地區,一個清澈使光線不受阻礙的頂棚,可以達到光線傳遞的最佳照度和適宜度;而陽光燦爛的某些地區,由于進入中庭的直射光太刺眼,而陰影區相對太暗,這必須采取適當的技術手段對光線進行處理,以求得較為舒適的光照條件。

      采光天棚大大改善了車站內部環境,為乘客提供舒適的候車環境(見圖4)。

      (2)圓殼玻璃屋頂。這一幾何特征為外部廣場提供了一個凝聚而又多向性的核心,為建筑物及建筑外部環境帶來了完整的、向心的、富有魅力的景觀。在室內,為矩形的平面布局中營造了一個圓形的、高大寬闊的空間,解決了地下建筑缺乏天然光線、不良心理反應等功能方面的弊病。

      4 結語

      軌道交通地下站中庭建筑設計按其空間構成因素,應考慮以下要求。

      1)空間的輪廓清晰明確,空間的尺度、比例適宜,具備整體感。

      2)正確處理空間的圍、透關系,使空間具有良好的景觀和觀景視野。

      3)流通空間有明確的導向性,滯留空間要有較好的凝聚性和圍合感。

      4)空間劃分注意豐富空間的層次和變化,把握好共性空間中個性空間的設計。

    【淺析軌道交通地下站的中庭建筑設計論文】相關文章:

    關于軌道交通服務論文07-07

    建筑設計論文10-18

    建筑設計論文【經典】10-21

    淺析綠色建筑設計要點分析03-06

    軌道交通信號論文05-20

    淺析地被植物在溫州園林的應用03-18

    淺析建筑設計的合理性原則11-26

    淺析城市軌道交通項目投標文件的編制03-11

    有關城市軌道交通的論文12-06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日韩精品网站一区 | 色多多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午夜电影网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永久在线中文免费 | 亚洲sss无整片在线播放 | 在线观看亚洲人成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