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在傳統生涯教育向專業化生涯教育轉型中

    時間:2024-10-13 06:57:39 教育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在傳統生涯教育向專業化生涯教育轉型中

      20世紀50年代初舒伯提出生涯發展理論,1969年海爾(Herr.EL)把舒伯的生涯發展理論運用于教育,并把圍繞生涯發展而進行的所有正規教育通俗地稱為生涯教育。海爾(Herr.EL)認為,所謂生涯教育就是圍繞生涯發展而進行的所有正規教育,是以人的終身發展為目標。所以在全球化背景下,生涯教育是滿足青年學生追求高質量生存與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文明時代人類自身追求的一種生存性探索。結合生涯教育的目標及對青年學生的作用,筆者作為一名普通高中的專職心理教師,從工作實踐出發,談談傳統生涯教育存在的問題以及突破的路徑。

    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在傳統生涯教育向專業化生涯教育轉型中

      一、普通高中生涯教育現狀——傳統生涯教育工作中專業化的缺失

      《2014年上海基礎教育信息化趨勢藍皮書》指出,現在還在中小學念書的孩子,未來可能從事的工作有六成都還沒有“被發明”;現在成人們幫孩子準備的工作能力,等到他們25歲時,該工作可能就已經消失。當前普通高中教育所面臨的問題是:學校該如何教導學生面對一個無法再按照傳統生涯規劃模式(即對職業的選擇以經驗為參考標準)去“準備”的未來?同時新的高考方式即將實施,以上海市為例:2017年起高考不分文理科,考試科目由3+1變為3+3,前一個“3”指語文、數學、外語三門必考科目,后一個“3”指三門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考試科目,學生可以從政史地生物化6門科目中任選3門。2015年2月,上海37所普通本科高校公布2017年高考專業選考科目的要求,在涉及1096個專業或大類中,有655個專業不對選考科目提任何要求。這意味著在傳統的學校生涯教育模式里更多作為被挑選對象的學生需要具備生涯規劃和主動選擇意識。

      面對這些現象,我們需要更進一步地探索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高考之后個人專業志愿選什么課,選什么科,報什么樣的專業,報什么樣的大學等內容應自始至終貫穿于普高的教育教學中。

      但現實中傳統生涯教育有本末倒置之嫌:讀書12載,確定專業只要三四天,并且大學及專業的選擇更多是由教師、父母等長輩給出的建議來決定的,而依據的大多又是對職業發展趨勢的經驗之談。至于對學生是否適合這個專業,專業和職業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個人與職業之間的適配度等問題都沒有給出科學的分析和反饋。再結合《2014年上海基礎教育信息化趨勢藍皮書》所指出的職業發展趨勢以及新的高考方案實施后學生需要具備主動規劃自己人生、能夠選擇適合自己專業等的生涯決策能力的需求來看,普通高中生涯教育定位的缺失以及學校傳統生涯教育內容狹窄、生涯教育路徑經驗化、專業化程度等問題,使現有生涯教育不能與學生的全面發展需要相匹配。

      這些現象折射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轉變學校生涯教育理念勢在必行;第二個問題就是學校如何具備專業化的生涯教育路徑,幫助學生進行做人、做事、做學問的成熟的生涯規劃。

      二、生涯教育從傳統模式向專業化模式轉型的兩大重點

      (一)專業化生涯教育理念的轉變從生涯教育內容的轉變開始

      學校傳統生涯教育模式的轉變,首先是生涯教育理念的轉變。主要表現在將傳統學校生涯教育模式側重解決的升學指導(上什么樣的大學)和就業指導(選擇什么樣的專業),向專業化生涯教育模式的解決個人與專業的適配度和職業的適配度,培養學生具備終身發展的意識和能力以及具備4C(創新能力、溝通能力、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轉變。

      (二)心理健康教育引領下的傳統生涯教育向專業化生涯教育轉型的路徑

      筆者作為一名心理教師,從普通高中已有的心理教師資源、心理類課程、心理測量這三個方面談談心理健康教育在向專業化生涯教育模式轉型中所發揮的作用。

      1.心理教師的專業引領作用

      首先,相對于學校的其他學科的教師來說,心理教師在其心理學專業學習中已經具備職業生涯教育理論基礎,可以為學校生涯教育工作的專業化發展提供理論支撐,確保學校生涯教育工作的專業化方向。

      其次,一所學校生涯教育的開展是需要全體教師參與的。也就是說教師需要回答“我如何協助學生做好的生涯?”如果對這一問題進行分解就是:“我喜歡自己的生涯嗎?我的生涯是如何走到現在的?我擁有足夠的生涯教育的理論與技能嗎?我愿意讓學生成為他自己的生涯主題嗎?成功與平凡?對與錯?好與不好?什么是生涯?如果不是只有工作還包括什么?”等。這也意味著教師需要具備專業化的生涯教育的理念和知識儲備。學校可以成立以心理教師為主體、班主任為主力軍的生涯教育專業學習社群,對相關理論進行深度研究;可以以講座、導讀書籍、讀書交流等形式對學校的全體教師進行生涯教育理論的通識培訓。

      2.生涯認知類心理課程的生涯導向作用

      因為心理學的專業引領,以生涯教育為主題的心理類課程是學校生涯教育從傳統模式向專業化模式轉型的有效途徑之一。因為從課程內容的設置來看,以生涯規劃為主題的心理課程內容可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以學會認識自己、評價自己,認識社會與職業變化特點為內容。這樣的課程內容的設計可以幫助學生在選課、分科、選擇專業之前,對個人的興趣、能力、職業價值觀、人格特質等與未來所選職業之間的適配度作好準備。

      以掌握了解、收集現代職業相關信息發展的方法,探索適合自己的職業方向,體驗真實的職業生活為內容。這樣的課程可以提升學生的專業分辨能力,進一步幫助學生進入合適的大學與專業,為未來的專業知識技能學習和職業生涯發展作好準備。

      這類心理課程在學校開展生涯教育時具有生涯導向作用,是培養學生進行生涯認知的有效且專業的途徑之一。

      3.心理測量的科學評價反饋作用

      心理測量是指依據一定的心理學理論,遵循一定的操作程序,給人的能力、人格及心理健康等心理特性和行為確定出一種量化的價值。心理測量的結果可以為客觀、全面、科學、定量化地了解自我提供依據。

      普通高中的生涯教育中可以使用專業的心理量表,例如,《卡特爾的16PF人格測試》可幫助學生科學全面地了解自己的性格特質;《霍蘭德職業個性量表》能協助學生迅速、體系化、有依據地在與個人適配的一個特定的職業群里,進行探索行動。專業心理量表的使用可以為普通高中學生在高一選課、高二選科、高三選專業方面提供方向,幫助學生了解自身的能力傾向和人格特征,盡量客觀、科學、定量化地解決個人與專業的適配度,解決個人與職業的適配度,確定最有可能成功的專業或職業,進而作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目前看來服務于學生全面發展的生涯教育對于一所普通高中而言將是一個龐大的體系,需要從生涯教育機構的建立、機制的完善、師資力量的培養、課程的設置、各類活動的開展等角度統籌安排,系統地進行,以建立專業化的生涯教育模式。而心理健康教育是很多學校已有且發展完善的資源,對已有資源的有效應用將使學校建立專業化生涯教育模式的起步更加平穩,方向更加精準。

    【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在傳統生涯教育向專業化生涯教育轉型中】相關文章:

    淺析大學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的探索08-06

    精選論學校體育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論文09-25

    {教育論文}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滲透05-13

    傳統文化教育在高職教育中的作用論文10-10

    淺談家庭教育在傳統美德教育中的作用論文08-01

    成才教育向成人教育轉變論文08-12

    探析CBR在因特網教育資源檢索中的應用09-25

    淺談古箏教育中的審美教育08-15

    淺談聲樂教育中的審美教育09-09

    敘事教育中的護理教育論文10-04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日本一道丝袜国产一区高清 | 亚洲中文字幕一级视频 | 亚洲久热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中文字幕综合天堂网 | 亚洲人成综合网一区二区三区 | 婷婷四月开心色房播播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