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談如何在數學課堂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科論文
課堂是學生最重要的活動場所,如果能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無疑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最有意義、最有價值的途徑。數學教學作為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若能在數學教學中充分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將對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取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心理學認為:受教育者的心理在教育過程中表現出來,又在活動過程中得到發展。因此,我們在數學課堂中應重視和加強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主動地學,創新地學,快樂地學。那么,在數學課堂中如何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呢?筆者認為應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
一、 多關懷愛護學生,從心底里溝通情感
這是指教師的教學態度與方式方法而言,教師的教學態度、方式決定課堂教學的心理氣氛,對學生的尊重與激勵可減輕或消除學生在學習上的心理壓力,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使學生樂于學習和產生自信心、成功感。
青少年處在半幼稚、半成熟、半依賴、半獨立的成長階段,維護自尊是他們強烈的心理需求。尊重他,就等于送給了他一個積極的自我概念,使他能自尊、自信、自強,以良好的心態面對人生,而經常及時地表揚一個人,不但使他感受到了你對他的肯定,而且使他對未來更有信心,這是一個人獲得成功的心理動力。
例如:我校有一位數學老師,在他的課堂上,從來聽不到他對學生的批評和責備。學生做錯了題或答錯了問題,他總是想方設法地去幫他尋找原因。一次教學分數應用題,“三洲小學十月份用水126噸,比原計劃節約了1/8。十月份原計劃用水多少噸?”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出示了正確的答案,將原計劃用水設為x,列式:x-1/8x=126但有一位學生卻是這樣做的:把實際看作單位“1”,這樣,原計劃就比實際多了(1+1/8),根據單位“1”的量×幾分之幾=對應數量這一數量關系可以列式為126×(1+1/8)。對這錯誤的答案,老師并沒有責怪,相反,他還肯定了這位學生的思路。并且給大家課后出了一道思考題:若把實際用水看成單位“1”,這道題應如何正確解答,可以小組討論。這些往往取決于教師在教學中如何對待學生,特別是困難生,許多困難生的真正困難并不是他的笨拙,而是他的自卑、畏難的心理,因為長期面對諸多的批評,使他們缺少學習的良好心理狀態,對自身的能力感到自卑。另一方面他們又不甘現狀,急切希望能得到幫助,這時如果周圍的人與事不能吻合他們的心理狀態,便逐步向負面發展,成為與教育相斥的心態,處事待人表現為一講就煩,一批評就反感,就形成了所謂的逆反心理。教師多表揚少斥責多鼓勵少挑剔,能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失敗并不是因為“我不行”,而是努力不夠。愉快的心情源于內心美好的教育回憶,贊美、表揚、肯定的教育方式帶給人的是信心和勇氣。在教學中,學生置身于良好的師生關系中,時時感受到教師濃濃的師愛,對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形成大有裨益
二、多贊揚鼓勵學生,達到培養學生的自信心理
當我們的教學工作得到別人的贊揚時,通常我們都會感到非常高興,工作的積極性會更高,從而把工作做得更好。對待學生我們也應該學會贊美,這樣可以激勵學生更加努力地學習。老師一句關心、鼓勵的話,會讓他一節課都面帶微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因而,作為一名教師,決不能吝嗇自己的語言,而應把贊美的話多向學生說,鼓勵的話語使學生感到興奮,學習的興趣也更濃厚了。教學實踐中,發現多種形式的表揚,可以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更可以讓課堂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學生回答正確,教師自然要表揚學生愛動腦,不怕難題,使學生仍然處于興奮之中,更加積極地思考,萬一學生的回答不符合老師的問題,教師也應盡可能地找出學生的優點(如聲音響亮、口齒清楚等),短短的一句話,拉近了師生間心的距離,起到了紐帶的作用。在教學新課時,用鼓動性、激勵性、挑戰性的語言,可以促進學生積極地思維、探索,活躍課堂氣氛,也促進了師生的雙邊和諧的活動。即使學生在課堂上有一些違紀行為,教師也要選擇婉轉的語言,盡量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不打擊他們的積極性。每個學生都有值得贊美的地方,作為教師要善于發現這些閃光點,并積極地加以肯定和贊美,對于一個學生來說,一句贊美的話會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特別是班級中的中下學生,有時,教師一句鼓勵的話,可以成為他學習的新動力,使他在原有基礎上不斷進步,用自己的勤奮創造一片屬于自己的新天地。
三、多樹立責任感,立足培養學生的意志力
責任感是一個學生所必備的最重要的素質之一,進取精神、創新意識、科學態度是優秀人才的可貴品質,離開了責任心,這些可貴品質則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我們常常發現,學生在剛開學的時候,積極性很高,上課也不斷進步,但是過了一段時間,這種高漲的學習熱情就降溫了,沒有持久性,做事虎頭蛇尾。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堅強的意志,沒有責任心。確實,任何聰明才智只有建立在強烈的責任心基礎上,才可能迸發出耀眼的火花。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意志力首先要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質疑問難的思維品質。例如在學習100以內退位減法口算時,教材中提供了多種計算方法,這些算法難易不同,特別是其中的一部分學生更要經過思考才能理解,在此時,讓學生分小組討論,說說書上這樣算的道理,如在小組里不能解決,在交流中提出自己的問題,由全班同學共同探討。隨著學生的分析,一種種方法都清晰地呈現在面前。通過交流討論可以磨練人的大腦,促進學生思維敏捷,善于思考,形成有意義的思想見解。敢想、會思、善問也是學生樹立創新意識和形成創新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思考和發問的機會,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問難,積極解決問題。
四、多倡導合作與競爭,培養學生適應社會能力
勇于競爭與善于合作的精神是創新人格特征的表現。合作學習的過程既可以培養學生的競爭與合作意識,還體現出競爭與合作的結果,因此也激發可學生的創造欲望。合作學習以小組合作目標為導向,以小組合作任務為載體,以團體評價機制為保障,促進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生動局面,從而保證了組內長遠的參與性與互補性。在合作學習中,還可以改變學生對人的態度,即他人是我獲得信息的源泉,學生在討論與合作的磨合中越來越善于向他人學習,也越來越善于幫助別人。為學生將來走向社會發展進步打下了一個必備的基礎。從小培養學生合群的習慣和與人合作的方法,才能使學生適應社會的需求,在今后的道路上得到更好的發展。例如,在教學“乘加和乘減”一課中,我讓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統計學具,并在之前討論四人的分工情況,在學生的交流中,我們不難發現,有部分學生是非常靈活的,四人中一人記錄,一人拿學具,一人用信封裝好學具,另一人監督。這樣的分工合作既可以節省時間,高效率地完成任務,又可以有序地進行統計,在正確完成統計任務的同時也整理了學具,可以順利地進行下一步的討論。我想,其他組的同學在聽了這一組的介紹后,必然會有所觸動,他們也會考慮到如何使小組活動更有效。事實證明,在這一次統計過程中,有兩個組的學生分工合作,只用了短短的一分鐘,就完成了20個學具的統計,而且結果正確,而另幾個小組,由于分工中職責不明確,用了近三分鐘也沒有完成任務。這樣的合作與競爭,效果是非常明顯的,而對于學生來說,不僅僅是知識上的收獲,更是一次合作策略的競賽。
總之,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的教學設備不斷更新,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假如我們在使用先進的教學設備和教學方法的同時,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機地融入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那么,課堂教學是潛藏著巨大的心理教育因素,是教師進行心理教育的極好機會。讓心理健康教育成為每一位老師每一門課中的一部分,用自己真誠美好的情感去澆灌每一位學生。只有促進學生身體心理素質健康發展,才能造就出時代所需的人才,而健康心理是21世紀對人才的無聲選擇。
【談如何在數學課堂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科論文】相關文章: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合理滲透環境教育論文05-10
談如何在鋼琴練習中融入理性思維03-08
高職體育教學中賞識教育的融入論文11-29
人體解剖學教學如何融入醫學人文教育論文11-09
談生活中的經濟學論文11-30
微積分在數學教育中的意義論文12-05
學科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05-28
淺談在數學課堂中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03-08
初中科學教學中融入生命教育論文11-18
談音樂在體育教育中的作用論文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