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國虛擬經濟與風險預警系統研究
[論文關鍵詞]實體經濟 虛擬經濟 泡沫經濟 預警系統
[論文摘要]經濟全球化本質上已經成為虛擬經濟的全球化,隨著經濟虛擬化程度的加深,虛擬經濟已經成為現代經濟社會的一種主要的經濟形態,對實體經濟發展產生重要的作用。盡管虛擬經濟在我國已經得到飛速發展,但其高風險性卻并未獲得足夠的重視,所以需要建立虛擬經濟風險預警系統對其風險進行防范,從而為我國國民經濟的安全穩定運行提供保證 。
一、 引言
當今時代,人類的經濟活動方式已經發生了不可思議的變化,財富的物質形態逐漸淡出,財富的虛擬化傾向日益明顯,人的心理需求已然作為巨大的經濟推動力走向前臺,滿足人類心理需求的具有大量虛擬價值而非使用價值的金融經濟交易大批涌現,如有價證券、債券、股票、期貨、期權等。面對經濟虛擬化的傾向,特別是從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以來,虛擬經濟的不穩定性以及由此可能帶來的對國民經濟的負面影響成為國內外各界的話題,而2007年7月以來發生在美國的“次貸危機”也正是經濟高度虛擬化的一個負面結果,虛擬經濟不穩定性往往給整個經濟系統帶來風險,所以需要建立風險預警系統進行防范。
二、虛擬經濟中風險的產生
虛擬經濟是指以虛擬資本的運作為中心、脫離實體經濟的價值形態,按照特定的規律獨立運行以獲取價值增值所形成的經濟活動或經濟領域,虛擬資本是在借貸資本和銀行信用制度的基礎上產生的,是市場經濟中信用制度和貨幣資本的產物,它包括銀行的借貸信用(期票、匯票)、有價證券(股票、債券)、不動產抵押單及各種金融衍生品種等。
虛擬經濟的發展為廣大消費者提供一個參與利潤分配的機會,勞動者可以借助虛擬經濟提供的技術工具獨立完成一個具有良好前景的投資(如風險投資機制),從而獨立占有自身成果,擺脫資本的絕對控制和剝削,同時有價證券、期貨、期權等虛擬資本的交易雖然可以作為投資目的,但也離不開投機行為,這是市場流動性的需要所決定的。據統計,全球新增的可計算的 GDP中,大部分是虛擬經濟形態,包括金融資產、衍生金融工具等與虛擬經濟經營相關的經濟活動變量。現代國際金融交易總值已經超過了國際貿易的60~70倍。
現代社會,虛擬經濟的另一大經濟產物就是“月光族”和“富翁”手中持有的信用卡。信用卡允許使用者當在購物需求超過了支付能力,向銀行借款。這種允許實質上是將現在財富和未來財富虛擬化“卡奴”和“卡神”的財富終值和現值都變成了看不見、摸不著的提款機上的數字,任何經濟交易也可以通過數字的增減完成。這種付款方式既方便又快捷,更重要的是他不受流動性壓力的影響。任何事情都具有兩面性,一旦被銀行認為是惡意透支或者逾期還未還款,那么銀行便會給持卡人以懲罰性的利率,所以很多信用卡用戶淪為“卡奴”。
三、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系
虛擬經濟脫胎于實體經濟,但不能脫離實體經濟,而這在許多方面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從制成的價格系統來看:實體經濟是成本制成的價格系統,由于受到成本和資源稟賦等約束,其間的資金流量和流向波動幅度不大;虛擬經濟是心理制成的價格系統,價值運動的載體是貨幣,社會經濟價值系統的運動在時間維度與空間維度上都是以貨幣連接的,貨幣的運動方式決定波動性強、敏感性強等特征。
從經濟整體運行過程來看,雖然實體經濟的發展需要虛擬經濟在資金、信息上的支持,但是虛擬經濟的運行一刻也脫離不了實體經濟的支撐。鑒于實體經濟領域效益的高低起伏,虛擬經濟領域的微觀基礎虛擬資本價格便失去了變化的基準,而虛擬資本價格也就有了劇烈變動的理由,如此虛擬經濟將不可能持久發展。在實體經濟運作過程中,受經營者能力和外部市場環境的影響,微觀企業的信用能力、盈利能力以及技術革新進度等將面臨著不確定的威脅,這一系列不確定性的難題會通過實體經濟的外觀經濟指標迅速波及到虛擬經濟領域,造成虛擬經濟中虛擬資本價格的強烈波動,市場風云變幻莫測,從而會帶來巨大的風險。
【我國虛擬經濟與風險預警系統研究】相關文章:
基于金融創新的我國虛擬經濟發展對策研究03-22
虛擬經濟的經濟學03-21
我國宏觀財務經濟監測與預警問題研究03-18
我國宏觀財務經濟監測與預警題目研究03-22
論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系(一)03-07
虛擬經濟的發展、影響及對策03-29
基于全景圖的虛擬現實系統研究03-28
虛擬經濟整合營銷03-24
外貿企業虛擬經營:風險與防范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