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賤傷農”原因的管理經濟學分析及解決措施

    時間:2024-09-01 22:39:46 經濟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姜賤傷農”原因的管理經濟學分析及解決措施

    摘 要 黃姜作為“黃姜之鄉”鄖西縣的主要作物之一,曾給該縣縣域經濟的帶來了無限生機。但隨著國際國內行情的變化,姜價驟跌,使姜農們措手不及、損失慘重。在深入基層調查的基礎上,了該縣黃姜產業的發展現狀,從管理經濟學的角度分析了此次受挫的深層原因,并提出了應對措施和建議。
      關鍵詞 黃姜產業 發展現狀 成因與對策

    1 隕西縣黃姜產業發展現狀
      黃姜是理想的提取甾體激素類藥物的重要原料,從黃姜根狀莖中加工而成的皂素產品被譽為“藥用黃金”。鄖西黃姜產業自1984年“野轉家”人工種植以來,經過了20年的培植,產業規模逐漸壯大,產業鏈條持續延伸,產業效益日益顯現,僅2001~2003三年間,姜農實現收入5.65億元,財政實現收入近2 000萬元。黃姜產業在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拉動經濟增長、實現富民壯財目標等方面貢獻突出,功不可沒。
      (1)種植規模。2003年全縣黃姜種植在2002年17.8萬畝的基礎上突破性發展,全縣18個鄉鎮(場區)有98.6%的行政村、97.3%的村民小組、89.5%的農戶總數,種植黃姜總面積達29.9萬畝,可為 1 000t皂素產品提供加工原料。
      (2)加工能力。2003年底,全縣黃姜加工發展到13家,形成了年產皂素1 000t、雙稀70t、沃氏氧化物50t、酒精 5 000t的生產能力。2003年,全縣生產皂素(含水解物折合)266.7t,銷售收入8 382.5萬元;沃氏氧化物14t,銷售收入512萬元;酒精25t,銷售收入7萬元,加工企業合入庫銳金457萬元。今年以來,受多種因素,皂素銷售價格由t價33萬元下跌為22萬元,市場形勢嚴峻。
      (3)黃姜銷售。2003年冬至2004年春以來鄖西縣加工企業黃姜收購價格直線走低,每市斤從0.7元一路降至的0.20元左右,且收購標準比較苛刻,去雜、抽標、包損均20%左右,如果再加上中間商的盤剝,到姜農手里每市斤的收購價格僅在0.15~0.22元之間。企業為規避風險,時常限收停收黃姜。賣姜難、價格低,加劇了人們的種植經營恐慌情緒,部分姜農急于傾銷拋售,少數農戶甚至毀姜棄姜,使黃姜產品跌入愈賤愈拋、愈拋愈賤的惡性態勢。
    2 從管理經濟學視角透視黃姜產業——存在的主要及其成因
    2.1 黃姜生產過剩,市場供大于求
      (1)供大于求。前幾年,皂素產品價格一路攀升,效益可觀,以致全球皂素生產國競相發展原料種植,面積成倍增長,尤其是中國的黃姜種植面積發展更為迅猛、規模極度膨脹。全國黃姜種植發展已達到160萬畝,年增長30%以上,其中以鄖西為中心的秦巴山區黃姜種植達140多萬畝,占全國種植面積90%。2003年鄖西縣黃姜種植規模達到29.9萬畝,算賬年應起挖14萬畝,可產鮮姜21萬t,除留種姜3.5萬t外,剩余的黃姜加工皂素可達1 200多t。
      (2)需求有限。據互聯網檢索資料顯示,國際上年需皂素6 000t,國內年需皂素2 000t左右,按t皂素耗費150t黃姜,國際國內分別年需消化90萬t和30萬t黃姜;按畝產1.5t產量,年需黃姜種植面積60萬畝和20萬畝與之配套,考慮黃姜的生產周期為2年,需配套黃姜種植面積分別在120萬畝和40萬畝左右。目前僅國內黃姜種植面積已達160萬畝,遠遠超過市場需求。
      (3)姜賤傷農。黃姜價格下跌,主要是種姜面積盲目擴大,市場對黃姜的需求超飽和導致的。在皂素價格大幅下跌(由50萬元/t一路下跌到22萬元/t)、外姜回流、企業限收、姜販盤剝的合力沖擊下,黃姜價格一路走低,特別是靠借貸高價購種發展黃姜的“三差戶”和剛剛脫貧的農戶,經受不起這種殘酷的市場沖擊,已經出現少數姜農毀姜、棄姜現象。據對縣內200戶姜農抽樣調查,姜農畝平投入現金1 090元。截止目前,全縣農戶已起挖黃姜6萬畝,按調查結果畝平投入成本測算,農戶總投入為6 540萬元,可實現銷售收入3 972萬元,姜農虧損2 568萬元,畝平虧損428元。
    2.2 產品單一,難以規避風險
      (1)經營理念偏頻。鄖西縣黃姜加工企業大多數為招商引資的外來企業,看中的是鄖西獨特的黃姜優勢資源,謀取的是自身經濟利益。作為農產品龍頭加工企業尋求最大化利潤無可非議,但求利理念定位不應是狹義、封閉的,而應該是全面、長期、協調的。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不能單方面就企業論企業、就眼前論眼前,缺失企業與農戶優勢互補、做大做強、持續穩健、榮辱與共的產業發展理念。
      (2)經營行為失當。黃姜產業危機來臨之時,企業為降低風險,輕視產銷合同,制定苛刻收購標準,人為壓級壓價,雖然短期內維持了企業利益,但對姜農利益造成巨大損傷,對產業基地建設十分不利。一些規模較小的黃姜加工企業,在全國皂素價格大幅跌落的形勢下,他們不計政府給予的產業優惠政策和長遠發展的目標,以微利或保本拋售的方式低價傾銷產品來規避風險,引發皂素產品輪番降價,最終損害了鄖西姜農和加工企業的共同利益。
      (3)經營策略保守。在鄖西從事黃姜加工約13家,產品都十分單一,有10家只能生產高污染、低附加值的黃姜產品初級原料——水解物和皂素,一家深加工企業,另有兩家加工廢水、廢渣的環保企業,不能直接消化黃姜。由此看出,在經營策略上,企業并未充分運用鄖西黃姜基地的品質資源和品牌優勢,以及政府給予的扶持政策,搶抓時機、加大投入、提高工藝水平、深度開發產品、延伸產業鏈條。客觀上制約了產業,降低了防御和化解產業風險的能力。
    2.3 銷售渠道不暢,同行競爭加劇
      一方面黃姜生產嚴重過剩,縣內黃姜加工企業的消化能力十分有限,按實際加工產量600t皂素,只能消化6萬畝所產的9萬t鮮姜,兩年生黃姜規模只需保持在12萬畝左右,即能滿足縣內企業的加工需求。而縣內的黃姜基地已發展到近30萬畝,是正常加工消化能力的2.5倍,相當數量的黃姜滯留在基地和姜農手中。由于受數量、儲存和運輸條件限制,姜農的銷售渠道又非常單一,90%以上僅局限于縣內的加工企業;另一方面企業對產品銷售市場開拓不夠積極主動,固守老的銷售渠道,一旦市場出現產品供大于求,企業產品銷售就會出現梗阻,資金占用過大,從而企業生產,影響對黃姜消化吸收,使姜農和企業處于不利的競爭地位之中。
    2.4 種植黃姜技術含量低
       目前,全縣黃姜種植面積達30萬畝,然而大規模種植黃姜仍屬傳統農業項目,種植簡單,科技含量低,沒有達到高產、高含、高抗目標。
    3 隕西縣黃姜發展應對措施
      為了維護部分姜農及經銷商當前利益,當地政府對縣內黃姜加工企業特別是龍頭企業免征政策性收費,減半征收經營性收費,暫緩征收各種稅費。通過減少企業支出,提高黃姜收購價,爭取達到0.8元/公斤以上,防止姜農毀姜棄田造成新的損失。這些措施在短期內的確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如何著眼于長遠,使黃姜產業鏈條延長、做深,力保黃姜產業穩步、健康、持續發展,使其順應市場發展呢?筆者認為:
      (1)正確。南水北調工程是國家重點開發項目。隨著該工程的啟動,對長江上游,特別是漢江流域環保工作要求更高。為此,對黃姜生產、加工企業不能達到環保要求,特別是排污不能達標的企業將會關停。使黃姜收購、生產、加工逐步走向規范化,從而規避較小的加工企業不計長遠發展目標,以微利拋售的方式低價傾銷產品,引發皂素降低,最后導致黃姜降價的風險。
      (2) 及時引導。引導姜農分期分批起挖黃姜,避免造成更大損失。目前,黃姜價格下跌后,許多姜農認為,種姜不如種植玉米、小麥等傳統農業,干脆對現有黃姜全部起挖。作為農業相關部門應對農民搞好信息引導,號召農民分期分批起挖黃姜,避免姜農集中盲目起挖黃姜,導致姜價下跌。分期起挖黃姜是當前保護姜農利益的有效辦法。
      (3) 合理布局。合理布局種植區域,堅持走高產、高含、高抗之路。據相關市場行情和產業區域綜合分析,鄖西的黃姜種植面積應保持在20萬畝左右,20萬畝黃姜應主要分布在地理位置較好的黃姜生產專業鄉鎮,實行龍頭加工企業收購黃姜與農戶供姜,產銷對接,訂單操作,以相對穩定的種植規模抵御市場風險。在非種植區域鼓勵農戶自愿在宜姜地留足一定數量的種姜面積,以應對2至3年后黃姜市場的復蘇和發展需要。其余的低洼、水田、坪地動員農戶因地制宜調整種植糧食及其它高效經濟作物。
      (4) 提高技術。及時引導姜農,以高產、高含、高抗為目標,實施標準化種植。向黃姜種植區域發放一定的貸款,支持其通過示范樣板和培訓,抓好黃姜GAP規范化種植,嚴格規范選種、施肥、田間管理,注重加強與高校的科研合作,積極吸收和推廣相關科研成果,力爭將黃姜皂甙含量提高到平均0.8~1的水平。通過提高單產,增加總產和品質含量的辦法穩定姜農收入,以優質高效規避風險,增強抗險能力。
      (5)拉長鏈條。大力推進千噸皂素整合項目,增強科技興姜活力。做穩做強黃姜產業,關鍵措施是加強政策扶持,深度開發新產品,治本之策是延長產業鏈條,增強科技興姜活力。因此,相關部門應從戰略的發展高度出發,加大扶持力度。一是要支持企業整合設備資源,淘劣限小扶大,一企一策,一廠一制,落實千噸皂素整合項目,逐步壯大皂素加工能力,實現整合目標;二是要支持引進高提取、高利用的新工藝新設備。重點通過招商引資,支持引進生產皂素下游產品的企業,延長產業鏈條。
      (6) 同時重視產品的品牌形象和市場營銷。①維持品牌形象。鄖西人民在發展壯大黃姜產業的過程中,形成了一批從種植資源、種植技術、產品標準、深度開發、“三廢”利用等知識產權和專利品牌,特別是“黃姜之鄉”品牌更是一筆無形的巨大財富,保護、整合、開發這些品牌,無疑有助于增強市場競爭實力,做大做強黃姜產業。②做好產品市場營銷、暢通銷路。通過多渠道、多途徑運用走出去、請進來方式,廣泛宣傳鄖西“黃姜之鄉”的黃姜品質、加工能力、基地規模,適時召開產品推介會,實施網上推銷、廠家擴銷、優質引銷、獎勵促銷的策略,突破性開拓皂素外銷市場,根本改變受制于人的被動局面,最大限度地降低產業風險。另外,相關部門應對黃姜實行等級劃分,明碼標價,防止少數廠家隨意調整或變相調整姜價來坑農傷農,以確保公平公正競爭,促進產業升級。  

    1 【美】彼得森·劉易斯,吳德慶譯校.管理經濟學[M].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1988
    2 陸學藝.“三農論”:當代中國農業、、農民[M].北京: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2
    3 丁力.中國三農:國際競爭中的觀察與思考[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

    【“姜賤傷農”原因的管理經濟學分析及解決措施】相關文章:

    分析兒科護理糾紛原因及護理干預措施02-28

    淺論挖掘機液壓系統故障分析及解決措施03-08

    解決建筑工程進度管理問題的措施11-17

    關于某高速公路滑坡原因及處治措施分析03-02

    大體積混凝土裂縫產生的原因分析與防控措施03-19

    中速輥式磨煤機振動大的原因分析及消除措施03-21

    淺析解決我國城市交通管理問題的措施11-17

    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精選11篇)05-13

    解決建設工程管理中工程造價問題的措施12-04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在线a免费线上看 | 午夜亚洲国产理论片_日本 在线视频国产欧美日韩另类 | 色多多视频网址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大看焦在线看 | 在线网址亚洲精品你懂的 |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