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互聯網時代全新的教與學方式
關鍵詞:互動、模式、教學支撐平臺、網絡
隨著科技的發展,網絡技術的日益成熟,正成為第四媒體的互聯網絡不斷地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同時也起到有效反饋信息的交互功能。科技的發展以人為本,生存信息化是當今信息時代的發展趨向,它所帶動起來的人類日益密切的聯系和溝通過程中,互動性的作用越來越明顯。網絡時代教學互動所帶來的變革在于其反映的是聯系雙方的交互作用,體現主客雙方在通訊聯系、溝通過程中可能的角色轉換,通過一定的反饋系統,互通信息,搜集與傳遞數據,各取所需,共同發展,因而應用于教學上的互動效果,能有效地使教師及時掌握信息,調整教學方針,因人因材施教。這就是互聯網時代下的全新教與學的模式,它不僅僅是借助網絡硬件手段進行教學,更強調通過有效的支持軟件如教學的支撐平臺(SUPPORT PLATFORM)實現有效人機互動,信息互聯,及時反饋的自主教學模式。這種全新的教與學模式處處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特點,無論對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設計、教學觀念都將具有很大沖擊和挑戰。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有一幕很典型的教學情景:一個教師在講完課后問學生們:"有疑問的同學請舉手?"但這時候全班中沒人舉手,實際上同學們是否確實沒有任何疑惑呢,或許有同學沒有想到要提的問題,或許內向的同學不敢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明對本節課有不理解的地方,或許有同學想回去看一下書才去補充有關的疑問,或許大家確實一點疑問也沒有,卻可能在做作業過程中才遇到,實際上這樣教師在教學中并沒有有效接收到教學中的主體--學生反饋回來的信息,以及他們的理解程度。即使只有個別人提出問題,障于課堂四十分鐘上課時間的關系,老師也只能簡單地回答這些問題或留到下課再個別解答。由此可以看到,教師與學生之間并沒有起到有效的信息反饋,師生之間的溝通缺乏互動。
常規的教學方式造就了一代代學生們勤學苦練地認真聽課并記筆記的學習模式,但卻不善于也不能及時地在學習中處于疑惑的時候向教師表達,而教師通過個別提問的方式也只能使其了解到個別的情況且不能代表全體,因而教師們只能通過作業、測驗或考試、復習課等常規的方式反饋學生的學習水平,但是否說明作業或測驗成績優秀的學生就對該教學環節沒有存在一點疑問?考試優秀是否就是學習優秀?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教學內容中的重點與難點,是否具創造思維地運用所學知識獨立解決問題是我們教學中關心的重點環節,同時學生是我們教學中的主體,我們更應該重視這一主體的能動性,改善教學環境,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有效地反饋教學信息,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而信息時代下互聯網絡及其相應教與學支撐平臺的出現則為我們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其互動式的網絡教學則對常規的教學模式帶來一系列全新的變革。
首先基于WEB并應用網絡教學支撐平臺下的互動式教學體現為教學過程中可能的角色互換,互為主體的作用,體現為既是人機之間的互動,也是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的特點。這種教學模式通過教學支撐平臺提供如在線多媒體課程教學、在線組題練習等人機互動的功能,讓學生隨時隨地享受網上學習的樂趣,軟件設計者可以根據教學的要求設計相應的互動環節讓網上學習者去掌握學習進度,隨時進行學習的調整。而網上討論區、電子公告板(BBS)、聊天室等工具則有助于加強師生間的溝通。初上網的人,很多人常會到聊天室去參與討論,而互聯網上ICQ、OICQ、BBS等聊天方式大行其道的現象值得教育工作者去深思,這是網絡互動所帶來的典型效果,透過網絡的另一端字里行間或是語音信息中傳遞的是一顆跳躍的心及其活潑的思維,一個在現實中較內向的人在網上可能會表現得相當活躍,這是由于網絡所提供的虛擬空間使人們的內在潛能與發散思維得以解放,若能將這種潛能與思維有效地激發并進行反饋,對教學將是一種很大的促進和提升。此外由于網絡上每個人可能都不知道彼此的身份,其面對的只是計算機這樣的工具,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在線學習主體,人們能夠且敢于暢所欲言,并在一定監督機制下真正達到有效的交流和溝通,故應用于教學上會使師生間有意想不到的反饋效果。媒體的不斷更新、問題資源與論點內容的不斷積累和眾人的激烈思辯帶給我們的不再是教師嚴厲的目光和課堂嚴肅的氣氛,而是信息的傳導和有效的信息反饋,相互提高。新一代的教師已不再是傳統教學中單一的教師角色,在參與互動討論的過程中不僅可以以教師身份進行引導與啟發,對互動討論中的討論內容進行監督,同時可以通過改變網絡ID號的方式變為學生身份,與學生開展平等而親切的對話。教師已成為教學互動中引導者、教學秩序的有效監督者、同時又是互動討論中的聆聽者和積極參與者。大家可以就某一關注的論題進行討論,或對某位同學的問題作出積極的回答,同時還可以通過自定義查找的方式查詢網上相應的觀點支持,學生們不僅可以就某一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還可以將有關的作品或論文、相關的素材資源上載到網上的教研中心,供大家參考與交流。而教師還可以利用網上教學支撐平臺問題資源中心對師生間的互動討論內容定期進行整理與分析,并反饋到教學應用上,有效地促進教學的提高。
其次互動式的網絡教學突破不同領域的界限,讓教學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其特點在于:第一、它突破了傳統課堂教學的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傳統的教學方式,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強調充分在40分鐘的課堂上發揮作用,課外則主要通過課堂作業形式進行反饋,往往教學內容較多,不容易咨詢學生的接受能力與教學效果,而應用于網絡上教學模式,傳遞的是隨時隨地受教育的概念,同時學生在課后作業與復習過程所遇到的疑難問題可以通過網絡及時反饋到網上,這樣一方面可得到相關同學的在線回應,即使沒有及時的在線回應,但由于問題資
【探討互聯網時代全新的教與學方式】相關文章:
論互聯網時代全新互動的教與學方式初探03-05
旅游景區文化營銷方式的探討03-24
“互聯網+”時代產業轉型思維03-10
地板輻射采暖方式相關問題的探討11-23
互聯網時代的審美與藝術論文06-11
探討高血壓腦出血的適宜手術方式12-05
高血壓腦出血手術方式選擇探討03-02
探討元數據的地理信息服務方式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