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審計發展的一般規律
關鍵詞:國家審計 民間審計 內部審計 發展規律
一、國家審計的產生、發展及其規律
1.國家審計的產生。從私有制的產生到國家的出現形成了以上對下的“委托管理關系”,而導致的“受托責任”的出現是國家審計起源的前提條件。
原始社會中,人們之間是一種僅僅能夠維持生存的最低生活水平的一種“自由”“平等”關系。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有了剩余產品,私有制開始出現,原有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被新的生產關系(責任關系)取代,人類進入了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國家產生。此后,國王作為其統轄范圍內的所有者將其擁有的財富委托給其控制的官吏管理,從而也就形成了官吏對國王的“委托責任”,這種責任包括政治責任、行政責任、法律責任和經濟責任,其中經濟責任是主要的。國王為了檢查官吏是否忠實地履行了經濟責任,便委派一些兼職或專職人員代替他們進行檢查工作,這種經濟監督的行為就是早期的國家審計。這種審計是一種從上至下的監督體制,即是我們所稱的專制制度下的傳統國家審計,它是一種向上的審計結構。監督逐級向上負責,最后集中到一人或數人之手。
2.國家審計的發展。1640年英國發生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了英國封建主義的專制統制,這是人類歷史上資本主義對封建主義的第一次重大勝利,從而揭開了人類政治史上世界革命的序幕。“民主”取代了“專制”,各國紛紛走向了國家現代化之路并逐漸實現了國家從專制制度向民主政治的轉化。而民主政治的最基本原則是“分權制衡”,正是這種“分權制衡”的國家政治體制使“受托責任”關系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不再是“一人之上,萬人之下”的責任關系,而是一種“主權在民”的新型責任關系。正是這一近代民主政治斗爭所導致“經濟責任關系”的演變,推動了國家審計從傳統走向現代,從而改變了國家審計的走向。
專制制度下的傳統國家審計,是一種向上的審計結構,監督逐級向上負責,最后集中到一人或數人之手。而民主政治制度下的現代審計制度是一種向下的審計結構,監督權對下負責,代表“民”對“官”進行審計監督制約。
3.國家審計的發展規律。“受托責任”的產生是國家審計產生和發展的起點和前提條件。國家審計產生于經濟責任關系的確立,并隨著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責任關系也發生演變。責任關系演變和發展的內在動力是民主政治的發展,即國家審計是有統一圓心的兩個層面所構成。外顯的表層結構是以實存狀態呈現與社會的經濟監督形態,主要包括國家審計組織機構、審計人員、審計法規、審計方法和技術。內在的深層結構是政治制度,從一定意義上說,這是只能感受的隱形結構。事實上,二者是相互滲透,政治制度制導著國家審計,國家審計承載著政治體制。
總之,社會政治愈民主,經濟愈發展,國家審計愈重要。這就是國家審計的發展規律。
二、民間審計產生、發展及其規律
1.民間審計的產生。如果說國家審計是國家政治制導的結果,則民間審計是由于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而制導的結果,并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發展。18世紀中葉的英國工業革命導致以所有權和管理權相分離為重要特征的股份公司蓬勃出現,標志著社會經濟領域中股東和債權人與企業管理當局之間新型“經濟責任關系”的確立,從而產生了民間審計產生和演化的“驅動力”。以1720年英國“南海公司”舞弊案為起點,1721年查爾斯·斯耐爾出具了世界第一份審計報告,從而揭開了民間審計走向現代的序幕。
實際上,民間審計作為法定制度框架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應歸因于經濟危機和公司法的推動。作為民間審計產生的先驅———英國,由于1720年“南海公司”舞弊案導致了世界第一份審計報告的產生,同時促使英國政府頒布了《泡沫公司取締法》禁止成立股份公司。工業革命后,在1825年英國議會廢除了該法律。從此,股份公司的發展一發不可收拾以至達到失控的狀態,經濟危機頻繁發生。為了保護投資者利益和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政府才考慮制定法案對股份公司進行社會性的監督,以維護資本市場的完整性和穩定性。1863年的經濟危機導致了1844和1845公司法的出臺,規定了公司的監事審計制度;1847年的經濟危機帶來了1855和1856年公司法的頒布,規定資產負債表的標準格式并規定由會計師擔任監事;1857年的經濟危機,使議會推出了1862年的公司法,會計師的地位得到進一步的鞏固,規定由會計師來監督董事,實現了民間審計的一次重大轉折。從此以后,民間審計得到蓬勃發展,民間審計組織紛紛建立,近代民間審計的基本框架逐漸形成。
2.民間審計的發展。民間審計誕生于英國,發展于美國,并在美國發展成熟而形成現代民間審計,然后走向世界各國共同開創了民間審計的新時代。
美國的民間審計是以1748年詹姆斯·帕克向富蘭克林提出的《您與哈氏賬目一覽表》為起點而發展的。隨后在1882年美國第一個民間審計組織“美國公共會計師協會”成立;1897年,全美注冊會計師協會成立;1916年創立美利堅合眾國會計師協會,到1957年這一民間組織改名為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AICPA),至此美國建立了一完整的現代民間審計體系。
實際上,當經濟發展的重心從英國轉到美國后,民間審計的發展也由英國傳到美國,而民間審計的范圍、審計目標、審計技術都得到徹底的改變。并且形成了現代民間審計的三大支柱:內部控制、審計標準和會計準則。
(1)范圍的演變。20世紀初,美國的經濟迅速發展,股份公司規模不斷擴大,原來的詳細審計已無法適應。1929年美國會計師協會發布了《財務報表的驗證》,確立了資產負債表審計的程序,實現了從英式詳細審計向資產負債表審計的轉變。同時提出了將審計范圍與評價審查企業內部控制聯系起來,并于20實際20年代開始運用。實際上,“資產負債表審計”一詞是蒙哥馬利早在1911年的《美國經營手冊》就已提出。1929年至1933年的經濟危機使美國政府認識到缺乏可靠的財務報表是經濟危機根源之一,因此在此后的1933年的《證券法》和1934年的《證券交易法》中規定所有的上市公司必須接受注冊會計師的審計,且審計的范圍是全部會計報表。
下一頁
【論審計發展的一般規律】相關文章:
論風險導向審計發展創新03-24
論國際匯率制度變遷的一般規律及啟示01-12
論審計證據與審計風險03-24
論審計目的03-24
論成本會計的發展規律03-25
現代審計產權論03-24
論審計證據的證明標準12-04
論審計證據的證實標準03-23
論內部審計外部化03-24
論審計風險的規避與防范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