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企業治理中的控制治理
摘 要 控制治理是指對企業各項治理活動在執行過程中行為的監視和約束。控制治理過程是通過制定企業的治理制度、確保企業各項政令的執行外還必須重視各層級執行信息的反饋、執行過程中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并依此作為有效控制企業的依據。控制治理是對組織執行行為的約束,亦即使組織內所有治理活動和執行治理活動的行為嚴格在組織預定的軌道上運行,因此在企業中控制治理必然越來越受到企業決策者的重視。筆者以為內部控制整體框架除了內部治理控制、企業外部治理控制和治理控制程序外上述三項過程治理外,還應包括建立使以上治理控制有效執行的控制治理架構,這是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需要,必將在企業經營過程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 控制治理;治理控制;控制治理架構
Abstract control and management refers to the management activities of enterpris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supervision and restraint. Control of the management process is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system to ensure that enterprise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ecree, we must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various levels of information feedback,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the collection of data, and analyzed, and so as the basis for effective control of enterprises.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inding, even if all management activities within the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trict management activities of the organization is scheduled to run on the track, control and management in the enterprise will inevitably be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corporate decision makers. I believe that the overall internal control framework in addition to internal management controls, corporate external management control and management control procedures, the three process management, so that should also include the establishment of effective management control ov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trol and management structure, which is enterprise development to a certain stage of the An inevitable need in the business process will certainly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Key wordscontrol and management; management control; control and management structure
企業的治理在于確保組織內的要素在一定框架下實現組織的經營目標,而控制治理就是要對組織的治理行為進行必要約束,使其在限制條件下保障組織目標的實現。企業的經營治理不僅涉及組織內部人財物、產供銷的治理,同時還涉及企業的決策治理、企業文化的培育、外部環境的分析以及政策影響力分析等方面,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和貿易競爭的日益激烈,對企業的治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要規范企業治理結構、提升企業治理水平,更要注重防范企業治理過程中產生的潛伏經營風險。本文所論述的控制治理是指對企業各項治理活動在執行過程中行為的監視和約束。每個企業里都會有各種治理制度和治理方法,來確保組織內的所有職員按照預定措施來實現企業的方針目標,在新的控制治理體系中,治理者除了制定企業的治理制度、確保企業各項政令的執行外還必須重視各層級執行信息的反饋、執行過程中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并依此作為有效控制企業的依據,這就是控制治理過程。在企業經營過程中,企業治理固然重要,但對企業治理的控制、對企業監視人的約束、對企業經營風險的熟悉、預防和控制更為重要。治理控制是針對組織活動過程的治理,而控制治理是對組織執行行為的約束,亦即使組織內所有治理活動和執行治理活動的行為嚴格在組織預定的軌道上運行,因此在企業中控制治理必然越來越受到企業決策者的重視。
一、控制治理的必要性及在企業治理中的作用
控制是企業治理的最重要職能之一,同時也是企業防范風險的必然要求。假如沒有有效的控制系統,一個組織就會雜亂無章,就會離開正確的軌道,就會增大風險產生的幾率。通過控制,既可檢驗各項工作是否按預定計劃進行,并檢驗計劃的正確性和公道性,又可調整行動或計劃,使兩者協調一致,從而確保企業有效運行,控制的必要性對于組織來講就是加大對組織為實現預定目標而進行的治理過程的管控力度。
現階段企業控制的發展大致可以區分為內部牽制、內部控制制度、內部控制結構與內部控制整體框架四個不同的階段。內部牽制思想以賬目間的相互核對為主要內容并實施崗位分離,這在早期被以為是確保所有賬目正確無誤的一種理想控制方法。內部控制制度思想以為內部控制應分為內部會計控制和內部治理控制(或稱內部業務控制)兩個部分,前者在于保護企業資產、檢查會計數據的正確性和可靠性;后者在于進步經營效率、促使有關職員遵守既定的治理方針。20世紀80年代西方發達國家提出了內部控制結構的概念,以為“企業的內部控制結構包括為公道保證企業特定目標的實現而建立的各種政策和程序”。到了90年代由美國的企業提出內部控制整體框架思想。它包括企業內部治理控制、企業外部治理控制和治理控制程序外,但筆者以為內部控制整體框架除了上述三項過程治理外,還應包括建立使以上治理控制有效執行的控制治理架構,是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需要,在企業經營過程中也會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1.防范企業風險
現代社會是一個布滿劇烈競爭的社會,每一個企業都面臨著成功的挑戰和失敗的風險,對風險的治理是現代企業治理中最重要的方面。風險影響著企業生存和發展的能力,也影響其在產業中的競爭力及在市場上的聲譽和形象。所有的企業,不論其規模、結構、性質或產業,其組織的不同層級都會遭遇風險,公司最高治理者必須密切留意各層級的風險,并加以控制,才能保證企業的健康發展。
2.確保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
目標的設定是治理過程的-個重要部分,固然它不是企業控制的組成要素,但卻是企業控制的要件。控制不是某個事件或某種狀況,是企業經營過程的一部分,與經營過程結合在一起,使經營過程發揮其應有的功能,并監視著企業經營過程的持續進行,保證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
3.節省不必要的開支
企業的控制治理可以控制企業不同層級治理者的行為,可以預防和消除濫用權利的可能性,從而防范了因可能的濫用權利增加的企業開支和采購本錢。
4.監視授權執行過程
在公司日常業務處理中,按層級一般由股東會授權給董事會,然后再由董事會授予企業的總經理和有關治理職員執行。企業每一層的治理職員既是上級治理職員的授權客體,又是對下級治理職員授權的主體。由于企業的經營過程既涉及企業與外單位之間資產與勞務的交換,也包括企業內部資產和勞務的轉移和使用。因此,每筆經濟業務都有一系列內部相互聯系的授權批準程序,授權批準后,在執行過程中必須導進持續控制,不能使各級治理者超越權限往處理不屬于自己權利范圍內的事項,否則就會產生經營風險。
5.確保會計記錄真實有效
會計記錄控制的要求是保證會計信息反映及時、完整、正確、正當。在實際工作中,我們一方面要嚴格規定財務職員遵照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另一方面我們還要通過控制公司內各層級財務的治理,來確保財務治理的規范。
6.確保公司資產不受或少受損失
廣義的資產保護控制可以包括對實物的采購、保管、發貨及銷售等各個環節進行控制。本文論述的是針對對上述環節治理人的行為進行控制治理,以達到保護企業資產防止資產流失的目的。
7.保障公司預算目標實現
預算控制是內部控制的一個重要方面。它的內容可以涵蓋單位經營活動的全過程,包括籌資、融資、采購、生產、銷售、投資、治理等諸多方面。預算的編制不論采用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方式,其決策權都應落在內部治理最高層,由這一權威層次進行決策、指揮與協調。預算的執行層由各預算單位組織實施,并輔之以對等的權、責、利關系。企業要有控制制度負責監視預算的執行。對未完成預算的情況要及時予以反映和表露,并監視相關執行人采取改進措施,確保公司預算目標的實現,避免在執行過程不進行控制治理,到年底無法糾正只進行考核和處罰的窘境。
二、企業控制治理架構缺失對企業的影響
一個組織的控制按實在檀越體而言,可分為外部機構作用于組織的“外部控制”,和組織內部所具有的“內部控制”。從治理學角度看,在一個企業里,控制就是要證實是否各項工作都與已定計劃相符,是否與下達的指示及已定原則相符合。控制的目的在于指出目標執行過程中的缺點和錯誤,以便加以糾正并避免重犯。一旦控制治理架構缺失將會對企業的正常經營產生很大的影響,甚至使企業陷進經營困境,造成巨大損失。
1.對公司主營業務的影響
公司的正常經營一定是要依靠其主營業務的正常,以及公司營銷治理的正常,公司就需要建立營銷治理的控制,從而達到對公司營銷治理和營銷職員的控制,保障公司的營銷渠道和客戶為公司擁有,避免公司業務被個別職員控制,這對企業是十分重要的。 2.對子公司主要領導人行為的影響
公司需要下屬公司執行總公司各項治理制度,需要下屬公司主要領導帶領員工實現團體公司預定方針目標,由于下屬公司在獨立核算模式下,其主要領導人支配著授權范圍內的資產,作為公司資產監視人的下屬公司領導在特定的環境下需要監視就尤為重要。對企業的忠誠度和職業道德在一定的條件下是可以約束監視人的行為,但企業要靠這種信任,不加以制度的約束,顯然是不行的,事實證實不管是國有企業,還是民企、私企,隨著時間、位置、權力和環境的變化,人的行為是會發生變化的,其價值觀和對組織的忠誠度也會發生變化,因此就要求對下屬公司執行團體各項治理制度的過程進行控制,建立必要的約束機制,對監視人進行監視,否則下屬公司的領導人就會獨立于制度之外,游離于控制之外。這種狀況一旦發生必將對企業的正常經營治理埋下隱患。
3.對公司財務治理的影響
財務治理是公司治理的主要方面,尤其對團體公司而言其涉及面廣,治理幅度大,各項財務治理制度確保公司財產不受損失,確保股東利益不受侵害,因此就要加強財務治理的控制治理,確保財務制度的執行。目前團體公司及各子公司財務治理的控制和監視,僅局限于建立內部牽制制度和內部審計制度。缺少對各項制度執行的控制治理,存在企業資產不安全的隱患。例如有的公司個人欠款掛賬過高,有的公司帳務處理不規范,有的公司用度支出治理無人監控等等。
4.對公司法律事務的影響
公司法律事務的治理是以預防為目的,旨在通過對企業供銷、合作、擔保等事務涉及的有關合同協議的評審治理來預防企業經營風險的發生,但是法律事務的治理不僅僅是各項合同協議的評審,重要的是對合同協議執行過程的控制以及授權范圍內工作的控制,假如沒有后續的控制,法律事務工作也只能是事后清理。
5.對公司正當合規經營的影響
現代化的企業治理不但追求企業的治理和效益,同樣要遵守國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規,否則就會給企業埋下無窮的隱患。獨立核算模式下的子公司由于自身利益關系,它要想方想法完成上級公司的考核任務,在其經營決策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利用政策和法規界定不清的地方,如工商登記、稅收政策、海關政策等,企業就需要對這樣的決策行為進行控制,要求制定防范預案,否則必然會給企業無法估量的經營風險。
三、建立企業控制治理架構的幾點思考
對企業而言,控制是最不可取消的基本限制因素。對任何組織而言必須要有管控,只有這樣才能使組織成員遵循共同的行為準則。一個組織控制與治理脫節,必然會帶來永無止境的沖突,使組織陷于無法節制、失往管制的困境。因此,設計一個組織的控制架構時,必須了解與分析企業的治理目標及其決策的需要。企業的治理目標,就是企業中的各級治理職員共同制定的目標,確定彼此的責任,并以此項責任來作為衡量貢獻的依據。假如沒有方向一致的分目標來指導每個人的工作,則企業的規模越大、職員越多時,發生沖突和浪費的可能性就越大。在企業里治理職員和員工都要以預期達到的目標為依據,進行自我控制,同時通過對完成目標過程的控制來完成組織目標。因此企業設計控制治理架構,可從以下方面考慮:
1.完善企業的控制環境
加強和完善企業控制,首先應留意企業控制環境的建設,控制環境是指企業對建立、加強或削弱企業制定的治理程序以及對其效率產生影響的各種因素。它是一種氛圍,通過對控制體系的熟悉和理解,影響企業員工的控制意識,影響企業內部各成員實施控制的自覺性,控制不是處罰,控制是預防,控制環境直接影響到企業各項控制制度的貫徹和執行以及企業經營目標及戰略目標的實現。影響控制環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1)董事會
董事會是公司內部控制系統的核心,對內部控制而言,一個積極、主動參與的董事會,才能適當履行其監控、引導和監視的責任。目前公司董事會在表現上還存在很多誤區,董事會的監控作用有弱化傾向。加強企業內部控制,首先要加強董事會的建設,發揮董事會的作用和職能,使股東及其他利益團體的利益真正受到保護。
(2)企業治理者的素質
治理者素質在企業經營治理中起盡對重要的作用。治理者的素質直接影響到企業的行為,進而影響到企業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3)治理者的品德
企業制定的任何制度都不可能超越設立這些制度的人,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同樣也無法超越那些創造、治理與監視制度的人的操守及價值觀。操守及價值觀是構成控制環境的一個基本要素。因此,企業高層領導人除了自身起表率作用以外,還要引導全體員工正確的職業道德觀。
(4)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是組織逐步形成的具有本企業特征的基本信念、價值觀念、道德規范、規章制度、生活方式、人文環境以及與此相適應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的總和。企業文化始終以一種不可抗拒的方式影響著企業。它不僅可以促進企業的發展,阻止企業的衰敗,但也可以推進企業陷進困境。企業在培養自身的文化時,應避免一種只注重內部和短期的企業文化,應注重健康企業文化的培育。包括道德及行為準則培育。企業的治理制度可以決定想讓什么發生,而企業文化則決定什么會發生。要引導企業對建立控制治理架構的正確熟悉 。
(5)組織結構與權責分派體系
構建組織結構的一個重要方面,在于界定關鍵區域的權、責以及建立適當的溝通渠道和控制渠道。
(6)信息系統
一個良好的信息和溝通系統可以使企業及時把握企業營運的狀況和組織中發生的事情。一般而言,企業的信息系統還包括企業的財務信息系統和治理信息系統:企業的財務信息系統以會計為主,提供有關企業財務方面的信息,而治理信息系統提供非財務的信息,及時獲取相關信息和對信息的控制治理。
2.建立企業風險評估系統
環境控制和風險評估,是進步企業控制效率和效果的關鍵。目前企業經營外部環境變化很快,包括國家各項政策及其導向,企業間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企業經營風險不斷進步,其內部控制的執行也深受影響。對于企業控制體系設計須從環境及其風險的分析進手。企業對內應該分析自身的上風與劣勢,包括市場、行業和各項制度等,對外應該分析外界的機會和威脅,研究自己的生存機遇與威脅。因此有效的企業控制體系,才能將企業控制目標達不成的風險降至最低。
3.引導組織培養良好的行為控制習慣
企業的控制體系是確保公司指令得以實現的保障,旨在確保企業保證其組織的健康。控制治理應該涉及整個企業內的各個環節與各種職能部分,包括諸如制定、核準、授權、調節、管制、生產、安全、資產保護等等。一般而言,控制體系包括三個要素:制度、程序和監控。制度規定應該做什么,程序規定怎么做,監控規定什么不能做。控制體系重點是要分析了解公司關鍵點,針對關鍵點行為進行控制。因此,企業在制定控制體系時關鍵就是要尋找關鍵控制點。企業一般關鍵控制點包括:財務、采購、銷售、生產、安全、授權、法律事務和監視人等,要培育企業關鍵點職員遵循企業規范觀念。
4.信息
每位員工都必須了解企業控制制度的有關方面,員工需知道在企業哪種行為可以做、哪種行為不能做,員工還需知道在其執行職責時,一旦有非預期的事項發生,該怎么做。一個良好的信息溝通系統不僅要有向下的溝通渠道,還應有向上的、橫向的以及對外界的信息溝通渠道。
5.加強企業的內部監視
企業治理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確保公司利益的實現。因此,要確保企業經營成果實現,就必須對這一過程進行控制。在企業控制的監視過程中,有兩項職能發揮著重要作用。一是內部審計。企業內審機構應將自己視為公司的一種資源。其作用不僅在于監視企業的內部控制是否被執行,還應該幫助企業建立控制治理“軟控制”環境的營造;二是控制自我評估。目前企業控制的一個新趨勢是實行“控制自我評估”,意指每個企業不定期或定期地對自己的內部控制系統進行評估,評估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實在施的效率效果,以期能更好地達到控制治理的有效性。設計“控制自我評估”的目的是使員工了解哪里存在缺陷以及可能產生不良后果,然后讓他們自己及時反映情況或采取行動改進這種狀況,而不是坐等公司領導來治理。
在企業的治理中,我們會制定很多的治理制度,這些制度執行和落實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發展,企業建立控制治理架構就是對企業經營的全過程施以恰當的監控,確保企業各個層級員工遵循企業治理制度,避免企業資產出現意外損失。企業對治理的控制的不是短期內就能讓企業上下都能理解的,也不是單靠企業哪一個領導人自身的要求就可以達到的。這需要一個過程,需要企業每一個員工的正確熟悉,我們相信企業一旦建立了有效的控制治理整體架構,一定會使企業的正常經營和日常治理在受控狀態下健康發展,企業員工的行為就會受到約束,企業的經營風險就會得到控制,企業資產的安全就會得到保障。
參考文獻
[1] 格里約翰遜 (金占明、賈秀梅譯)《公司戰略教程》,華夏出版社,1998年4月.
[2] 張兵 《治理控制》,中國工人出版社,2006年2月.
[3] 虞文鈞 《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
【論企業治理中的控制治理】相關文章:
論企業應收帳款治理中的風險控制03-20
論項目治理中的風險治理03-20
論5S治理在現代企業治理中的運用03-28
論建筑企業治理中的題目及對策12-09
論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的關系07-04
論企業中實現人本化治理的渠道03-25
預算治理在現代企業治理中的作用03-22
論旅游企業危機治理03-24
論現代企業治理創新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