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多媒體技術在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時間:2024-07-15 13:49:53 生物科學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淺談多媒體技術在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作者:林華勝,張薇,楊錦榮

    淺談多媒體技術在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摘要】 在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實驗教學中,我們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并與傳統教學方法有效結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節約教學資源,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關鍵詞】 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CAI多媒體技術;實驗教學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和普及,多媒體技術的發展以及網絡在醫學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和深入,醫學教育正面臨著一場革命。應用多媒體技術開展醫學各專業的教學已成為必然趨勢。多媒體技術以其綜合處理和控制文字、聲音、圖像動畫等多種形式的媒體信息能力,把知識內容形象、生動、直接地展現給學生,產生的效果是傳統的教學形式所不能比擬的[1]。近年來,根據我院實驗教學的現狀,結合學科自身特點,我們在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教學中將多媒體技術與傳統教學手段相結合,彌補了實驗教學中眾多客觀條件的不足,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提高了教學質量,F總結如下:

      1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我室組織有豐富教學經驗的微生物學、寄生蟲學專家收集和積累多年的資料,優選標本,并參閱國內外有關資料,編寫了常見細菌及有關病毒、醫學原蟲、醫學蠕蟲、醫學節肢動物等章節(尤其是寄生蟲學)的實驗教材,其內容包括染色標本和活體標本,病理標本和患者照片。我們通過實物、圖像、照片、錄像闡明各種常見寄生蟲的發育過程、致病機理以及中間宿主和傳播媒介。我們根據實驗課的內容要求,選擇結構完整、清晰的病原標本,將相應的典型結構分別從肉眼、低倍鏡、高倍鏡等不同角度進行顯微照相,通過計算機對病原標本進行采集處理后,展示的標本結構清晰,形態栩栩如生,使學生對形態難辨別的病原標本一目了然,易于記憶和掌握。我們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有關的實驗項目內容進行示范、講解,使學生先從電視顯示中觀察到往常難以找到的病原體,以直觀、形象、動態等多感官特點彌補了傳統實驗教學中無法獲取的教學效果,改變過去學生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學習興趣,提高了實驗教學質量。

      2 拓展教學內容,優化教學過程

      近年來,隨著醫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和發展,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日新月異,不斷涌現,使得教學內容增加,學生負擔過重,教師勞動強度增大,傳統的實驗教學內容、形式、方法和手段又難以滿足教學需要。我們積極地開拓醫學教育的新思路,大力推動高新技術在教學一線的應用,綜合應用顯微攝像系統、電子計算機技術、電視錄像等多媒體技術,大大地拓展教學內容,優化教學過程,使抽象、復雜的內容具體化,節省了大量的講解時間。使學生在多媒體實驗室提供的立體模型和模擬動畫等方面的綜合作用下,學會觀察,掌握辨認各種病原體結構的技巧[2]。應用多媒體開展教學,既使教師備課的效率提高和質量改善,使教師能騰出更多的精力去進行科研和提升教學能力,同時又保證了學生接受高質量的授課信息,大大地提高了單位時間內的教學效率。

      另外,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是生命科學中發展較快的學科,新的病原體不斷被發現,病原微生物學的基礎理論不斷充實深入。計算機網絡的快速便捷、時效性,可為醫學微生物學教學不斷補充新鮮的血液,教給學生最新的知識,彌補了教材更新慢的缺點。如SARS冠狀病毒、禽流感病毒等是近幾年新出現的一些對人有致病性的病原微生物,但是這部分內容在《醫學微生物學》教材中是沒有的,我們通過計算機網絡可以方便快捷地得到這些新資料,并及時傳授給學生。

      3 節約教學資源,提高教學效率

      病原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直觀性很強的學科,以往的教學形式是以小班實驗教學為主,在當前高校普通擴招,學生人數成倍增加,教學資源(如大體標本、玻片標本等)嚴重短缺的新形勢下,采用單一的傳統教學手段很難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下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擴充了信息量,為病原生物學實驗教學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支持和理想的技術手段。它節約了教學時間,較好地解決和緩解了近年來迅速擴大的教學規模所帶來的學時少、教學內容多的矛盾,加快了知識傳遞速度。由于多媒體課件可以替代大量的掛圖、幻燈、投影、錄像、實驗和臨床病例示教。如電鏡是觀察微生物形態的最好設備,但目前許多醫學院校微生物與免疫教研室尚無這類設備,我們利用收集到的細菌、病毒的電鏡照片制作成課件,設置成循環播放模式進行實驗教學,效果顯著。如在細菌的形態與特殊結構觀察實驗中,細菌的莢膜往往難以辨認,但通過讓學生觀看電鏡照片,就較容易區分莢膜結構;又如一般用光學顯微鏡看不到細菌菌毛,我們將菌毛電鏡照片進行投影,讓學生觀察。通過這些手段均大大節約了教學資源和成本,滿足了教學要求,提高教學效益。

      綜上所述,多媒體技術在病原生物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已是必然的發展趨勢,它具有可視性、交互性、靈活性和多樣性等特點,顯示了強大的優越性,推動了教學改革,提高了教學質量,受到了廣大師生的普遍歡迎。但多媒體技術并不是萬能的,其在教學的許多方面是借鑒了傳統教學手段的作用與功能,并在其基礎上不斷地加以發展和提高,而傳統的教學手段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積累了豐富而行之有效的經驗和方法,具有簡單、便利、經濟、適用范圍廣等特點,為廣大師生所喜愛。教學手段多樣化,對于提高教學效果非常重要,不同的教學手段具有不同的教學功能。因此,我們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應結合實際需要,將多媒體技術與傳統的教學手段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才能極大地推動醫學教學手段和方法的改革,培養出適應新世紀需要的實用型醫學人才。

      【參考文獻】

     。1]趙莉.論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J].科教文匯,2008,(1):2121.

     。2]李國明,陳群,陳軍劍.醫學微生物學多媒體實驗室的應用[J].廣東醫學院學報,2002,20(1):7373.

    【淺談多媒體技術在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多媒體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06-20

    淺談多媒體技術在創新能力培養中的應用10-26

    物理教學中多媒體技術應用論文07-22

    多媒體技術在鋼琴教學中應用論文07-21

    有關多媒體技術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的論文06-24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8-20

    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實踐活動研究08-01

    論文:微生物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07-30

    論文:淺析多媒體技術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的應用07-24

    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教學改革探討10-19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亚洲成Aⅴ人的天堂在线观看女人 | 亚洲最近精品视频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精品 | 日韩制服欧美动漫在线 | 制服丝袜亚洲中文欧美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