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國數學的起源與早期發展

    時間:2024-10-01 09:08:56 數學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淺談中國數學的起源與早期發展

      據《易系辭》記載:「上古結繩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書契」。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辭中有很多記數的文字。從一到十,及百、千、萬是專用的記數文字,共有13個獨立符號,記數用合文書寫,其中有十進制制的記數法,出現最大的數字為三萬。

    淺談中國數學的起源與早期發展

      算籌是中國古代的計算工具,而這種計算方法稱為籌算。算籌的產生年代已不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籌算在春秋時代已很普遍。

      用算籌記數,有縱、橫兩種方式:

      表示一個多位數字時,采用十進位值制,各位值的數目從左到右排列,縱橫相間﹝法則是:一縱十橫,百立千僵,千、十相望,萬、百相當﹞,并以空位表示零。算籌為加、減、乘、除等運算建立起良好的條件。

      籌算直到十五世紀元朝末年才逐漸為珠算所取代,中國古代數學就是在籌算的基礎上取得其輝煌成就的。

      在幾何學方面《史記夏本記》中說夏禹治水時已使用了規、矩、準、繩等作圖和測量工具,并早已發現「勾三股四弦五」這個勾股定理﹝西方稱勾股定理﹞的特例。戰國時期,齊國人著的《考工記》匯總了當時手工業技術的規范,包含了一些測量的內容,并涉及到一些幾何知識,例如角的概念。

      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也促進了數學的發展,一些學派還總結和概括出與數學有關的許多抽象概念。著名的有《墨經》中關于某些幾何名詞的定義和命題,例如:「圓,一中同長也」、「平,同高也」等等。墨家還給出有窮和無窮的定義!肚f子》記載了惠施等人的名家學說和桓團、公孫龍等辯者提出的論題,強調抽象的數學思想,例如「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謂之小一」、「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等。這些許多幾何概念的定義、極限思想和其它數學命題是相當可貴的數學思想,但這種重視抽象性和邏輯嚴密性的新思想未能得到很好的繼承和發展。

      此外,講述陰陽八卦,預言吉兇的《易經》已有了組合數學的萌芽,并反映出二進制的思想。

    【淺談中國數學的起源與早期發展】相關文章:

    淺談山寨文化的起源與發展03-27

    淺談中國先秦與古希臘聲樂的起源與審美03-18

    淺談射頻識別技術在中國的發展03-19

    爵士樂的起源、發展及其在中國的發展現狀論文12-14

    從中國舞考級淺談少兒舞蹈的發展03-19

    淺談早期教育專題04-01

    淺談中國民族音樂發展及發展新方向論文07-04

    淺談當代中國文學的發展與舞蹈02-21

    淺談思維文化因素在中國工藝美術起源演繹中的作用03-06

    中國楹聯起源論略03-19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在线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天堂啊好舒服 | 亚洲精品国产自在现线最新 | 中文字幕久精品免费视频 | 在线中文字幕亚洲日韩日本 | 色A在线免弗看五月丁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