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發(fā)現(xiàn)—比對法在古典文學作品教學中的運用論文

    時間:2024-10-11 05:56:52 文學畢業(yè)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淺談發(fā)現(xiàn)—比對法在古典文學作品教學中的運用論文

      一、縱觀中國古典文學作品,總不乏兩種特性的顯現(xiàn)

    淺談發(fā)現(xiàn)—比對法在古典文學作品教學中的運用論文

      文學形象的層累性、文學意境的疊加性。中國古典文學史的悠久歷史決定了經典文學形象的層累特性。所謂“層累”即是重重疊疊、重床疊架。著名文化學家陳序經先生說:“文化既是進步的,那么,文化發(fā)展的層累的存在,是無可疑的!雹僖浴段鲙 長亭送別》為例,自唐至元,就有唐元稹的《鶯鶯傳》,南宋皇都風月主人《張公子遇崔鶯鶯》,羅燁《鶯鶯傳》,金 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元 王實甫 《西廂記》。但是這種層累并不是簡單的重疊,而是吸收前人的精粹,創(chuàng)造出全新的形象,我們不妨稱之為“納故吐新”。中國古典文學的豐富多樣決定了經典文學意境的疊加特性。后人在選擇意象構建意境時,總不免走這樣的捷徑:把前人的至情至境熔煉到自己的文學中,我們不妨稱之為“重光增華”。

      文學形象的吐故納新和文學意境的重光增華為教師在古典文學作品中打開教學思路、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增加了一條切實可行的途徑。它給讀者的一個重要的啟示就是“發(fā)現(xiàn)—比對”,發(fā)現(xiàn)讓作者給文學作品注入了新的活力,比對讓作者給文學作品帶來了新的飛躍。

      二、根據(jù)“發(fā)現(xiàn)—對比”法的特點,在教學實施中我們把它

      分設成以下四個步驟: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學生探究明確、引導思考比對、補充修正深化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務必調動學生感性的認識和探究的欲望。真如葉圣陶所說:欲求成功的教師,當從為學生特設的境遇里,務使他們情緒豐富,思想綿密,能這么做,才是探源的辦法②。根據(jù)上文分析的古典文學的特性,針對形象的“納故吐新”特點,設置對比情境,針對意境的“重光增華”特點,設置類比情境。

      1.設置對比情境

      同一形象在不同文學作品中表現(xiàn)出明顯差異性,這種差異性的存在為我們分析形象的特質找到了一個可行的切入口。比如對《長亭送別》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以根據(jù)這部經典文學的層累性特點,從它的“前世”中設置問題情境。構思教學是這樣的:下發(fā)唐代元稹的《鶯鶯傳》原文;從情節(jié)、人物形象、主題三方面展開探究。這些輔助性的工作為后文教學思路的展開作出鋪墊。

      2.設置類比情境

      所謂類比情境,在這里專指文學意境在不同古典作品中的類似性。這種類似性的存在也為我們分析意境的營造提供了簡便的切入點。比如《長亭送別》中有大量的曲詞,王實甫賦予這些曲詞優(yōu)美深婉的意境,細究曲詞意境的營造,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作者對詩詞特別是宋詞意境的借用。我們在設置問題情境時也不妨從“宋詞意境”著手,以優(yōu)美的宋詞帶動學生對這部元雜劇的“壓軸之作”的理解。

      (二)學生探究明確

      學生對問題的探究把握其實就是教師對創(chuàng)設情景的鋪墊,明確了這種鋪墊,才能更好的展開發(fā)現(xiàn)和比對。如通過對元稹的《鶯鶯傳》的探究,學生明確了一下幾點:情節(jié):始愛后棄,各自成家(悲劇)。形象:老婦人、紅娘——形象蒼白;鶯鶯——追求愛情、自怨自艾、聽從命運安排;張生——始亂終棄、巧言令色。主題:輕愛情、重功名禮教。

      很顯然,《鶯鶯傳》所傳達的信息和學生已有的知識積累和閱歷見識是有很大區(qū)別的。這種疑問有效啟動了學生的大腦思維活動,激發(fā)了學生探究的興趣,調動學生去探索發(fā)現(xiàn)。

      (三)引導思考比對

      在給學生提供了比較豐富的信息評價,形成了初步的概念儲存后,就要全面引導學生進行課文閱讀鑒賞。老師盡量要實現(xiàn)不教而學生自能學習提煉,以提高其素質。

      在課文《長亭送別》中,學生一下子抓住王實甫改造性創(chuàng)作的實質:崔張愛情故事大大拓展豐富了;劇中人物更明確地堅守各自的立場,老夫人面目可憎,成了封建衛(wèi)道士的代表,鶯鶯則追求愛情、叛逆禮教,張生忠誠至誠、始終不渝,特別是之前無足輕重的紅娘,成了熱心成人之美的典型;主題上反映了青年男女追求愛情自由婚姻自主與封建禮教的深刻矛盾,展現(xiàn)出人性的光芒。

      學生自覺自愿的比對和再發(fā)現(xiàn),自然地理解了關鍵性唱詞,體會了人物的思想感情,把握住了人物形象。葉圣陶說“必須多多比較,方能進一步領會優(yōu)劣得失的所以然”③。教師即使不談《西廂記》的審美提高、歷史進步,學生也能了然于胸。

      (四)補充修正深化

      在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探究中,教師應該不斷補充內容,完善認識,深化啟示。再舉《長亭送別》,學生是能夠掌握文學意境的疊加性特點的:如“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煙暮靄相遮蔽”與歐陽修的“平蕪盡處是青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意境相似。但由于古典詩詞知識的缺乏,學生很難在閱讀鑒賞時領會王實甫熔煉古典詩詞入曲之妙的。如“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寫離愁之重,小小車兒載不動。這個意思來自于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休問離愁輕重,向個馬兒馱也馱不動”,只因為王實甫寫鶯鶯的離愁別恨,必須易馬為車,不能照搬原話。怎樣說必須符合人物活動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有助于人物刻畫。所以,教師一方面要點明王實甫善于吸收古典詩詞精華為己所用的特點,另一方面也要啟示學生怎樣高明地按己所需創(chuàng)新前人的作品。如是,教學的目標就基本實現(xiàn)了。

      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

      “改革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古典文學作品教學中采用“發(fā)現(xiàn)—比對”法,就是對課程改革要旨的探索實踐。通過實踐,這種教育方法的效果就體現(xiàn)出來。

    【淺談發(fā)現(xiàn)—比對法在古典文學作品教學中的運用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符號在音樂教學活動中的運用論文09-20

    論文:淺談多媒體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運用08-07

    淺談多媒體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運用論文05-07

    淺談經濟常識教學中數(shù)學模型的運用的論文07-27

    淺談合作學習在幼兒教育教學中的運用的論文10-28

    淺談動漫和游戲在計算機教學中的運用論文09-30

    淺談美術課在教學中的運用論文(精選7篇)09-02

    淺談信息技術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運用論文范本06-02

    淺談地理教學中電教手段的運用10-02

    淺談發(fā)散思維在物理教學中的運用06-02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尤物丁香婷婷亚洲开心五月 | 亚洲影视一区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亚洲日韩第一页 | 亚洲区国产精品精品 | 色婷婷狠狠97成为人免费 | 天天综合网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