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孟子的民本主義

    時間:2024-10-13 09:57:00 行政管理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論孟子的民本主義

    孟子的民本主義接觸到了社會命運是由民眾決定的還是由天子、國君、公卿、大夫決定的這樣一個歷史觀的根本問題,并且從歷史的見地來看,作出了比較正確的回答。它在中國思想史的進程中,無論從政治學說上看,還是從歷史觀上看,都是一個重大進步,在中國歷史上直到近代民主主義傳入中國以前,它都是起積極作用的。雖然由于歷史的局限,這個民本主義思想體系包含著不可克服的自相矛盾。

    下面我們先討論孟子民本主義的基本內容,然后分析其歷史局限性及其歷史地位。

    一 孟子民本主義的基本內容

    孟子民本主義的基本內容有兩個方面,一是政治方面的,二是經濟方面的。在政治方面,孟子的民本主義從民眾與統治者的最一般的關系上,把民眾當做天下國家的根本,把天子、國君、大夫等統治者當做從屬,統治者是為民眾辦事的。孟子說: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諸侯危社稷則變置。(《孟子·盡心下》第十四章)

    先解釋“民”字。“民”的含義有其歷史的演變。

    “民”,據郭老考證,“是眼目的象形文”,意為“橫目而帶刺”,“蓋盲其一目以為奴征” (《郭沫若全集》歷史編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1頁)。也就是說,在奴隸制時代,“民”是專指奴隸的。《詩經·大雅·假樂》:“宜民宜人。”毛亨傳:“宜安民,宜官人也。”朱熹注:“民,庶民也;人,在位者也。”“庶民”即奴隸,“人”即奴隸主。西周奴隸制社會實行“世卿世祿”制,所有奴隸主都是“在位”的,即都是做官的,所以“百姓”又是“百官”,而奴隸是無姓的。從春秋中期以來,各諸侯國相繼發生了由奴隸制到封

    論孟子的民本主義

    【論孟子的民本主義】相關文章:

    孟子“性善論”影響下的現代德育反思03-25

    論孟子的認同意識及其在詩學上的表現03-27

    孟子的“仁義內在”說03-18

    唯光論與單子論12-11

    論盧梭的社會契約論03-24

    論析價值論的變遷12-04

    淺析《孟子》中“之”字的用法03-01

    淺談孟子的道德教育思想03-10

    探析孟子的論辯方法論文06-17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热久久免费视频 | 亚洲一成A人片在线 | 偷自拍亚洲综合在线观看 | 外国一级AⅤ在线观看 | 日本一区不卡高清更新区 | 免费在线黄a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