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傳播要讓學生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與溫度論文

    時間:2024-07-04 05:14:07 新聞傳播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新聞傳播要讓學生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與溫度論文

      高校新聞傳播課越來越不為學生所接受,越來越不受學生喜歡,這是當前新聞傳播教育發展過程中毋庸置疑的一個事實。作為具有五千年文化傳承、以史傳文化與史官精神為主要載體的中國特色新聞傳播文化,卻為自己的民族所冷落,所漠視,到了不想、不愿甚至不屑被提及的程度,不能不讓人痛心,也不能不引起我們深深地思考,是什么原因導致了新聞傳播學越來越沒有吸引力,越來越不受學生重視呢?筆者認為,新聞傳播學文化性與人文性的弱化與喪失,過于功利主義的教育觀,是當前新聞教學喪失趣味,失去活力,難以引起學生青睞的根本所在。

    新聞傳播要讓學生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與溫度論文

      中國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和文化積淀,中國人的精神上不應該缺少根的意識。對中華民族璀璨的歷史和文化采取一種積極態度,既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繼承,也是新聞傳播教育應有的使命。我們不是單靠吃米活著,重視新聞傳播教育的文化傳承功能,既有利于深刻認識新聞教育的本色,也有利于從根本上上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既有利于積極推動新聞教育的良性發展,也有利于有效預防不良文化對學生思想的侵蝕。新聞教學,從根本上來說,不僅僅是教學生新聞知識,其最終目的是在于啟迪學生心靈、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新聞人格,并幫助其形成新聞人所應具有的理解能力、判斷能力和審美能力。新聞教育的方向就是要讓教師和學生走進真正的新聞,走進深厚而又廣博的文化藝術天地,走進一片讓心靈棲息的樹林。在學校教育忽視正面的傳統文化教育的同時,社會上一些負面的文化,諸如不良通俗文化、網絡文化以及西方糟粕文化等,反而乘虛而入,腐蝕著學生的觀念和靈魂,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起著極大的破壞作用。因此,我們的傳統文化教育亟待加強。

      當然,新聞課堂人文性與文化性的缺失,有著非常復雜的原因和背景。一是教師人文素養不夠,新聞教學重知而輕人;二是評估量化模式僵化,新聞學習急功近利;三是教材內容陳舊,鮮有生命活力;四是物質生活迅猛發展,人文精神被嚴重弱化。這些原因又都有著相同的特點,那就是忽視新聞傳播這一傳統文化載體的文化傳承功能,不能真正理解新聞傳播的應有之義和真正價值,使學生感受不到傳統文化的魅力與溫度,感受不到人文精神的感召和熏陶,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教而無效、學而無趣、棄之可惜、食之無味的新聞學習怪現象。

      當前很多教師的新聞教育理念普遍落后于時代,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訴求,也跟不上素質教育發展的步伐。新聞傳播是通過對新聞史觀、新聞現象進行教學從而教會學生理解并學以致用的學科,同時也是以其承載的人類文化特別是中國傳統文化來培養具有現代社會意識新人的學科。很多教師對新聞傳播缺乏根本認識,不能形成以文化傳承為載體的大新聞教學觀,只是一味地講解傳授,人云亦云,毫無新鮮感、厚重感和創造感。教師教育觀念的落后,人文情懷的干癟,知識底蘊的虛空,個性語言的萎縮,造成新聞傳播課這一極具人文文化張力的學科變得面目可憎。相當多的教師不讀書,不研究社會,教學理念模糊,人文精神萎縮,以致傳統文化傳承難以走進課堂。新聞傳播課要構建學生的精神世界,彰顯文化魅力,首先要構建教師的精神世界。教師理念的更新,人文精神的豐厚,才是學生走進新聞、喜歡新聞的根本保障。

      當然,當前的新聞考評量化模式也嚴重影響了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學生只為學分,教師只為完成任務,嚴重束縛了本該具有人文性、藝術性,充滿張力與美感的新聞教育的發展,使課堂不能從靜態走向動態,從傳導走向開放,從預設走向生成,只注重知識能力的教育,而忽視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筆者認為,作為教師,雖然不能改變重理輕文的現實社會環境,不能改變僵化單一的評估模式,不能改變單薄機械的教材文本,但完全可以改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強化教學實踐,加強傳統文化的滲透,鍛造學生傳統文化視角下的新聞傳播觀、人格價值觀。

      教師要內化新聞傳播價值,重塑新聞傳播教育理念。不能把以人文性熏陶為核心的新聞傳播簡單地等同于以技術訓練為核心的科學學科。新聞教育應充分體現本民族傳統文化的應有地位及其獨特優越性,建立一種真正的民族文化自信。

      教師要提升人文素養,深挖傳統文化因子;要善于挖掘新聞教材中的文化因子,激發學生熱愛并承傳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齊太史簡,晉董狐筆,司馬遷之《史記》,崔浩之《國史》。讓學生慕古人之高義,發思古之幽情,心靈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凈化,素養在無聲無息中得到提高。葉圣陶先生說過:一個受教育的人,依理說,必須了解固有文化,才能繼往開來。否則,像無根之草,長不起來,也就說不上受教育。教師是文化傳承的媒介,理解固有文化并且繼往,才能喚醒學生,使其逐漸領悟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從而真正激發民族自豪感和將文化薪火相傳下去的責任感。

      教師要建設開放性的課堂,增強學生的自我認同感。課堂的建設要以文化傳承為主導,以質疑、討論、互動為主要方式,以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為根本目的,建設開放性的課堂。不必把學生死綁在知識的認知與理解上,應注重陶冶人文性情,發展人文精神,讓學生在寬松自由的學習討論活動中積累知識,開發自身的潛質。長久以來,學生在新聞傳播學習過程中只看重分數,讓分數來決定他們快樂與否,這對于學生發展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教師要通過開放性課堂的建設,讓學生表達出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間,增強學生新聞學習過程中的自我價值實現感。

      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作為文化傳承的重要媒介,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新聞傳播學科在傳統文化傳承中的重要作用,以己之能,盡己之責,讓學生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觸摸到傳統文化的溫度,為新聞教育的振興,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做出教師應做的貢獻。

    【新聞傳播要讓學生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與溫度論文】相關文章:

    新聞傳播論文精選12-04

    新聞傳播本科論文11-23

    新聞傳播學論文07-22

    新聞傳播中的新聞尋租現象論文11-20

    【合集】新聞傳播學論文07-31

    【熱門】新聞傳播學論文07-28

    新聞傳播學論文[熱門]07-23

    新聞傳播學論文15篇[精選]07-25

    新聞傳播學論文精選(15篇)07-30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天天摸天天碰天天添中文字幕 | 亚洲欧洲日本综合aⅴ在线 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 | 日本韩国野花视频爽国产在线 | 亚洲青春草原在线 | 亚洲天堂在线播放 | 日本免费看片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