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下的幼兒鋼琴教學論文
1、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應用在鋼琴教學當中
游戲是幼兒最感興趣的活動,鋼琴教師可以使游戲穿插到鋼琴教學當中,讓幼兒通過游戲學習枯燥無味的識譜、感受鋼琴的發音原理以及鋼琴的不同音區的音色特點。例如:
(1)在幼兒剛學習五線譜之初,往往對五線譜較為陌生,不能很好的記住五線譜中的音符,在鋼琴彈奏中總出錯,鋼琴教師通常對這種情況較為頭疼,盡管一遍又一遍的教學生識譜,但是有的學生還是記不清五線譜中的音。教師可以換一種教學方式采用游戲的教學方式。在學習五線譜的五條線之初,教師可以讓幼兒左手伸出五個手指,代表五條線,大指代表五線譜中的第一條線,食指代表第二條線,中指代表第三條線等等;大指與食指間隔代表第一條間,食指與中指的間隔代表第二條間等等。當教師說道“五線譜,五條線,四個間,我們找找第三間時”,幼兒迅速的伸出右手食指點在中指與無名指之間;當教師說道“五線譜,四個間,我們找找第五線”。幼兒迅速的伸出右手食指點在無名指上,如此反復的利用游戲進行教學,能夠提高幼兒的興趣,使幼兒從枯燥難懂的理論中解放出來。
(2)鋼琴的發音原理是靠手指觸鍵盤,鍵盤傳動著小槌,使槌擊弦發音的。幼兒在學習鋼琴之初,往往彈出來的聲音或者較“砸”,或者發“虛”,不能很好的捕捉到鋼琴的那個“爆發點”。教師也可以利用游戲教學法進行快樂教學,讓學生把鋼琴的琴鍵想象成“小釘子”,而彈奏的手指想象成“小錘子”,鋼琴的手指運動可以想象成是“小錘子釘小釘子”的動作,而鋼琴叮叮咚咚的發生可以想象成“小錘子釘小釘子的奏樂”當學生在彈奏鋼琴時聲音太“砸”時,教師可以說“小錘子失控了,釘出來的聲音太硬了,不好聽”。而當學生彈奏鋼琴感覺聲音發“虛”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說“小錘子沒有釘到小釘子的中央,釘偏了”久而久之,教師以這種形象生動的游戲教學方式,可以使幼兒早日找到手指觸鍵的感覺。
(3)在幼兒初學鋼琴時,往往不能很好的體會鋼琴的各音區之間的不同,往往手位找不到,不是高了就是低了,在很多幼兒的心里,根本不明白音區的概念,不知道鋼琴的各種音區是做什么用的。教師也可以通過游戲的教學法使幼兒迅速掌握各音區的概念。教師可以讓幼兒在低音區模仿大象走路的聲音,看看如果在高音區,大象走路的形象是否還能表現出來;可以在中音區用鋼琴聲音模仿小兔跳跳的聲音,看看在高音區與低音區做出的效果是否一樣;可以在高音區模仿小鳥歌唱的聲音,看看在低音區與中音區模仿小鳥歌唱的聲音是否動聽等等,教師還可以通過其他的日常生活中的實例來進行鋼琴音區的游戲教學,通過這種形象生動的音區教學,幼兒可以很快的找到手位,區分各音區的音色。
2、奧爾夫節奏教學應用在鋼琴教學之中
奧爾夫認為一切音樂的基礎便是節奏,節奏是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讓幼兒明確節奏的含義:在固定時長中形成的脈動類型,就叫節奏。幼兒往往在學琴之初掌握不好節奏,不是演奏快了就是慢了,拍子與拍子的連接不準確。在學習演奏樂曲之前,教師可以讓幼兒先把樂曲的節奏抽象出來,進行節奏訓練,待樂曲的節奏熟練了之后,在配上音高,進行練習。學生通過一系列的節奏練習之后,掌握了音樂的骨架,再學習鋼琴演奏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奧爾夫聲勢教學運用在鋼琴教學當中
聲勢是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一大亮點,是以人體為天然樂器通過拍、打、跺、捻、捶、搓等發出不同力度的聲響。聲勢通常是和節奏連在一起的。它通過拍手、拍腿、跺腳、捻指等學生易學易做的方法做一些單聲部或多聲部的節奏訓練。
在幼兒鋼琴的學習過程中,隨著學習程度的加深,會逐步出現音樂多聲部的概念,尤其在學習巴赫的復調樂曲中,幾乎每首樂曲都是多聲部練習。在學習之初,教師可以運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來進行聲部訓練,在讓學生明確復調的主題、對題、答題之后,可以通過拍、打、捻、捶等進行訓練。例如:主調的主題我們可以用“拍”手來進行唱念;復調的對題我們可以運用“捻指”來進行唱念;復調的答題可以用“拍腿”來進行唱念區分,如果兩聲部同時出現,我們可以同時拍兩個部位來讓學生體會多聲部的概念,建立起學生的縱向空間感。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下的幼兒鋼琴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案例教學法下的醫學教學論文08-29
項目教學法下中職物理教學精選論文08-21
音樂教學下幼兒藝術素養培養論文06-20
高校流行音樂教學法的論文07-16
音樂學專業鋼琴教學的改革論文10-25
情景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學的應用論文09-05
初中音樂教學項目教學法的作用論文09-04
微課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學的應用論文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