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音樂教育在大眾教育背景下的精英教育戰略思考

    時間:2024-10-12 09:26:07 藝術學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談音樂教育在大眾教育背景下的精英教育戰略思考

    摘要: 高等音樂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擔負著為國家培養大量音樂表演人才、音樂理論人才、音樂教育人才的歷史重任,其教育目的的單純性,教學過程的針對性,學習過程的獨立性等等,決定它是一個高成本、高投入的特殊行業,伴隨著高校擴招的熱潮,高等音樂教育也從過去的精英教育步入了大眾教育的發展階段,傳統的教育結構,教學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
      
      一、高等音樂教育面臨的現狀
      
      年初,一所長期以培養高精尖藝術人才為主要目的的藝術院校對其學生進行了一次學情調查,認為自己是“高精尖”人才的學生占19.6%,專業一般的占61.7%,較差的占18.7%。這組數字顯示出這所學院的人才“精”度已發生了變化,而這種變化對于整個專業藝術教育領域亦不乏普遍性,就高等音樂教育而言,在擴前的上個世紀,全國九所音樂院校都是幾百人的規模,無論從招生數量、師生比例、還是人均資源占有量上,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精英教育。現如今,這些院校的規模已擴大了十數倍,更有甚者,大量綜合類院校都在爭先恐后地創辦音樂教育,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有700多所高校開設藝術教育專業,即便如此,也不能滿足眾多學生的求學愿望。
      一方面學生人數的成倍增加,使專業音樂院校生源素質普遍下降,專業水平拉開距離,另一方面,教師隊伍建設的長期性,又導致了師生比例增長的嚴重失衡,而音樂院校自身的教育規律和教學特點卻決定了傳統的教育模式很難有所突破和創新。于是,師生比例矛盾加劇,教育資源日益短缺,教學成本投入加大等諸矛盾就應運而生了。
      
      二、傳統音樂教學模式存在的弊端
      
      還在高校擴招的洪波剛剛涌起的時候,圈內一批有識之士就關于擴招帶來的系列問題表示過擔憂,并建議在音樂教育大眾化背景下,積極探索精英教育的新途徑和新方法,很多音樂院校也進行了積極嘗試,如部分專業授課形式轉化,由一對一轉向一對多,專業課學時調整,定期邀請國外專家為拔尖學生上課等,但這些措施,并未改變過去精英教育的基本模式,隨著學生人數愈來愈多,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日益突現。
      (一)專業教師的教學任務空前加劇
      學生人數的劇增,教師隊伍建設的相對滯后,使教師的教學任務空前加劇,大部分教師常年處于高強度、超負荷的工作狀態之中,我們常常看到:清晨曉月伴隨著他們匆匆的腳步,傍晚路燈拉長了他們疲憊的身影,但教師的付出并未得到應有的回報,或者說往往事半而功倍,因為他們必須平均使用時間,平均分配精力,基礎好的學生往往吃不飽,基礎差的學業生常常跟不上,更為可惜的是部分完全可以指導精尖人才的名師,也被繁重的教學搞得身心俱疲,他們沒有時間去搞科研,沒有精力去搞學術,更沒有時間去“充電”。
      (二)學生的學習興趣日漸弱化
      十年前,我們學生少、大樓低,可洋溢在校園的琴聲、歌聲,從早到晚,盈盈于耳,如今樓高了,學生多了,可琴聲卻小了,歌聲也弱了,究其原因,除了一部分熱愛音樂專業、立志從事音樂事業的學生外,相當一部分學生進音樂院校是因為上不了其它更好院校的無奈選擇,這些學生沒有學習熱情,缺乏上進動力,而目前學院專業教學的“一鍋煮、一勺燴”方式,缺乏競爭機制和激勵機制,學與不學一個樣,學好學差一個樣,加上社會各種現象的誘惑,就業形勢的日趨嚴峻,學生的浮躁與惶恐情緒與日俱增,如此以來,學習興趣淡薄也就不難理解了。
      
      三、普通音樂院校應走精英與大眾結合的路子
      
      科學的高等音樂教育應當呈金字塔型,處于塔尖的是少數培養高水平音樂人才的精尖型高等音樂專業院校,處于塔身的是相當數量的精尖與大眾并存型的高等音樂專業院校,處于塔基的是為數眾多的大眾型高等音樂教育機構,精英教育屬于選拔制、淘汰制,主要是培養高水平藝術人才,大眾教育側重在普及和實用,既是為了培養普通藝術工作者和復合型人才,也是為了提高國民整體藝術素質,因而在辦學思想、辦學目標、人才培養模式、教師配備等方面也相應地有所不同。
      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都是以培養高、精、尖音樂人才為目的的專業院校,那么地方音樂院校應該走一條什么樣的人才培養之路呢?我們以為:走一條精英與大眾結合的人才培養之路,較為符合我們的實際。
      當然,我們所說的精英與大眾教育,不是不切實際,好高騖遠的盲目攀比,而是立足省情、校情,結合每個院校資源優勢、師資優勢、學科優勢實施的理性、科學的分層次教學方式,是以大眾教育為基礎,以精英教育為龍頭,既保持一般學生學習需求,同時又利于拔尖學生脫穎而出的一種自我超越、自我完善的新思維、新方法。目前,地方院校走大眾教育與精英教育相結合的路子已成為共識。
      
      四、實施精英教育的基本設想
      
      (一)打造一支名師為主的教師隊伍
      高等教育的主體是教師,要實施精英教育,首選必須建設一支以名師名教為主的“精英型”教師隊伍,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許多專業院校已培養、涌現出了一批在國內乃至國際頗有影響的專家和教授,可以通過對教師(包括離退專家、教授)教學水平、教學成果、學術素養、道德操守等方面進行全面考察,選拔出一批教職工認可、學生信服的教學名師,加大力度引進一些國內外有名的專家教授,組成本院主要從事精尖教學的教師隊伍和學術骨干。
      名師隊伍主要從事精英學生的教育和輔導,同時以大量精力有計劃、有方向、有系統的舉辦各種學術講座,能使更多學生從他們身上獲得收益。
      (二)創造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
      探索一條精英教育的全新方法,是實施精英教育的基本保證,結合我院精品課程、重點學科,可以嘗試建立一個專業教師負責、教研室集體輔導的教學模式,以教研室為單位,分單元定期對這部分學生通過小型交流、座談、講座等形式,集體“會診”,開出良方,由專業教師負責督促教研室教學計劃的落實,通過一段時間學習之后,再集體會課,分析問題,找出不足,如此循環往復,必然能收到良好效果。
      音樂教育具有“口傳心授”的特點,每個教師都有一套自己的教學方式,這樣集體指導會不會使學生無所適從,我以為,盡管每個教師的方法各有千秋,但實現的最終目標是一樣的,正所謂曲徑通幽,殊途同歸。以聲樂教學為例:有些教師在聲音訓練上有獨特方法,有些教師在作品詮釋上有造詣,有些教師在舞臺表演上有豐富經驗,如果學生能把每個老師的長處吸納一身,對他們的早日成才無疑是極大的幫助,所以,集體的汗水澆灌一棵幼苗,它沒有不茁壯成長的道理。
      (三)建設一套合理的選拔機制
      精英教育的受教育主體應打破年級與學歷的界限,主要以專業程度作為選拔依據

    談音樂教育在大眾教育背景下的精英教育戰略思考

    【談音樂教育在大眾教育背景下的精英教育戰略思考】相關文章:

    音樂教育在大眾教育背景下的精英教育戰略思考03-06

    淺談于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思考03-21

    大眾傳媒背景下的廣告影像批評03-06

    淺談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的高校學風建設03-21

    試論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的教育質量觀探析03-18

    談宏觀視野下的高師音樂教育課程改革03-19

    全球背景下的品牌翻譯戰略研究12-10

    淺談大眾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質量的影響因素分析03-18

    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背景下德育工作的思考03-11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久久偷拍免费2020 | 中文字幕看片在线a免费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秋霞 | 正在播放国产对白孕妇作爱 | 理论片第一页一区二区 | 日韩免费在线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