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七年制醫學生課間實習新教法探索
【關鍵詞】七年制醫學生;課間實習;教學方法改革
七年制醫學碩士生擴大招生是近幾年的事,由于這些學生具有較強的自學、交流能力、較高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具備較快的接受新事物的潛力和能力。如何充分發揮他們的特長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新課題。我們的教學組在學生課間實習中對骨科醫學教育的觀察、實習內容及教學方法進行了新的嘗試,取得了良好效果。
1 充分認識七年制學生的特點
在傳統的醫學生課間實習過程中,教師往往只是全面系統的復習大課講授的理論知識,有時結合一些典型病例進行講解,實習過程以教師為主導,學生只是被動地聽講,忽視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忽視了對醫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處理問題能力的培養。在七年制學生骨科課間實習時,我們充分了解了七年制學生知識面廣,接受能力強的特點,注重學生的自己動手動腦能力培養,在短暫的課間實習時間里讓其所學的理論知識得以充分發揮,改變以往實習“教師唱主角學生唱配角”的模式,實行“教師唱配角學生唱主角”,以適應新世紀經濟文化發展和人才競爭的需求,為使醫學生的培養從知識型向能力型轉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2 實習課程設置及內容的改變
七年制課間實習全面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導的“五步”教學方針,即走“學生-教師-學生-教師-學生”路線。實習過程首先讓學生自己嘗試診查、處理病人、操作使用石膏夾板,對這些東西先有感性認識,教師講解后再由學生自己總結分析錯誤所在,之后教師再予總結評價,最后進行學生考核。使學生先實踐再理論再實踐,實踐與所學理論相結合去理解分析問題,從而加深印象,提高實習效果。實驗組按照此方針總結出“五步”教學方法:學生自行操作、處理-教師講解-學生自行糾正錯誤-教師總結評價-學生實習考核。注重實踐,發揮潛能,創新思維。在實習中結合實例講解骨科理學檢查、骨科石膏夾板牽引技術、骨科影像學檢查基礎等實用內容,使學生理解并能利用這些骨科基本技能。對照組仍采用傳統的教師單純講授典型病例和石膏夾板牽引技術,然后即由學生操作的教學方法。
3 具體實施方法
本學期七年制學生共72人,平均分成4組,每組18人,2組作為實驗組,另兩組作為對照組。每組實習18學時。
3.1 典型病例實習
實驗組首先選擇急診骨折病人統一問診、查體(注意避免加重病人痛苦),回到教室要求每個學生均作為主治醫生給出初步診斷、輔助檢查方法、治療處理意見。然后老師和同學共同對每一處理方法進行總結分析,分析學生正確處理方法及錯誤所在,最后得出明確診斷,正確治療處理意見。教師盡可能先讓學生自己進行分析總結,然后再結合大課所學理論提示性給出結論。學生提問,學生解答,教師評價,師生互動,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印象深刻,教學效果良好。對照組則完全由老師進行示范講解,學生按照老師的要求操作實習。實習結束按照國家執業醫師考試全真試題進行理論考核。
3.2 骨科檢查法實習
實驗組:(1)運用投影儀多媒體技術組織學生學習觀看骨科檢查法的正規操作;(2)學生交叉進行骨科體格檢查,教師在旁進行輔導,糾正檢查中的錯誤;(3)教師選擇典型體征病人讓學生實際查體操作。對照組:(1)教師示范骨科檢查法的正規操作;(2)學生交叉進行骨科體格檢查,教師在旁進行輔導,糾正檢查中的錯誤。
下一頁
【七年制醫學生課間實習新教法探索】相關文章:
提高七年制臨床醫學生實習質量的探討03-18
中學英語新教材教法探索03-16
七年制醫學生碩士階段心理健康狀況調查03-08
五年制臨床醫學生身體形態分析03-29
七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婦產科學實習課程的改革03-18
北師大教材培訓第七冊教材教法12-27
淺析語音教學意義及教法03-21
C語言教法初探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