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一個省級區域性醫學影像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論文摘要:結合海南省建設區域性影像信息系統的實際工作,論述了基于ASP模式下,建設海南省區域性醫學影像信息系統的技術方案和實現策略,作為對加快區域性醫療衛生信息化建設,建設區域性醫學影像信息系統的一些初步探討。
論文關鍵詞:區域性;醫學;PACS
1前言
目前,我國各級醫院的信息化建設正逐漸從建設“以收費為中心”的醫院信息系統向建設“以病人為中心”的信息系統的階段過渡,這種面向患者診斷治療臨床信息管理的轉變,使得患者在同一區域內不同醫療機構就醫時所產生的各種臨床診療信息,特別是醫學影像信息為各個醫療機構共享的需求變得更為迫切。因此,如何整合區域內不同醫療機構中的數字化醫學影像設備,構建一個以存儲和管理區域內患者的醫學影像信息為核心,面向區域內主要的臨床醫療機構的區域性醫學影像信息系統就顯得尤為重要。
2區域性醫學影像信息系統的基本概念
醫學影像信息系統也稱為PACS(https://p.9136.com/28municationSystems),它是專門為醫學圖像管理而設計的包括圖像存檔、檢索、傳送、顯示、處理和拷貝或打印的硬件和軟件的系統。PACS作為醫院臨床信息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在醫院的數字化建設中發展較快。但對于建設一個覆蓋范圍更廣,面向更多的醫療機構和實現區域性醫學影像信息的共享的區域性的PACS系統,國內目前尚只有少數發達地區剛開始進行嘗試。區域性的PACS系統是指在一個相對集中或集中的中構建一個以存儲和處理區域內患者或健康人群的醫學影像信息為核心,覆蓋較多學科領域,面向區域內主要的臨床醫療機構、衛生主管部門和公眾的醫學影像數據資源共享平臺。區域性醫學影像信息系統的建設應緊緊圍繞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目標,以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以及患者醫療活動需求為基礎,采用先進的技術和網絡技術,建成既能滿足區域內各級醫療機構、醫療、教學與科研管理需要,又能適應社會各階層需要的安全、可靠、通暢、高效、醫學影像信息資源共享平臺。
3區域性醫學影像信息系統的實現策略
近年來,區域性的醫療衛生數字化建設成為了醫療衛生行業信息化建設的一個熱點,國外的一些發達的國家和國內一些發達的地區紛紛開始了各種區域性醫學信息系統的建設,當中也不乏有建設區域性醫學影像信息系統的嘗試。就主要的技術架構來看,主要有以下兩種實現策略:
3.1基于分布式醫學影像信息處理的模式
采用基于分布式醫學影像信息處理的模式,建設區域性的醫學影像信息系統,是目前采用較多的一種實現策略。采用這一技術架構的主要原因是:在國內一些較為發達的地區,由于區域內不少的醫院已經建設了或正在建設各自的PACS系統。為了保證各個醫院的各自臨床診斷業務的連貫性,保護醫院已經完成的或正在進行的利益,在這些地區實現區域性醫學影像信息系統所采用的實現策略往往是首先由區域內的主要醫療機構現按照自己的業務發展需求建設各自的PACS/RIS系統,然后再由當地的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或其指定的專門機構來建設區域性的醫學影像數據中心,實現各個醫院PACS/RIS系統的數據整合,并最終實現區域內各個醫院的醫學影像信息的共享與交流。據了解,目前國內上海、廈門以及香港等地采用上述方式已經開始建設其區域性醫學影像信息系統并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采用這種分布式的醫學影像處理方式,可以在基本不改動醫院原有PACS的基礎上,較好地實現了區域內醫學影像數據資源的整合與共享,充分保護了用戶前期的投資利益。
此外,數據既有完全集中的集合,又有各個醫院分散的子集,數據的安全性大大提高了,系統對廣域網的傳輸帶寬要求也有所降低,醫院的日常醫療業務基本上還是只依賴于臨床醫療機構中的PACS,對區域性醫學影像信息系統的依賴程度降低了。但是,采用這一方案一個重要的前提是區域內的各個醫院必須先建立各自的PACS,這會大大增加了醫院前端的建設資源和系統投資。此外,由于醫院在建設各自的PACS時基本上是各自為政,面對各個不同時期或不同廠商的PACS,要實現全面的數據整合是非常閑難的。同時.由于采用前置機的方式,很難有效地實現數據的實時傳送與共享,數據的一致性很難得到充分地保證。而且,由于前置機作為區域性PACS的一種前端設備,與區域性PACS的聯系非常緊密,但前置機是部署在醫院的局域網中的,因而對前置機的有效進行維護也將是系統實現的一個難點。
3.2基于ASP模式下的區域性PACS實現策略
基于分布式醫學影像信息處理的模式,雖然在一些發達地區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經驗,但由于其技術架構的局限性,很難形成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區域性PACS的建設模式。而且尤其是對于經濟欠發達的地區,要按照這一思路去建設將面臨諸多困難。因此,筆者認為一種以大集中模式為基礎、以ASP模式為實現手段的區域性PACS的建設方案,也更適應我國,特別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實際情況。
大集中模式建設方案最初是由業提出并實施的,其核心思路就是在以客戶為中心的前提下,面向核心業務應用的集中,不僅是指硬件網絡設施的集中,更是數據的集中、應用的集中、的集中。目前在我國的金融業也形成了一個大集中的浪潮,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國銀行目前已經建立起的全國性的數據中心,并以此為基礎建設起了國內最先進的網絡銀行。此外,在能源、等一些大型行業,大集中的數據處理系統也正在規劃、設計和建設中。因此,我們在海南省區域性PACS的建設中,學習和借鑒了其他行業大集中模式的建設經驗,提出了如圖1所示的區域性PACS的系統結構。
之所以采用大集中與ASP模式相結合的方案,主要是基于以下的一些考慮:首先,海南雖然為我國最大的特區但由于的原因,經濟總體來講還是欠發達,這也直接影響了海南省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海南省目前僅有5家三甲醫院、20多家二甲醫院,絕大部分的醫療衛生資源集中在海口和三亞兩地,而其余的地區和廣大仍然處于缺醫少的狀態。這種醫療衛生資源的偏態分布使得海南更加急迫地需要一些面向區域性的數據資源,以實現患者診療信息的共享,從而提高基層醫院的診療水平。此外,由于受經濟條件的限制,海南省只有少數幾家三級醫院建立了自己的PACS系統,而且大部分還是局限于放射科內部的mini-PACS,真正建立全院級PACS系統的只有省人民醫院一家,而其他的二級醫院幾乎都還沒有把PACS的建設作為一項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來考慮。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要采用分布式的醫學影像處理模式來構建區域性的PACS,將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因此,我們認為在海南省建設區域性的PACS,應當是采用大集中與PACS模式相結合的方案。
從2007年初,海南省衛生廳信息管理中心與海南省人民醫院、通用電氣醫療(中國)有限公司等單位合作,開始實施了海南省區域性PACS建設的試點工程,項目的建設目標包括:以省人民醫院原有全院級的PACS系統建沒模式為基礎,在省醫院信息中心建設區域性PACS的數據中心;以省醫院為中心,租用電信的城域網線路,實現與海口、三亞、瓊海等地的三家二級以上醫院的局域網相聯,實現三家異地醫院的醫療影像設備與數據中心的實時聯接;構建基于ASP模式下的遠端醫院放射業務數字化的完整模型,實現遠程醫學影像信息的共享,異地發布和放射醫學影像的遠程醫療模型。
采用上述方案,所有的數據完全集中或集中存放在區域性醫學影像信息系統內,最大限度地保證數據的安全性和數據的一致性;由于對客戶端采用了瘦身的策略,簡化了醫院端對服務器和數據的管理,大大節省了系統的資源。此外,由于采用了ASP模式,所有數據與存儲資源全部集中于數據中心,醫院不再有數據資源了,系統的運行管理與服務全部由數據中心提供與承擔,這樣簡化了醫院端的運行管理與維護工作,對于IT技術支持力量不強的一些二級醫院,特別容易簡單快捷地實現PACS。如三亞市人民醫院在項目試點過程中,僅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實現了基于ASP模式下的全院放射業務的數字化建設。而且,采用大集中模式,醫院用于PACS建設的一次性投入大大降低了,而用于支付ASP服務的報酬則可以從放射節省的中支付,大大降低了PACS的建設門檻,這樣的模式對于向海南這樣的經濟欠發達地區有著巨大的前景。
但是,采用這一方式,也存在一些技術問題。一是原有分散的數據向數據中心集中的同時,原來分散的風險也隨之集中。數據集中后,雖然在管理上便于維護、升級,但系統的架構變得更加復雜,牽扯的各方面因素也比原來大大增加,而且很多“狀況”由于權限問題在前端無法得到解決。基層發現問題需要向數據中心反映,基層人員的應變能力相對削弱了。
在這種模式下,安全事故、災難的影響面和破壞程度大大增加了。一旦出現問題,將可能導致嚴重的業務停頓。由于日常業務對數據中心的依賴太強,需要建立異地備份機制。第二是保障網絡安全變得愈加關鍵,可靠性與安全性是息息相關的,即使系統能夠安全運行,數據中心的響應速度問題也依然存在。數據的集中處理,對網絡系統的依賴性更強、對廣域網的傳輸帶寬要求更高,那么如何才能保證業務終端的響應速度呢?這對網絡建設和網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網絡建設方面,應考慮網絡線路的冗余問題,或選擇不同的運營商的網絡進行備份。
【論一個省級區域性醫學影像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相關文章:
論網絡教學中課件系統的設計與實現03-05
論科研項目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03-02
論區域性國際經濟組織的機構職能03-19
《地理信息系統原理及應用》多媒體教學軟件設計和實現03-01
論概念設計01-06
論房地產跨界營銷的實現03-25
論企業中實現人本化治理的渠道03-25
論連帶責任中求償權的實現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