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血壓“未病先防”的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未病先防是在疾病發生之前,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防止疾病的發生,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高血壓“未病先防”的健康教育效果的論文范文,供大家閱讀參考。
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生活方式的改變。高血壓的患病率不斷增加。根據WHO和西方國家大規模人群調查結果,成人確診高血壓患病率在8~18%,在我國1991年的調查資料,高血壓的患病率在11.88%,10年間上升25%,目前預計我國大約1億多人患高血壓[1],2013年“世界高血壓日”報我國高血壓患者已達3.3億,成為危害人體健康的頭號殺手,防治高血壓意義重大。未病先防是在疾病發生之前,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防止疾病的發生。本文對我院200例血壓正常的門診患者,行常規中醫護理和“未病先防”的健康教育比較血壓變化情況,取得理想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和分組:選取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期間門診血壓正常的患者200例為觀察對象,其中男性患者102例,女性患者98例,年齡在15~45歲之間,平均年齡(35.67±7.625)歲。將其隨機分為未病先防健康教育組(觀察組)和常規中醫護理組(對照組)。其中觀察組98例,男性48例,女性50例,年齡在16~45歲之間,平均年齡(34.48±8.31)歲。對照組102例,男性53例,女性49例,年齡在15~43歲之間,平均年齡(36.54±6.34)。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在年齡、文化程度等各方面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采用常規的中醫護理,內容包括:疾病發生的原因,治療方法,并發癥的預防,自我調護常識,飲食調護常識,用藥常識及注意事項。幫助患者及家屬識別疾病的危險信號及自救常識。建立門診檔案,連續監測血壓情況。
1.2.2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常規中醫護理的基礎上,根據患者的情況,本著“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防患于未然”的指導思想,耐心勸導患者養成健康的行為習慣。要求做到戒煙、限酒、控油、限鹽,膳食結構平衡,適當運動,體重理想,心情舒暢。
1.3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評價患者對健康教育內容和方法的滿意度,比較兩組患者血壓變化情況。以WHO規定標準血壓正常值90~140/60~90mmHg為判定標準。
1.4數據處理: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患者血壓異常率13.27%,明顯少于對照組22.55%;患者對護理滿意率92.56%,明顯高于對照組75.26%,兩組比較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高血壓中醫又稱“頭痛”、“眩暈”,病機復雜,可歸為“風、火、痰、虛”4個方面,以虛者居多。病因可分為“肝陽上亢、氣血虧虛、腎精不足、痰濕中阻”4種類型,針對病因辨證施護,未病先防,防患于未然。
未病先防是在疾病發生之前積極有效的措施,如:合理飲食,規律作息時間,早期鍛煉,勞逸結合,調養精神提高機體抗病能力。我國傳統醫學認為,疾病的發生由“正氣不足和邪氣入侵”兩個條件決定,“正氣不足”起決定性作用,“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增強人體正氣,提高機體抗病能力。
3.1保持心情舒暢。素體陽盛或腎陰素虧者,易肝陽上亢,為防止長期憂郁惱怒致氣郁化火,肝陽上亢而血壓升高,保持心情舒暢,氣血平和,氣機調暢,陰陽調和,抗病有力。
3.2生活起居有常。春夏夜臥早起,秋冬早臥早起,生活起居順應自然規律,飲食有節,勞逸結合,“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增強正氣,防止“氣血虧虛”而發為“眩暈”.
3.3積極行體育鍛煉。運動使氣血暢通,骨骼健壯,肌肉豐滿,防“腎陰不足”而致“眩暈”.
3.4適當休息,減少正氣消耗,增強抗病能力。
3.5飲食調護。中醫講究藥食同源,通過合理的飲食搭配,改變嗜酒肥甘,饑飽勞逸的不良行為,防“痰濕中阻”而致“眩暈”,使肌體陰陽平衡,正氣足,抗病有力。
總之,高血壓的病因中醫雖歸“肝陽上亢、氣血虧虛、腎精不足、痰濕中阻”四個類型,但往往彼此影響,相互轉化,復雜多變,通過“未病先防”的健康教育,提高人們的健康意識,自主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防治高血壓最經濟,最有效的策略。
參考文獻
[1]劉力生。高血壓[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3-13.
【高血壓“未病先防”的健康教育效果分析】相關文章:
影響健康教育效果的住院患者因素分析及對策08-29
健康教育管理單用于骨折護理的效果分析論文08-26
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臨床效果分析07-20
老年人高血壓的現代護理模式效果分析05-31
高血壓合并糖尿病臨床治療分析05-21
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論文10-29
高血壓伴糖尿病降壓臨床治療分析07-13
高血壓患者護理健康教育論文08-05
社區高血壓管理效果觀察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