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哲學理念論文

    時間:2024-06-21 11:13:24 哲學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生態哲學理念論文

      一、西方近代主體性哲學對自然生態價值的遺忘

    生態哲學理念論文

      在以人為中心的主體性思想的演進中,我們發現:在中世紀之前,人確立了對除神以外的其他存在者的主體性地位;到文藝復興時期,人的主體性地位有所擴展,人已確立了對包括神在內的所有存在者的主體性地位。然而在這一漫長的歷史過程中,這種主體性思想并不占統治地位,其統治性地位的確立,是從笛卡爾開始的。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由于突出了人的主體性地位,標志著近代哲學的開端。這種哲學以主客二分的思維方式看待人和自然的關系,把自然界人為地分為主體和客體:人是絕對的主體,是自然的主宰者、征服者、統治者;自然界是客體,是為人的存在,是人所支配、處置的對象,它除了具有“消費性價值”之外,在人的眼中不具有諸如“生態價值”、“系統價值”等任何其他價值。也就是說,自然界整體及其自然物如果不是為了人而存在的,就沒有存在的必要,就是存在著的無,它只有依賴于人才能獲得存在的理由和價值。這樣,在自然界面前,人就成了不需要任何約束的高高在上、狂妄自大、為所欲為的主體,自然成了可以任人統治、踐踏、宰割的對象。正是在這種對象性思維的統治下,自然不斷地被征服、被掠奪并正在逐漸地走向終結。

      二、以主體性哲學為基礎的西方管理是反生態管理

      以西方近代主體性哲學為指導,在西方管理理論和實踐中,管理的研究者和實踐者都只看到了自然物的“消費性價值”,都片面地追求經濟利益的最大化,忽視了人與自然的生態關聯?v觀西方管理思想史,各種管理理論幾乎概莫能外地聚焦同一中心———片面追求經濟效益。泰羅的科學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謀求最高工作效率,而達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學的管理方法代替舊的經驗管理,因此科學管理理論重點解決的是如何用科學的方法提高生產現場的生產效率問題;法約爾的組織管理理論所研究的中心問題是組織結構和管理原則的合理化,管理人員職責分工的合理化問題,以確保效率的提高;行為科學學派試圖通過行為科學的研究,掌握人們行為的規律,找出對待工人、職員的新手法和提高生產效率的新途徑;管理科學學派的主導思想是使用先進的數學方法和管理手段,使生產力得到最為合理的組織,以獲得最佳的經濟效益;決策理論學派以統計學和行為科學作為基礎,力圖在管理領域尋找一套科學決策方法,以尋找到實現最佳效益的最佳方案;社會—技術系統學派認為,組織不僅是一個社會系統,而且也是一個技術系統,只有把二者協調起來,才能解決組織矛盾從而提高勞動生產率?梢,西方管理思想的終極旨趣都是為了追求本單位經濟效益、利潤的最大化,而沒有考慮或很少考慮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對自然的破壞和影響,沒有考慮到自然的生態價值和生態平衡問題。這種片面追求效益而忽視人與自然之間的生態關聯的管理是當前迫切需要反思的。在現代管理實踐中,人們皆自覺不自覺地在行為上忽視人與自然的生態關系。管理學家指出各行業中管理工作的共同之處在于“他們都是為了實現本單位的既定目標,通過決策、組織、領導、控制和創新等職能進行著任務、資源、職責、權力和利益的分配,協調著人們之間的相互關系”,F代管理實踐僅僅是為了實現本單位的、局部的利益目標,在社會系統內部協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而排除了人和自然之間的生態關系。在西方近代主體性哲學的指導下,西方管理理論和管理實踐在一定程度上對組織和組織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的關系以及其應承擔的社會責任之間的關系關注不夠,這就使組織形成了以片面追求效率為核心的功利的、反生態的管理觀。這樣,西方管理理論對人掠奪自然的事實視而不見,在客觀上放任和加速了這種掠奪的進程,從而造成了資源危機、能源危機、人類生存的生態系統的危機,這種危機本質上就是人的生存危機。因此,為了人類的永續生存,用一種新的哲學和管理理論來指導管理實踐,已經成為大勢所趨。這種新的哲學就是生態哲學,新的管理理論就是生態管理理論。

      三、生態危機時代需要生態哲學指導下的生態管理

      哲學具有時代性,任何哲學都是其時代的產物。生態哲學是以生態世界觀為基礎而構建的新哲學,是一種不同于西方主體性哲學所尊崇的主客二分的思維方式的新哲學,是以地球生態系統的平衡與穩定為基礎的整體論哲學。生態哲學是一種整體論的生態世界觀。一般認為,世界由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所構成。而社會是人的社會,思維也是人的思維,因此世界就是由自然界和人所構成的世界,世界觀就是關于自然和人的總的看法和態度。生態哲學所堅持的生態世界觀在對人、自然的態度上堅持整體論、系統論的觀點。人作為地球整體生態系統的一員,是自然界高度發展的產物,但人無論怎樣特殊,都與自然具有同一性,其生存須臾離不開地球生態系統整體平衡所提供的清新的空氣、溫暖的陽光、充足的食物、清潔的飲用水等。目前,地球整體生態系統的平衡已經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其終極原因就在于西方近代主體性哲學沒有把包括人在內的自然界視為一個整體,而是把統一的自然界人為地割裂開來。生態管理就是在生態哲學的指導下,合理吸收生態學、系統論、經濟學、管理學、現代技術科學等學科知識,反思現代管理理論和實踐,在管理理念和管理目標上,處理好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在維護整個地球生態系統的穩定和平衡的前提下,實現人的可持續生存。生態管理的內容十分廣泛、龐雜,涉及人類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各個領域。從不同的視閾進行研究,可以構建出不同的生態管理理論體系。從國內的研究狀況來看,以“生態管理”為關鍵詞的學術專著和論文都很少。筆者才疏學淺,暫無力構建系統的生態管理理論。這里,提出幾點有關生態管理的基本原則:

      第一,實行生態管理,要堅持整體論的管理觀。

      由于地球整體生態系統的平衡是人類可持續生存的基礎,因此為了人類的生存,必須更新管理理念,重新審視現代的片面追求利潤、片面追求經濟增長的管理目標,把維護地球整體生態系統的平衡作為當代乃至未來管理的基本理念和目標,作為管理的出發點和歸宿。一切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等都必須服從、服務于這個理念和目標。今天的管理者尤其是高層管理者、領導者,必須從忽視人與自然和諧關系的現代管理理論中“超拔”出來,充分認識到現代管理理論及其指導的管理實踐給人類的生存環境造成的危害,認識到這種情況如果任其發展下去,人類就將走向不歸路。

      第二,實行生態管理,關鍵是要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

      整個地球生態系統是個有機聯系的整體。在這個整體中,不同的自然物不僅具有供人消費的“消費價值”,而且具有維護整個地球生態系統平衡的“生態價值”,這兩種價值都是人類生存所必需的。然而,這兩種為人類生存所必須的價值卻是正相反對的:對于同一自然物來說,實現它的“消費性價值”,就必須犧牲它的“生態價值”;而實現其生態價值,又無法實現其消費性價值。面對這種窘境,人類只能有一種選擇,即必須對人類改造自然的管理實踐進行必要的規約和限制,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從而保證地球生態系統的平衡與穩定。人類生存的生態系統穩定平衡的保持,是人類管理實踐活動的底線。

      第三,實行生態管理,各國應“各行其是”,并且積極進行國際合作。

      從一國國內的情況看,實行生態管理,各政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等的各級管理者,必須樹立生態意識,確立生態理念。從維護地球生態系統平衡的高度,以整體論的思維和視角,加強本國的生態管理,要把生態理念貫徹、落實到管理的各個環節和各個領域,這是一項系統工程,需多管齊下,綜合治理。同時,由于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全球性的生態危機只靠一國或幾個國家的努力無能為力,各國應聯合行動,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共同應對全球環境變化。


    【生態哲學理念論文】相關文章:

    生態哲學的論文09-09

    關于電視生態的理想窘境與哲學重構的論文06-11

    環境藝術設計中的生態理念分析論文09-22

    生態理念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論文06-28

    有關哲學論文08-24

    何謂哲學的論文07-06

    生態女性主義與生態文明理念研究08-09

    哲學論文寫作指南07-10

    關于教育哲學的論文06-30

    哲學畢業論文08-28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在线三级网站上 | 日本特黄三级视频在线播放 | 尤物193国产在线精品 | 日韩成AV人网站在线播放 | 色婷婷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精品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