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融合的路徑

    時間:2024-09-12 01:25:17 工商管理 我要投稿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融合的路徑

      制度對于學校的師生員工具有強制約束力,天長日久,最后內化為師生員工的心理契約,形成一種制度文化。那么,高職院校校園文化怎么與企業文化融合呢?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融合的路徑

      高職教育承擔著為社會經濟建設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重任。為使人才具備的素質、技能與現代企業對人才的迫切需求相適應,實現校企供求的無縫對接,高職院校必須進一步用企業文化來突出高職教育的“職業性”特色,把企業文化的優秀因子植入到校園文化來,使學生在職前就能了解企業文化并具有一定職業能力和職業道德,為適應企業需求奠定基礎。因此,高職院校必須將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相融合,這也是高職院校實現深度校企融和的必然要求。

      一、高職院校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相融合的必要性分析

      校園文化是生長發展在高校環境中的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是高校師生在長期教育實踐過程中形成和創造的反映著人們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行為規范、精神狀態上有別于其他社會群體,并具有校園特色的一種團體意識和精神氛圍。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影響因素,是實現環境育人的有效載體。企業文化是指企業在長期的生產經營過程中逐步形成并得到員工普遍認可的企業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的總和。

      主要包括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理論、群體意識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思維方式和行為規范等,它體現為企業價值觀、經營理念和行為規范,滲透于企業的各個領域,是企業員工精神風貌、歸宿感、凝聚力的體現,是企業軟實力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都是社會文化的子文化,具有許多相同的內涵和外延。就本質而言,兩者都是在一定區域內以一種隱性的潛在力量對本質區域個體的行為方式、價值觀念和道德規范起著導向、激勵和潛移默化的作用,是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最終價值取向的。

      然而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仍然存在著很多差異,校園文化更類似于一種事業單位文化,企業文化則是一種生產單位文化。學校比較看重一個人的資歷、資格、人際關系,個人追求高學歷和高理論水平。在企業里面,往往更關注業績,業績是一個人收入、晉升的重要依據,弱化學歷、職稱,強調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目前,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現狀并不樂觀,有試圖模仿普通高校校園文化模式的趨勢。

      實踐證明,脫離了高職院校的“職業性”特色,根本無法適應市場需求。學校必須按照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來制定自己的特色培養模式,這不僅需要過硬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還需要學生個性的培養,創新精神和能力的培養,職業道德情操的塑造,而這一切都是課堂教育無法實現的,它是一個長期的,經過滲透、吸收、融合、更新而逐漸內化的過程,這個過程的實現主要是通過校園文化建設和企業文化理念融入來完成,這對于高職畢業生的成人與成才、就業與創業具有積極的意義。

      二、高職院校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融合的可能性分析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具有職業性、區域性、實踐性、開放性等文化特征,與企業文化有著天然的聯系,存在很多企業文化融入校園文化的前提和基礎。首先,兩種文化都是以打造合格的職業技能人才為基點,員工和學生同為企業和學校的管理和組織中心;其次,兩種文化所起的作用大致相同,在企業和學校內部具有規范、凝聚和導向作用。

      第三,兩種文化的發展具有繼承性。從某種意義上講,學生在職業院校接受的校園文化教育是將來步入社會的必備條件,是進入企業的前提基礎。

      企業通過企業文化對員工進行再教育、再提高,從而實現企業目標。兩種文化的相融是企業文化和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創新的強大助推器。因此,兩者的互動與融合是可行的,也是培養學生職業素養、服務學生就業創業、打造辦學特色,提升學校核心競爭力的客觀需要。

      三、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融合的路徑分析

      (一)在課堂教學中滲入企業文化。高職院校在課程建設中應始終以市場需求和畢業生就業為導向,適時調整和更新專業結構和課程結構,使專業設置和課程開發與企業和社會零距離配合;以應用為主旨和特征,適時改革課程體系,使教學內容與職業需求零距離的貼近;以優良的實踐教學條件為支撐,強化學生職業能力的訓練,實踐教學與職業崗位零距離的接觸。

      企業文化滲入教學環節還表現在師資培養上,爭取優秀企業的智力支持,或聘請高層管理人員、技術專家到學校兼職、開講座,或支持專業教師到企業參與一線生產、研發等,學校根據企業的人才需求修訂、優化人才培養方案,使學校人才培養的目標更加有針對性,使職業院校教師更加具有職業意識、企業意識。

      (二)在實踐教學中體驗企業文化。

      高職院校要將職業精神和企業文化的教育融入實踐教學環節,從而讓學生在就業時贏得主動。一方面實現校園環境的企業化,按照企業的管理模式組織實訓,盡可能與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相一致,形成真實或仿真的訓練環境;一方面把企業作為校外實訓基地,學生作為職業人(而不是學生)去參與企業生產。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工學交替的實踐教學,是學生在學習實踐中領悟企業文化的直觀有效的途徑。

      工學交替過程中,學生帶著問題和任務去,優秀企業給了學生工作、生活等多方面仿真或全真的職業環境,創造了一個濃郁、完全的職場氛圍。通過在這種模式下的鍛煉,學生返校后有意識的將校企文化環境進行對比總結,把他感知并吸收了的企業文化進一步進行自我教育、自我修正。

      (三)在校園硬件環境中植入企業文化。物質文化屬于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層面,主要指師生生活和工作學習的環境。它包含學校整體布局、學校建筑、形象標志、藝術景點、文化走廊等。

      高職院校在建設物質層次的校園文化是應處處突出“職”的特點,呈現出明顯的企業文化色彩。時刻提醒學校要以加強與企業聯系為辦學方針,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學校就為企業培養什么樣的人才,讓學生感到耳目一新,信心倍增。

      在準企業化管理環境下,學?梢詫⒈拘B殬I化的辦學理念與特色融入校園布局和設計中,創建濃厚的企業氛圍,比如冠名班教室布置遵照企業標志性識別系統等的規范設計,加強校園建筑物、道路、景觀等的專業化命名,以就業需求為導向,處處彰顯出職業特色、行業特色,努力為師生構建職場化的生活和教學環境。

      (四)在社團活動中融入企業文化。高職院校校園文化活動應更多地體現職業認知、職業情感、職業道德和職業技能等職業文化,有意識地將企業文化融合滲透在學生課外活動中,更好地實現與企業文化的互動與對接。

      同時,也可以定期邀請企業優秀的工程師或技師到學校來做專題報告,將企業文化和管理理念帶入學校,使班級企業化管理真正落到實處。另外,還可以將校園文化活動辦到企業里或邀請企業到學校開展企業文化活動,不僅開闊學生的視野,也使學生近距離感受企業的文化內涵、價值理念等。

      (五)在制度文化建設中引入優秀企業制度。制度對于學校的師生員工具有強制約束力,天長日久,最后內化為師生員工的心理契約,形成一種制度文化。

      那么,在準企業化管理環境下,除了進一步完善與健全學生行為規范、教職員工管理條例等規章制度外,可以借鑒企業的做法,將國際質量認證體系運用于教育教學管理之中。依據學校自身的特點,創造性地構建學校的質量管理體系。高職院校要有選擇性地吸收企業優秀的管理經驗、管理制度和考核機制等,不斷完善學校內部管理制度,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培養學生遵章守紀的習慣以及善于與他人協作的團隊合作精神。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融合的路徑】相關文章:

    企業文化與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相互滲透與融合11-26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研究11-22

    家具企業文化與高職校園文化的融合論文02-17

    淺談高職院校實訓教學的“路徑依賴”與路徑調整12-06

    關于融合企業文化的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論文03-22

    高職院校以人為本的文學教育路徑探析03-28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體系構建研究12-05

    淺談以人為本視域下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融合探析12-07

    探討臨床護理與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對接11-29

    簡析高職院校個性教育與就業教育的融合03-26

    • 相關推薦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玖玖资源综合视频在线 | 天天看影视在线 | 久久国产美女精品久久 | 亚洲欧美人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 亚洲人993在线观看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91 | 日本特黄高清免费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