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院網絡專業工學交替的探索與實踐教育論文
論文摘要:本文對我院網絡專業“工學交替”教育模式進行深入分析,并對其實施過程進行充分的思考和總結。
論文關鍵詞:高職;網絡專業;工學交替;探索與實踐
“工學交替”是高職院校一種重要的培養模式。目前,作為高職教育的實施者,為使網絡專業學生能夠更好的掌握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我們正在積極探索和實踐這一培養模式。網絡專業學生的“工學交替”應該正確面對目前的就業形勢和企業的用人需求,認真設計學生的工作內容,盡可能的做到與用人單位實際工作的“零距離”。對“工學交替”模式方案的設計應從市場需求、學生的基礎、模式的可行性和收效等實際出發,這樣,才能真正做好“工學交替”。
一、學生現狀分析
(一)加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院的學生大都是來自欠發達地區,通過高考錄取進校的,學習成績較低,學生知識面窄,視野局限,學習能力較差。同時,學生的品質純樸,學習生活中很少有出格的表現,學生的可塑性強,但學習的興趣不高,例如,學生只知道被動的接受知識,而不能主動的探索知識、吸取知識、創新知識。為此應加強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培養,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能動性,這樣,學生才能積極地參與到“工學交替”中來。
(二)加強學生的職業素質教育。我院學生目前對于工作和就業的認識還不夠明確,許多學生沒有一個良好的職業素養和職業習慣。例如,在一些工作實踐中,學生不能吃苦耐勞、不能夠按時上班,不懂得請銷假,下班時不打掃衛生,上班期間工具丟三落四,工作中擅作主張,不向領導請示匯報等問題非常突出。為此我們應加強職業素質教育:1、應加強課堂教育,重視開設《職業修養》這門課的重要性;2、作為主要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參加專業相關的工作鍛煉,讓學生在做中去體會和加強自身的職業修養。最后,把職業素質教育貫穿到每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去,每位教師都應把職業素質的培養作為己任。
二、企業用人需求
(一)把企業調研作為一項長期任務。目前,我院和企業的接觸還比較少,經常接觸的也為數不多,而且企業并不是有足夠耐心和熱心為我們提供服務。所以應該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加強校企之間的溝通和交流。這樣才能為調研工作創造一個良好的平臺。
1、通過調研,及時掌握行業動態,尋找教學內容與市場需求的差距;2、通過調研,及時調整我們的教學計劃和安排,使教學內容緊貼本行業職業的需求和發展,講那些企業需要的知識,學那些企業需要的技能;3、通過調研,對我們的教學內容進行及時的更新;4、通過調研,對我們的教學計劃進行及時的修改。
(二)把職業崗位和教學內容對應起來。職業崗位和教學內容是一個相對應的關系,任何一個崗位都有其對應的知識點,這樣我們就可以按照職業崗位的需求對我們的知識點進行歸納、整合和調整,按照職業崗位去培養人才。例如在綜合布線工程中,目前的崗位有工程設計、工程預算、工程安裝、工程管理、測試與驗收、工程維護等。其中工程設計人員應掌握的知識內容包括:1、工程項目的規劃與設計方法;2、綜合布線技術的發展動態;3、綜合布線系統的產品;4、相關的國家標準;5、CAD等制圖工具等。根據這樣的的分析和總結,然后去安排《綜合布線》課程的知識點的傳授和技能的培訓,最終使學生具備方案設計、文檔書寫和圖紙設計的能力。
(三)培養具有綜合能力的人才。針對不同職業的不同崗位,盡可能地把學生培養成各個崗位都適合的人才。對于現在的計算機行業來說,員工對自己企業的各個崗位技能都應該熟悉,然后去精通一兩門技能,例如作為一個網絡公司的員工,那么就應該掌握美工設計、網頁制作、動畫制作、網站架構、后臺數據庫設計、創意策劃等崗位的技能,它既可以做美工師,又可以做設計師、還可以做程序員等等。
因此,我們的培養目標一定要是切實結合企業用人的需要,培養出來的學生一定要是隨時到企業中隨時可以工作的人,這樣就大大節約了企業培養新員工的成本,同時也為學校和企業的合作起到了促進作用。
三、對“工學交替”教育模式的探索
(一)通過和企業的接觸為學生尋找各種工作機會。在通過和企業的不斷聯系中,我們和企業的關系不斷融洽,和企業的合作越來越廣泛。企業經常會遇到承接了工程后,自己沒有充足的人力去實施,這時,企業就會找到我們尋求幫助,我們就可以為企業提供免費的施工人員去做工程。這樣,不但解決了企業人員的短缺,還可以為企業節省資金成本,不需要企業為學生負擔工資,最重要的是,通過這樣的形式,讓我們自己的學生在工作中得到了鍛煉,學生掌握了除了書本和實訓室里所不能學到的一些工作技能和工作經驗,這也為學生畢業后就業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基礎,學生就業時可以憑借自己在工程中的經驗和工作能力去應聘,用人單位也不用為招聘的新員工做培訓。這樣就使企業和學校之間建立起了一個長期的良好的合作局面。 (二)通過學校內一些工程的施工熟練掌握技能。對于學校自身來說,經常也會有一些工程需要做。在以前基本上是把這些工程交給其它的公司去做,為了讓學生有更多的工作機會,我們把一些工程交給學生,任課老師為項目負責人,施工主要由學生去做。例如教學樓、辦公樓經常會需要增加信息節點,校園網網絡的布線,學校新增機房的建設,專業實訓室的建設,以及校園網的維護,故障排除等工作都是很好的鍛煉機會,都可以作為“工作交替”的一部分,這些工作在老師的指導下,可以保證施工質量和進度。通過這樣的形式,可以使學生進一步的熟練工作技能,積累工作經驗。
四、對“工學交替”教育模式的實踐
通過學生提供一些校內外的實習,學生不但掌握了基本的知識和規范,而且對課程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對課堂中一些比較難以理解的內容有了具體化的印象,同時對老師來說,教學效果也有了明顯的提升。
(一)校外實習。以蘭州比特瑞旺電腦有限公司的九洲開發區管委會服務中心大樓的布線工程為例。我們通過和企業的聯系,得到了這樣一個實習機會,由老師帶領學生參與該公司的施工,除了項目負責人以外,其他工作都有我們老師和學生擔任,進行了為期15天的實際工作鍛煉,包括網絡布線、信息點的安裝、設備的安裝和調試等內容,通過此次實際工作的參與,學生對新建樓宇的網絡綜合布線工程的工作過程有了很好的掌握,從研讀圖紙、方案設計、網絡布線、信息點的端接,到路由交換設備的安裝和調試都參與其中,學生通過實際工作,對書本上的知識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掌握,同時對工作中的一些常見問題也有了充分的了解,為學生豐富了樓宇綜合布線的經驗。
(二)校內實習。以學院路橋系專業機房建設為例。我院路橋系專業機房建設項目由我系承建,由老師任項目負責人,帶領學生完成,為期12天。根據本項目的特點,我們首先做了充分的用戶需求分析,按照用戶的要求對機房布局、機房用途、設備類型數量等進行充分考慮后,由老師帶領學生做出設計方案,在經過系領導和專業老師的研討后確定方案。然后在老師的指導下,由學生進行網絡布線、機柜的安裝、交換機的安裝、電源的布線、穩壓電源柜的安裝、電腦的安裝、網絡最后的測試等工作。最后由老師寫出項目竣工報告。通過此次實習,學生掌握了機房建設的各類施工技術,同時也對出現的問題通過老師的糾正得到了充分認識,為學生豐富了機房建設的經驗。
五、結束語
高職院校只有通過不斷地“工學交替”,才能使學生不但能從課堂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實際工作,進一步充分理解和掌握課堂所學知識,才能使學生在以后的就業和工作中有更多的優勢和機會。
【我院網絡專業工學交替的探索與實踐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關于我院網絡專業“工學交替”的探索與實踐11-21
工學交替教學創新模式分析論文02-26
商科專業實踐教學改革與創新的探索論文03-20
城鄉規劃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索論文03-07
關于高職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工學融合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11-18
循環經濟的探索與實踐論文11-22
淺析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探索論文11-22
工商管理專業校企深度合作實踐探索論文02-12
網絡影響教育的分析和探索02-27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