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危機對山東省出口的影響論文
2008年,受金融危機影響,全球經濟增長速度放緩,我國對外貿易增速明顯滑落。當前,我國外貿形勢出現進出口價格回調、貿易條件改善等新趨勢,本文主要從需求、匯率、價格和外貿政策這四個方面分析了國際金融危機對山東省出口貿易的影響,同時也針對 “后危機”時代如何發展出口貿易等問題進行了一定探討。
一、引言
2014年IMF年報指出,隨著 2014 財年接近尾聲,世界經濟逐步轉過“大衰退”的拐角,復蘇勢頭正在加強,全球金融穩定狀況正在好轉。同時2014 年 4 月IMF發布的《財政監測報告》認為自危機高峰以來,先進經濟體財政赤字的平均水平已下降一半,但新興市場經濟體的赤字和債務比率依然高于危機前水平。
在2014年外貿市場復蘇緩慢的形勢下,山東省外貿進出口穩步增長,全年實現外貿進出口總值2771.2億美元,同比增長4%,高于全國0.6個百分點。其中美國仍然為山東第一大貿易伙伴,其次是韓國,借助中韓自貿區建設的利好機遇,山東對韓貿易達到328.8億美元,增漲了10.4% 。值得關注的是,2014年山東對32個海上絲綢之路國家和47個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家的進出口增長也保持了良好態勢,增幅分別為7.3%和4%,可見在宏觀經濟回調的狀態下山東省的對外貿易情況在國家發展戰略規劃改革中也有了一定的改善。
2007年山東省外貿依存度達到35.6%,外貿出口成為山東經濟發展的重要拉動力量。同時從基礎數據來看2008年年7月份之前,山東省出口增速總體保持在30%左右,之后至2008年12月首次出現負增長。從2009年2月份開始,出口增速較為平穩,但仍然呈現為負增長,直到2009年12月份,出口才轉為正增長。但是,2010年山東省出口增速又開始出現波動和下滑。
二、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山東省出口的路徑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是繼2000年美國科技泡沫危機后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其中金融體系自身的“防火墻”制度并沒能有效阻止危機向實體經濟蔓延,國際金融危機在短期內迅速蔓延至全球主要經濟體,對世界經濟造成嚴重沖擊,使世界經濟步入衰退。本部分主要從需求、匯率、價格和外貿政策的路徑對于國際金融危機對山東省出口的影響進行理論分析。
(一)需求路徑
自從中國加入WTO,外需在我國經濟增長中的作用日趨顯著。2013年山東省外貿依存度達30%以上(筆者測算所得),經濟增長受出口變化的影響越來越突出。其中,美國和東盟位居山東出口貿易伙伴的前兩位。金融危機爆發后,美國金融資產大幅萎縮,企業員工的資產性收入相應減少,部分金融機構破產倒閉,失業人員大幅增加。隨后危機通過投資、信貸等途徑向實體經濟蔓延,部分實體經濟部門出現破產倒閉,促使失業人員進一步增加,能繼續維持經營的企業為降低成本,也幵始裁員或大幅削減員工工資。資產的減少和工資的下降,最直接表現為可支配收入的減少。從全球角度而言,國際金融危機導致東盟及其他經濟體(2011年美國和歐盟是山東出口貿易伙伴的前兩位)的居民工資性收入和資產性收入雙雙下降,從而導致消費支出減少,相對于山東省的進口需求不足。
(二)匯率影響
匯率在國際貿易中起著調節杠桿的作用。發生經濟危機的國家出現本幣貶值后,危機遵循著匯率與外貿的傳導機制向外擴散。美元和歐元匯率貶值導致中國外匯儲備中的美元、歐元資產縮水,所持有的美元、歐元資產的國際購買力嚴重下降。
從2007年以來,歐美一直沒有停止對人民幣升值施加壓力,這給山東對歐美出口企業帶來嚴重負面影響。人民幣對美元和歐元的被動升值增加了山東企業的出口成本和匯兌風險。由于很多出口企業從拿到訂單到最終收到貨物尾款,需要一個較長的周期,對只有微薄利潤的眾多山東勞動密集型的中小出口企業而言,面臨接單賠錢、不接單停工的兩難困境,既影響了企業信譽,又威脅到企業的發展規模。
(三)價格影響
作為工業生產大國,中國對資源品的需求巨大。我國每年消耗全世界41%的煤炭,超過1/3的鐵礦石和近10%的原油。近年來,中國對進口原油的依賴已超過50%。由于國際原材料價格大多以美元定價,國際金融危機引發的美元持續貶值導致國際能源價格大幅提高,使得山東出口企業生產成本增加,“低成本”型的出口模式開始動搖。輸入型通脹使得山東省原材料和初級產品大幅度漲價,并牽動與出口高度關聯的制成品如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農產品和紡織服裝等支柱產品價格同步上揚,外貿企業利潤縮水現象明顯,削弱了山東出口產業的競爭力。
(四)外貿政策影響
貿易政策在影響本國進出口的同時也影響別國的進出口。金融危機的爆發給全球出口貿易帶來巨大沖擊,促使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導致中國出口商品受到不公平待遇,影響中國出口貿易。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盡管全球主要經濟體齊聲討伐貿易保護主義,兩次G20峰會均將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作為目標之一,但現實經濟利益和短期刺激經濟的需求促使全球貿易保護主義不斷升溫,貿易救濟調查、進口限制等貿易壁壘的實施對中國外貿的影響進一步加劇,中國已成為貿易保護主義的主要對象國。
在后國際金融危機時代,促進山東省出口的發展總的來說首先要維持國家金融體系的穩定。在國家宏觀調控的背景下,山東省可以積極發揮地緣優勢,加大與相關國家的貿易往來。而國家從宏觀層面上整體優先任務應當是允許有序地糾正過度行為,控制影子銀行體系風險最大的部分。與此同時,為了保證有序的去杠桿化過程,必須采用綜合政策,使信貸增長逐步放緩,并在必要時提供適當機制,促進有序的企業債務重組和喪失生存力企業的退出。
【國際金融危機對山東省出口的影響論文】相關文章:
國際金融危機中發展論文參考文獻11-15
金融危機論文的寫作11-15
淺析海淘的發展對國際物流企業的影響的論文11-11
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分析論文01-10
環境貿易壁壘問題對國際貿易發展的影響論文03-19
如何進行金融危機論文的寫作?11-15
國際經濟貿易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論文05-20
文化對教育的影響論文06-14
淺談金融危機與中國期貨市場論文03-15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