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非語言技術

    時間:2024-09-04 14:28:18 論文范文 我要投稿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非語言技術

     【論文摘要】: 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應注重借鑒和正確地運用心理疏導中的非語言技術。合理運用非語言技術能夠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非語言技術

      【論文關鍵詞】: 思想政治教育; 非語言技術
       
       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并非只是說和聽、問和答的過程,更是語言內容和非語言行為交互作用而達成的。許多時候,目光注視、形體動作、聲音特征等非語言行為所表達的信息比語言表達的信息更多、更準確、更真實,因此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應注重借鑒和正確地運用心理疏導中的非語言技術。
      
      一、目光注視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一個人傳情達意,除了運用有聲語言外,主要是依靠眼神(即目光語言)。在個別教育時,根據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卡魯的研究,教育者要想將自己的思想、意見成功地傳達給對方,并與被教育者形成情感互動,則與對方眼與眼之間的距離應保持在30至50公分最為適當。如果教育者在講話時目光總是游離不定,這表明其內心慌張不安,對方會對其教育產生懷疑;如果教育者一味指責,只偶爾用目光掃一下對方,對方會覺得自己在教育者的心中是無足輕重的人物,自尊心會受到挫傷;如果教育者不能坦率地面對對方的目光,對方會認為教育者心中有鬼,談話不夠真誠;如果在交談時教育者總是凝視對方,又會使其感到咄咄逼人、拘謹甚至產生反感情緒。所以教育者時而看一眼對方,會使對方感到愉快,但一定要掌握好目光的方向、注視的頻度及目光接觸時間的長短。目光應當柔和、平隨,不應長時間凝視對方目光,尤其是在異性之間更是如此。
       在集體教育時,教育者的目光既要充滿信心和活力,又要以前視為主并統攝全場。前視為主,統攝全場,可以使更多的聽眾認為"他是在對我講話"。前視并不排除環視,即視線有意識地環顧全場,實際上這是一種短暫的現場調查,可獲知聽眾的聽課狀態,及時對教育的內容形式等做出調整。環視的左右掃動或前后移動不宜太頻繁,否則會使人形成心慌甚至油滑的印象。
      
      二、形體動作
      
       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育者的形體動作對有聲言語起到強化、補充、修飾的作用。主要包括身姿和手勢。教育者應遵循的原則應是使自己的身體語言與有聲語言相協調融入到互動過程中,以增強說服教育的效果。
       正確運用身軀姿態。教育者在傾聽對方談想法時,應面對對方,身體略微傾向于他,適時地點頭微笑,以給對方鼓勵。用閉目養神或默讀其他書籍、材料的方式來冷淡對方,會使對方產生壓抑、難看之感,甚至產生對抗心理。另外,在受教育者面前不必正襟危坐,但應注意姿態端正,不宜過于隨便。如有些教育者在被教育者面前翹起腿,這是可以的,但翹起的腿抖動不停會讓來訪者心煩意亂。總的原則是,在交談中,身體既要真正表現出自在自如,又表現出對對方的真切關注。
       正確運用手勢。教育者正確運用手勢時應注意三個方面:一是手勢應當準確、恰當地傳情達意。手勢語的表達必須同帶有情感的有聲語言協調一致,同時應當符合大家的習慣,簡單明了。二是手勢應當協調、自然得體。在說服教育中,要根據談話的情景和內容做出相應手勢,手勢太少會顯得呆滯死板,缺乏生氣和感染力。手勢過多會讓人感到別扭,分散對方的注意力,影響教育效果。三是注意克服手勢"語病"。常見手勢語病有講話時揉眼睛,摳鼻子,挖耳朵,或用手指直指對方等,這些消極的手勢猶如有聲語中的廢話、臟話,會在對方心里產生消極影響,損害教育者的形象,影響講話內容的說服力。
      
      三、聲音特征
      
       聲音特征指說話的音量、語調、語速等。這些特征的變化,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均會產生影響。音量,是指聲音的響亮程度。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卡魯經試驗指出:要將自己的思想、意見成功地傳達給對方,應注意讓自己說話的聲音低沉而穩健。這種絕招,用來應對"來勢兇猛、大喊大叫"的粗魯人物,有助于穩定對方的情緒,化矛盾為祥和。在個別教育時,有經驗的教育者善于輕聲說"大話",把分量體現在內容和語氣上。在集體教育時,要考慮課堂的大小,以及內容的需要,適當放開音量。音量太小,聽眾聽不清講話的內容,思想就會開小差。但音量也不宜過大,只要后排的聽眾能聽清即可。
       語調是一種主要的副語言。心理學研究表明,長時間地用同一種語調說話會使注意力減弱甚至完全喪失,使聽者昏昏欲睡,而周期地改變語調則能持續吸引聽者的注意。語調變化要根據教育內容的需要,有時似高山瀑布,奔騰而下;有時如小溪流水,委婉而來;有時似珠落玉盤,清晰而明快;有時如銀屏炸破,水漿迸出。總之,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應堅持"以情托聲"的原則,使語言富有彈性變化。
       語速是指言語的快慢緩急。心理學感覺適應規律表明:要使聽者能長時間集中注意力,最好以每分鐘150至200個音節為宜。當然,語速在特定情況下要根據具體語境和內容加快或減慢:一般用于表達震怒、興奮、激昂等情緒時,可快;用于表達沉郁、沮喪、悲哀、思索、親切等情感時,應慢;講述急劇發展變化的場面,要快;講述平靜緩和的場面,要慢;一般敘述時,可快;涉及闡述時要慢,這樣便于受教育者理解和記憶。總之,不論個別教育還是集體教育,對語速的掌握應快慢結合,錯落有致。做到快而不亂,吐字清晰;慢而不斷,不松懈乏味,使聽者始終處于高度的注意狀態,以增強教育效果。
      
      四、距離和角度
      
       交談時,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的空間距離和相對角度也是一種重要的非語言行為。
       每個人都有一個無形的空間,以保持自己的獨立、安全和隱私。交談中,雙方相距太遠會使受教育者產生冷漠、疏遠、孤獨的感覺;相距太近,又會使其局促不安。雙方距離的適宜性,應視具體情況而定。要根據不同的性別、社會地位、不同的性格、受教育者不同的情緒選擇距離。
       雙方位置的角度以互成直角較好。如果面對面而坐,會使雙方有壓迫感,形成競爭或防范的嚴肅氣氛,暗示著主從關系或上下級關系,所以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不宜采取這種坐向。互成直角的坐向使雙方目光投射自由,能夠消除不安和緊張,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采取這種坐向可取得較好效果。
       非語言技術和語言技術一樣在說服教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工作者應科學運用這一技術,使思想政治教育達到更好的效果。

    論文相關查閱:畢業論文范文計算機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行政管理論文畢業論文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非語言技術】相關文章:

    非語言因素在英語閱讀中的應用03-29

    博客在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12-09

    多媒體教學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的作用11-13

    高職思想政治教育中企業文化的作用12-09

    服飾的非語言交際功能在電影中的運用11-21

    試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問題與新思路02-24

    思想政治教育論文06-01

    京劇服飾:京劇藝術中的非語言傳達12-11

    生命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分析11-25

    • 相關推薦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色5月婷婷亚洲 | 亚洲制服类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二区 | 久久国产色AV免费观看 | 亚洲中文色欧另类欧美 | 玖玖在线播放玖玖九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