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建設對策

    時間:2024-06-22 22:12:47 論文范文 我要投稿

    談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建設對策

      論文關鍵詞: 實踐 訂單式培養 工學結合

      論文摘 要:首先分析了傳統的物流管理專業建設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礎上提出解決對策,并分別從明確培養目標、增強教學的實踐性、建立開放式技能考核制度以及進一步完善配套教學條件四個方面加以闡述。

      近年來,隨著全球經濟復蘇和網購業務的快速發展,現代物流逐漸成為我國經濟生活中的熱點,社會需求日趨旺盛。與此相適應,對物流人才的需求也逐年增加,基于此,許多高職院校作為職業人才的培養基地,紛紛開設了物流管理專業,據統計,目前全國已有近千家高職院校開設了此類專業。然而當學生們懷著對物流專業美好就業前景的憧憬走向社會時,卻發現很難找到適合的工作崗位,與此同時,許多企業也感嘆“我迫切需要人才,但我找不到人才”。物流專業的教學面臨一個極其尷尬的境地,一方面,招生形勢喜人,另一方面,就業情況卻又不太理想。因此如何依托當前較好的經濟發展形勢,培養適合社會需求的專業人才,使學生能學有所需,學有所用,是我們高職物流教育者急待解決的問題。

      1 傳統的物流管理專業建設存在的不足

      物流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是技術與經濟相結合的邊緣學科,高職院校開設此專業的時間尚短,仍處于摸索階段,對物流職業教育了解不深,對社會、企業的需求特點研究不足、不成熟,定位較為含糊,造成了畢業生“產品”與社會需求的不完全協調。通過幾年來的教學實踐以及與兄弟院校及企業間的交流,我們認為當前傳統的物流管理專業教學走入困境主要是存在著以下幾方面的不足。

      1.1 沒有依托地區經濟特色進行專業細分

      目前除了天津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物流系下開設了公路運輸與管理專業、電子商務專業、連鎖經營管理等側重點各不相同的專業,全國其它院校基本上都沒有進行專業細分,這樣就使得大部分物流專業的學生三年下來學的內容不少,但是雜而不精,什么都只知道個皮毛而沒有自己的專長,找工作時沒有底氣,覺得自己每個崗位好像都能搭點邊,但是又都不能完全符合企業需求。隨著物流研究的不斷深入,物流學科包含的內容越來越寬泛,除了運輸、倉儲等基本知識,采購物流、第三方物流、國際物流等內容也成為教學重點,任何一個高校的物流管理專業都不可能把所有的物流相關知識全部傳授,因此各高校應該綜合考慮自身的師資、教學設施等條件,結合所處的區域大環境對人才的需求特性,有針對性的進行專業細分。

      1.2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缺乏重要論證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人才培養工作的總體設計和實施藍圖,是培養高質量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的關鍵和基礎,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必須在充分進行調研的基礎上完成,同時要發揮行業專家的作用,做好專業論證。但是許多高校在制定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時,急功近利,看到當前物流專業招生形勢喜人,立即決定開設這個專業,沒有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許多數據的采集都不準確全面,人才就業導向不明確,課程設置也有拼湊痕跡,專家論證這一環節就如同是走過場,許多專家一味迎合高校意愿,不能很好地履行義務,這就使得我們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缺乏行業專家的監督,論證工作形同虛設,按照這樣的方案培養出來的人才又怎能適應社會需求?

      1.3 課程設置實踐性不強

      高職院校和本科院校不同,培養的是應用型人才,是以“為生產、服務、管理第一線培養高級實用人才”為目的,強調的是“零距離上崗”,對學生的實踐能力要求較高,用人單位欣賞的是一到崗位就能馬上工作的學生,而不是一個什么都懂得一點,但沒有某一方面專長的學生,所以在課程設置上更要突出實訓環節。但眾多的高職院校由于資金、師資等各種條件的限制,實訓環節開展得極不理想,不但學時分配不合理,教學質量也不盡如人意,學生根本沒有掌握到應有的技能。在課程的設置上,許多高職院校沒有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照搬別的高校的課程設置,有的甚至按照所選的教材套系來設置課程,這樣的課程安排不能充分發揮教師的能力,而且也沒有對市場進行充分的調研分析,學生在學完了這些課程后只會感到學無所用,進而也對這個專業失去了信心。

      2 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建設對策

      2.1 明確培養目標

      首先,培養目標定位一定要清晰,崗位要明確。作為物流專業,包含的環節多、涉及面廣,所以培養目標若定位在整個物流領域是不現實的。其次,培養目標一定要與當地的經濟結構以及學校自身的特色相結合,充分運用學校主打專業的特長與地區的經濟優勢,對內利用基礎優勢和資源,對外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要求,重點鎖定在某些崗位群,逐步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專業,為物流專業的指向性奠定良好的基礎。第三,培養目標要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強。高職物流專業學生不僅要靠質量在就業市場上取得一席之地,而且要靠自身的特色,在眾多院校中取勝。

      以我院——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為例,我院坐落于江蘇省南通市,南通地處長江入海口,與上海有著相似的區位優勢,近年來南通除了港口貨物和集裝箱吞吐量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外,鐵路、公路、民航貨物吞吐量均有大幅增長,獨特的區位優勢及其面臨的內外經濟環境對現代物流業產生了強大的需求。目前南通地區物流行業就業崗位群分布較廣泛,在生產企業主要有物料采購、儲存保管、半成品及成品庫管理、包裝、分揀、配裝等崗位,在第三方物流企業主要有儲存、運輸、調配、保管、分裝、加工、信息發布與接受、集裝箱管理、報關、結算、貨運代理、物流服務器管理等崗位。我院是一所紡織類的專科院校,紡織業在南通又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物流管理專業的建設可以充分依托紡織這個品牌,圍繞紡織品物流運作所涉及的運輸、倉儲、配送、國際貨代等業務展開。

      2.2 增強教學的實踐性

      教育部2006年第16號文中強調,高職院校應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突出實踐能力培養,改革人才培養模式。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點是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實驗、實訓、實習是三個關鍵環節。

      2.2.1 積極嘗試訂單培養

      訂單培養是解決當前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好像什么都懂,其實什么都不太懂”的現狀的有效方法,因此已經成為一個發展方向。訂單培養可以針對不同企業的需求著重對學生進行業務培訓,不僅增加了學生的就業機會,也受到了用人單位的好評。高職院校應多與相關企業尤其是已有一定意向的物流企業交流洽談,積極嘗試開展訂單培養,從而實現專業設置與社會需求零距離接觸,教學內容與職業需求零距離接觸,實踐教學與職業崗位零距離接觸。

      2.2.2 深入開展工學結合

      當前一些知名的國際集團,如麥德龍、家樂福等不但設施先進、制度完善,而且也愿意與高校開展合作,雖然立即實行訂單培養可能有一定難度,但是開展工學結合還是完全有可能的。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可根據自己的人才培養目標,結合各門課程的具體要求以及實習條件,充分利用企業資源,開展不同形式的工學結合,力求低成本、高質量地培養合格的人才。

      (1)分段循環式:先集中理論后集中實習。實施學院(理論)—工廠(實習)—學院(理論)—工廠(實習)的學校教學+企業頂崗實習培養模式。

      (2)交互式:邊學理論邊實踐。實施學院(理論)—工廠、實訓室(實踐)—學院(理論)—工廠、實訓室(實踐)的工學交互培養。

      (3)融合式:現場實際做、教、學三結合。在學院實訓室、企業現場以員工身份,采用師徒結對,邊做邊教邊學的工學融合培養。

      2.2.3 教學手段革新

      (1)項目驅動教學法的運用。

      所謂項目驅動教學法,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這里的項目,是指以合理完成某一時間段一定量的物資流通為目的的任務。在這個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組織和指導的作用,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新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

      (2)積極開展物流設計大賽。

      物流是個操作性很強的行業,學生的動手能力將直接影響他們的就業前景,我們可以嘗試與企業合作,以企業真實的數據為案例,開展物流設計大賽。學生通過參加比賽,能夠學以致用,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完成一個系統的設計方案,提高對知識的運用能力,同時也能培養其創新意識和團隊意識;對學校來說,改變了教學手段落后,教學方法單一的局面,很好的提高了學生的能力,實現了人才培養的目標;對企業來說,一方面提高了企業的知名度,另一方面也為企業解決困境集思廣益,甚至可以挑選到自己中意的人才。

      2.3 建立開放式技能考核制度

      在新的人才培養模式中應強調對學生社會認可技能的培養,爭取讓每個學生畢業時拿到一書多證(一張畢業證,多張職業技能證),真正體現新的人才培養模式的特點,突出學生“能力本位”培養目標的要求。

      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考核,應切實建立起以能力考核為主、常規考試與技能測試相結合的考核制度。教師一方面可利用學生校內、校外實踐實訓的機會,對物流專業核心課,采用實際操作、技術比武等多種考核方式考查學生實際能力;另一方面可與社會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相結合,通過專業資格證的考取,綜合考查學生的專業水平。

      2.4 進一步完善配套教學條件

      2.4.1 師資梯隊的建設

      由于物流專業建設時間短,師資一直是制約各院校專業發展的薄弱環節。我們應使用一批、培養一批、引進一批,形成年齡結構上的老中青結合,學歷上碩士、本科相結合,職稱上高級、中級、初級相結合。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一是增加在職教師的進修機會,有計劃的安排教師參加專業學習培訓,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二是鼓勵專業教師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三是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提高專業教師的“雙師型”教師比例。四是建立一支相對穩定的高素質外聘教師隊伍,彌補師資的不足。

      2.4.2 專業教材建設

      積極組織人員結合物流現狀及發展趨勢、專業特色,編寫適用、夠用的系列校內教材、講義和實驗實訓指導,形成特色專業的特色教材。

      2.4.3 實訓基地建設

      一是深化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在學生沒有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之前,由于沒有能力頂崗,企業不可能允許學生在生產崗位上有太多的實訓時間,而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可以培養學生頂崗所需要的技能。

      二是建設校外物流教學基地,使學生在學習物流理論知識和校內實踐的基礎上,參加社會物流實踐,早期融入社會物流行業。各院校要建立起物流專業重點聯系企業制度,實行學院與企業對專業的動態雙重管理,溝通聯系,監測專業運行情況,協調解決問題,為將來學生的“零距離”上崗打下基礎。

      3 結束語

      物流業已經成為21世紀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高職院校要抓住這個發展契機,加快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培養出符合物流產業發展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歐陽寧.發揮特色優勢,培養專門人才[J].現代物流報,2007,(2):8.

      [2]?程欣.高職院校物流專業建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現代物流報,2007,(2):8.

      [3]?王荻.項目驅動教學探索.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36):17~18.

      [4]?邢暉.多角度解析“工學結合、半工半讀”[J].中國教育報,2006,(11):15.

      [5]?許利民,張連生,蘇海青,于桂賓.淺談工學結合[J].石油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4):66~69.



    【談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建設對策】相關文章:

    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教材分析及建設探索11-25

    淺談高職院校教學管理的建設03-07

    探析高職院校教學管理的建設03-07

    分析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微課模式應用11-29

    高職院校學風建設02-26

    關于內蒙高職院校物流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及對策研究11-17

    高職院校市場營銷專業建設探析12-04

    關于高職院校秘書專業的市場前景及發展對策02-24

    談高職院校圖書借閱工作02-22

    • 相關推薦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亚洲有码在线播放 | 亚洲色国内在线精品视频 | 亚洲香蕉免费有线视频 | 一区二区三区久久老熟女 | 亚洲中文字幕人成乱码 | 一级亚洲欧洲国产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