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取向:價值認同

    時間:2024-07-10 04:42:57 論文范文 我要投稿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取向:價值認同

      論文關鍵詞: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價值認同
    論文摘要: 價值認同指在實踐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個體對社會核心價值從內心深處產生的認同,是社會核心價值認同化的過程,是個體發展與社會和諧的保證。價值沖突在大學生身上不僅在歷時性上與現代核心價值出現了斷裂,而且在共時性上與現代核心價值產生了沖突。思想政治教育是超越矛盾的重要途徑,價值認同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取向。作為以“人”為出發點和歸宿點的思想政治教育,其價值訴求必須以人性為基礎和邏輯起點,在當前和諧社會建設中,思想政治教育要從人性的真正需要出發,堅持以人為本,把人性的自由、和諧、全面發展作為自己的價值旨歸。

    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問題,一直是學界和社會關注、爭論的焦點。從“萬能論”到“有限論”再到“無用論”,挑戰和質疑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合法性、合理性的話語一直不斷。實踐證明,以“人”為對象和出發點的思想政治教育,如果其價值訴求不以人性為邏輯起點和實現途徑,就必然流于虛妄,而其科學追問如果缺乏對人性的關懷、關注,也必然會迷失自身的價值方向。所以,在當前和諧社會建設中,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從人性的真正需要出發,堅持以人為本,把人性的自由、和諧、全面發展作為自己的價值追求,以兌現思想政治教育對社會發展的莊嚴承諾。

    價值認同已成為重要的時代課題,同時主體的多元化和需求的多樣化也決定了價值認同豐富的內涵。價值認同在本文中是從狹義來理解的,主要指在實踐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個體對社會核心價值從內心深處產生的認同,是社會核心價值認同化的過程,是個體發展與社會和諧的保證。價值認同具有主體性、互動性和生成性等特征。價值認同是個體認同體系的核心和靈魂。認同一般指由客觀的同一性衍生出的相應的作為主觀態度的認同,是多維和多層的有機系統。價值認同是認同的內核和基石,決定著個體認同體系中其他類型或層面認同的選擇和內化。當然,價值認同與其他認同也不是單向的,相反,在個體的認同體系中它們是相互支持與互補的。
    價值認同作為認同體系的核心問題,在當代國家、社會和個人發展中更顯示出其不可替代性。首先,價值認同是增強國家軟實力的本源。一個國家綜合國力通常是由硬實力與軟實力這兩個相輔相成的要素構成的。軟實力與價值認同是密切相關的,是“源”與“流”的關系。軟實力的要素是價值認同的外在表現,價值認同是軟實力實現的本源。在后工業時代來臨的今天,軟實力越來越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世界主要大國在努力增強硬實力的同時,更加重視增強自身的軟實力。其次,價值認同是社會和諧發展的根基。社會核心價值是最基本的內核,反映了社會主義基本的、長期穩定的社會關系及價值追求,所以社會核心價值的認同所形成的向心力是社會和諧發展的動力源。最后,價值認同也是個體良好發展的前提。人就其現實性而言,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一個人的發展絕不能脫離他以前的或同時代歷史。一個人與社會核心價值觀相一致,其發展可以得到社會的支持,相反個人的發展必然受到社會的制約。

    當前,個體價值與社會價值不再是當然的同一,個體也不必然認同社會價值,個體價值與社會價值沖突已成為常態。面對時代的變,再輔以價值主體先鋒性的特點,個體價值與社會價值沖突在大學生身上表現尤其明顯,更為突出。
    1.大學生價值認同的歷時性困境。在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現代西方價值觀在大學生當中有相當的市場,正在深刻地影響著大學生的價值選擇。從后現代角度而言,崇尚個性、主張民主、追求感覺等價值取向,也通過跨文化的交流滲透到大學生的主觀世界。大學生身上的傳統、現代和后現代歷時性的價值觀與現代核心價值觀就突出地表現為保守與創新、民族與世界及世俗與崇高之間的矛盾。而且傳統、現代和后現代歷時性的價值觀是交織在一起壓縮于當代大學生當中的,所以在當下的時空中各種碎片化景觀得到更加密集的呈現,從而加劇了這些矛盾,這使得價值認同必須得到建構。
    2.大學生價值認同的共時性困境。我們正處在一個由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消費社會過渡的時代,正處在一個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全面轉型的時期。這一基本走向,促使當代大學生不得不面對物質利益的重新調整、社會關系的重新定位和與市場經濟相配的觀念的更新。面對這三個問題,大學生必定不斷反省、更新、豐富自己的價值觀。共時性層面價值觀的雜合,正如歷時性的壓縮一樣,使大學生作出任何一種選擇都變得不容易,這本身已經使大學生對現代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造成困惑。不僅如此,這種由信息社會、市場經濟體制所自發形成的片面、膚淺、短視的價值觀與先進性、導向性、建設性的現代核心價值觀是存在離異一面的。
    總之,大學生的先鋒性等特點,使他們能以其獨特的價值認知與判斷引領著時代話語和時代意識,但是也正因為這些特點也使他們的價值觀相對于其他群體(如農民、工人等)更加復雜多樣。在現代社會中,大學生不僅在歷時性上與現代核心價值出現了斷裂,而且在共時性上與現代核心價值產生了沖突。

    綜上分析,價值認同與價值沖突是相伴相生的。我國當代大學生價值認同還存在著一些比較深刻的內在性矛盾,這些矛盾的存在是帶有普遍性的。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有目的的、有階級性的實踐活動,具有導向功能、保證功能、育人功能和開發功能。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是超越矛盾的重要途徑,價值認同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取向。特別是隨著社會的轉型和傳統價值觀的解體,物質消費的強勢,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的現象滋生,使人們日益疏遠了理性、尊嚴、責任和義務,造成人性的異化與不和諧。解決這些問題離不開對人們思想的引導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要責無旁貸地擔負起培養人、塑造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職責,通過引導、評價、激勵等手段對受教育者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使人的思想與主流社會的思想一致,使人的行為符合社會的倫理規范,最終促進人性的自由、和諧、全面發展。

    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促進大學生價值認同不僅可能,而且是可以實現的。1.現代核心價值與大學生價值取向是相契合的。現代核心價值是繼承與發展、借鑒與創新的結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用傳統文化來詮釋,就是立志愛國、厚德載物、自強不息、明禮知恥。這表明現代核心價值與大學生價值取向有共同的文化“基因”。作為華夏兒女,他們都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作為個體,他們都需要全面、自由的發展空間。2.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進大學生價值認同的建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正是以現代核心價值為導向滿足大學生的自覺發展的要求。因此,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大學生從自發性的價值認同困境中擺脫出來,實現自覺發展。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的教育強調“教”的過程,強調知識的記憶和規范的遵從,強調形式上的整體一致性而忽視“學”的過程、意義的體味與發現,以及多元個性的發展。這樣一來,學生就會很少主動地學習、很少主動思考、很少主動分析事實,僅僅停留于“認識”狀態,當然也就不可能在其精神世界生成批判性的價值觀。這種價值觀也就不可能具有超越性,更不可能在其精神世界自覺生成理性的價值觀。

    參考文獻:
    [1]賈英健.認同的哲學意蘊與價值認同的本質[J].山東師范.
    [2]王軍,李寶章.傳統與后現代———當代大學生價值觀教育議[J].遼寧教育研究,2004,(3).
    [3][英]安東尼·吉登斯.現代性與自我認同[M].三聯書店,1998.
    [4]張耀燦等著.思想政治教育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取向:價值認同

    相關論文查閱:大學生論文工商財務論文經濟論文教育論文  熱門畢業論文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取向:價值認同】相關文章: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價值12-05

    論利益邏輯與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生成11-14

    簡析文化批評的價值取向及價值修復03-27

    當代大學生人生價值取向及對策分析06-13

    高中的政治教學的價值取向論文02-26

    關于經濟法價值取向的探討12-01

    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學的產生及研究價值論文02-11

    幼兒美術教育的價值取向與實施策略11-23

    對中國電視價值取向的思考論文02-22

    孔子說詩的觀念要求與價值取向探析11-23

    • 相關推薦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色多多视频网址在线观看 | 日韩一级一欧美一级国产 | 在线理论三级午夜电影 | 中文字幕第63久久 | 制服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五月综合色婷婷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