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述網絡環境下高校師生關系的定位

    時間:2024-10-07 07:28:12 論文范文 我要投稿

    論述網絡環境下高校師生關系的定位

      [論文關鍵詞]網絡教學模式 高校教師 角色轉換 定位

      [論文摘要]以多媒體計算機網絡為載體的新型教學模式,徹底打破了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的面授式課堂教學模式,在這種新的教學模式下,傳統教師的角色顯然已不能再適應新形勢的發展需要,教師的角色也就必然實現新的轉變。 
      
      一、網絡環境下的教學模式特點
      (一)互動性教學
      借助多媒體網絡環境,實現了靈活的“人機對話”。不僅教師和學生可以快速交流,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調整教學,而且同班同學之間,甚至是在異地的人之間也可以進行交流。
      (二)情境性教學
      “情境”是學習環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它能激發學習興趣,誘發學習動機。多媒體網絡可以為課堂教學營造一個集聲、形、光、色、景于一體的情境。
      (三)資源共享性教學
      多媒體網絡環境的出現,學生面對的是一個巨大的信息資源網,人人可以在這里尋找自己所需要及喜愛的知識去學習欣賞,打破了傳統教育中教師對信息源的壟斷;同時也打破了傳統教育中的地域限制、時間限制等。
      (四)輔助性教學
      一些有劇毒或會爆炸的危險實驗,或裝置規模大、根本無法在課堂內演示的以及一般視覺不容易觀察得到的瞬間即逝的實驗或持續過程較長的實驗,可以借助多媒體實驗并配以放映實驗錄像,變靜為動,大小互化,把微觀粒子擴大為宏觀的示意圖像,用動畫的形式給學生以生動的展示。這就發揮了多媒體網絡課件的輔助功能,從而有效地彌補了傳統教學在這些方面的不足。
      (五)個性化教學
      隨著信息技術智能化的發展,理想的網絡數據庫可以根據每一個學生學習的情況,進行級別認定,并自動生成相應的教學內容,做好教學進度的安排,實現個性化的教育教學,使千百年來人們所期待的因材施教真正變成現實。
      正是因為多媒體網絡教學環境有助于實現互動性、個性化的教學,而且富有鮮明、直觀的畫面,優雅、感人的音響,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借助這種環境不僅能使所需要傳遞的教學信息充分表達,而且可以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使學習者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促進對信息的接受、理解和記憶,從而能更好地啟迪創造性思維。
      二、網絡教學模式下高校教師角色的定位
      (一)教師的主要職能由“教”變為“導”
      信息時代,人們很容易從網絡等媒介中獲得信息和知識,教師已不再是知識的擁有者,學生可能通過各種信息途徑獲取比教師更多、更精確的知識[4]。因此,教師的職責已經不可能再是單純的傳授知識,教師的任務更多地體現在“導”上,幫助學生決定適合個體需要和個體實際的學習目標,創設豐富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獲取知識和能力的動機,培養健康的興趣,發展學生認知、判斷、選擇各種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塑造高尚的道德、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二)教師與學生建立開放型的合作關系
      計算機網絡使課堂全球化,支持地理上分離的學校,研究單位和個體間的合作,對每一個教師和學生提供更為公平、開放獲取知識、信息的途徑,課堂中的師生關系發生了巨大轉變,教師與學生的合作關系更加開放,教師可以通過網絡與自己的學習進行正式或非正式的交流并進行各種問題討論,在這種環境中相互尊重與信任是合作基礎傳統的師道尊嚴不再存在,在網絡環境中他們可以自由地探討成長過程和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合作研究共同感興趣的問題。
      (三)教師應在課程的設計和開發發揮更大的作用
      在信息時代里,學科領域間的分界線越來越模糊,教師要以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為基礎,決定學生們在學校應該學什么,以一系列新技能為基礎來改組課程。教師作為課程的主要實施者,積極規劃課程的內容,制定教學方法和策略,制定課程的評價方法和手段。
      (四)教師要成為一名積極學習者
      信息時代知識更新的速度成倍加快,面對這一現實,他們在學校里學習知識對他們的以后教學是不夠用的,必須不斷更新和改造自己知識和技術,需要教師成為一名積極的終身學習者,并以這種態度來影響所教的學生,教師不僅要關注所教學科方面的知識,還要注意獲取一些其他領域的最新成果和動態。
      三、網絡教學模式下高校教師角色的轉換
      (一)高校教師應成為網絡教學的設計者、開發者和研究者
      開展網絡教學,除了像傳統課堂教學那樣傳授專業知識與技能外,更為重要的應是對學習方法和研究方法的傳授。若能在原有基礎上掌握了學習方法,學會了學習,就能真正地提高獲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因此,高校教師應對網絡教學進行深入的設計、研究與開發,學會利用各種不同的方法和手段來有效地設計和組織教學,傳遞教學內容,充分地認識各種現代教學媒體的缺陷與不足,靈活多樣地在教學中使用他們,發揮出每種教學手段的應有效能。
      (二)高校教師應成為網絡教學的輔導者、幫助者和領航員
      網絡教學中,雖然作為教學主體的高校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主動性能夠得以充分的發揮,但教師的主導作用卻不容忽略。這主要是因為網絡信息魚龍混雜,良莠不齊,涉世不深的學生往往變得茫茫然,難辨真偽,容易受不良信息的影響。此外,網絡信息極為豐富,為了避免學生迷失方向,減少他們自由探索網絡所需要的時間,教師的指導是必不可少的。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極強的信息辨識能力與獲取能力,以輔導者、幫助者和領航員的身份引導學生正確地利用網絡,確保網絡教學的正常進行。
      (三)高校教師應成為網絡教學信息的提供者
      因特網上的大量信息資源來源于哪里?微軟公司中國部總裁杜家濱先生曾說:“我可能在100次中有99次是從Internet拿東西,只有一次是把我的東西放上去。如果全世界很多人都有這個1%,這就是一個很大的數目”。可見匯小溪而成大川這個簡單的道理在因特網上的體現是再清楚不過了。高校教師既然是網絡信息資源的利用者,在利用網絡資源的同時,就應重視掌握必要的網絡制作開發技術,對于網絡提供的材料加以認真的研究,并放回網絡中,成為網絡教學信息的提供者。
      總之,網絡教學模式下教師角色定位和轉換是促成新世紀教育跨越發展的必要條件之一。為了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為了輔導完成以學生為主的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學習,要求教師要不斷更新觀念,注重自身素質提高。教師不僅要精通教學內容,更要熟悉學生、掌握學生的認知規律,還要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充分利用人類學習資源,設計開發有效的教育資源,對學生的學習給予客觀的引導與具體的幫助,充分發揮組織者、指導者、協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梁建.網絡教育的發展與思考[J].中國教育學刊,2004,(1).
      [2]陳功.淺談信息時代下的網絡教育[J].教育探索,2004,(12).

    【論述網絡環境下高校師生關系的定位】相關文章:

    論述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在創新教育中的作用03-07

    論述基于高校網絡環境的入侵檢測方案的思考03-07

    論述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用戶信息需求新變化及應對舉措03-07

    網絡環境下的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03-10

    論網絡環境下高校德育工作目標的構建02-22

    淺析網絡環境下高校多元學習模式研究教育論文03-09

    論述完善師生關系建設和諧班級12-06

    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職能發展思路03-05

    論述高校輔導員就業指導工作角色定位之我見03-06

    • 相關推薦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日韩区欧美国产区在线观看 | 一级做a爱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日本香蕉青青妞视频 | 性国产区在线视频 | 亚洲成高清日本亚洲成高清 | 伊人色综合久久一区二区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