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監護室的護理安全管理
【摘要】根據新生兒監護室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將安全管理引入新生兒病房管理中,確定護理安全管理內容,完善并制定各項制度。通過加強管理,以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安全意識,落實質量監督,把握好每個護理安全環節,運用現代化科學管理方法,使護理管理制度標準化、規范化,才能為患兒提供安全、滿意的優質服務。
【關鍵詞】 新生兒監護室護理安全
護理安全是指在實施護理服務的全過程中,患者不發生法律和法定的規章制度允許范圍以外的心理、機體結構或功能上的損害、障礙、缺陷或死亡[1]。它是確保護理質量的基礎,是提高團隊協作精神的重要措施,是醫院社會經濟效益的保障。我院新生兒監護室于2010年2月成立,是無陪護的封閉式管理病房,采取24h護士全程護理,主要收治出生后28d內的患兒。這些患兒完全沒有自理能力及語言功能,病情危重及病情變化快,護理人員每日都在無患方監督的情況下工作,且搶救儀器復雜、護理操作多,存在很多隱患而影響醫療護理質量。在這樣的條件下,如何科學地實施護理安全管理,避免護理缺陷和差錯事故的發生,成為護理管理工作中不容忽視的問題。探討如下。
1護理工作常見護理安全隱患
1.1護理人員方面
1。1。1安全意識淡薄,責任心不強
新生兒科的護士基本是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里工作,缺乏患兒家屬的監督,一些護士缺乏慎獨精神,遇到疑難問題不請示、不匯報,不懂裝懂,對一些可能發生的安全隱患認識不足。由于觀察不及時而導致靜脈輸注刺激性藥液外漏而發生的表皮壞死;喂奶不當引起嗆奶、誤吸甚至導致窒息及吸入性疾病;奶溫過高導致口腔黏膜損傷;蓋被或臥位不當造成口鼻呼吸受阻發生窒息;減少對病情相對穩定患兒的巡視次數,導致患兒的病情變化不能及時發現,失去搶救時機。
1。1。2法律意識淡漠,缺乏自我保護意識 新生兒監護室的護理記錄是患者病情變化最準確、最寶貴的記錄,一定要實事求是,它是患者與醫護人員處理糾紛重要證據,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在搶救過程中采取的具體護理措施要及時、準確、詳細記錄。如果記錄不及時、不規范,記錄中有涂改或與醫療記錄不相符,都會成為影響新生兒科護理安全的隱患。
1。1。3專業知識和技術能力差主要是由于護理人員技術水平低、經驗不足、協作能力不強等因素對病人安全構成的威脅。例如由于護理知識和經驗的欠缺,不能及時識別有些患兒病情轉危的早期變化,導致患兒失去搶救機會,甚至死亡;而隨著新技術、新項目大量引進與開發,護理工作中技術復雜程度不斷提高、對護理人員的技術要求不斷增加,護理安全受到了較大的影響。
1。1。4違反護理制度和技術操作規程 護理工作中不嚴格執行護理制度(如交接班不仔細,不進行床邊交接班,遺忘特殊危重病人的特殊處理);違反沐浴護理操作常規,導致患兒燙傷;執行醫囑不嚴謹(如遺忘醫囑、錯誤執行醫囑、搶救過程中用藥記錄不詳),藥物擺放錯誤,觀察病情不仔細,不嚴格執行查對制度等,都可能導致差錯事故的發生。
1。2管理方面
1。2。1人員配備方面新生兒科護士人數不夠,床護比達不到要求,無法滿足等級護理的實施和患兒的安全及生活護理的需要。每天除要完成大量常規的治療、護理工作外,患兒的一切生活護理(如每天1次沐浴、每日8次~12次喂奶以及隨時更換尿布、污染的床單、圍巾、嬰兒衣等)均由護士來完成,護士的工作任務繁重,再加上倒班頻繁,往往會導致護士身心疲憊、情緒波動,注意力不能集中,稍有疏忽,就容易出現護理安全問題。
1。2。2醫院感染管理新生兒科病人多,病情復雜,患兒免疫系統發育不成熟,抵抗力低,容易感染各種疾病并引起交叉感染;如不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不嚴格掌握各設備及物品的消毒方法,不嚴格執行手衛生制度都會引起醫院感染的發生。
1。2。3管理體制不完善、質量監控不嚴護理管理者對潛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預見性和主動防范性,不能及時提醒護士們引起足夠重視,業務培訓不到位、職業道德教育不夠、管理監督不嚴等因素而影響護理安全組織的管理,這不僅是發生醫療糾紛和事故的主要原因,同時也是對病人安全最大的威脅。
1。2。4病房管理不嚴謹: 病房管理不嚴謹或失控是影響護理安全的重要因素。
如各種儀器設備保管不善、物資準備不充分。
2護理安全的措施
2。1加強學習和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
2。1。1加強護理業務的培訓從基礎護理入手,要求每個護士對嬰兒沐浴、配奶、喂奶、更換尿布、臍部護理、測體溫等基礎護理操作必須熟練掌握,并進行專科技術操作的培訓和考核。事實證明,只有精通基礎護理理論知識,掌握新生兒專科護理技能,掌握搶救的程序、配合方法,各種常用儀器設備的使用和病情觀察等,才能在繁忙的新生兒護理工作中鎮定自若、有條不紊,保障患兒安全。
2。1。2重視繼續教育,全面提高護士專業知識素養
鼓勵護士對自己業務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爭當技術骨干;鼓勵護士積極參加護理大專及本科班學習,積極調整知識結構,提高知識層次,選送護理骨干外出參加各類學習班。執行學習報告制度,規定凡是外出參觀、學習、進修的護理人員回來后都要集中大家學習,傳授好經驗和新技術,使更多護士了解本行業、本專科的新發展和新動態,獲得新知識和新觀念,不斷地豐富專業理論知識,提高全體護士的專業水平。2。1。3提高職業道德修養,保證護理質量
新生兒病房的護士必須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和慎獨精神,樹立“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用審慎、慎獨精神約束自己的工作行為,增強責任感。加強團隊精神,樹立集體意識,教育護士們要互相監督、提醒,達成科室所有護理工作人人有責的共識,防止遺漏和差錯事件發生。只有將護士職業道德貫穿于護理工作整個過程的護士,才能保證護理工作的質量,取得患兒家屬的信任和認可,保證醫療安全,避免醫療糾紛的發生。
2。1。4強化護理人員法制觀念,增強法律意識 根據科室特點,認真學習《醫療事故管理辦法》,提高護理文件記錄的法律性,熟悉業務與法的關系,做到防患于未然。
2。1。5嚴格執行各項護理制度及操作規程 加強重點時段(節假日、中、夜班)和重點人群(危重病人、早產兒、特殊用藥和治療的患兒)的管理,對重點時段和重點人群存在的安全隱患實行班班交接,引起護士的重視;每進行一項治療護理技術操作都要嚴格三查七對,必要時實行雙人核對雙簽名。。2嚴格管理,完善護理管理體制
2。2。1合理調配護理人力資源
新生兒病房的工作緊張,繁重。管理者要重視護理人員的身心健康,合理配置人力資源。對本科護士年資、業務水平、工作能力、綜合素質要充分了解,工作中根據護理工作量實行彈性排班。醫院還應體現“以人為本”,為護士提供優良的工作環境,使護理人員以最佳狀態投入工作,防止差錯事故的發生。
2。2。2加強院感管理:工作人員入病室前更換清潔工作服。患兒使用的奶具、衣物、尿布等一用一消毒;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及隔離制度,每護理一個患兒前后應洗手,工作人員患感染性疾病時應暫時調離。非探視人員及非本科室人員進入病區必須更衣換鞋、戴帽子和消毒手;以防交叉感染。病室保持清潔。感染性疾病與非感染性疾病病兒應分室居住,床位隔離,發生傳染病時應嚴格進行隔離,必要時病房進行檢疫消毒。
2。2。3完善規章制度,加強護理質量管理
建立完整的新生兒病房護理工作制度,實行護理質量三級管理體系,堅持執行檢查、考評、反饋制度,設立質量可追溯機制,確保各項護理質量達到標準要求。重點監督護理核心制度的執行情況,加強對管理,定期對護理缺陷、護理投訴進行歸因分析,從中吸取教訓,提出防范和改進措施。對護理工作過程環節進行全程管理,加強細節管理,使新生兒科各項護理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必循、違章必究。使護理人員認識到護理安全的重要性、必要性,認識到護理安全是醫療護理質量的前提,使新生兒護理走向制度化規范化的管理的軌道。
2。2。4規范病房管理 規范儀器使用、保養及存放,所有儀器及設備均應做到定人保管、定點存放、定時維護,發現使用異常及時維修,保證使用。
3體會
新生兒科是一個高風險的科室,具有患兒病情復雜、病情變化快,無陪人且患人無任何行為和語言能力,工作預見性差等特點。因此保證護理安全是新生兒監護病區護理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且護理安全管理與質量管理密不可分,只有加強了護理安全管理,運用現代化科學管理方法,使護理管理制度標準化、規范化,才能為患兒提供安全、滿意的優質服務。
參考文獻
[1]張春梅,吳育萍,郭建青。兒科病房護理糾紛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護理研究,2006,20(10B):26372639。
[2]徐陽。重癥新生兒護理對護士素質的要求[J]。吉林醫學,2007,50
【新生兒監護室的護理安全管理】相關文章:
愛嬰區新生兒安全護理12-05
護理安全管理的實踐與效果11-16
新生兒游泳的護理11-16
急診護理安全隱患與管理對策11-21
淺談影響護理安全的成因以及管理措施11-14
成年男性精神科護理安全管理11-15
眼底熒光素血管造影并發癥的原因分析護理及護理安全管理01-16
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護理11-20
談談心理科護理安全隱患及管理策略03-29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