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教學改革的兩點建議

    時間:2024-09-22 14:43:53 論文范文 我要投稿

    關于加強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教學改革的兩點建議


      [論文摘要]高等醫學專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的人才培養對于保障國民的健康水平具有戰略意義。當前,要針對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教育過程中面臨的激勵不足、管理機制不完善、教師隊伍建設滯后、教學方法與手段落后等方面的問題進行深化改革。

      [論文關鍵詞]醫學 專科學校 教改革
      
      高等醫學專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肩負著21世紀醫學人才的培養任務。目前我國醫學人才比較匱乏,醫療體制尚不健全,加強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的人才培養對于保障國民的健康水平具有戰略意義。當前,高等醫學專科學校教育面臨著激勵不足、管理機制待完善以及教學隊伍建設、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改革與創新等諸多問題,必須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并通過以下途徑加以解決。
      
      一、完善激勵競爭機制。激發教師教學積極性
      
      1.完善教師職務評聘制度
      當前,隨著高校評聘制度在師資隊伍建設和學校發展中作用的顯現,一些固有弊病也越來越暴露出來,如職稱評聘熬年頭、湊條件,評職能上不能下、一次評定享用終身等現象依然存在,嚴重挫傷了教職員工的積極性。對此,學校應以教學、科研任務為依據,在統一、公平、公正、公開氛圍中進行評聘改革。一是進一步完善教師職務聘任制,按需設崗、因崗擇人、因能上崗、按能分工,廢除終身聘任制,能上能下。二是要實行動態管理方式,加強考核,凡不稱職的可以解除聘任。三是嚴格考核制度,規范“非留即走”制度,凡是考核不合格的不得從事教學工作。四是對教師的學歷、職稱等制定個人規劃,并提出明確要求,要求在規劃期限內達到目標。在教職工(特別是教師)中推行“末位淘汰制”,以提高整個師資隊伍教學水平。
      
      2.加強績效管理,完善崗位津貼分配制
      一是明確教學管理要求,把指標分解到不同崗位,以公開化和透明化的方式明確責任、任務和要求。二是充分發揮督導的作用,隨時反饋教學信息,全面了解教學情況。三是是進一步完善自我考核、學生評教、同行及領導聽課評價機制,考核結果和教師工資、津貼掛鉤,并在崗位津貼中逐步加大業績津貼所占比例,以能定酬。
      
      3.堅持公平公正原則,實行全方位激勵
      一是進行定量考核并及時公布考核結果,使每一位教師都有緊迫感。二是實行青年教師講課競賽制度、優秀教師示范課制度,塑造典型人物和事例,營造典型示范效應。三是建立創新建議箱,使每位教職員工都想事、干事,想創新、想創造,對教學成績突出者給予獎勵。有了差別才會更尊重人的個性,才會更有效地滿足需求,才會有競爭,才會更好地起到激勵作用。
      
      4.加快人才的培養與引進,促進教學水平的提升
      重點引進省、市醫學專業學科帶頭人,博士、碩士研究生,優秀副教授、副研究員等高級人才,以升整個師資隊伍的學歷層次和學術水平。同時,對在職教師提出學歷要求,支持在職人員攻讀學位,并對完成學業后返校工作的教師按引進人才的標準享受待遇。
      
      二、加大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與創新
      
      1.注重對學生的個性培養
      一是根據醫學專科實際,培養目標、教學內容應指向具體的實用型人才,根據所需人才規格和人才素質要求來設置課程,理論上以“必需,夠用”為度。二是強化實踐環節,堅持以“按需所教,學以致用”的職業崗位技能素質性和操作性為依據,傳授業務知識,強化整體觀念,淡化學科觀念,培養具有良好思想品格與職業道德、較為廣泛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擁有終身學習、科學思維、善于實踐、敢于創新、溝通交流和社會適應等綜合能力,掌握較為扎實的醫學理論與基本技能,能解決基本的臨床實際問題,并能適應醫學新模式的高層次臨床醫師。

    關于加強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教學改革的兩點建議


      
      2.深化醫學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
      要根據醫學發展和科技進步的需要,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將新知識、新理論和新技術充實到教學內容中,為學生提供符合時代需要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按照“校院合作,工學結合”的模式,按照各崗位的任務流程和技術項目的特征改革課程體系,根據職業崗位和職業準入對知識、能力、素質的要求設計教學內容,構建以核心課程和選修課程相結合、有利于學科交叉與融合的課程體系。
      
      3.加大教學方法改革力度生在臨床學習實踐中,許多學一遇到病人就不知所措,對此,應用循證醫學教學解決這一問題。完善循證醫學教學就是前承基礎知識,后接臨床知識,不斷運用醫學知識進行推理,構建醫學思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不斷更新知識,使其成為一名終身的自我教育者。
      
      4.合理設置學科專業
      要根據國家對各醫學專業建設的要求,在進一步拓寬專業口徑的基礎上,大力倡導在高年級靈活設置專業方向。按照“校院合作,工學結合”模式,行業、醫院和學校組成學校管理委員會和各專業指導委員會。設置新的醫學專業要進行科學論證,嚴格履行必要程序,充分考慮職業崗位和人才需求,符合學校的辦學目標和辦學定位,并投入必需的開辦經費,加強對新設置醫學專業的建設和管理。
      
      5.著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要采取各種措施,通過降低必修課比例、加大選修課比例、減少課堂講授時數等,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拓寬學生知識面,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同時創造條件,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社會實踐活動,積極參與醫學科學研究,進行創新性實驗和實踐,提升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6.加強教學評估和學校內部質量監控和評價體系建設
      根據國家對提高高等醫學專科教育質量的新要求,繼續開展并不斷完善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教學質量定期評估制度,把教學評估的結果作為衡量高等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指標,以評促建,以評促改,重在促進教學工作,重在提高教學質量。建立用人單位、教師、學生共同參與的學校內部質量保障與評價機制,形成社會和企業對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的評價制度、課堂教學評估制度、實踐教學評估制度、領導和教師聽課制度、同行評議制度、學生定期反饋制度及教學督導制度等,加強對人才培養過程的管理。
      
      7.加強教學基礎建設
      醫學是具有高度實踐性的學科,醫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是高等醫學教育的精髓,也是醫學教育改革的重點。因此,要強化基礎實驗、臨床實踐和科研訓練三個層面的實踐能力培養,減少驗證性實驗,增加綜合性、探究性實驗,增加臨床病例分析和循證醫學研究,強化科研技能、科學思維與創新意識培養,以滿足創新性人才培養的要求。不斷改善實驗和實習教學條件,改造和更新實驗設備,提高實驗設備的共享程度和使用效率,為教學提供必要的實驗和實習條件。按照“校院合作,工學結合”模式,學校和醫院專家依照臨床要求和工作流程,系統、完整、規范地設計并建成校內實驗實訓室等真實的職業環境,使學生“學習在職業崗位上,就業于學習環境中”,滿足學生的生產性技能實訓需要。
      

    上一頁  [1] [2] 

    【加強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教學改革的兩點建議】相關文章:

    高等專科學校健康評估教學改革淺談論文03-06

    探討醫學類高等專科學校就業指導對策12-07

    高等數學教學改革探討論文02-18

    關于高職院校高等數學教學改革12-03

    醫學寫作教學改革思路的論文03-17

    醫學論文寫作教學改革探討12-06

    醫學職業教育的教學改革與實踐12-12

    醫學電子實驗課教學改革11-20

    關于高等專科學校乒乓球分層教學研究02-23

    • 相關推薦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香蕉尹人综合精品 |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欧美国产 | 制服丝袜国产中文高清 | 午夜爽爽爽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 日韩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