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我國經濟增長與就業增長相關性分析

    時間:2024-09-23 02:17:28 論文范文 我要投稿

    淺談我國經濟增長與就業增長相關性分析

        論文關鍵詞:就業增長 經濟增長 資本積累

        論文摘要:我國是世界第一的人口大國,就業問題一直是我國經濟社會面臨的一個嚴峻挑戰。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經濟一直保持了高速增長,依靠經濟擴張拉動就業增長,但是經濟增長對就業的拉動作用卻在逐漸降低,經濟增長不再是解決就業增長的充分條件了。本文從馬克思的資本積累理論出發,對我國經濟增長與就業增長的非一致性作了闡釋,并對促進我國就業增長提出對策建議。
      一、我國經濟增長與就業增長相關性的現狀分析
      我國是一個擁有13億多人口的大國,由于人口基數大,每年新增加的勞動力就有1000萬左右,加上每年轉移的剩余農村勞動力、企業破產產生的失業人員以及由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而排出的大量富余人員,我國每年城鎮新增勞動力供給約為2000萬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一直保持了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依靠經濟擴張拉動就業增長。20世紀80年代,我國GDP平均增長率為9.75%,平均就業增長率為3.03%;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國經濟增速基本保持穩定,為9.26%(2000—2008年),但是就業增長率卻下降為0.89%,比80年代減少了2.14個百分點。雖然我國保持了較高的經濟增速,但每年創造的就業也只有900萬個左右。上世紀八十年代,GDP每增加一個百分點,我國就業崗位就能增加200萬個,而到了本世紀,僅能增加60萬個崗位左右。經濟增長對就業增長的促進已經越來越乏力了。
      二、我國經濟增長與就業增長的非一致性原因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曾指出,在資本積累中,如果資本有機構成不變,可變資本就會隨著總資本的增長而增加,對勞動力的需求也會相應擴大。上世紀80年代,由于改革開放,我國經濟處于快速的量的擴張階段,資本總量的迅速擴大導致可變資本的絕對量的增加,從而吸收了大量勞動力。
      整個80年代我國將輕工業確定為主導產業,由于輕工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資本有機構成低,所以隨著資本量的擴大就業人數也大大增加。而90年代后,由于世界技術革命對我國的滲透和擴張,以及我國國內技術改造和進步的作用,我國經濟逐步從量的快速擴張向質量提高與規模積極方向發展,我國第二產業從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向以資本密集型產業為主過渡,主導產業為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這使我國資本的有機構成大大提高,從而大大減少了對勞動力的需求,導致我國就業增長率的下降。
      三、馬克思的資本積累理論對促進我國就業增長的啟示
      社會主義的生產是不斷發展的,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生產效率是社會主義生產發展的內在要求,而這無疑是失業產生的基礎,但是,我們不能只看到技術進步對就業產生擠出效應的片面觀,正如馬克思所分析的,“積累的增進雖然使資本可變部分的相對量減少,但是決不因此排斥它的絕對量的增加。”從單個生產部門看,只要該部門資本總量的增長快于資本構成的提高,就業人數也是會絕對增加的。此外,在資本積累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往往是由于新機器的使用,“雖然機器在應用它的勞動部門必然排擠工人,但是它能引起其他勞動部門就業的增加。”因為,大工業下機器的使用會創造新的物質文化需求和新的產業部門,還會創造配套的產業服務,使產品生產呈現多元化,擴大社會的就業需求,從而對就業產生創造效應。對此,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促進我國就業增長。
      (一)保持經濟的持續增長
      要保證我國就業的穩定增長,首先必須保持我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因為,只有資本總量擴大了,可變資本才會增加,進而才有勞動力需求增加的可能性。因此,保持經濟的穩定增長,從而保證資本總量的絕對增加,是就業增長的前提。
      (二)大力發展第三產業
      根據馬克思的理論,資本積累中生產效率的提高會使被用于非生產勞動和仆役階級的人數增加。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也會從簡單的物質需求向更高層次的物質文化需要和精神需要發展。所以,勞動力從農業、制造業向服務業轉移,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而第三產業主要是資本有機構成低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把它作為我國今后主要的就業增長點對擴大我國就業容量具有重要意義。
      (三)大力發展知識信息產業等新興產業,加大人力資本投入
      按照馬克思的觀點,資本積累中,技術進步會促進社會分工的發展和新產業的誕生,從而創造出巨大的就業需求。進入21世紀,知識經濟產業蓬勃興起,正在替代工業經濟主導著經濟發展。根據我國勞動力市場的信息顯示,在總體勞動力供給大于需求的情形下,各技術等級崗位的求人倍率均大于1,其中較大的是高級技師、高級工程師等。因此,大力發展知識密集型產業,同時加大對人力資本教育和培訓的投資,提高勞動者素質,減少結構性失業,對促進我國就業增長和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都具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2004.
      [2]秦興方.《資本論》中技術進步與就業關系的理論闡釋[J].當代經濟研究.2008,8.
      [3]于林.我國經濟增長與就業增長的非對稱性分析與建議[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0,2.
      [4]崔友平.利用技術進步增加就業[J].當代經濟研究.2001,10.
      [5]喬榛.技術進步對就業的雙重效應及發生機制[J].北方論叢.2009,5.
      [6]寧光杰.簡析馬克思的就業理論[J].當代經濟研究.2001,3.

    【淺談我國經濟增長與就業增長相關性分析】相關文章:

    我國經濟潛在增長率的變化及應對12-12

    技術創新對經濟增長貢獻分析論文02-20

    服務業FDI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效應分析12-29

    國際資本流動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11-26

    中國在世界經濟增長中的作用論文06-03

    試析對加快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理性思考03-29

    試析企業利潤增長質量分析文獻綜述11-15

    研究旅游業的發展與經濟增長的聯系大學論文02-12

    土地流轉實現農村經濟的快速增長論文11-23

    經濟增長方式對人力資源管理的影響11-18

    • 相關推薦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久久久 | 午夜国产福利看片 | 中日韩亚洲国产综合 | 亚洲精品成Av人在线免播放观看 | 在线免费人成观看视频 |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