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加強商業銀行戰略管理的有效性措施
【論文關鍵詞】商業銀行 戰略管理 有效性措施
【論文摘要】商業銀行戰略管理是商業銀行提高自身競爭力,謀求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徑。本文從戰略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出發,論述我國商業銀行戰略管理的必要性,結合中國目前國內商業銀行現狀論述其存在的主要問題,最后,根據多年的管理經驗,提出加強商業銀行戰略管理的有效性措施,希望能夠給商業銀行的管理者提供一些參考。
引言
近年來,隨著國內商業銀行的改革不斷深入,商業銀行的管理者越來越重視銀行的戰略管理。有效的戰略管理能夠融合銀行的特點,提高銀行本身的競爭力,面對著國際化趨勢的加強,它已經從各個方面衍化成為了商業銀行發展的一種策略,無論是應對經濟危機還是房地產泡沫,都有著不可忽視的意義。特別是國內銀行改革才剛剛開始,銀行戰略管理的實踐還只是處于起步階段,這些都對商業銀行的長期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要加強商業銀行的戰略管理,提升自身的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國內商業銀行才有可能在經營中制勝。
一、戰略管理概述
戰略管理是商業銀行以戰略目標為依據,結合自身的發展和特點進行戰略實施和評價,以便領導部門能夠有效的決策而使銀行實現原有目標的一項科學。戰略管理是綜合性的,是結合市場銷售、生產、財務預算、研究與開發等一系列學科為基礎組成的一門總體性管理方法。它對市場營銷、財務會計和計算機系統等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通過其有效的管理,嚴格按照相關方案,最終實現商業銀行的總體目標。
戰略管理對商業銀行的發展有著不可或缺的意義,其重要性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商業銀行的戰略目標是銀行根據自己的目標,結合未來的整體性因素如國家政策、市場環境等,對銀行內部和外部各種變化進行趨勢性分析和預測,從而實現銀行對各種可能的事件做出更加主動的反應,使銀行適應能力更強。
(2) 戰略管理目標的制定以銀行內部現有的機制和允許條件為基礎,結合市場和產品的正確定位,從而實現自身戰略目標的具體化,更有利于其內部的有效實施。
(3) 戰略管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與銀行內部人員的關系十分密切,其合理的實施計劃能夠為銀行帶來更科學的運行機制,更能促進銀行內部管理者和員工勞動積極性的提高。
(4) 戰略管理對于提高自身認識,增強對競爭者戰略的了解,最大化的減少財務危機發生的可能性,降低財務風險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商業銀行的戰略管理是一種基于銀行未來發展的規劃文件之上的具體行動,它不僅僅是表面上的對未來的目標的一種預測,也是對經營風險的一種有效管理和控制。調查結果顯示:采用戰略管理的企業比那些不采用戰略管理的企業的成功率更高,其中采用戰略管理的企業,70%的企業依靠自身戰略管理計劃提高了自身的盈利能力。
二、目前國內商業銀行戰略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 戰略管理體系還處于初級階段
雖然許多商業銀行都已經認識到戰略管理的重要性,但是他們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原有的管理體制,這使得商業銀行的戰略管理還處于初級階段,并沒有形成整體性的正軌體系。加之目前國內的商業銀行并沒有出現太多的虧損,使得一些依靠經驗進行管理的商業銀行并沒有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和其在管理方面的局限性,所以使得商業銀行的戰略管理無法從根本上形成有效的整體體系,不利于銀行的發展。例如,一些銀行并沒有根據其自身的特點出臺相應的具體規章制度,而只是簡簡單單的全面接受其他商業銀行的管理辦法,從而使其在日常運行過程中出現許多問題,諸如員工積極性不高,管理者玩忽職守等,不利于商業銀行的自身發展。
(二) 戰略管理的理念比較陳舊
近年來,商業銀行迅速崛起,快速成長,其主要的原因在于領導者的個人能力所造成的推動力。待其進入穩定發展之后,商業銀行的領導者往往墨守成規,沉迷于個人業績,不思進取,從而出現了商業銀行為管理者個人意志所左右。例如,一些商業銀行只顧及銀行的盈利,不注重整體性的戰略管理,稍有經濟虧損就扣減員工和管理者的工資和獎金等,有的甚至頻繁更換領導,這些都不利于商業銀行的科學發展。
一些商業銀行雖然建立其戰略管理,但是其戰略管理的理念比較陳舊,難以與國際化趨勢順利接軌,從而使得一些銀行在改組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問題,不利于商業銀行的發展。例如有些商業銀行會由于改組前后戰略管理文化的差異而造成員工不適應,工作的積極性不高。有的甚至會出現管理者有一套體制,具體實施者卻是另外一套體制,從而造成整體管理上的不協調。
三、加強商業銀行戰略管理的有效性措施
(一)采用科學的戰略管理辦法
目前,國際上已有許多戰略管理方法,其中很多都得到實踐檢驗,例如戰略制定中有外部因素評價法、競爭態勢法、內部因素評價法;在戰略選擇中有TOWS矩陣、SPACE矩陣、BCG矩陣、IE矩陣和大戰略矩陣;在戰略決策中有QSPM矩陣。各種矩陣和方法適用的條件和環境不盡相同,所以商業銀行應該科學的選用不同的方法和矩陣,有效的對其自身未來發展趨勢進行預測。
運用比較廣泛的定性預測有德爾菲預測、頭腦風暴法;定量預測有計量經濟學、趨勢外推法。面對著具體的發展環境,銀行管理者應該有效的進行總結,結合市場發展空間,考慮當前的國家政策等,實事求是的對銀行的發展進行科學預測,然后制定合理的戰略管理辦法。例如,商業銀行應該時刻關注國內外的貨幣流向,結合國家頒布的相關政策,
(二)建立戰略管理的內部活動方法并制度化
商業銀行的戰略管理要根據自身規模,劃分不同的類別,針對不同的情況制定合適的決策制度,有效并嚴格的執行相關戰略管理計劃。對于具體的戰略管理方法,要制定相應的適應方法,杜絕嚴格的個人主義和經驗主義,必要時可以根據相關人員的專業知識進行合理的安排和分配。對于不合適的或者已經過時的戰略管理辦法,管理者要召開股東會議,通過股東決策自身提供的方案,從而有效的避免戰略管理不適應商業銀行發展的情況發生。例如,對于總體的戰略目標,商業銀行應該將其與具體的戰略辦法相結合,充分考慮整個銀行經營過程中的不足,努力修正,從而使其能夠充分促進銀行內部的發展。
(三)堅持“防范風險”的戰略管理目標不變
商業銀行傳統的管理是以其經營效益為目標,盡量避免對外部經營環境的誤判,通過有效的、科學的、客觀的評價和審視自身資源,從而對銀行的戰略管理做出正確的判斷。現代的戰略管理是以銀行內部和外部環境變化為基礎,制定戰略,實施戰略并對其結果進行評價和反饋來調整整個戰略動向,堅持“防范風險”的戰略管理戰略規劃不變。不僅如此,在日常的戰略規劃中,要時刻以風險防范為主,通過有效的控制相關具體操作,最終實現總體的戰略管理目標。為了達到這個戰略管理目標,商業銀行應該做出六個轉變:
(1) 不僅僅在觀念上而且在理念上,由單純的關心風險向關心風險和收益相結合,通過兩者的相互參照和對比,進而確定整個戰略管理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同時,銀行應該由傳統的控制和規范風險為主向經營和管理風險轉變,提升自己平衡風險的能力,真正運用風險,提升自身價值,在確定風險偏好和風險容忍度的基礎上,促進業務的健康發展,保證銀行持續、科學的發展。
(2) 在風險管理機制上,銀行應該加強總行、分行、支行間的業務往來,由控制風險為主向流程整合后的各級機構之間的相互協作轉變,徹底改變原有的各個部門獨立的風險控制辦法,使風險控制更加準確。
(3) 注重控制新增不良和清收轉化不良的記錄,向既要注重新增不良和存量不良轉化又要控制不良的轉移轉變,注重不良資產的遷移,能夠有效的控制其發生的可能性,提升經營業績,最終實現銀行整體水平的提高。
(4) 風險控制模式上由傳統的分散式管理模式向統一集中的管理轉變,提高銀行整體的風險管理能力,特別是銀行各個分支之間一定要加強風險的有效互動,通過各個部門的風險評估手段,最終實現銀行整體風險控制實力的提高。
(5) 在識別手段上,從簡單的財務分析為主向財務因素分析和非財務因素分析詳相結合的分析辦法轉變,特別加強對市場非財務因素的分析和統計,有效的預測,合理的評估并及時有效的反饋,最終實現整個銀行的科學發展。
(6) 風險管理對象上,從單一客戶、集團客戶向組合式客戶管理層轉變,加強各個客戶層之間的有效聯系,客觀的分析各個客戶層之間的風險影響因素,最終能有效的確定銀行的風險體系,從而有效控制銀行風險。
四、結語
面對著國際化進程趨勢的加劇,商業銀行應該調整自己的戰略管理,與時代發展趨勢相結合,有效的控制銀行發展過程中的風險問題。對于傳統戰略管理中的控制理念,我們應該本著修正的原則,進行合理的、科學的評估,堅持風險控制為主體的理念不變,嚴格執行相關控制手段,結合市場的發展動向,果斷加強其內部管理體系,從整體上實現銀行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孔艷杰.論區域商業銀行的戰略管理[J].理論縱橫.2003(5).
[2].葛兆強.論商業銀行的戰略管理[J].金融教學與研究.2002(5).
[3].趙錫功,劉曉剛,賈明.論商業銀行戰略管理[J].經營管理.2007(4).
[4].張海洋,張寧.商業英航戰略管理實施策略分析[J].經濟論壇.2007(16).
[5].鄒興軍.我國商業銀行發展戰略管理模式探討[J].金融管理.2006(5).
[6].潘新民.現代商業銀行管理中需要關注的幾個問題[J].行長論壇.2004(7).
[7].童茂,沙科君.戰略管理與銀行成長[J].寧波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1).
上一頁 [1] [2]
【淺談加強商業銀行戰略管理的有效性措施】相關文章:
淺談加強電費抄核收管理的幾點措施02-26
現代物流管理戰略淺談03-25
淺談加強園林施工管理的策略02-20
淺談加強企業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11-17
建筑項目進度管理影響因素與加強措施論文03-19
房建項目管理與成本管理現狀及加強措施論文03-17
淺談影響護理安全的成因以及管理措施11-14
淺談如何加強工程項目成本的動態管理03-28
淺談關于加強工程成本管理的幾個問題11-18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