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業為導向構建外事旅游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
摘 要:職業教育培養的是社會需求量大、與經濟建設聯系密切的初中級應用性專門人才。這類人才強調應用能力的培養。研究外事旅游專業課程、強化技能訓練、建立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為外事旅游專業的學生開辟一條通向實用型技術人才的捷徑,勢在必行。關鍵詞:外事旅游 改革 實踐教學體系 整合
外事旅游專業培養的是社會需求量大,與社會的經濟建設聯系密切的酒店、旅游業初中級服務型專門人才。中等職業學校外事旅游專業要辦出特色就應重視密切聯系社會、爭取旅游業的支持。通過開展社會調查、聽取行業意見,不斷修改和完善課程計劃。強化課程的就業導向性、行業適應性、內容實用性和教學實踐性,建立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為學生搭建自主發展的舞臺,為學生提供自主發展的空間,為學生開辟一條通向實用型技術人才的捷徑。
一、整合教學內容,優化實踐教學環節,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技能教學質量
1、加強教材和大綱的研究
貫徹能力本位的教學思想,緊密結合職業崗位的實際需要,本著少而精原則,突出重點,制定本專業的能力教學體系。應根據社會經濟的發展需求、 旅游管理的發展需求和學生能力的發展需求,調整外事服務專業原有的課程結構、課程設置、課程內容和課程管理方式。變“學科系統課程”為“專業模塊課程”(餐廳、前廳和客房、導游等模塊),變“課程統管”為“課程自選”(增設選修課)。改變過去“課程結構統一、學制年限統一”的管理觀念。在轉變管理觀念的同時,注意發揮外事專業教研室的教學管理職能,由外事專業教研室的教師參與制訂專業課程設置計劃,更新和調整專業所開設的課程,使其具有更大的彈性。
2、整合教學內容
以就業為導向的專業教學內容要科學合理,符合教學規律,同時要突出適應學生將來就業上崗的現實需要,避免理論知識學習與實踐能力養成的脫節和分離。要重視構建綜合的課程體系,如外事服務專業的理論知識部分由于課程編者不同,有重復內容出現。如《禮貌禮節》第三章內容和第六章中有關宴會內容與《客房服務》、《餐飲服務》的內容相近;《前廳服務與管理》中的內容與《客房服務》內容重復。因此在構建外事專業的課程體系時把《禮貌禮節》的第三章內容和第六章中宴會部分內容整合到《客房服務》和《餐飲服務》中。把《服務語言與藝術》中“服務語言應對一百例”整合到《餐飲服務》和《客房服務》中,并在實訓中隨時使用。把《禮貌禮節》第二章中關于站姿、坐姿、走姿、引領、微笑服務、目光交流訓練等整合到《形體》訓練中,而在餐飲和客房摸擬實訓中隨時按要求使用。把《菜點酒水知識》整體整合到《餐飲服務》中,突出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把《前廳服務與管理》與《客房服務》整體整合,同時把《前廳服務與管理》中的“常用服務用語”整合到《旅游實用英語》中,而在客房服務實訓中按要求隨時使用。增設了餐廳服務英語口語課程,增強了學生就業的競爭力及崗位待遇。
3、優化訓練方法
技能教學有多種方法,應結合不同的內容、設備和訓練目標,總結出適合外事服務專業學生特點的技能訓練方法。在外事服務專業的教學中可采用行為導向教學法、攝像觀察法、演示法、競賽法、榜樣示范法等教學方法。如《禮貌禮節》、《服務語言與藝術》、《前廳服務與管理》等課程屬專業理論課,但在實際工作中應用性較強。如果就在教室里進行講授,脫離實訓,那么就會給學生一種水中之花、鏡中之月、空中樓閣之感,枯燥乏味,激發不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識,更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因此外事專業承擔這幾門課的教師采用行為導向教學中的模擬教學法,使理論知識與實際服務相結合,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外事服務的中餐宴會擺臺、西式鋪床等技能的教學中,例如:老師先操作,攝制成錄像帶,在全班放映,給學生一個感官上的刺激,然后再進一步示范,教學效果顯著,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更為規范的操作要領。我校外事服務專業的學生在參加全市職業技能大賽時囊括了比賽的所有名次,受到了市領導及所有觀眾的一致好評。
外事專業成績統計表
二、采用選修課等形式建立“一憑多證”實踐教學體系
我校在高一年級的第二學期開始利用業余時間強化學生的專業技能。開設的選修課有導游證培訓班、汽車駕駛與修理、漢字錄入、flash動畫、網頁制作、旅游服務英語口語、舞蹈、聲樂、電子琴、手風琴、電鋼、竹笛、葫蘆絲、科技制作等培訓班。讓不同專業的學生在業余時間兼選自己喜愛的其他專業的課程,為他們考取其他專業的技能等級證書奠定了基礎。我校的各個專業的畢業生進行了中初級職業技能鑒定。如我校外事專業的學生畢業時不僅獲得了中級客房服務員、中級餐廳服務員技能等級證書,有的學生又分別考取了汽車駕駛證、計算機等級證書、導游證、普通話等級證書,真正實現了“一憑多證”,擴大了學生的就業渠道,為學生的發展夯實了基礎。這也符合教育部對中職生實行“雙證制”考核要求。同時通過這種訓練,能大面積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和相關能力。
三、從實際出發,根據學校的特點和條件建設高質量的實踐基地,為實踐教學的開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各專業實習基地建設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實踐教學的質量和水平。近年來學校領導高度重視,加大了在政策制度的制訂、經費投入、隊伍建設等方面建設的力度。同時,學校根據專業建設發展規劃,對原有的實踐教學資源進行充分的整合和利用,加強與相關企事業單位的聯系合作,已初步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校內外實踐基地。
1、校內實踐基地建設
在整個中職教育過程中,實踐教學任務重,一些基本的實踐教學任務必須在校內完成。學校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校內實踐基地,以保證實踐教學的需要。學校耗資300多萬元,興建了建筑面積為2000平方米的綜合實習樓,內設多功能歌舞廳、可容納300人同時就餐的餐廳、供學生實習、就業。學校對原有的模擬客房、模擬餐廳進行了重新裝修,添置了滿足現代化教學實習的設施、設備。
2、校外實踐基地建設
校外實訓基地是教師和學生接觸社會、了解就業形勢和就業市場,以及對學生進行職業能力的培養和職業素質訓導的重要途徑,是人才培養能夠與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緊密結合的重要場所。應充分發揮招生與就業指導中心的作用。到現在為止,我校共建立外事服務專業校外實訓基地30多個。包頭賓館、包頭一電廠、包頭交警支隊、金盾酒店、民航大廈、興苑酒店等本地區企事業單位建立了聯辦關系。在內蒙古自治區學校中率先走出本地區,與天津、北京、廣州、珠海、深圳等地的服務部門建立了聯辦關系,與北京的醉翁亭酒家簽訂學生實習協議,與首旅集團簽訂了長期聯合辦學協議,學生教學實習期間,受到了實習單位的一致好評。
四、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
教學師資隊伍建設是搞好實踐教學的重要保證。職業教育的實踐教學對教師的要求很高,既要有較高的專業理論水平,又要有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既要了解企業的運作情況,又要掌握教育規律,必須具備“雙師型”或“雙師”素質 。因此,近年來我們采取外聘、從企業中選聘、派教師下企業鍛煉等多種途徑來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要求教師獲得有關技能考核等級證書,并實行激勵機制,對獲得職業技術等級證書的教師進行獎勵。鼓勵教師參與企事業單位的各種實踐活動。
通過以上的探索與實踐,學校的實踐教學狀況和實踐教學效果都有明顯的提高,在教師中形成了重視實踐教學、重視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的思想。在學生中增強了實踐能力訓練的學習氣氛,初步形成了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為進一步深化學校的實踐教學改革,提高實踐教學質量,提升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質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以就業為導向構建外事旅游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相關文章:
試析以就業為導向構建實踐性教學體系論文02-27
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12-04
以就業為導向 構建特色校園文化02-22
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11-21
國際經貿專業校內實踐教學課程體系構建12-02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