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我們身邊的數學
一、尋找生活中的原型,直接利用原型進行教學數學知識源于生活,也只有讓它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中,它才會有強大的生命力。小學數學的學習內容大部分都能從生活中找到原型,在教學這些內容時,如果能充分利用這些原型,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喜歡學習數學。如在教學“統計和可能性”這部分內容時,我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感興趣的事件引入,請學生調查了解好朋友喜歡吃的水果、喜愛的體育運動等,在調查的基礎上填寫統計表,繪制統計圖,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快就被調動起來。
二、尋找生活中的經驗,引導學生把直接經驗轉化為間接知識
數學來自生活,并高于生活,最后又回歸于生活。數學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并且數學只有在生活中才富有活力與靈性。用生活的理念構建數學課堂,正是《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的新境界。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或多或少地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只是自己不能把這些生活經驗轉化為數學知識,教師在教學時如果能利用好這些經驗,學生就會由熟悉而變得親切,再由親切而變得喜歡學習數學了。
三、尋找生活中的模型,幫助學生樹立表象意識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一些知識沒有辦法直接利用實物進行演示教學,但如果不進行操作演示,學生又很難理解,這時我們就可以尋找生活中的模型,利用模型幫助學生樹立表象意識,從而達到學習目標。如我在教學“行程問題”時,因大部分學生難以理解,我就找了兩輛遙控玩具車,讓兩位學生分別操縱,在教桌上進行演示,學生很快就理解了該如何解答。
四、尋找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引導學生探究數學規律
數學是一門規律性極強的自然科學,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存在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尋找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探究、掌握并運用數學規律,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如在教學對乘法分配律的探索時,我首先出示情境圖:小華家新買了一套房子,準備裝修,請你幫助小華算一算他家要買多少塊瓷磚。然后讓學生估一估大約需要多少塊瓷磚,再請學生用自己的方法來驗證估算是否正確。學生在驗證的過程中,發現不同方法的結果都是一樣的。那么這個發現是否適用于不同的數據呢?我又讓學生舉例進行驗證。在驗證前,我先指導學生觀察算式的特點,再讓學生舉符合要求的例子。學生在獨立舉例后,全班交流不同算式的共同特點,在此基礎上,概括出乘法分配律及其字母表示的方法,并使學生從中體會到探究數學規律的方法,享受探究規律的樂趣,樹立探究數學規律的信心。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也離不開生活,數學知識源于生活又回歸于生活。只有來自生活、回歸生活的知識才是最有價值的知識。要讓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興趣,最重要的一點是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價值。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注重聯系生活實際,積極尋找身邊的數學,使數學教學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松,而且能較好地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迅速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
【尋找我們身邊的數學】相關文章:
高等數學在我們生活中的具體應用論文01-07
尋找網絡質量的峰值03-29
身邊的心理學論文12-07
讓京劇走進我們的課堂11-17
農村小學如何尋找藝術教育的突破口12-04
如何修改我們的論文提綱03-29
在美術教育活動中尋找失落的想象力11-22
2011年:數字出版的競合元年,尋找網絡出版贏利模式12-02
我們不妨這樣進行地理教學12-11
肯德基跨文化營銷對我們的啟示11-21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