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高職院校開展生命教育的思考與實踐

    時間:2024-08-07 02:58:21 論文范文 我要投稿

    試析高職院校開展生命教育的思考與實踐


      論文摘要:隨著目前高校學生自殺率、犯罪率不斷上升的趨勢,高校學生的生命教育成為一個方興未艾的話題,本文作者試從高校加強生命教育的必要性、生命教育的內容、途徑、方法等方面展開論述,期冀探索出適合我校學生生命教育的有益思路。

      論文關鍵詞:高職院校;生命教育;實踐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騰訊網教育頻道,一項調查發現,55.1%的大學生認為高校應該加強生命教育。重視生命關懷教育,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教育發展的共同課題,也成為我國學校教育的必然趨勢。
      生命是大學教育的基本出發點,也是大學教育的核心。正如葉瀾教授所說:“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過人的生命、為了人的生命質量的提高而進行的社會活動。”

      一、加強生命教育原因

      (一)高職學生的個體特征需要
      這一時期的高職學生已發展到目前的90后了,作為改革開放后出生的一代人,不可避免地具有新時代的特征:家長過分保護,獨立生活能力和抗挫折能力減弱;另一方面,由于高考失利,出于走投無路的心態選擇高職院校,難免失落;不能正確看待失敗,認為高考失利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內心壓力增大,心理矛盾凸顯。
      (二)社會環境的變化需求
      社會轉型期,多元文化沖突、社會道德失范、價值觀念變遷,貧富差距拉大等都會給高職學生帶來一定的心理矛盾,激烈的社會競爭所帶來的壓力也以空前的態勢逼近學生們的生活,和所有大學生一樣,消極悲觀以至于自殺犯罪等現象越來越多,如何讓他們意識到生命的珍貴,培養積極的生命態度,努力實現生命的價值是教育者必須面對的新課題。
      (三)從生命教育的目的來看
      陳英豪指出“生命教育的目的就是希望彌補現行教育制度中,偏重知識與理性教育,卻忽視知識技能以外的德性、藝術、人文之教育,使學生在受教過程中,不僅學習到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因為有了生命教育涵養后,知識技能可以成為社會的用處,而不是拿來殺人的工具。”

      二、生命教育的內容體系

      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整個過程中都離不開生命教育,高職學校生命教育的服務對象主要是高職學生,應根據學生群體的生命特點來安排生命教育的內容。
      (一)珍惜生命教育,讓學生感受到生命的珍貴
      生命教育首先要引導學生認識生命的可貴。“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生命屬于人只有一次;相對于天地之悠悠,個體的生命是非常短暫的,即使平平安安也不過百年,更何況還有疾病、天災、人禍、隨時可能發生的危險。生命教育就是要讓大學生找到無數的生存理由,而把非理性選擇的依據一個個排除,要讓大學生體認到生命的珍貴,教育他們要懷有自愛之心,尊重生命,珍愛生命。日本學者池田大作指出:“生命是尊嚴的,就是說,它沒有任何等價物,任何東西都不能替代它。”
      (二)挫折教育,生命教育要打造學生堅強的意志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任何人不可心存僥幸,把自己看作是例外,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其實痛苦是人生的主旋律。挫折教育應該是教學生正確對待失敗,對前方的“不測風云”要有心理準備,磨練自己的意志,才能心懷希望,。教會學生從生活、友誼、愛情、責任中找到戰勝挫折的理由和法寶。羅曼·羅蘭說過:“只要有一雙忠實的眼睛和我們一道流淚,就值得我們為生命受苦。”
      (三)死亡教育:讓學生了解死亡感知生命
      死亡教育在很多國家是一門課程,但受我國傳統文化“未知生,焉知死”的影響和束縛,人們往往只注重對“生”的研究,而很少有人愿意甚至是忽視對“死”的談論。高職學院教育中,教科書里沒有死亡的概念,這方面的科普知識是少之又少,死亡教育的內容幾乎是空白。心理學家弗蘭克爾認為:“對于人生的絕大多數時光而言,生命是平淡的,這種平淡往往掩飾了生命意義的真實顯現。因此對于一個一帆風順的人而言,只有當他面臨死亡、體驗死亡、感知死亡時,才會從內心深處真正領悟到生命對自己的意義。”

      三、進行生命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一)開發“思政課”教學潛能,激發大學生的生命價值
      高職院校的“思政課”教學是幫助學生形成正確“三觀”的主要課程載體。其實,“思政課”教學的目標就是指導個體提高生命質量,煥發生命光彩,提升生命價值。“思政課”課程中蘊涵了豐富的生命教育的題材,教師應善于挖掘、整理、提煉。
      (二)結合思政教材內容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生體驗生存感受,培養生命情感
      生存感受是指個體對自身存在及其價值的自我體驗和感性認識。擁有豐富而又深刻的生存感受的人才能真正體會直面生活的悲歡離合;生命情感是指個體對生命意義的自覺、欣悅、沉浸,以及對他人生命乃至整個生命世界的同情、關懷與珍愛。
      1、通過組織野外活動,如露營、模擬長征等,增進學生個體對苦難的體驗,從而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他人的生命乃至全人類的生命。
      2、邀請“劫后余生”的人談談他們的感悟,因為經歷過死亡體驗的人,才會有更強的對生命的理解和眷戀。
      3、要求學生撰寫遺書,觀看執行死刑的視頻等。
      生命教育如果僅僅把學生和教師限制在精致的課堂里,那么這種生命教育本身就是沒有生命力的。

      四、結語

      目前,高職院校對生命教育沒有足夠的正視,更少將之作為一個獨立的課題來研究,要在短時期內看到生命教育的成效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必須從一門課程起步做一些淺嘗輒止的嘗試,筆者衷心的希望高校能重視學生的生命教育,避免更多的悲劇發生。

    【試析高職院校開展生命教育的思考與實踐】相關文章:

    高職院校開展網絡心理咨詢的思考12-04

    試析高職院校新生教育中實行“學長制”的探索與實踐12-02

    淺析高職院校有效開展學生創新素質教育的探索與思考12-05

    試析高職訂單教育模式的實施與思考12-02

    試析理工科院校開展人文類講座的思考03-10

    試析高職院校教師績效考核工作的思考12-11

    高職院校學生環保素質培養的思考與實踐11-26

    淺析高職院校有效開展學生創新素質教育的探索與思考論文03-10

    關于強化高職院校人文教育的思考11-21

    高職院校學生生命教育初探11-26

    • 相關推薦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亚洲国产精品欧美激情 | 亚洲午夜草久久 | 日韩欧美国产高清 | 亚洲色国产欧美日韩 | 久久免费丝袜国产 | 亚洲麻豆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