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問題及對策
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素質教育中的熱點問題,目前,一份全國22個省市對4~16歲兒童的調查結果顯示,兒童行為問題檢出率在6.32%~16%之間,也有不同角度的研究結果指出,兒童有或輕或重心理障礙的人數在30%~50%之間。這些研究都說明了一個問題,就是兒童心理健康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教育問題,是全社會關注的問題,也是影響兒童一生發展的大問題。一、小學生心理常見問題
小學階段是生理和心理發展的重要時期。許多中學生乃至大學生表現出來的心理問題,其實從小學時期就已滋生。小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習問題。
(1)學習困難
學習困難又叫學習障礙或學習失能,是指個體在從事某些特定知識、技能的學習時出現重大困難,以致無法完成同齡人能夠完成的任務。學習困難兒童的學習困難不是由智力缺陷或缺乏教育機會所致,而是由于大腦無法自我約束,大腦功能方面的缺陷造成的。
(2)厭學
厭學是由于人為因素所造成的兒童情緒上的失調狀態。近年來,家庭、學校和社會環境中多種不良因素的影響使小學生的厭學情緒有所增長。小學生的厭學癥狀主要表現為對學習有一種說不出來的苦悶感,一提到學習就心煩意亂、焦躁不安,對教師或家長的學習要求有抵觸情緒,學習成績不好,甚至發生曠課、綴學現象。
2.行為問題。
(1)多動癥
多動癥也稱“兒童多動綜合癥”,是指兒童表現出與其實際年齡不相稱的,以注意渙散、活動過度和行為沖動為主要特點的行為障礙,并且影響學習成績和班級紀律,所以受到了家長和教師的普遍關注。
(2)品行障礙
品行障礙是指個體反復出現違反社會道德標準或紀律,侵犯他人或公共利益的行為,包括攻擊性或對抗性行為。在小學生當中比較常見的有欺負和說謊等行為。傳統上我們習慣于把學生的品行問題歸結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其實從心理學角度看待和處理品行問題更能有助于問題的解決,而且兩者許多方面能產生互補的作用。(3)攻擊性強
很多學生會在被別人不小心踩了一腳時予以報復,包括語言上的(罵)和有形的(反踩一腳)行為,這表明小學生具有對抗性或攻擊性行為,有這種趨向的學生容易出現品行障礙。
3.情緒問題。
(1)焦慮
分數是直接的心理動機。因為已能體驗或預計考試結果對自身潛在威脅,使擔憂更為明顯。這種心理障礙如果處理不好,可能給學生帶來一些不必要的負面影響。
(2)冷漠、孤僻
很多人看電視遇到傷心、感人的情節都會感同身受,而很多學生則不會流眼淚,或認為那是假的而無動于衷,這實際上是對感情反應的刺激表現為了平淡,缺乏與之相對的情感體驗和表情。
還有很多學生與同齡人在一起不能感到快樂,其中的一部分學生還會感到自卑,顯示出少數的學生存在孤僻的心理。孤僻是心理上的屏障,這種心靈上的孤寂極不利于小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二、基于現狀,學校、家庭應采取的對策
1.全面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
根據以上調查,學校可以根據本校學生的具體情況和學校的培養目標,確定開設的課程內容。這些內容最好是以團體教育即班級授課為主,而且要配備相應的教材。同時也要輔以個別教學,因為有個別同學也許有很多特殊的實際問題,那就可以通過談心、行為指導、強化等手段達到培養目的。
2.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加強教師的心理健康。
在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一定要重視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教師的壓力是空前的。在這種情況下,就應當對教師進行適當的心理輔導,使他們釋放內心的苦悶,避免軀體壓迫癥、焦慮癥、神經衰弱、高血壓、嚴重心理疲勞。
3.加強家長的自身修養。
家長自身的素質,本是就是一種教育因素。對子女影響極大。它起著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有人說:“打鐵先得自身硬。”這就是告誡做父母的要特別注重加強自身修養,提高自己的素質。
【小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問題及對策】相關文章:
小學德育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論文11-21
英語教學主要問題及對策論文11-13
淺談中專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12-08
老年病人心理問題及護理對策11-14
績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研究論文05-27
幼兒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11-25
旅游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研究開提報告12-11
關于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及對策研究11-29
關于高職新生心理問題的成因及其對策探討02-24
新生入學初期心理問題的成因及對策論文03-03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