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中美術鑒賞課中的多樣化鑒賞
摘要: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是整個高中課程領域中的一門必修課程,它對于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發展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積極的作用。在美術鑒賞過程中,鑒賞者是主體,沒有學生的主體行為,僅靠教師的講授,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鑒賞活動。關鍵詞:美術鑒賞、新課程、體驗、多媒體、
美術鑒賞是對美術作品進行欣賞與評價,是運用感知、經驗和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聯想、分析和判斷,從而獲得審美享受,并理解其作品背后的藝術現象的活動。可以看出美術鑒賞教學不僅僅是將藝術大師的杰作展示給學生看,更重要的是通過美術學習讓學生自己具有獨立思考、評價、反思作品的能力。并在鑒賞之后運用已有的知識表達自己的觀點,進行獨立創作。目前美術鑒賞課的現況:
受高考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們過去的教學過多完全忘記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而只是讓學生記住我們教學規定的作品的理論評價,用固定的美術欣賞方法去欣賞,學生不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美術課同其他的應試學科一樣死氣沉沉,沒有想象,沒有創造。有時為了活課堂氣氛,引起學生注意,教師就大講特講美術方面的細節,如某個畫家的風流韻事,或某幅作品的拍賣價格風暴,或就是他所經歷的人與事,學生聽得倒是頗有味道,一笑而過,待教師再回到正題上時,才發覺已經離題千里。在高中的美術鑒賞課上,光是談畫面講故事是不能讓學生真正領會那美術作品背后的文化天地,美術鑒賞課自然成了高中生的“休息課”了,再次,在今天這個信息爆炸、媒體眾多的社會里,課本上的圖片知識內容已不再新鮮且缺少生動性,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即使教師企圖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被提問的學生也只是照著書本干巴巴地念上兩句而已。從深層次看,是我們原有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當前教學的現實情況,本人結合自己的美術教學工作,做了一些嘗試探索。
一、主持人式美術鑒賞
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有很多的教學方法都應大膽嘗試。在一堂美術鑒賞課上,我要講述中國古代的陶器與瓷器。由于很多同學來自農村,家里還保存有陶制的“缸”“甕”我請每個同學講解對這種陶器的特點,如顏色,質地及原料構成。當把每個同學的描述歸納在一起后,恰恰就是課文中對陶器定義的描述。同時,我也借助網絡,整理了很多有關陶器的資料,通過多媒體展示給全班同學。
在我與同學們的共同講解下,我和學生們知道了很多從課本上不能了解的東西:陶器是指以粘土為胎,經過手捏、輪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后,在800—1000℃高溫下焙燒而成的物品,坯體不透明,有微孔,具有吸水性,叩之聲音不清。陶器可區分為細陶和粗陶,白色或有色,無釉或有釉。
課后,我綜合了學生對這堂課的看法,這些看法對我進行節目主持人式的教學的構思是大有裨益的:學生表示喜歡主持人式的教師,“這樣可以讓課堂變得更為輕松”,“主持人一定不乏幽默感,講起課來肯定有趣,決不會讓人懨懨欲睡”,“這樣的老師更富有魅力,課堂內容也鮮活多彩”,極少數同學則認為那樣課堂可能會失控;學生表示很樂意接受課堂上進行比賽這種教學形式,他們對老師展示的大量圖片也很感興趣。學生普遍認為更多的圖片和課外知識能使他們視野更為寬闊,優秀的課件能使他們提高課堂效率,增強學習的積極性。經過實踐,我發現做一位主持人式的教師,必須要做到以下幾點:教師要放下架子,走近學生,用啟發、鼓勵的方法,活潑幽默的語言與學生展開交流,讓每一位同學都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其中;積極培育競爭的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積極性;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要靈活運用課本,并盡自己所能去開拓學生的視野。 二、實踐中式鑒賞
在美術鑒賞課中一般比較重視對理論知識的探討和理解,教學手段主要是看圖片,然后就是你說我說,手段的單一性不僅令學生感到乏味,教師也覺得疲憊,學過的東西很快忘記,常言道“動口不如動手”,我鼓勵學生進行大膽和可能的嘗試,著重感受、體驗和興趣培養。教師對活動結果的評價應具有較大的寬容性,比如:在講授完我國民間剪紙時,可要求學生根據所講內容自己折剪,即讓學生動手“剪一剪”,幾分鐘后通過實物展示學生自己的作品,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感覺并與眾人分享。這類作業要求在設計時目標明確,作業便于完成,作畫工具簡單,這樣的教學活動效果良好,當學生們看到自己的作品通過實物投影被展示出來時,都喜滋滋的,每位同學都有成就感。
三、多媒體網絡式鑒賞
現在的教學基本上都通過多媒體來完成,而美術鑒賞教學更加離不開多媒體的應用。不僅教師喜歡上網收集教學資料,現代的學生也喜歡上網,并成為一種現代的學習方法。高中生在小城鎮里也很難見到畫展、雕塑展等。但網絡卻能給學生打開一扇無所不能的窗,不論是畫家、作品、背景、還有各種畫派、畫種等等,應有盡有,學生通過完成教師布置的網絡欣賞作業,可以對作品進行鞏固、拓展延伸。在鑒賞外國美術作品時,學生往往對作者和作品的歷史年代以及時代背景一無所知,理解起來十分困難,這時網絡就成了很好的幫手。比如:在教學欣賞法國畫家德拉克羅瓦的《自由引導人民》這一作品時,我們讓學生通過百度等搜索引擎,輸入作者的名字“德拉克羅瓦”,這樣就可以查到大量與作者相關的文字資料和更多的作品。學生不但體會了《自由引導人民》這一作品,還了解了作品的背景,表達19世紀的社會生活、精神生活突出了個性和情感的價值,而且對畫家和作品有了更深的了解。 新課程的實施向我們每位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為學生而教,據學情而教,做到每課有反思,讓我們傾聽學生的聲音,作為學生的美術學習與身心發展的促進者,幫助每位同學成為“一個有藝術修養的人”(馬克思語),培養他們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審美能力,形成熱愛本民族傳統文化,尊重外國優秀文化成果的情感和態度。
【淺談高中美術鑒賞課中的多樣化鑒賞】相關文章:
淺談高中音樂鑒賞教學12-07
農村高中美術鑒賞課因材施教的實踐12-08
淺談高中音樂鑒賞教學張玉東12-11
美術鑒賞課在中等職業教育中的重要性06-08
淺析通俗美術在美術鑒賞教育中的可行性12-11
淺談顏真卿的書法特點及鑒賞論文06-04
獨立學院史論課教學中鑒賞模式的運用論文12-18
論述高中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12-06
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的問題及解決對策12-06
淺談美術理論在美術教育中應用03-25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