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舊初中歷史課程標準的部分比較

    時間:2023-06-10 15:03:28 碩士論文 我要投稿

    關于新舊初中歷史課程標準的部分比較

      第一部分 前沿

    關于新舊初中歷史課程標準的部分比較

      一、歷史課程性質

      不同:新版增加了歷史課程的性質(思想性、基礎性、人文性、綜合性),舊版沒有。

      分析:對課程性質有了更清楚的認識,才能在此指導下更好地確立課程理念和進行課程設計。

      二、課程基本理念

      相同:都強調了歷史教育的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都強調了以普及歷史常識為基礎,初步掌握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與技能;都強調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都強調了學生學習方式、教師教學方式以及教學評價方式的轉變。

      不同:

      1、舊版更強調歷史學科的實用功能和基礎性,為學生進入和適應社會打基礎,為學生進一步接受高一級學校教育打基礎;新版更強調歷史學科的教育功能和育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為宗旨。

      分析:從素質教育出發,歷史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2、舊版強調不刻意追求歷史學科體系的完整性;新版沒有此項內容。

      分析:歷史學科體系的完整性是歷史教學必不可少的部分,即使在新課改下也不能忽視歷史學科體系的完整性,有利于學生全面和整體地把握歷史。

      3、舊版強調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新版在此基礎上增加了對學生社會責任感和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

      分析:既要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也不能因此而忽視了共性或集體性的發展。

      4、舊版強調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探究性;新版在此基礎上增加了學生學習的合作性。

      分析:合作精神是學生個性發展必不可少的,也是今后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素質。

      三、課程設計思路

      不同:新版增加了歷史課程的設計思路,舊版沒有。

      分析:有了對歷史課程設計的總體引導,有利于在歷史課程內容的編寫、教學的實施等方面保證新課改的總體方向,同時又不乏彈性和開放性,有利于發揮各地的自主性和創造性,更好地促進新課改的發展。

      第二部分 課程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相同:都強調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初步形成正確的歷史時空概念;提高歷史的閱讀能力和觀察能力;初步學會從多種渠道獲取并處理歷史信息的能力;形成豐富的歷史想象力;學會用口頭、書面等方式陳述歷史問題的表達能力。

      不同:

      1、新版增加了了解多種歷史呈現方式,包括文獻資料、圖片、實物、遺址、遺跡、影像、口述、歷史文學作品等具體詳細的方式。

      分析:了解多種歷史呈現方式,學生可以更具體地、更好地學會從多種渠道獲取并處理歷史信息的能力。

      2、新版增加了歷史情境想象要符合當時的歷史條件。

      分析:歷史情境想象要符合當時的歷史條件,這是歷史研究以及歷史學習必須注意的問題,也是當前學術界歷史研究所關注的問題,即注重還原歷史場景。有利于培養學生客觀認識和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3、新版增加了初步形成重證據的歷史意識。

      4、新版增加了初步學會分析和解決歷史問題。

      分析:形成重證據的歷史意識,學會分析和解決歷史問題,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和邏輯論證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相同:都強調了通過多種途徑感知歷史;注重探究式學習;與他人合作學習。

      不同:

      1、舊版強調了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學習運用歷史的眼光來分析歷史與現實問題,培養對歷史的理解力;新版沒有。

      分析:沒有強調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學習運用歷史的眼光來分析歷史與現實問題,培養對歷史的理解力,這是新版的一大不足,沒有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2、舊版在探究式學習中強調了勇于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新版沒有。

      分析:沒有強調勇于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也是新版的一大不足,勇于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有利于學生創新性和個性的發展。

      3、舊版在探究式學習中更強調學習解決歷史問題的基本方法;新版更強調嘗試體驗探究歷史問題的過程。

      分析:新版從初中生心理發展特征的角度出發,更強調嘗試體驗探究歷史問題的過程,比舊版單純強調學習解決歷史問題的基本方法更科學合理。

      4、新版增加了逐步學會運用時序與地域、原因與結果、動機與后果、延續與變遷、聯系與綜合等概念對歷史事實進行理解和判斷。

      分析:逐步學會運用時序與地域、原因與結果、動機與后果等概念對歷史事實進行理解和判斷,有利于逐步培養學生較為專業的歷史學科學習的思維方法和素養。

      5、新版增加了逐步掌握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包括計算歷史年代的方法、閱讀教科書及有關歷史讀物的方法、識別和運用歷史地圖和圖標的方法等等。

      分析:新版指出了多種具體的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對學生的歷史學習有更清晰、更強的指導意義。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相同:都強調了要認識中國國情,認同祖國歷史與文化;培養愛國主義情感,增強歷史責任感;逐步形成面向世界的國際意識;加強法制意識;逐步形成科學意識和科學態度;逐步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審美情趣。

      不同:

      1、新版強調了從歷史的角度認識中國的具體國情。

      分析:從歷史的角度認識中國的具體國情,更具客觀性、歷史性和現實意義。

      2、新版增加了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分析: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培養,對于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的培養舉足輕重。

      3、新版增加了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

      分析: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是當今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具體國情對學生愛國主義的要求。

      4、新版增加了認識到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是中國繁榮昌盛的重要保證。

      分析:認識到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是中國繁榮昌盛的重要保證,也是當今我國尚未完全統一、社會不穩定因素尚存的具體國情對學生愛國主義的要求。

      5、新版增加了認識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

      分析:認識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有利于培養學生對世界形勢的正確認識以及和平發展意識。

      6、新版強調了不斷發展社會主義民主與加強社會主義法制意識。

      分析:強調不斷發展社會主義民主與加強社會主義法制意識,是當今我國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有待發展與加強的具體國情的要求,有利于逐步培養學生的政治素養。

      7、舊版強調在了解科學技術給人類歷史發展帶來巨大物質進步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科學意識和科學態度;新版則強調認識科學技術的發展對人類歷史進步的推動作用,進而逐步形成科學意識和科學態度。

      分析:科學技術并非只給人類社會帶來了物質進步,還有精神文化層面的進步,二者缺一不可,易讓學生忽視科學技術促進精神文化發展的作用,舊版表述欠妥。

      8、新版增加了認識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以及初步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分析:強調認識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以及初步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是當今世界生態環境破壞日益嚴重、資源利用不合理的嚴峻形勢的要求,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生態意識,逐步促進人類社會健康發展。

      9、新版增加了認識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作用以及杰出人物在歷史上的重要貢獻,理解個人與群體、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形成健康的個性品質。

      分析:認識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作用以及杰出人物在歷史上的重要貢獻,理解個人與群體、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形成健康的個性品質,有利于學生對個人與集體在歷史中的作用的正確定位,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個性在良好的人際關系中健康發展。

    【新舊初中歷史課程標準的部分比較】相關文章:

    淺談新舊債務重組準則的比較分析及其影響12-02

    長期股權投資新舊準則的變化11-22

    新舊企業會計準則所得稅會計處理之分析比較的論文03-22

    探析新舊教材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對比12-05

    論文致謝部分寫法03-25

    本科論文致謝部分03-28

    論文致謝部分寫作范文12-11

    論文致謝部分怎么寫?02-21

    學校教育中新舊師生關系對比論文03-13

    • 相關推薦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三级国产人成在线 | 亚洲日本电影久久 | 亚洲精品色在线网站 | 午夜色福利视频 | 亚洲精品自在线 | 日韩亚洲欧美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