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主題班會方案

    時間:2022-07-08 01:33:40 主題班會 我要投稿

    端午節主題班會方案

    端午節主題班會方案1

      關于開展“我們的節日——端午節校園詩會”主題活動

    端午節主題班會方案

      各區、縣(市)教育局,高新區社會發展局,局直各大中專院校,省、市直中小學校: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大力弘揚和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促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市教育局決定在中小學開展“我們的節日——端午節校園詩會”主題活動,現將活動要求通知如下:

      一、活動主題

      吟誦屈原詩歌,書畫屈原詞章,弘揚愛國精神,贊美美麗星城

      二、活動時間

      20xx年6月3日—8日

      三、活動內容

      1、普及傳統節日知識。各學校要利用校園電視臺、專題黑板報、升旗儀式和班校會,大力普及端午節的節日知識,引導青少年進一步了解傳統節日、認同傳統節日、喜愛傳統節日、過好傳統節日。要按照“三貼近”原則,把端午節主題文化活動與創建全國精神文明城市結合起來,與“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活動結合起來,與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結合起來,通過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2、舉辦端午節校園詩會。為紀念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傳承愛國主義精神,歡慶中華民族傳統佳節,各學校要分班級在端午節前開展校園詩會,通過吟誦屈原詩歌,書畫屈原詞章等形式多樣的活動,掀起緬懷屈原愛國主義精神,歌頌和諧盛世的熱潮。6月5日下午3:00,市教育局在麓山國際實驗學校舉辦教育系統“我們的節日—端午節校園詩會”。

      3、開展征集詩、文活動。各學校要以紀念屈原、歌頌新生活為主題,向全校師生征集詩、文作品,并擇優5篇(區縣教育局、高新區社會發展局各20篇),于6月2日上交市教育局學生處。市教育局將組織專家進行評選。優秀作品將推薦在長沙晚報、《學生家長社會》雜志發表,并可參加端午節校園詩會活動。

      四、活動要求

      1、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各學校要把該主題活動作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作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主要內容,制定切實可行的活動方案,認真抓好落實 。

      2、創新形式,務求實效。要不斷創新活動的形式和載體,不斷增強節日文化活動的群眾性、吸引力、感染力,努力增強青少年學生過傳統節日的意識。活動結束后各學校將活動情況報市教育局宣統處。

    端午節主題班會方案2

      一、端午節的由來

      屈原是楚國的大夫,一直為國家的大事而擔心,因為眼看著國家急難而無法拯救他的國家、無法實現他的理想,每天都是愁眉苦臉的,他常常一個人在江邊徘徊嘆息。不久,這位詩人就抱著砂石,投江自殺了。人民知道后,都趕到江邊找尋屈原,可是一直都找不到。為了不讓水中的魚蝦把屈原的身體吃掉,他們就在江上劃龍舟、敲鑼打鼓,希望能將魚蝦趕跑;還用粽葉包米飯,作成粽子,投到江喂給魚蝦吃,希望屈原的身體不要受到傷害。這就是劃龍舟、包粽子的由來。

      二、端午節的傳統習俗

      1,劃龍舟

      鄉民撐船尋找屈原的身體的習俗,龍舟競賽是端午節最受歡迎的民俗活動 。

      *比賽開始,只見船上的選手在鼓聲中,以整齊的動作奮力往前劃,河川的終點處插有旗子,看那一隊最先奪得為勝。 粽子最早是因鄉民于屈原投江后,怕他的尸

      體遭到魚蝦啃食,就用竹葉包著糯米飯擲入河中,成為現在的粽子。

      2. 粽子

      粽子的傳統種類有臺式肉粽,堿粽、豆沙粽、胡州粽、客家粄粽等等而現在的粽子樣式多端化,如五谷雜糧、鮑魚粽、藥膳粽、茶粽、南瓜粽、魚翅粽等等。

      3. 香包

      香包是種吉祥的避邪物,用各色綢布制成囊狀,里面放置香料,因而稱為香包。

      4艾草、菖蒲

      制作的.方法是:用彩線系著一個裝滿艾草,雄黃和檀香粉末,混合香料的小布袋給小孩掛著,防止毒蟲侵擾,有防毒避邪的功用。

      5.端午節的相關詩詞

      浣溪沙

     。ㄋ巍ぬK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

      明朝端午浴芳蘭。

      流香漲膩滿晴川。

      彩線輕纏紅玉臂,

      小符斜掛綠云鬟。

      佳人相見一千年。

      午日觀競渡

     。。邊貢)

      共駭群龍水上游,不知原是木蘭舟。

      云旗獵獵翻青漢,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會,醉諷離騷不解愁。

      今天,我們聚在一起,認真學習了屈原的一些歷史,對他的生平和品格有了更多的了解。此次班會讓我發現了我們班的同學對屈原的掌握挺深入的,并不屬于那種“一問三不知”的類型。此次班會的目的能夠讓同學對屈原有更好的了解,我相信我們已經達到了這個目的。

    端午節主題班會方案3

      “育傳統美德,揚愛國之心”——西門小學“端午節”主題活動方案

      一、活動背景:

      以民族傳統節日為基本載體的民俗文化,是中華民族區別于其他民族的標志,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巨大動力。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清明、中秋、端午等作為中國的一個個傳統節日,從來沒有被人遺忘。由中宣部等聯合發出的《關于運用傳統節日弘揚民族文化優秀傳統的.實施意見》中指出:“中國傳統節日中所蘊含的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是對青少年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寶貴資源!褌鹘y節日教育納入學校教學活動之中,推動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進課堂、進教材。”《上海市學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導綱要》中也指出:“要利用清明、端午、中秋和重陽等民族傳統節日,引導學生了解中華民族的民俗風情和傳統美德!笨梢,開展傳統節日教育,是弘揚傳統美德、培育學生民族精神的有效載體。因而,學校在端午節來臨之際,根據學生實際,制定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端午節系列活動方案,讓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提高對端午節認識與了解,用節日的傳統文化哺育他們健康成長。

      二、活動目的: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有著獨特的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系長命縷等慶祝活動。這些活動都適合小學生來開展,既能鍛煉和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又能增進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興趣。同時,端午也是紀念屈原、秋瑾等先輩的特殊日子,可以借端午節,開展緬懷先輩,傳承民族精神的系列活動。

      三、活動主題:“育傳統美德,揚愛國之心”

      四、活動時間:5月26日——6月5日

      五、活動內容、形式、時間、要求

      (一)、具體實施階段(5月26日——6月5日)

      1、由大隊委干部發表以“育傳統美德,揚愛國之心”為主題的國旗下講話。(5月26日,大隊部負責)

      2、各年級出好一期“育傳統美德,揚愛國之心”專題黑板報(6月1日前,大隊部負責)

      3、學校德育處利用校班會在全校范圍內組織開展“端午節”民俗民風知識講座(5月26日)。通過講座,讓每個學生對端午節的習俗有進一步的了解,同時動員學生跟隨父母一起端午系列活動活動,另一方面也是對傳統節日美好體驗,加強了親子間溝通、了解,以此和諧親子關系,也能更好的幫助延續傳統文明。(德育處負責)

      4、一——五年級童謠征集活動。(每班5篇)(6月1日之前完成,德育處負責)

      5、三——五年級“育傳統美德,揚愛國之心”端午小報制作比賽。(每班3份)(5月28日前)

      6、端午軟筆書法比賽。(美術組負責,6月1日之前完成。)

      (二)、總結展示階段(6月6日)

      1、環境布置:

      童謠(征集:黃丹鳳6月1日前)(裝飾、編號:朱紅萍6月1日前)(懸掛:美術組)

      書法(征集:黃丹鳳6月1日前)裝飾:朱紅萍6月1日前)(懸掛:美術組)

      賽龍舟彩泥展(朱紅萍)

      評選(選票印刷、分發、投票箱、后期統計:毛艷艷)

      選票(你最喜歡的10首童謠)

    端午節主題班會方案4

      一、設計背景: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傳統節日正是培育優秀民族文化的沃土,也是培養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徑。今年的端午節是在抗震救災與支援災區重建家園的特殊時刻中迎來的,因此圍繞“走進端午”這個話題,設計了“端午說由來、端午話習俗、端午講故事、端午賽詩會、學生談感受”等板塊,讓學生在活動中了解端午節的來歷、習俗等,感受端午節的文化內涵,親身體驗我國傳統佳節的獨特魅力,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二、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習慣,同時鍛煉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書籍、報刊、網絡、他人經驗等)獲取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學習端午節文化,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活動地點:三(2)教室

      四、活動時間:6月

      五、活動前準備:上網查閱資料、收集故事、多媒體課件等。

      六、活動過程

      【活動導入】

      1、我國有很多傳統節日,你知道我國有哪些傳統節日嗎?

      2、那么端午節的由來、習俗你們知道嗎?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端午節去了解一下。3、引出主題:“走進端午”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活動一】端午說由來

      (一)端午節別稱

      1、端午節有哪些別稱?

      2、關于端午節的由來,說法很多,誰能告訴大家?(學生交流)

      (二)端午講故事

      1、端午節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關于端午節故事傳說很多,你們知道哪些與端午節有關的故事嗎?

      2、學生講述端午節故事:《曹娥救父的故事》、《屈原投江》。

      3、主持人小結。

      【活動二】端午話習俗

      (一)賽龍舟

      1、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于我國地廣人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于是各地有著不同的習俗。你們知道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嗎?(學生自由交流)

      2、你知道端午節最熱鬧的習俗是什么嗎?(多媒體課件:賽龍舟)

      3、端午節為什么要進行賽龍舟比賽?(學生交流)

      (二)話粽子

      1、除了賽龍舟,端午節的主要習俗就是品嘗粽子。(學生介紹粽子的由來。)

      2、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琳瑯滿目。(多媒體課件:粽子)

      3、我國各地方的`粽子還各有特色,請幾個外地學生介紹他們家鄉的粽子。(由三名來自湖南、江西、四川的學生介紹。)

      4、主持人小結。

      【活動三】談感受,激發情感

      1、今年端午節與往年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過的?

      (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2、你想對地震災區的小朋友說些什么?(學生交流)

      3、唱歌:《56個民族是一家》

      4、主持人總結:兩千多年的歲月,這在歷史的長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盡管大江東去,暮往朝來,詩人屈原的形象卻依然留在人們心間。我們世世傳遞端午節,代代都記住他,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愛國詩人——屈原。

      【教師總結】

      看了你們自己策劃的主題班會,不僅是同學們,包括老師自己都對端午節加深了了解。我就以屈原《離騷》中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段話來結束今天的主題班會,也希望同學們用這段話來勉勵自己,在小學階段最后一段時間里努力學習,以優異的成績進入中學。

    端午節主題班會方案5

      一、指導思想:

      通過“揚傳統文化、尚和諧自然”主題教育活動,以年級為單位,通過詩歌吟唱、主題班會等形式開展各類體驗活動,加強學生對民族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引導學生崇尚自然,強身健體,培養“團結合作、銳意進取、艱苦創業、開拓創新”的精神。

      二、活動內容。

      6月8日是傳統的端午節,我校將利用這一節日,對學生進行有效的`道德教育!皳P傳統文化、尚和諧自然”主題教育活動分為三個階段開展。

      第一階段:學先烈

      時間:6月2日

      形式;升旗儀式、櫥窗宣傳等德育陣地活動

      1、利用升旗儀式國旗下的講話,進行宣傳教育,并解讀學校端午節主題教育活動方案。

      2、櫥窗布置。端午節的相關知識及屈原的生平介紹。

      第二階段:憶先烈

      時間:6月6日班會課

      形式:故事演講、十分鐘隊會、主題班會等活動。

      1、“屈原小故事”演講比賽,激發學生對愛國詩人屈原的敬愛之情,培養學生愛國進取的精神。(1—2年級)

      2、“話屈原、吃粽子”為主題的十分鐘隊會。(3——5年級)

      3、“走進端午”為主題的班會活動。(6——8年級)

      第三階段:效先烈

      時間:6月13日班會課

      形式:詩歌吟唱、親子活動、感恩活動等。

      1、電視觀看“賽龍舟比賽”,激發學生積極進取、強身健體、團結拼搏的精神。(1——3年級)。

      2、感恩——贈香囊活動。讓學生了解風俗,學會感恩。(4——6年級)

      3、“賽詩會”活動。收集有關端午節的詩歌,并在班中進行吟唱。(7——8年級)

      4、親子活動——“我和媽媽一起包粽子,感受節日的氣氛,體會父母的艱辛。(9年級)

      三、活動總結。

      德育處對整個活動進行檢查、評比、總結,表彰先進集體和個人。

    端午節主題班會方案6

      “迎端午,緬故人,揚傳統”主題班會

      一、設計背景: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傳統節日正是培育優秀民族文化的沃土,也是培養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徑。因此圍繞“迎端午,緬故人,揚傳統”這個話題,設計了“端午說由來、端午話習俗、端午講故事、端午賽詩會、學生談感受”等板塊,讓學生在活動中了解端午節的來歷、習俗等,感受端午節的文化內涵,親身體驗我國傳統佳節的獨特魅力,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習慣,同時鍛煉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書籍、報刊、網絡、他人經驗等)獲取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學習端午節文化,讓學生了解傳統節日, 向屈原學習,熱愛祖國,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活動地點:

      高二(3)教室

      四、活動時間:

      20xx年6月

      五、活動前準備:

      上網查閱資料、收集故事、多媒體課件等。

      六、活動過程

      【活動導入】

      1.我國有很多傳統節日,你知道我國有哪些傳統節日嗎?

      2.端午節的由來、習俗你們知道嗎?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端午節去了解一下。

      3.引出主題:“迎端午,緬故人,揚傳統”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活動一】端午說由來

     。ㄒ唬┒宋绻潉e稱

      1.端午節有哪些別稱?

      2.關于端午節的由來,說法很多,誰能告訴大家?(學生交流)

     。ǘ┒宋缰v故事

      1.端午節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關于

      2.端午節故事傳說很多,你們知道哪些與端午節有關的故事嗎? 學生講述端午節故事:《曹娥救父的故事》、《屈原投江》。

      3.主持人小結。

      【活動二】端午話習俗

     。ㄒ唬┵慅堉

      1.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于我國地廣人多,加上許

      多故事傳說,于是各地有著不同的習俗。你們知道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嗎?(學生自由交流)

      2.你知道端午節最熱鬧的習俗是什么嗎?(多媒體課件:賽龍舟)

      3.端午節為什么要進行賽龍舟比賽?(學生交流)

     。ǘ┰掫兆

      1.除了賽龍舟,端午節的主要習俗就是品嘗粽子。(學生介紹粽子的由來。)

      2.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琳瑯滿目。(多媒體課件:粽子)

      3.我國各地方的粽子還各有特色,請幾個外地學生介紹他們家鄉的粽子。 (由三名來自浙江、江西、山東學生介紹。)

      4.主持人小結。

      【活動三】端午賽詩會

      1.屈原是一位愛國詩人,為了紀念他,所以有人把端午節還被稱作“詩人節”。

      2.請幾位學生朗誦端午節的詩篇。

     。1)《端午》唐 文秀

      (2)《五月五日》梅堯臣

     。3)《端午節的懷念》

      3.主持人小結: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篇,已廣泛深入人心,因此,在我國有關端午節民俗文化領域中,大家都與紀念屈原聯系在一起。

      【活動四】談感受,激發情感

      1.今年端午節與往年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過的?

     。▽W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2.快板:《民族精神代代傳》

      3.主持人總結:兩千多年的歲月,這在歷史的長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盡管大江東去,暮往朝來,詩人屈原的形象卻依然留在人們心間。讓我們世世傳遞端午節,代代都記住他,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愛國詩人——屈原。

      【教師總結】

      看了你們自己策劃的主題班會,不僅是同學們,包括老師自己都對端午節加深了了解。我就以屈原《離騷》中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段話來結束今天的主題班會,也希望同學們用這段話來勉勵自己,在高二階段最后一段時間里努力學習,以良好的狀態進入高三。

    端午節主題班會方案7

      端午節主題班會簡案

      薛城區常莊鎮北點聯校 褚志永

      一、活動主題:端午話傳統

      二、活動背景:現在的小學生對國外的節日了解很多,但對于中國的傳統節日僅限于春節、中秋節等幾個節日,為讓學生了解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節日,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積淀,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我決定引導孩子們開展“端午話傳統”的主題班會。

      三、活動目標:

      1、緬懷先人,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了解端午節由來和風俗習慣時,鍛煉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書籍、報刊、網絡、他人經驗等)獲取信息的能力。

      3、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動手能力。

      4、以“端午節”為契機教育學生學習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的偉大精神。

      四、活動準備:

      1.收集有關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等相關知識。

      2.準備有關端午節的詩歌。

      3.了解屈原的歷史資料及詩歌作品。

      4.選主持人,師準備視頻及PPT。

      五、活動形式:小組合作 詩歌朗誦

      六、活動時間:十九周班會課

      七、活動地點:五、二班教室

      六、活動過程:

      一、假設情境,激情導入

      1.放吃粽子、賽龍舟的視頻及照片。

      2.引發學生了解相關知識的欲望。

      3.主持人引出主題:馬上就要到端午節了,同學們對端午節的知識了解多少呢,?我宣布:“端午話傳統”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一、展示

     。1)首先由各小組交流整理各自收集的的有關端午節的來歷、風俗習慣及屈原的事跡。

     。2)由各小組推選一名代表匯報自己收集到的知識,師生交流、匯總,共同學習: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兩千多年來,端午節一直是一個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節。

      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重午節,據傳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羅江殉國的日子。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就成為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后,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并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如《九歌》、《離騷》,深入人心。“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吾不能變心而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等熔鑄著屈原思想光輝和人格精魂的雋永詩句,兩千多年來,影響和哺育著一代代的仁人志士和文人墨客。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系在一起。隨著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始于春秋戰國的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節日。

      中國的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們過節的習俗卻大同小異。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懸掛菖蒲、艾草,佩香囊,賽龍舟,比武,擊球,蕩秋千,給小孩涂雄黃,飲用雄黃酒、吃咸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逐漸消失外,其余習俗至今已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的國家。

      每到端午節,人們都要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紀念屈原,端午詩會吟屈原、賽龍舟紀念屈原、舉行儀式公祭屈原,此外還有掛艾蒿、插菖蒲、吃粽子、飲雄黃酒等。

      二、交流

      (1)選取學生代表說出有關端午節的詩歌及偉大詩人屈原的作品,師生交流、匯總

     。2)選取代表朗誦李清照《端午》、《九歌》、《離騷》部分詩句,師生評價。

     。3)師朗誦《離騷》部分詩句,引起共鳴,師生齊讀,升華情感。

      三、升華

      師進行情景升華:今天我們了解了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習慣及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事跡及他的作品,就是要弘揚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努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當今中國不僅需要大量優秀的人才,更需要成千上萬富有高尚愛國情操的仁人志士。我們小學生作為祖國的未來及希望,更要做一個愛國的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

      四、拓展:

      (1)討論交流:為了明天更幸福,我們應該怎么做?

     。2)師生小結討論交流情況。

      七、班主任總結

      今天的主題班會開展的很成功,同學們團結協作,積極參與,老師為你們感到高興。通過今天的活動,我們了解了端午節的來歷、風俗習慣以及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事跡和他的作品,真正接受了一次傳統文化和愛國主義教育,更懂得了要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創造更加幸福的生活。讓我們努力學習,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端午節主題班會方案8

      【活動地點】:五(1)班教室

      【活動時間】:農歷五月初三

      【活動內容】:以游戲的形式體現端午的風俗,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烘托節日氣氛,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活躍同學們的課余生活。

      【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了解端午節由來和風俗習慣時,鍛煉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書籍、報刊、網絡、他人經驗等)獲取信息的能力。

      3、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動手能力。

      前期準備工作:準備好活動用的布、針線、材料以及粽子和五彩線。

      【活動流程】:

      一、開場白

      班主任:又到一年粽飄香,你們是否對華夏傳統節日——端午節有所期待呢?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節。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等,今天,老師和大家在這里共度佳節。

      二、了解民族文化

      班主任:(1)你知道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嗎?關于端午節有哪些傳說?

      生:愛國詩人屈原因為擔憂國家興衰,憤而抱石頭投汨羅江自盡,而感動天下百姓,百姓為怕魚兒吃掉屈原尸體。于是用竹葉包成肉粽投入江中,這就是端午吃粽子的由來。

      生: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居民為了不讓跳下汨羅江的屈原尸體被魚蝦吃掉,所以在江里投下許多用竹葉包裹的米食(粽子),并且競相劃船(賽龍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尸體。

      (2)在我們這兒過端午節有哪些有趣的風俗習慣呢?

      生:吃粽子、撮五彩線戴。

      (3)你打算怎樣度過今年的端午節呢?

      生:我打算和家人一起吃粽子來過今年的端午節。

      三、游戲開始

      (一)吃粽子比賽

      班主任:我們先來猜個謎語:三角四楞長,珍珠肚里藏,要吃珍珠肉,解帶扒衣裳。(謎底:粽子)

      班主任:下面我們就來個吃粽子比賽,怎么樣?(班主任講規則)

      參賽者以四人為一組,蒙好雙眼,待主持人宣布“開始”后,各參賽選手在原地轉五圈,然后找到自己的粽子,以最快的速度解開包裝吃完粽子,當完全咽下后舉手示意,由小組長檢查無誤后示意主持人宣布比賽結束。為完成游戲時間最短的獲勝選手鼓掌。

      班主任:從大家剛才的表現,可以看到同學們已感受到了過節的快樂。

      (二)縫香包

      先由班主任講解縫香包的要領和針法,然后同桌兩人一組,班主任宣布“開始”后,再動手,同桌可以互相幫助。時間為15分鐘。比賽結束后,由班干部推選出5個制作的精美的香包,制作人各自配戴自己的作品一塊合影留念。

      (三)撮五彩線

      還是同桌兩人合作,各自把自己準備好的.五彩線拿出來,待班主任喊“開始”,自己動手開始撮,限時3分鐘。完了之后,把自己的成果戴到手上,舉手示意成功。

      四、反思與拓展

      這次活動,通過師生討論交流、游戲活動、展示作品,使學生在活動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勞動成果與價值,了解了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動手能力。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習俗?墒,就在去年,韓國已經提前申請了端午節為東南亞文化遺產保護,這可給了我們極大的警示:我們應該熱愛我們的傳統文化習俗,讓它們代代相傳!

    端午節主題班會方案9

      班級:高一(4)班

      活動目的:1.通過班會課,讓學生了解傳統節日,向屈原學習,熱愛祖國,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活動準備:學生搜集端午節的一些資料,用于在班會課上交流。

      活動過程:

      1、學生交流對端午節的認識。

      農歷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農歷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為卯,順次至五月為午,因此稱五月為午月,“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中天等。從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見于晉人周處《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于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壓邪。

      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端午節現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XX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端午節的別稱。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

      3、端午節舉行的一些活動。

      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端午節是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戰國時代的楚國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歷正月初七,或謂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4、各地的端午節習俗。

      (河北省) 北平忌端午節打井水,往往于節前預汲,據說是為了避井毒。市井小販也于端午節兜售櫻桃桑椹,據說端午節吃了櫻桃桑椹,可全年不誤食蒼蠅。各爐食鋪出售“五毒餅”,即以五種毒蟲花紋為飾的餅。灤縣已許聘的男女親家咸于端午節互相饋贈禮品。趙縣端午,地方官府會至城南舉行聚會,邀請城中士大夫宴飲賦詩,稱為“踏柳”。

      (山東省) 鄒平縣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飲酒一杯,傳說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給兒童纏七色線,一直要戴到節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來扔在雨水里。臨清縣端午,七歲以下的男孩帶符(麥稓做的項鏈),女孩帶石榴花,還要穿上母親親手做的黃在鞋,鞋面上用毛筆畫上五種毒蟲。意思是借著屈原的墨跡來殺死五種毒蟲。即墨在端午節早晨用露水洗臉。

      (山西省)解州端午,男女戴艾葉,稱為“去疾”,幼童則系百索于脖子上,據說這是“為屈原縛蛟龍”。隰州端午,各村祭龍王,并在田間掛紙。懷仁縣端午又名“朱門”。定襄縣端午,學生需致贈節禮給教師。潞安府以麥面蒸團,稱為“白團”,與粽子一起拿來互相饋贈。

      (陜西省) 興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領僚屬觀賞競渡,稱之“踏石”。興平縣端午以綾帛縫小角黍,下面再縫上一個小人偶,稱為“耍娃娃”。同官縣端午以蒲艾、紙牛貼門,稱為“鎮病”。

      5、總結

      端午節最有意義地方在于她是中國唯一一個以紀念真實的歷史人物而緣起并延續至今的節日,并且是一個重要的節日。大家知道,新中國以后的法定節假日不用說了,都是以政治意義為背景的,即使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絕大部分是來源于氣候節令的變化,其次是神話傳說和地方鬼神祭祀,唯一這個傳統大節端午節卻是緣于并用來紀念一位南方的浪漫主義詩人的。在中國,一些著名人物,幾乎全是一些政治人物死后,被民間奉為神靈而設龕祭祀的也不乏其例,但都還沒達到以全國范圍的節日活動來進行紀念的程度,而為什么戰國時代的偏居南方經濟落后地區的楚國的.一位非主流(從當時和整個詩歌發展史來看)的以方言寫作的詩人得以當此殊榮呢?而且請注意,他結束生命的方式也不是戰國俠士般的慷慨悲歌、引頸自戕,而是更憂怨地、更陰柔地投水自盡。中國的生命哲學里除了關乎榮譽、氣節的危急關頭,似乎對自殺的舉動向來是爭議多過理解的,一個推崇或“死諫”或“忍辱負重”的民族,為什么會對一個自殺的失意政治人物兼詩人的死傾注了如此多的同情和關愛?另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個節日是由民間自發興起的。這在世界歷史上都是罕有的。能被民間自發紀念而生成節日的,幾乎全與宗教有關,至于紀念一些偉大政治領袖或公益人物的節日則大都與政府或國際組織行為有關,如華盛頓、馬丁路德金、南丁珂爾等。為什么一個人、而不是一個神能夠由民間自發地與一個節日緊緊地聯系起來了呢?

    端午節主題班會方案10

      班會主題:粽葉飄香話端午

      班會時間:20xx年6月16日

      參會人員:XX酒店一班及XX中文文秘班全體人員

      班會目的:通過本次班會,讓學生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習慣,學習端午節文化,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班會過程:

      一、導入

      1、我國有很多傳統節日,你知道我國有哪些傳統節日嗎?

      2、那么端午節的由來、習俗你們知道嗎?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端午節去了解一下。

      二、端午解簡介:

      農歷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農歷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為卯,順次至五月為午,因此稱五月為午月,“五”與“午”通, “五”又為陽數,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中天等。從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見于晉人周處《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

      三、端午節別稱

      1、端午節有哪些別稱?

      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在我國所有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達二十多個,堪稱節日別名之最。如有端午節、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粽子節等等。

      2、關于端午節的由來,說法很多,誰能告訴大家?

      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諸說:

      A、紀念屈原,據說,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后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絲粽子于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后,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尸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靶Τ彰烀,不能洗得直臣冤!

      B、迎濤神,此說出自東漢《曹娥碑》。春秋時吳國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為濤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節。

      C、龍的節日,這種說法來自聞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他認為,五月初五是古代吳越地區“龍”的部落舉行圖騰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吃粽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龍所竊,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

      (二)競渡與古代吳越地方的關系尤深,況且吳越百姓還有斷發紋身“以像龍子”的習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絲系臂”的民間風俗,這應當是“像龍子”的紋身習俗的遺跡。

      四、端午節習俗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于我國地廣人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于是各地有著不同的習俗。你們知道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嗎?1、賽龍舟2、吃粽子(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琳瑯滿目)3、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據說是為了壓邪。

      五、端午賽詩會,屈原是一位愛國詩人,為了紀念他,所以有人把端午節還被稱作“詩人節”。

      《五月五日》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屈原已經沉在江底死去,楚國百姓哀嘆再也不能見到他的容顏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哪里能制止讒言,只不過試圖驅趕蛟龍罷了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后蹤。 沒有消除屈原生前的憾恨,反而追尋他死后的遺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 碧綠的沅湖水,倒映著山峰的影子

      《端午》文 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端午節從何而來?前人傳說是為了楚國大夫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尚Σ戳_空自浩浩蕩蕩,竟不能洗去忠直之士的'冤屈

      六、談感受,激發情感

      兩千多年的歲月,這在歷史的長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盡管大江東去,暮往朝來,詩人屈原的形象卻依然留在人們心間。讓我們世世傳遞端午節,代代都記住他,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愛國詩人——屈原。

      七、輔導員總結

      我就以屈原《離騷》中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段話來結束今天的主題班會,也希望同學們用這段話來勉勵自己努力學習,爭取優異成績。

    【端午節主題班會方案】相關文章:

    端午節主題班會方案07-25

    端午節主題班會方案07-03

    端午節主題班會方案09-27

    端午節主題班會策劃方案06-27

    端午節主題班會活動方案03-12

    端午節主題班會方案15篇09-18

    端午節主題班會方案(精選20篇)05-27

    端午節主題班會設計方案10-10

    端午節主題班會活動方案范本06-26

    關于端午節的主題班會方案設計07-10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亚洲欧美在线一区中文字幕 | 亚洲日韩性欧美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另类精品专区 | 亚洲天堂在线视频 | 亚洲视频在线香蕉 | 亚洲日韩国产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