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出爾反爾

    時間:2022-04-12 15:39:06 成語大全 我要投稿

    成語典故出爾反爾

    成語典故出爾反爾1

      原意是你如何對待別人,別人也如何對待你。源自《孟子·梁惠王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春秋時期,鄒國和魯國打了一仗之后,鄒國國君鄒穆公向孟子求教:“這次作戰(zhàn),我的將士死了33人。然而老百姓卻沒有一個去拼命的。殺了他們的話,又殺不了那么多。如果不殺他們,可他們卻眼睜睜看著官長被敵人殺死而不去援救,太令人氣憤了,你說該怎么辦才好呢?”孟子回答:“在戰(zhàn)亂和災(zāi)荒的年月,老百姓中老弱者死了來不及埋葬,填滿了溝谷;青壯者則只能四處逃荒,妻離子散。遭受災(zāi)難的人恐怕有幾千人吧。你埋怨他們見死不救,但你和你的'官員在百姓危險時也沒有去救過他們。你的糧倉堆滿了糧食,庫房里裝滿了財寶,而你的官員們卻不把這些情況向陛下報告,甚至玩忽職守、任意欺壓百姓,曾子就曾說過:‘當(dāng)心啊,當(dāng)心,你怎樣對待人家,人家也就怎樣回報你。’你怎么能怪你的百姓?做國君的假如能施行仁政,老百姓就自然會擁戴你,也會愿意為保護(hù)他們的官長出力,甚至獻(xiàn)出自己的生命。”

      后簡化為“出爾反爾”,則是指做事反復(fù)無常,言行自相矛盾。

    成語典故出爾反爾2

      出爾反爾(chū ěr fǎn ěr)。

      爾:你。反:同“返”;回。反爾:意謂你怎樣對待人家,別人就會怎樣對待你。原指你怎樣對付人家;人家就會怎樣對待你。現(xiàn)多指自己說了或做了后,又自己反悔。比喻言行前后自相矛盾,反復(fù)無常,說話不算數(shù)。

      《孟子·梁惠王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戰(zhàn)國時,有一年鄒國與魯國發(fā)生了戰(zhàn)爭。鄒國吃敗仗,死傷了不少將士。鄒穆公很不高興,問孟子道:“在這次戰(zhàn)爭中,我手下的官吏被殺死了三十三個,然而老百姓卻沒有一個為他們?nèi)テ疵模麄冄劭撮L官被殺,而不去營救,可恨得很。要是殺了這些人吧,他們?nèi)颂啵瑲⒁矚⒉煌辏灰遣粴桑瑓s又十分可恨。您說該怎么辦才好呢?”

      孟子回答說:“記得有一年鬧災(zāi)荒,年老體弱的百姓餓死在山溝荒野之中,壯年人外出逃荒的有千人之多,而大王的糧倉還是滿滿的,國庫也很充足,管錢糧的官員并不把這嚴(yán)重的災(zāi)情報告給您。他們高高在上,不關(guān)心百姓的疾苦,而且殘害百姓。”

      孟子在回顧了這辛酸的往事后,接著又說:“您記得孔子的弟子曾子說過的話嗎?他說,要警惕呀!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如何對待你。如今百姓有了一個報復(fù)的機(jī)會,就要用同樣的手段來對待那些長官了。”孟子最后告訴鄒穆公說:“所以,大王不要去責(zé)怪他們、懲罰他們。如果實(shí)行仁政,您的百姓就會愛護(hù)他們的長官,并且愿意為他們獻(xiàn)出生命。”

    【成語典故出爾反爾】相關(guān)文章:

    成語典故故事:大材小用01-22

    肝腦涂地成語的典故12-24

    投筆從戎成語典故12-19

    噤若寒蟬的成語典故12-25

    成語典故:別開生面01-17

    成語典故:天道酬勤12-18

    歷史典故成語故事15篇10-26

    來自歷史典故的成語3篇12-18

    三人成虎成語典故02-20

    將計(jì)就計(jì)的成語典故是什么01-05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亚洲综合网站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日韩性色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午夜福利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乱码视频 | 久国产乱子精品免费视频 | 日韩亚洲国产女同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