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中原成語故事

    時間:2021-12-17 14:41:51 成語故事 我要投稿

    逐鹿中原成語故事

    逐鹿中原成語故事1

      東晉時期,十六國中后趙的開國皇帝名叫石勒。

    逐鹿中原成語故事

      有一天,石勒設宴招待高麗的使臣,喝酒喝得快醉的時候,他大聲地問臣子徐光道:“我比得上自古以來的哪一位君王?”

      徐光想了一會兒說:“您非凡的才智超過漢代的高祖,卓越的本領又賽過魏朝的始祖,從三皇五帝以來,沒有一個人能比得上您,您恐怕是軒轅黃帝第二吧!”

      “人怎么能不了解自己呢?你說的也太夸張了點吧!”石勒聽后笑著說,“朕若逢高皇,當北面而事之,與韓彭競鞭而爭先耳。朕遇光武,當并驅于中原,未知鹿死誰手。”意思是說,我如果遇見漢高祖劉邦,一定做他的'部下,聽從他的命令,只是和韓信、彭越爭個高低;倘若碰到光武帝劉秀,我就和他在中原一塊兒打獵,較量較量,未知“鹿死誰手”。

      “逐鹿中原”的成語便由此引申而來。后來,人們用“鹿死誰手”來比喻雙方爭奪的對象不知道會落在誰手里,引申指比賽雙方還不知道誰勝誰負。——《晉書·石勒載記下》

      【求解驛站】常比喻帝位、政權。指群雄并起,爭奪天下。逐,追趕;鹿,指所要圍捕的對象;中原,本來指我國黃河中下游一帶,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現泛指整個中國。

    逐鹿中原成語故事2

      [成語拼音] zhú lù zhōng yuán

      [成語解釋] 逐:追趕;鹿:指所要圍捕的對象,常比喻帝位、政權。指群雄并起,爭奪天下。

      [典故出處] 《史記·淮陰侯列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成語故事

      齊王韓信的謀士蒯通見韓信的力量已經足夠強大,就勸韓信背叛劉邦,自帶隊伍去與劉邦爭天下。可韓信不聽他的建議。劉邦打敗項羽后,由呂后矯詔設計擒住了韓信,說韓信謀反,一心要除掉他。韓信受刑前后悔極了,說:“我當初不聽蒯通之言才會有今天!”殺了韓信后,劉邦下令抓來蒯通,也要治他的罪。臨刑前,劉邦說:“你讓韓信背叛我,我今天就殺了你,有什么話要說嗎?”蒯通一點也不害怕,十分平靜地說:“狗都知道要忠實于自己的主人,我那時是韓信的手下,當然不會忠實于你。再者,秦朝已近頹勢,天下英雄并起,都在追逐秦朝之政權,誰力量大就會得到它。與你爭奪天下的人力量不夠才會失敗,如果你要殺我那就殺吧。”劉邦聽后,覺得蒯通很有膽識,十分欣賞他,就把他放了。

    逐鹿中原成語故事3

      成語逐鹿中原出處:這個成語來源于《漢書·蒯通傳》。

      逐鹿中原這個成語來源于《漢書·蒯通傳》。

      蒯通是齊王韓信身邊的謀士。他見韓信的力量已很強大,便勸韓信背叛劉邦,自己去奪天下。可韓信一直不聽他的建議。

      后來,劉邦打敗了項羽,又用計將韓信抓住,以謀反的罪名要殺他。臨刑之前韓信嘆息說:“我不聽蒯通的話,才有今天!”劉邦下令抓來蒯通,要治他死罪,對他說:“你教韓信反叛我,我今天殺死你,你還有1何話可說!”

      ·蒯通面無懼色,十分鎮靜地說:“狗還各為其主呢,那時候我就知道韓信,并不知道有你啊!再說,秦朝將鹿失掉了,天下人都來追逐它,誰有本事誰先得到它。與你爭天下的人,因為力量不夠而失敗,你盡可以殺他們!”

      劉邦聽了蒯通的這一番話,覺得也有道理,便赦免了他的死罪。“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鹿喻指“帝位"。魏徵《述懷>詩:“中原還逐鹿,投筆亊戎軒”。比喻群雄并起,爭奪天下。

    【逐鹿中原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1.室內拓展訓練項目逐鹿中原詳細介紹

    2.成語故事:兔死狗烹

    3.成語故事投鼠忌器

    4.成語故事文

    5.最新成語故事

    6.孝順成語故事

    7.成語故事:赤繩系足

    8.成語故事:短綆汲深

    9.雕蟲小技成語故事

    關于我們|致應屆畢業生|會員協議|法律聲明|問題反饋

    覺得【應屆畢業生網】對應屆生求職有幫助,記得分享給其他應屆生,網址是“應屆畢業生”的聲母YJBYS.com

    粵公網安備 44010602002712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午夜福利国产在线观看1视频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 | 亚洲青春草原在线 | 欧美漫画一区二区精品 | 这里有亚洲精品在线 | 日本最新免费的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