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生吞活剝

    時間:2021-12-23 10:22:07 成語故事 我要投稿

    成語故事:生吞活剝

    成語故事:生吞活剝1

      【注音】shēng tūn huó bō

    成語故事:生吞活剝

      【成語故事】唐高宗時,河北棗強官吏張懷慶不學無術,愛好舞文弄墨,他把李義府的五言詩各行加兩字成為自己的七言詩,讓人啼笑皆非,別人見他抄襲王昌齡及郭正一的詩,就送他順口溜:“活剝王昌齡,生吞郭正一”來譏諷他的抄襲行為。

      【典故】有棗強尉張懷慶,好偷名士文章,人為之諺云:‘活剝王昌齡,生吞郭正一。’唐·劉肅《大唐新語·譜謔》

      【解釋】原指生硬搬用別人詩文的詞句。現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機械的搬用經驗、理論等。

      【用法】作謂語、狀語、定語;指生拉硬扯

      【近義詞】食古不化、囫圇吞棗、生搬硬套

      【反義詞】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成語造句】

      可是這一年來,在我餓得慌的當兒,我一見人家養著的小貓、小白兔,我就恨不得生吞活剝的吃了下去。

      值得重視的是,目前許多學生學得很死,讀書不求甚解,生吞活剝,死記硬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正面而論,這種引進盡管帶有生吞活剝的痕跡,但終究是一種進步的嘗試,一種大膽而可貴的努力。

    成語故事:生吞活剝2

      出處:《大唐新語·諧謔》。

      意思:比喻生搬硬套、或剽竊照抄別人現成的詞句、理論、經驗等,而不知融匯變通。

      棗強尉(棗強,縣名,今河北冀縣;尉,縣級官吏)張懷慶,不學無術,專愛抄襲名人詩句,冒充雅士。當時朝中有一大臣,名李義府(參看“笑里藏刀”),寫了一首詩道:

      鏤月為歌扇,裁云作舞衣;

      自憐回雪態,好取洛川歸。

      張懷慶竟把這首詩整篇照抄,只在每句前面硬添二字,把五言改成了七言,就算是自己的創作了:

      生情鏤月為歌扇,出性裁云作舞衣;

      照鏡自憐回雪態,來時好取洛川歸。

      人們讀了張懷慶的這首詩,無不嘩然大笑。有人更譏評道:“活剝張昌齡,生吞郭正一!”張昌齡和郭正一,都是當時以文詞聞名的朝中要人,唐高宗的詔書和朝廷文告,名人故事,多半出自他們的手筆。

    成語故事:生吞活剝3

      唐朝時期,河北棗強縣有一個叫張懷慶的武官,喜歡附庸風雅,文學水平卻比較低。為了追求虛名,他常常弄虛作假,把別人的好詩句改頭換面后說成是自己的“創作”。

      有一次,張懷慶看了李義府的詩后,覺得很好,就在每句詩前添了兩個字,讓原詩該頭換臉,變成一首七絕充當自己的作品:“生情鏤月成歌扇,出意裁云作舞衣。照鏡自憐回雪影,時來好取洛川歸。”

      除了偷李義府,張懷慶還特別喜歡抄襲另外兩位名士張昌齡和郭正一,玩的'也是和五絕變七絕類似的小把戲。張懷慶剽竊他人詩作的行徑,實在只能用“簡單粗暴”來形容。曾有人編了兩句話諷刺他,道是“活剝張昌齡,生吞郭正一”。這事最早記在唐人劉肅寫的《大唐新語·諧謔》里,不過劉肅記下的那兩句話是“活剝王昌齡,生吞郭正一”。到了宋代計有功編《唐詩紀事》,卻認為被“活剝”的應該是張昌齡。

      張昌齡是唐初詩人,年輕時就以文辭出名,考中進士后,考功員外郎王師旦卻不肯給他官做。唐太宗一向惜才,就問到底是什么原因,王師旦解釋說:“張昌齡文風浮靡,華而不實,不是好苗子。如果任用了他,年輕人就難免因羨慕而效仿,如此一來,我怕會影響全國的風氣啊!”唐太宗聽了覺得很有道理,于是沒有再追究下去。后來翠微宮建成,張昌齡借機獻上《翠微宮頌》,唐太宗非常欣賞,贊嘆他是個寫文章的好手,于是下令提拔他,讓他專門替自己寫詔書。而被“生吞”的郭正一,也是當時以文詞聞名的朝中要人。此人妙筆生花,文思泉涌,在唐高宗時候曾得到重用,當時的詔書和朝廷文告,多半出自他的手筆。

    【成語故事:生吞活剝】相關文章:

    袂云汗雨成語故事12-19

    以卵擊石成語故事12-18

    成語故事:兔死狗烹12-16

    成語故事投鼠忌器12-15

    成語故事文12-15

    最新成語故事12-15

    孝順成語故事12-14

    成語故事:赤繩系足12-14

    成語故事:短綆汲深12-14

    雕蟲小技成語故事12-13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亚洲色偷偷偷综合网另类小说 | 在线人成亚洲视频免费观看 | 中文字幕中出在线精品 | 日韩精品一品道精品在线观看 | 五月婷久久综合狠狠爱97 | 亚洲香蕉中文日韩v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