濫竽充數成語故事

    時間:2022-03-29 14:30:56 成語故事 我要投稿

    濫竽充數成語故事

      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語本就是一個微型的句子。 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濫竽充數成語故事,一起來看看吧。

    濫竽充數成語故事

      濫竽充數làn yú chōng shù

      [釋義] 濫:與真實不符;竽:一種簧管樂器。不會吹竽的人冒充吹竽行家;混在樂隊中湊數。比喻沒有本事的人冒充有本事;或以次貨冒充好貨。有時也表自謙。

      [語出] 《韓非子·內儲說上》:“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廓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悅)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效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正音] 濫;不能讀作“jiān”。

      [辨形] 濫;不能寫作“爛 ”;竽;不能寫作“芋”或“竿”。

      [近義] 名不副實 掩人耳目 魚目混珠

      [反義] 貨真價實 名副其實

      [用法] 含貶義。多用于人或物。有時也可表示自謙。一般作謂語、定語。

      成語造句

      1、有的人用豬肉代替牛肉賣,真是濫竽充數。

      2、他其實一直都只是在他單位濫竽充數,老板因為覺得他是親戚,所以沒有解雇他。

      3、買了兩斤橘子,回家卻發現被騙了,里面有好多壞橘子濫竽充數。

      4、只有濫竽充數的這群人還在繼續西行。憑自己的意志,自己的力量,開創出自己的道路。

      5、小明為了獲得市三好的加分,在合唱比賽中濫竽充數,最后還是被老師發現了,真是玩火自焚。

      6、這些繪作水準根本不夠,也敢濫竽充數來參展!

      7、記者調查了解到,在特價房這支新生隊里也不乏一些濫竽充數之輩。

      8、做學問容不得半點虛假,更不能濫竽充數。

      9、路邊賣果的攤販總是濫竽充數的給顧客加果,但嘴巴卻說顧客是上帝!

      10、我看本次參賽作品,除少數是真才實學外,其他都是濫竽充數。

      11、在促銷活動中,會有一些不肖商人用劣質商品濫竽充數,消費者購買時要特別小心。

      12、濫竽充數:南郭先生在皇宮樂隊里濫竽充數,最后落荒而逃。

      13、每當別人提起他所取得的成就,他都會低調的說他是在濫竽充數。

      14、有些人就是靠關係在公司裡濫竽充數,混日子過。

      15、老師讓我們背誦課文,總有些同學濫竽充數。

      16、我們不能像南郭先生那樣濫竽充數,只有擁有真才實學,將來才能在社會上有立足之地。

      17、南郭先生本事不濟,卻又偏偏要濫竽充數。

      18、這個樂團高手如云,我不過是濫竽充數罷了。

      19、不怕你笑,我們團裡濫竽充數者大有人在。

      成語典故

      原文

      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翻譯

      齊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處士請求給齊宣王吹竽,齊宣王很高興。官府給他的待遇和那幾百人一樣。齊宣王死后,他的兒子齊湣王(湣王)繼承了王位。齊湣王喜歡聽一個一個地獨奏,南郭處士就逃跑了。

      注釋

      (1)節選自《韓非子·內儲說上》。這則寓言諷刺了無德無才、招搖撞騙的騙子,提醒人們只要嚴格把關,騙子就難行騙。告訴人們要有真才實學。濫:失實的,假的;竽:一種古代樂器,即大笙;“濫竽”即不會吹竽;充數:湊數。

      (2)齊宣王:戰國時期齊國的國君。姓田,名辟疆。

      (3)使:讓。

      (4)必:一定,必須,總是。

      (5)南郭:復姓。

      (6)處士:沒有做過官的讀書人。

      (7)請:請求,要求。

      (8)為:給,替。

      (9)說:通“悅”,對......感到高興。

      (10)廩食(lǐn sì)以數百人:給數百人口糧。廩食:官府給的糧米供奉。廩:糧食;食:供養。(有爭議,因為可能是拿幾百人的口糧供養他)

      (11)以:用,拿。

      (12)湣王:齊國國君,宣王的兒子,在宣王死后繼位。姓田,名地或遂。

      (13)好∶喜歡,喜悅,此處是喜歡。

      (14)逃:逃跑。

      (15)立:繼承了王位。

      (16)竽:古代的`一種樂器,像如今的笙。

      寓言故事

      戰國時期,齊國的國君齊宣王愛好音樂,尤其喜歡聽吹竽,手下有不到300個善于吹竽的樂師。齊宣王喜歡熱鬧,愛擺排場,總想在人前顯示做國君的威嚴,所以每次聽吹竽的時候,總是叫這不到300個人在一起合奏給他聽。

      有個名叫南郭的處士聽說了齊宣王喜歡聽合奏,覺得有機可乘,是個賺錢的好機會,就跑到齊宣王那里去,吹噓自己說:“大王啊,聽過我吹竽的人沒有不被感動的,就是鳥獸聽了也會翩翩起舞,花草聽了也會合著節拍擺動,我愿把我的絕技獻給大王。”齊宣王聽得高興,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編進那支300人的吹竽隊中。

      這以后,南郭處士就隨那300人一塊兒合奏給齊宣王聽,和大家一樣享受著優厚的待遇,心里極為得意。

      其實南郭處士他壓根兒就不會吹竽。每逢演奏的時候,南郭處士就捧著竽混在隊伍中,人家搖晃身體他也搖晃身體,人家擺頭他也擺頭,臉上裝出一副動情忘我的樣子,看上去比別人吹奏得更投入。南郭處士就這樣靠著蒙騙混過了一天又一天,不勞而獲地白拿豐厚的薪水。

      但是好景不長,過了幾年,愛聽竽合奏的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齊湣(mǐn)王繼承了王位。齊湣王也愛聽吹竽,但他喜歡聽獨奏。于是齊湣王發布了一道命令,要這300個人輪流來吹竽給他欣賞。南郭處士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惶惶不可終日。他想來想去,覺得這次再也混不過去了,只好連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處士這樣不學無術靠蒙騙混飯吃的人,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終會因逃不過實踐的檢驗而被揭穿偽裝。我們想要成功,唯一的辦法就是勤奮學習,只有練就一身真本領,才能抵擋住一切困難、挫折和考驗。

      人物點評

      不會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三百人的樂隊中裝模作樣地湊數,竟然可以得到賞賜,一旦要自己憑真實本領單獨演奏時,南郭先生就只好逃之夭夭了。這個寓言比喻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數,或是用不好的東西混在好東西里充數。南郭先生也成了濫竽充數者的代名詞。

      千百年來,濫竽充數這個故事,一直被人們廣為傳誦。南郭處士的行為騙得了一時,卻騙不了一世。強調個人應該勤學苦練,使自己具有真才實學。

      南郭先生也有很多的優點:能夠毛遂自薦,主動請纓;能夠在高手如林的皇家吹竽樂隊中混跡,而不被識破;能夠一眼看透齊宣王的喜好,冒欺君之罪,以假作真,非一般人可以想象;而后主動下臺走人,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齊宣王:南郭先生之所以能留在樂隊中正是因為齊宣王的識人不清。一國之君識人不清?這與他 的虛榮、好講排場分不開。三百人的樂團,在現代也是很少的,著名樂團更是少有滿足300人,即使現在人很多。無怪乎南郭先生敢“欺君”。

      齊湣王:他也同齊宣王一樣,但一個一個聽,勢必花更多的時間在享樂,而忽視朝廷的公務。常此以往,國將不國,好一個濫竽治國!

      三百吹竽的人: 與南郭先生長期共事,必知道其不會吹竽,但從不向王匯報。典型的官官相護,明哲保身,對周圍的不正之風聽之任之,助長其發展,難道其中沒有更多的南郭先生嗎?他們對先王必是感激不盡,宣王從不管他們的能力好壞,能吹就行,不會吹也可以,宣王要的排場和熱鬧。對齊湣王必沒好感,人人過堂,競爭壓力,朝不保夕。

      揭示道理

      濫竽充數的故事告訴人們:弄虛作假是經不住時間的考驗,終究會露出馬腳的,一個人如果像不會吹竽的南郭先生那樣,沒有真本事,只靠裝樣子嚇喝人,在別人還不了解真相的時候,能夠蒙混一陣子,但是總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寓意:①諷刺那些沒有真才實學,靠蒙混過關的人。

      ②諷刺那些虛榮,對人不加以鑒別而重用的掌權者。

    【濫竽充數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成語故事-濫竽充數03-26

    成語故事:濫竽充數12-13

    寓言成語故事:濫竽充數12-10

    成語故事:濫竽充數15篇12-16

    濫竽充數的成語故事6篇12-31

    濫竽充數成語故事(15篇)12-18

    濫竽充數成語故事15篇12-18

    濫竽充數的成語故事及解釋11-13

    濫竽充數成語故事集合15篇03-25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日韩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影音先 | 日本亚洲成本人片 | 中文乱码精品视频在线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 | 亚洲囯产一区二区三区 | 午夜色性爱福利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