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拔苗助長

    時間:2023-09-19 07:16:08 成語故事 我要投稿

    成語故事拔苗助長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用到成語的地方還是很多的,成語在文化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并且每個成語都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為了幫助大家積累更多經典成語,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成語故事拔苗助長,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成語故事拔苗助長

      始終認為,語文老師,就要用語文本質的力量為學生生命的每一次新的進步和發展助力。始終認為,語文的核心價值之于兒童的言語生長就如同一層厚厚的“植被”。于是這堂課,從學生已有經驗出發,展開愉悅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從一則寓言走進一片語言叢林,由一則寓言追尋一段生長歷程,用一則寓言留下一個語文印記,去積累更為豐富、飽滿的言語智慧。

      【教學目標】

      1.學習“寓”“焦”等生字,注意字的關鍵筆畫,能正確、規范書寫。

      2.讀懂故事梗概;學會抓住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把故事講清楚,并嘗試在關鍵處逗留,豐富故事內容。

      3.在講故事的學習情境中,理解“巴望”“焦急”“筋疲力盡”“納悶”等詞,并體味在故事里的表情、行為和情感。

      【教學過程及意圖】

      課前活動:猜圖導入

      1.老師帶來了幾幅好玩的畫,想看嗎?

      2.學生根據圖畫猜寓言故事。

      【“猜寓言故事”,一是循著兒童原有的閱讀經歷,用“寓言故事”之門把他們引向中國古代寓言故事之林。二是喚起兒童對古代寓言故事的經驗,如藏有《亡羊補牢》等故事的圖片,對故事里農夫“傻”樣的呈現,本身就有一種漫畫式諷刺的效果。課開始之前,形象化的方式,貼近兒童經驗的起點,為課堂的整體立意進行了悄然鋪設!

      一、揭題導入

      1.這節課,我們要來學習第24課《寓言兩則》,“寓”是個生字,這個字,最關鍵的是豎(紅筆描),要一直寫到底。伸出手指寫一寫。

      2.一起來學習第一則。這個字讀“yà”,題目連起來,讀――揠苗助長。

      3.“揠苗助長”,什么意思?(把禾苗拔起來幫助它成長。)

      4.“揠”指的就是――(拔),所以故事也叫“拔苗助長”。

      5.題目再一起讀。

      【課的導入要“輕”,意味著要簡明而不煩瑣,抓住一字的“一筆”“一音”,扣住一字一詞之義,簡潔明快;課的起步要“淺”,意味要簡單而不繁難,無非是寫寫、讀讀、說說。然而,“輕”和“淺”,卻蘊含著“準”和“要”。推敲“寓”最為關鍵的筆畫當屬“豎”,明白這一關鍵處,上下部分和最后三筆都不會寫錯,此“豎”牽“寓”字全局。課題揪住“揠”字的讀音和含義,其含義則來自學生對“揠苗助長”故事含義的原有經驗。】

      二、讀懂梗概

      1.請同學們打開語文書,放聲讀這個故事,把故事讀正確,讀流利。

      2.課文都能讀準了嗎?好,請四個同學來讀一讀。

      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誰來讀第一自然段?

      講的是什么?

      (教師板書“巴望”,學生在書上圈出。)

      指名讀第二、三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誰來讀?

      第三自然段?

      第二、三自然段連起來講的是什么?

     。ń處煱鍟鞍蚊纭保瑢W生寫在第二自然段旁邊。)

      指名讀第四自然段。

      結果是――禾苗全都枯死了。

     。ń處煱鍟翱菟馈,學生圈出。)

      3.來,看黑板,誰能把這3個詞連起來,簡單地說一說故事主要講了什么?

      【閱讀寓言故事第一步為“讀懂”。“讀懂”有兩個要素,一為內容:故事大意,在于找到線索,線索就是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二為方法:根據線索簡單說說大意,這是語文方法或能力,本課授予學生的是“關鍵詞”串聯法。找出每個部分的關鍵詞,聚焦在農夫“想”――巴望,農夫“做”――拔苗,結果――枯死。找出關鍵詞,串聯概述,讀懂故事,讀薄故事。】

      三、故事情境

      故事不僅要會讀,還要會講,講故事可是大有學問的,怎樣才能講好呢?

      哦,一講清楚,二講生動,才能吸引人,我們一起來看看故事中的農夫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怎么說的?

     。ㄒ唬┳x講“起因”

      1.先看故事的起因:農夫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長得快些。

      (出示第一自然段)

     。1)“巴望”一詞變紅,讀這個詞,“巴望”是什么意思?

     。2)你從哪里可以看出他是在“巴望”自己的禾苗長得快些呢?

      2.師生對話交流。

      引導抓住“天天”一詞進行體味。

      (1)天天去看,你仿佛看到農夫什么樣子?

      (2)讀好這句話。

      引導抓住“焦急”一詞進行體味。

     。1)十分焦急,他會怎么想?

      (2)引導學生逐漸進入故事情境:你就是農夫,注意下語氣,再來說一說。

     。3)出示圖片:“焦”字下面的四點像什么?

      小結:哦,漢字帶給你們這么豐富的聯想!古時候它是這么寫的,下面的四點其實就是有一團火在燒,農夫的心里也像是有團火在燒,可真夠急的呀!誰來讀讀這句話?

      3.誰來講講故事的起因?

      關注三個坡度,引導學生在自己的發展區更上一層樓:

     。1)短短幾分鐘,就把起因講出來;

     。2)能注意講的語氣,有講的味道;

      (3)能把十分焦急會怎么想也講出來。

      【講故事的起因,在每個兒童的最近發展區,可以大體表現為三種坡度:照“文”背;照“文”講;講豐富。從“巴望”到“天天看”,至“十分焦急”,要引導學生做停留,去想象樣子,揣測心理活動,可以說一方面是讓學生在具體的故事情境中,加深對詞語在特定語境中情感等的體會,另一方面也在為學生能把起因講好做鋪墊。而當學生無法領會這種鋪墊時,還需通過“有點遺憾,要是能把農夫十分焦急時會怎么想也講出來,我們就更愛聽了”等評價語讓學生頓悟,促進其從講故事的第一坡度,登上第二、第三坡度!

      (二)讀講“經過”

      1.講好故事的經過是關鍵,我們接著往下看。

      2.這個農夫是怎么拔的?自己先讀讀第二自然段。

      3.一棵一棵地往上拔,是像我們平常拔草一樣拔嗎?

      學生體驗活動,引導理解體會“一棵一棵地往上拔”:怎么拔的?來,請你,請你,請你們三個小農夫來拔拔看。

      相機追問:你怎么拔的?農夫拔的時候,為什么既要用力,又要這么小心?

      4.就這樣,他一棵一棵地往上拔,拔呀,拔,拔了多久?多久?(引導理解體會“筋疲力盡”一詞。)

     。1)累得怎么樣?(筋疲力盡,累成什么樣了?)引導學生做做農夫筋疲力盡的樣子。

     。2)讀好“筋疲力盡”(變紅),并讀好句子。

      5.誰來講講第二自然段農夫拔禾苗?

      關注三個坡度:

     。1)能完整地講下來;

     。2)講得味道較濃;

     。3)能用動作為講加分,讓我們看到了“筋疲力盡”的樣子。

      6.經過還有一段,老師不教,不講,你們能講好嗎?還是先練一練。

     。1)指名講。

     。2)你們覺得他講得好不好?

     。3)怎么才能講出“興致勃勃”的味道呢?

      演示“勃”字,右邊是個“力”,農夫的話就要講得響亮、有力,渾身都是勁。

      (4)哪個小農夫,再來興致勃勃地說一說?

      【在故事情境中,“拔禾苗”是農夫的“顯性動作”,反映的是“隱性心理”:有良好的出發點,自以為很有方法,有勤勞的付出,然而其結果卻是“好心辦壞事”。因此,“拔禾苗”這一體驗活動是在為學生領會與表達寓意進行鋪設!敖钇AΡM”會累得怎么樣?讓學生展開想象,做做農夫的樣子,則也是幫助學生在講故事經過時,盡可能達到第二、第三坡度。經過的第二部分,由扶到放,只抓住“興致勃勃”一詞,加以引導,通過“勃”字形的辨識,領會農夫“興致勃勃”地說時有力、有勁的情態,幫助學生突破原來的語文高度!

     。ㄈ┳x講“結果”

      故事的結果很簡單,我們一起來講一講:他的兒子很納悶,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所有的禾苗都枯死了。

      1.引導講好“很納悶”:教師做納悶的表情,問:他在想些什么呢?

      2.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都枯死了:看到這個情景,兒子會怎么樣?(引導學生想象兒子的動作、表情。)

      3.再一起講講故事的結果。

      【故事的結果很簡單,但故事情境卻很豐富,從“納悶”鋪開兒子的不解、奇怪之情,從“枯死”鋪開兒子的難過、吃驚、捶胸頓足之狀,在前兩部分講故事的基礎上,只需淡淡處理,學生自然就會有所領悟,自然朝著生動精彩的方向而拔節。】

     。ㄋ模┩暾v述

      1.一段一段會講了,誰能連起來講講這個故事?看,這是根據故事而畫的連環畫,誰能來配音?要把你講故事的本領盡情地表現出來哦。

      2.指名學生上臺講。

      關注學生能達到的最佳表現:

     。1)評價和自我評價;

     。2)推動自我提高。

      【完整講述故事,不是某個語言表達優秀的學生的“表演”,而是對每個學生講故事能力的一個綜合促成環節。重點在于對講故事學生的“評”和“推”。學生講完,讓其自我評價,但這不夠,教師要給力,引導其發現優點與缺點;教師要助力,幫助其補“缺”和提“優”,這樣,指導和評價的是一個學生,然而面向和指向的卻是全體學生!

      四、揭示寓意

      1.你們覺得故事里的這個農夫怎么樣?

      2.你想對他說什么?

     。1)引導學生從農夫的“急”、禾苗的生長規律、農夫的愿望和結果等方面展開自由表達。

      相機板書:急于求成 違背規律 適得其反

     。2)引導生本對話。

      農夫啊,農夫,你以為禾苗一點兒都沒有長,其實――

      農夫啊,農夫,你以為想出的是一個好辦法,其實――

      農夫啊,農夫,你以為力氣沒白費,其實――

      農夫啊,農夫,你以為是在拔苗助長,其實是在拔苗助――死。

      (3)小結:笑聲中,我想你們都明白了。(指板書)趕緊把三個詞記在題目右邊吧。

      (4)明白了故事里的道理,你想把它講給誰聽?為什么?

      3.簡短的故事,深刻的道理,這就是寓言故事的魅力。請拿出課桌里的故事紙,輕聲自由讀讀,再去感受一下。

     。1)學生自由閱讀《此地無銀三百兩》《掩耳盜鈴》《鄭人買履》《刻舟求劍》《買櫝還珠》寓言故事。

      (2)閱讀分享:告訴大家,你讀了什么故事?簡單說說你的感受。

      (3)讀了聽了這類古代寓言,你有什么發現?

      小結:對,故事里都有個“蠢人”,做的都是“蠢事”,這類中國古代寓言,用“蠢人蠢事”給我們啟發,真是耐人尋味!对⒀詢蓜t》中的另一則故事《鷸蚌相爭》,就又是一種味道了,下節課,也這么去讀讀、講講。

      【從一堂課的結構來說,這是重要的第二板塊,就是對寓意的領悟。此環節以清淺的問題來打開學生的思維空間,即“你想對農夫說什么?”“你想把這個故事講給誰聽?為什么?”“讀了這類中國古代寓言故事有什么發現嗎?”三個問題,形成學生思維的三個坡度。其一,對故事中農夫形象的思辨,在師生對話中初步建立對寓意的理解;其二,由故事中農夫,到現實生活中農夫這一類人,運用寓意進行理解與表達;其三,由一則故事,一個蠢人,到多則故事,多個蠢人,發現一類中國古代寓言故事以“蠢人蠢事”進行諷刺、啟迪的特點!

      五、作業布置

      語文實踐活動:

      1.必選:將這個故事講給其他人聽一聽。

    【成語故事拔苗助長】相關文章:

    拔苗助長的成語故事02-24

    成語故事:拔苗助長08-04

    成語故事之拔苗助長04-24

    拔苗助長成語故事11-03

    拔苗助長的成語故事(通用8篇)03-16

    成語故事拔苗助長讀后感03-01

    大班綜合活動《拔苗助長》說課稿模板10-01

    拔苗助長看書心得體會11-08

    經典成語故事08-18

    經典成語故事11-07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亚洲国产福利A∨在线观看 天天国产精品污视频 |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熟女 | 又色又爽又高潮的视频日本 | 思思99re6国产在线播放 | 日本欧美中文字幕 | 永久性国产盗摄在线观看 |